2018年秋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1.5、有理数的乘方正负号意义与读法素材

合集下载

数学: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一.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方1. 乘方的意义,会用乘法的符号法则进行乘方运算;2.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表示的意义;3. 了解科学记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 知识要点:1.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一般地,记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 n从运算的角度读作a的n次方,从结果的角度读作a的n次幂。

注:(1)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2)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其右上角写指数,指数要写小些。

(3)乘方是一种运算,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因数相同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的运算的结果。

2. 乘方运算的性质(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4)-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得-1;1的任何次幂都得1;(5)现在学习的幂的指数都是正整数,在这个条件下,0的任何次幂都得0。

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4.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像这样的记数方法叫作科学记数法。

注:科学记数法是有理数的一种记数形式,这种形式就是a×10n,它由两部分组成:a和10n,两者相乘,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即1≤a<10),它是由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后的结果,也就是说,a 与原数只是小数点位置不同。

指数n是正整数,等于原数化为a时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

5.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近似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准确数。

与实际有一点偏差但又非常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1乘方乘方的意义(教案)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1乘方乘方的意义(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方的基本概念。乘方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它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运算方式,可以简化大数的表示和计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计算一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可以表示为a^2,这是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方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整数和零的乘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表示,培养他们在数学表达中的符号运用能力。
3.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乘方性质的探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负整数和零的乘方运算:学生可能对负数乘方的意义感到困惑,如(-2)^2=4,而(-2)^3=-8,以及0的乘方是什么。
-乘方性质的运用:学生在运用乘方性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错,如分配律在乘方中的运用。
-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乘方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几个相同因数乘积的情况?”(如:计算一张纸的厚度与折叠后的厚度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方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1乘方乘方的意义一章《有理数》1.5.1乘方,乘方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必须弄清的三点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必须弄清的三点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须弄清的三点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中,弄清乘方运算的意义是根本;弄清成方运算中的两个区别,是防止常见错误的有效方法;弄清乘方运算在混合运算顺序中的位置,是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重要方面. 以下分别给同学们简要说明.一、乘方运算的意义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科书中通过实例归纳后,是这样陈述的: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成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 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这段表达中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1〕乘方运算的对象:乘方运算和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是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第五种运算,这种运算的对象是假设干个“相同因数的积〞;〔2〕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根据乘方运算的对象,我们可将其看作是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特殊情况及这种特殊情况的简便运算 .如:3×3×3×3×3×3×3×3×3×3是一个10个3 相乘的算式,我们就可表示为310,上下两个式子进行比拟,显然乘方的形式要简明的多 .〔3〕乘方运算的表达形式:对 a n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对这一记法的理解,而且在运算中要有准确的把握,虽然它是一个运算结果,表示一个幂,但在具体计算中须注意如果在a n中a、n都是的,要算出结果;如果a、n中有一个是字母那么写成 a n的形式 . 如对 33就需要计算出结果,即33=27等;对a3等就只能表示成这种形式 .二、运算中的两个区别1. -a2与〔-a〕2的区别在对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运算时,往往会遇到如-22,〔-2〕2这样计算 . 在计算中有些同学由于弄不清两个算式之间的区别,所以往往得出错误的结果 . 事实上-22中的平方仅是对2的平方,而与“-〞号无关,所以得出-22=4是错误的;而〔-2〕2不仅对数2进行平方,而且要对“-〞号平方,也就是〔-2〕2中的二次方是对〔-2 〕这一个整体的 .所以计算-22与〔-2〕2的结果分别是:-22=-4;〔-2〕2=4 .2 . 〔ba 〕2与b a 2的区别 〔b a 〕2与b a 2的区别在于,〔ba 〕2 中的二次方是对整个分数的平方,而b a 2中的平方仅对分数中的分子a 进行平方,而与分母b 无关 . 如〔32〕2与322中,〔32〕2中的平方是对32这个整体的,而322中的平方仅对分子中的平方,而与分母中的3无关 . 所以它们的运算结果分别是: 〔32〕2=2232=3322⨯⨯=94 ;b a 2=322⨯=34. 以上两点是同学们在运算中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只有区分开来,才能防止错解 .三、乘方在混合运算中的位置乘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是首算的运算,除含有括号外,一定要先计算乘方 . 如在计算3×〔2.5-5〕2时,就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而不能按照乘法的分配律写成3×2.5 -3×5丢掉乘方运算 ,也不能写成3×〔2.52-52〕=3×2.52-3×52 ,而应按顺序计算得3×〔-2.5〕2=3×〔-6.25〕=18.75 .。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1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1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乘方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乘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乘方概念的理解程度,部分学生可能难以从本质上理解乘方的含义,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来帮、叠加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乘方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乘方与之前学过的乘法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二)讲授新知
1.乘方的定义:讲解乘方的定义,即一个数自乘若干次,可以表示为a^n(a为底数,n为指数)。强调乘方的意义,以及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乘方的表示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1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2.能够正确计算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乘方,并熟练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乘方的性质,简化有理数的运算过程,提高运算效率。
4.开放性探究题目:
-布置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如:“探究乘方的分配律和结合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5.课后小结:
-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乘方知识,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6.阅读拓展:
-推荐阅读与乘方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家传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学生在乘方运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符号处理不当、计算顺序混乱等,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错误原因,提高运算准确性。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乘方知识,需要教师设计贴近生活的例题,引导学生将乘方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方
6
生 活 小 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小结: ! 你能告诉我这节课的收获吗?
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 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运算的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负 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 偶次幂是正数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42页练习第1、2题;第47页习题1.5第1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幂。建立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概念。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 方运算。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 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求幂的运算。
课前检测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异号得 ____,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____ 2.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时,积是 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时,积是负数。
2
4 6 指数是____; (1)在64中,底数是___,
4 ; a 指数是____ (2)在a4中,底数是___,
2 2 5 5 ( ) 3 (4)在 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3)在(-6)4中,底数是 ___, ___; -6 指数是4
3
2 与 2 (-3) 结果相等吗? 3 2 2 22 (6) ( ) 和 结果相等吗? 3 3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正负号意义与读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正负号意义与读法

