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实习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完整版)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专业班级组号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0 年11 月1 日至2010 年11 月12 日目录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 (2)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 (2)五、参考资料 (7)六、实习心得 (8)数字测图实习报告2010—11-1至2010—11—12我们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数字化测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对《数字化测图》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本次实习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小组的实习任务。
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1、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1、数字地图测绘(1)练习和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2)每组测绘一幅1:1000的数字地图;(3)熟悉和掌握南方CASS地形测图软件编辑地形图的基本方法.2、数字地图的工程应用(1)完成测站改正;(2)完成设计路线的断面图绘制;(3)用DTM和断面法计算土方量。
3、MAPGIS扫描矢量化熟悉MAPGIS软件进行扫描矢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2、实习的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2)掌握并熟练全站仪的使用.(3)掌握使用数字成图软件(南方CASS)进行数字地图编绘的方法。
(4)掌握矢量化软件进行地图的扫描矢量化操作步骤和方法.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采用草图法进行数字化测图,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在本次实习中利用中纬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1、踏勘,选点本次实习地点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地形十分熟悉.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区大门口选择一点作为已知点,根据一份小比例尺图,选出一条闭合导线,现场选出导线点,并均匀分布在校内,共计6个点。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doc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篇一: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数字测图实习报告XX年8月27日至XX年9月23日我们测绘工程专业在校进行了为期四个星期的数字化测图实习,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内容。
一.实习目的(1)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对《数字测图》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的检校与使用,知道数据采集的原则:先控制后碎步,步步检核。
(3)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CASS 的使用,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能够熟练运用CASS成图软件,并能够自己画出一幅地区概况图;(4)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数字测图》的理解和掌握,掌握《数字测图》这门课程的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5)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小组的实习任务。
二.实习内容1.测区概况我们的测区为F测区,测区内建筑较多,有些不能够通视,为我们观测带来许多不便,要求我们要选择合理的观测方案,铺设合适的闭合导线,附以各种临时控制点,在测量的时候选择各种偏移法,结合皮尺等量算工具,以便更好地表现各种建筑和独立的地物。
由于控制点选在道路上,来往的人群也为观测带来了许多不便。
2.闭合导线的布设、施测和平差计算2.1 人员的分工及轮换本小组共5人,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一人记录数据,一人跑尺,另一人灵活配用。
晚上CASS画图,第二天及时提出问题并补测,以便修改草图,待全部测完以后,共同量测并修补图形。
2.2 踏勘选点根据测区概况在路口选择八个已知点作为控制点,组成一条闭合导线。
图根点的踏勘选点,建立标志,测角和测边。
踏勘选点应注意一下各点:(1)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观测和距离测量;(2)点位应选在地质坚实和易于保存之处;(3)在点位上,视野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4)导线边长应符合有关规定,导线中不宜出现过长和过短的导线边,尤其要避免由长边转到短边的情况出现;(5)为了减少大气折光的影响,视线应尽量避开水域、热体等,离开地表和地物的距离不小于0.5 m;(6)导线点在测区内要布点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测绘实习报告范文7篇

测绘实习报告范文7篇测绘实习报告篇1我们进行了为期差不多五个月实习,其中两周多的户外作业和几天的数据处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数字测图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户外作业其中包括导线测量,碎部测量、主要练习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因为以前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已经练习过导线测量,使用这次重点练习碎部测量和绘制地形图,我也对碎部测量影像比较深、碎部测量是一控制点(我们本次任务中的H1到H18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过程、我们本次采用的是数字测图法,所用仪器是托扑康全站仪、碎部测量步骤:1、定向2、检核3、测量定向即将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棱镜,再将已知点输入、检核就是把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它进行测量,如果得出的数据和以有数据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全站仪已经架好,可以进行测量,否则要重新定向、误差分析除了全站仪本身的引起的误差外(比如竖轴倾斜引起的误差)还有大气折光的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过程的误差、为了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我们尽可能早的起床和在太阳不大的时候测量,尽管如此但为了如期的完成任务还是不可不免的要在烈日下测量、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户外测绘的艰辛、操作过程会出现的误差有:为对中引起的误差和为整平引起的误差、通过两周的练习,我能熟练的对中和整平,所以这些误差能尽可能的减小、操作过程引起的误差还有两个比较容易忽略的,那就是:1、加密引起的误差我们是通过已知点来测量碎部点的,其最基本的条件是两点间要通视、所以当岁部点和已知点不通视时就要进行加密、加密点又要作为已知点用,所以当加密点出现误差时会使后面的点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加密时要特别仔细、2、未检核引起的误差、我们把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其对准后视棱镜,输入后视点数据、但当全站仪不能对准棱镜时,又未进行检核就会出现误差、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进行碎部测量一般碎部点都比较多,如果每个点都进行检核会花大量时间、而不检核就要求进行定向时要确保精确,可见测绘要一门要求非常细心和严格的学科、通过这次的户外测量和内业数据的处理,我基本上掌握了数字测图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