正负号意义和读法在小学中,我们知道符号“+”和“-”是运算符号,分别表示加法和减法,读作“加”和“减”.升到初中,学习了负数后,我们又知道“+”号和“-”号除了具有上述意义外,还具有:①性质符号的意义,表示数的性质,读作“正”和“负”;②关系符号的意义,表示原数和相反数,读作“…的原数”和“…的相反数”.那么,如何分清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正确地读出它们呢?1.单独一个非零有理数的读法若“+”号或“-”号出现在单独一个非零有理数之前,则表示性质符号,读作“正”或“负”.如+3、-8分别读作“正3”、“负8”.2.算式的读法在算式中,有理数本身的“+”号或“-”号读作“正”或“负”,括号之间的“+”号或“-”号读作“加”或“减”.如(-3)+(+5)-(-9)读作“负3加正5减负9”.3.省略加号的式子的读法省略加号的式子有两种读法,一是按运算符号读,一是按性质符号读.如6+2-7,按运算符号读作“6加2减7”;按性质符号读作“6,正2,负7的和”.又如-18+3-4,既可读作“负18加3减4”,也可读作“负18,正3,负4的和”.但应特别注意,算式中第一个数所带的“+”或“-”号只能读作“正”或“负”,不能读作“加”或“减”.如前例中的“-18”只能读作“负18”而不能读作“减18”.4.非零有理数之前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个符号的读法碰到这种情况时,小括号内的“+”、“-”号分别读作“正”、“负”,其它“+”、“-”则读作“原数”、“相反数”.如-(-3)读作“负3的相反数”(注意不能读作“负的负3”);又如-读作“负13的原数的相反数”(注意不能读作“负的正的负13”).5.数“0”之前“+”、“-”号的读法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读作“正零”或“负零”,应读作“加零”或“减零”,也读作“零的原数”或“零的相反数”.如6-0+2读作“6减0加2”或“6,0的相反数,2的和”,但不能读作“6,负0,2的和”;又如-3+0-7读作“负3加0减7”或“负3,0,负7的和”,但不能读作“负3,正0,负7的和”.6.“+”、“-”号出现在用字母表示的数之前时的读法用字母表示的数之前若是“+”号,则应读作“…的原数”,若是“-”号,则应读作“…的相反数”.如+a、-m分别读作“a的原数”、“m的相反数”,开始学习时最好不读作“正a”、“负m”,因为容易使人误认为+a是正数,-m是负数,其实,+a不一定是正数,-m也不一定是负数(为什么?).7.有理数乘方的读法如3读作“负6的平方的相反数的立方”(还可怎样读?);又如(-3)2-(-5)4读作“负3的平方与负5的四次方之差”.关于乘方,还要特别注意类似(-2)2与-22的区别,它们无论是读法,还是表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前者读作“负2的平方”,表示的意义是(-2)·(-2)=4,后者读作“2的平方的相反数”,表示的意义是-(2·2)=-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乘方 讲义

n 为奇数 --1 n 为偶数 11.5 有理数的乘方授课主题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的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3、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重、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程导入本节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一般地,n 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个n a a a ⋅⋅⋅⋅,记作na ,读作a 的n 次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na 中,a 叫做底数,n 叫作指数。