导线测量,碎部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绘制、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一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户外测量我充分认识到干我们这一行的需要的是耐心,毅力和仔细、要绘制出一幅地形图是要测出许多碎部点的,重复单一的测量没有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不仔细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而测绘对误差是那么的敏感、所以干一行要爱一行,要在每次的练习中培养自己的测绘习惯、另外团队合作也很重要、一个小组要想完成一份好的实习作业,光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至少独立的观察、记录水准、和碎部测量的一站、最后我们回到本部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南方cass和CAD绘制地形图,我们很仔细、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可能影响全局、如果现在不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将来工作了,在实际操作中犯了错,导致的可能是成百上千万的损失、这次实习除了让我更好理解课内知识以外,还懂得了实地操作的步骤,和获得了实地测绘的感受,为今后两年的学习开好路、当地形图绘制出来时,我有一点激动,因为这次实习达到了初衷,那是我们两周的劳动成果、测绘实习报告篇2我们进行了为期差不多五个月实习,其中两周多的户外作业和几天的数据处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数字测图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暑假测绘实习报告。
2024年数字化地图测绘测量实习报告

2024年数字化地图测绘测量实习报告一、引言本实习报告旨在详细介绍2024年数字化地图测绘测量实习的相关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次实习是我作为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某测绘公司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地图的制作和更新显得越来越重要。
数字地图具有信息量大、数据更新快、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土地利用等领域。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了解数字化地图的测绘测量方法和技术,并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三、实习目标1.了解数字化地图的测绘测量原理和方法;2.熟悉数字化地图的制作流程;3.掌握数字化地图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操作;5.通过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内容1.数字化地图的测绘测量原理和方法本实习以实地测绘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GPS定位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测量仪器使用等内容。
通过积极参与实地测绘活动,我了解了数字地图的测绘测量原理和方法,熟悉了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2.数字化地图的制作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数字化地图的制作和更新工作。
主要包括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纠正、地理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数字化地图的制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图设计等各个环节,并熟悉了地图制作的规范和标准。
3.数字化地图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数字化地图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操作技巧,并了解了数字化地图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将数字地图数据导入GIS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我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查询、分析和制图等操作,提取出有用的空间信息。
五、实习成果在本次实习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熟悉了数字化地图的测绘测量原理和方法,能够准确进行现场测量和定位;2.了解了数字化地图的制作流程,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并按照规范制作数字化地图;3.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制图;4.通过实践,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数字化地图支持。
2023实用的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三篇

2023实用的数字测图实习报告三篇数字测图实习报告篇1实习项目:大比例尺数字成图测区概况: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前半面(图书馆门前到一饭后的一段路为界,前段校区)作业方法:一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选点、埋石、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测站间偶数站、闭合平差、图根有符合、闭合、往返的方法等要求)3.碎步测量(准备控制测量成果表、采用测记法成图、包括建站定向、碎步点测量、数据导出、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成图质量检查。
)技术要求:1.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2.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4mm。
3.高程注记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m。
导线略图:控制点坐标数据:闭合差统计报告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N18-N26-N7]角度闭合差=26(s),限差=42(s)fx=-0.010(m),fy=0.023(m),fd=0.025(m)[s]=312.723(m),k=1/12504,平均边长=104.241(m) 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N7-GP01-N6-A-K1-1-B-N1-JD80-N18]角度闭合差=-69(s),限差=72(s)fx=-0.035(m),fy=0.034(m),fd=0.048(m)[s]=828.082(m),k=1/17108,平均边长=92.009(m) 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G-F-A-N6-GP01-N7-N26-K0-H]角度闭合差=-58(s),限差=72(s)fx=0.018(m),fy=0.008(m),fd=0.019(m)[s]=670.378(m),k=1/34599,平均边长=74.486(m) 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E-N3-B-N1-JD80-N18-N26-K0-N27-D]角度闭合差=-75(s),限差=76(s)fx=-0.010(m),fy=-0.001(m),fd=0.010(m)[s]=593.759(m),k=1/58833,平均边长=59.376(m)几何条件:闭合水准路径:[]高差闭合差=-11.0(mm),限差=15.4(mm)路线长度=0.594(km)实习总结为期两周的实习终于圆满结束,在此期间,我们都得到了不少收获巩固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把以前零零碎碎学到的测量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运用。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次中国数字化测图的实习,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这场实习让我更加理解数字测绘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实习经历和感受,并探讨数字化测图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实习的早期,我被分配到了数字化测图团队的一个小组。