当n a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的一次,即155=,指数为1通常省略不写。

注意: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n 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②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③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运算,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④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小括号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

拓展:底数为—1,0,1,10,0.1的幂的特性:(1)n -= 0n = (n 为正整数) 1n = (n 为整数) 101000n =⋅⋅⋅⋅⋅⋅ (1后面有____个0), 0.1n =0.00…01 (1前面有______个0)巩固练习1、 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2)2,那么这个有理数等于( )A 、-2B 、2C 、4D 、2或-2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 -32 与 -23B 、-23 与 (-2)3C 、-32 与 (-3)2D 、(-3×2)2与-3×22 3、 =⎪⎭⎫ ⎝⎛-343 ,=⎪⎭⎫ ⎝⎛-343 ,=-433 ; 4、计算1、(-7)2;2、-72;3、(-43)4; 4、-(-5)3.本知识点小结本节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里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方法规律:(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 三级运算。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1.5有理数的乘方

(2)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乘方的乘法法则:(a^n)×(a^m) = a^(n+m)
-乘方的除法法则:(a^n)÷(a^m) = a^(n-m),其中a≠0
(3)乘方的实际应用
-应用乘方解决具体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2.教学难点
(1)负整数指数乘方的理解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负指数乘方的意义,如2的-3次方表示什么。
-零指数的乘方
-负整数指数的乘方
2.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有理数乘方例子
-应用乘方运算简化计算
本节课通过讲解与练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乘方的概念和性质,形成数学模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非常有效,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景,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他们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馈需要更加及时和具体。对于他们的进步,我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实例,如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归纳⏟,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

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 ··· ·ana2可以读作a的二次方,也可以读作a的平方。

a3可以读作a的三次方,也可以读作a的立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例1、在35中,底数是3,指数是5,35读作“三的五次方”或“3的五次幂”。

35=3×3×3×3×3=24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例2、71=7,101=10。

(-a)n与-a n是不一样的。

(-a)n读作:负a的n次方;-a n读作:a的n次方的相反数。

例3、(-3)2=(-3)×(-3)=9例4、-32=-(3×3)=−9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简称:奇负偶正。

例5、(-1)99=-1,(-1)100=1。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②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③如果有括号,那么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把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一个能表示原来物体或事件实际数量的数,叫做准确数。

与准确数相近的数,叫做近似数。

例6、“今天全班50人都有出勤”,这里的数字50就是准确数。

例7、“我们学校初一大概有250人”,这里的250就是近似数。

求近似数,一般要用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精确到0.1,也叫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01,也叫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01,也叫精确到千分位;……以此类推例8、5.372精确到十分位是5.4 。

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正负号意义与读法素材新人教版(new)

正负号意义和读法在小学中,我们知道符号“+"和“-”是运算符号,分别表示加法和减法,读作“加”和“减”.升到初中,学习了负数后,我们又知道“+”号和“-”号除了具有上述意义外,还具有:①性质符号的意义,表示数的性质,读作“正”和“负";②关系符号的意义,表示原数和相反数,读作“…的原数”和“…的相反数”.那么,如何分清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正确地读出它们呢?1.单独一个非零有理数的读法若“+”号或“-”号出现在单独一个非零有理数之前,则表示性质符号,读作“正"或“负”.如+3、-8分别读作“正3”、“负8”.2.算式的读法在算式中,有理数本身的“+"号或“-"号读作“正"或“负",括号之间的“+”号或“-”号读作“加”或“减”.如(-3)+(+5)-(-9)读作“负3加正5减负9”.3.省略加号的式子的读法省略加号的式子有两种读法,一是按运算符号读,一是按性质符号读.如6+2-7,按运算符号读作“6加2减7”;按性质符号读作“6,正2,负7的和".又如-18+3-4,既可读作“负18加3减4”,也可读作“负18,正3,负4的和”.但应特别注意,算式中第一个数所带的“+”或“-”号只能读作“正”或“负”,不能读作“加"或“减”.如前例中的“-18"只能读作“负18"而不能读作“减18”.4.非零有理数之前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个符号的读法碰到这种情况时,小括号内的“+”、“-”号分别读作“正"、“负”,其它“+"、“-”则读作“原数”、“相反数".如-(-3)读作“负3的相反数"(注意不能读作“负的负3");又如-[+(-13)]读作“负13的原数的相反数”(注意不能读作“负的正的负13”).5.数“0”之前“+"、“-”号的读法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读作“正零"或“负零”,应读作“加零”或“减零”,也读作“零的原数”或“零的相反数”.如6-0+2读作“6减0加2”或“6,0的相反数,2的和",但不能读作“6,负 0, 2的和”;又如-3+0-7读作“负 3加 0减7"或“负3,0,负7的和”,但不能读作“负3,正0,负7的和”.6.“+”、“-”号出现在用字母表示的数之前时的读法用字母表示的数之前若是“+”号,则应读作“…的原数",若是“-"号,则应读作“…的相反数”.如+a、-m分别读作“a的原数”、“m的相反数”,开始学习时最好不读作“正 a"、“负m”,因为容易使人误认为+a是正数,-m是负数,其实,+a不一定是正数,-m也不一定是负数(为什么?).7.有理数乘方的读法如[-(-6)2]3读作“负6的平方的相反数的立方”(还可怎样读?);又如(-3)2-(-5)4读作“负3的平方与负5的四次方之差”.关于乘方,还要特别注意类似(-2)2与-22的区别,它们无论是读法,还是表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前者读作“负2的平方”,表示的意义是(-2)·(-2)=4,后者读作“2的平方的相反数",表示的意义是-(2·2)=-4.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负号意义和读法
在小学中,我们知道符号“+”和“-”是运算符号,分别表示加法和减法,读作“加”和“减”.升到初中,学习了负数后,我们又知道“+”号和“-”号除了具有上述意义外,还具有:
①性质符号的意义,表示数的性质,读作“正”和“负”;
②关系符号的意义,表示原数和相反数,读作“…的原数”和“…的相反数”.那么,如何分清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正确地读出它们呢?
1.单独一个非零有理数的读法
若“+”号或“-”号出现在单独一个非零有理数之前,则表示性质符号,读作“正”或“负”.如+3、-8分别读作“正3”、“负8”.
2.算式的读法
在算式中,有理数本身的“+”号或“-”号读作“正”或“负”,括号之间的“+”号或“-”号读作“加”或“减”.如(-3)+(+5)-(-9)读作“负3加正5减负9”.3.省略加号的式子的读法
省略加号的式子有两种读法,一是按运算符号读,一是按性质符号读.如6+2-7,按运算符号读作“6加2减7”;按性质符号读作“6,正2,负7的和”.又如-18+3-4,既可读作“负18加3减4”,也可读作“负18,正3,负4的和”.但应特别注意,算式中第一个数所带的“+”或“-”号只能读作“正”或“负”,不能读作“加”或“减”.如前例中的“-18”只能读作“负18”而不能读作“减18”.
4.非零有理数之前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个符号的读法
碰到这种情况时,小括号内的“+”、“-”号分别读作“正”、“负”,其它“+”、“-”则读作“原数”、“相反数”.如-(-3)读作“负3的相反数”(注意不能读作“负的负3”);又如-[+(-13)]读作“负13的原数的相反数”(注意不能读作“负的正的负13”).
5.数“0”之前“+”、“-”号的读法
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读作“正零”或“负零”,应读作“加零”或“减零”,也读作“零的原数”或“零的相反数”.如6-0+2读作“6减0加2”或“6,0的相反数,2的和”,但不能读作“6,负 0, 2的和”;又如-3+0-7读作“负 3加 0减7”或“负3,0,负7的和”,但不能读作“负3,正0,负7的和”.
6.“+”、“-”号出现在用字母表示的数之前时的读法
用字母表示的数之前若是“+”号,则应读作“…的原数”,若是“-”号,则应读作“…的相反数”.如+a、-m分别读作“a的原数”、“m的相反数”,开始学习时最好不读作“正 a”、“负m”,因为容易使人误认为+a是正数,-m是负数,其实,+a不一定是正数,-m也不一定是负数(为什么?).
7.有理数乘方的读法
如[-(-6)2]3读作“负6的平方的相反数的立方”(还可怎样读?);又如(-3)2-(-5)4读作“负3的平方与负5的四次方之差”.关于乘方,还要特别注意类似(-2)2与-22的区别,它们无论是读法,还是表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前者读作“负2的平方”,表示的意义是(-2)·(-2)=4,后者读作“2的平方的相反数”,表示的意义是-(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