我们的任务是将一些现有的手绘地图转换成数字格式。
这个任务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首先,手绘地图的复杂性和细节是非常高的,需要我们非常仔细地去处理每一个元素。
其次,由于手绘地图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制作的,它们的风格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地图非常清晰和准确,而有些地图则非常模糊和不准确。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图类型采用不同的数字化技巧来进行处理。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来处理手绘地图图像,如何利用GIS系统来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等等。
我也意识到数字化测图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将大量的地图数据整合起来,从而为各种应用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我还深入了解了中国数字化测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的数字化测图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测图需要用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是当前中国的测绘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更新。
其次,数字化测图需要比较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可靠性,这需要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和协作。
最后,数字化测图需要个人和团队的高水平技术和经验,这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领导力提升。
总的来说,中国数字化测图的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数字测绘领域的重要性和现状。
它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一领域,愿意为数字化测图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相信,中国数字化测图的未来发展一定会非常广阔,它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3篇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3篇第一篇: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3篇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3篇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下面是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这次实习,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这次实习,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区属于山西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不是太,地貌比较复杂,但在这实习的一年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
现在细细想来,这一年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我明白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当你工作以后,你才会发现专业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如我学的工程测量.在学校我们只学了些皮毛, 通过毕业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软件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实习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
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
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1伴随着暴雨,阵雨,小雨和大太阳的实习生活总算要结束了,我想大家这些天的心情也和这多变的天气一样起伏不定,而大家也顺利的由中国移民到了南非吧。
我们一起经历了吵吵闹闹,开开心心,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充实和真实,很有意义。
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还记得我们领了仪器后,第一次扛着全站仪一大堆人在东五楼那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懵的。
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真的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感觉啊!仔细想想,我们开始实习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掰树了。
然后在茫然中度过了第一天的实习生活。
而他们男生也在这天晚上回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仔细的研究,而我就在寝室看了看书,发现是懂非懂的。
第二天的时候,我们依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概念,并在熟悉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测回法,竖直角以及指标差的计算,以及如何布设控制网和用仪器获得观测数据的方法的知识以后,开始进行控制网的布设。
本以为可以顺利地进行这一切,可是往往我们想得太过简单了。
毕竟以前接触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碎步,比如测一个建筑物等等,甚至连坐标都是自己假定的。
所以这样的一个布设工作,对刚接触的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
在跟老师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后,我们的第一条导线终于诞生了,一条11个控制点的闭合导线,也宣告着我们的实习真正的开始了。
测量过程中依旧是磕磕碰碰,刚开始还会出现测了很久才看到有的数据没有测,又得重来的情况,有的时候一个测站上面都得耽搁好久。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闭合导线,我们做了好几天才完成。
本来做完了是值得高兴的,但却因为角度闭合差与高差闭合差都超限而以失败告终。
最终,男生那边研究猜想可能是路线太长导致误差积累。
于是放弃了之前的闭合导线将其改为做两条附和导线。
由于前面的经验积累,这一次我们做起来游刃有余,很快就完美落幕了。
当时的我们心里充满了小小的高兴和自豪之感。
接下来的就是碎步测量。
相对而言,碎步测量就要容易很多了,毕竟之前也是多次接触,而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工作量大了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测图实习技术总结
班级:测绘1302
学号: 130510219
姓名:管珉彬
指导教师:张文林
目录
一、概述 (1)
二、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2)
三、控制测量 (3)
四、测图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6)
五、技术结论 (9)
六、经验、教训和建议 (10)
七、附图、附表 (10)
一、概述
任务名称:2015年河北工程大学数字测图实习
作业区范围:河北工程大学东校区内部分地区及东校区南环部分公路地区及支漳河部分地区
隶属:河北工程大学
测图比例尺:1:500
精度指标:三等
计划工期:2015年9月7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
测区概况:
测区1:河北工程大学东校区内部分地区及南环地区。
测区内包含校体育场,数个校实习基地。
测区2:支漳河部分河流段
作业技术依据:
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
等高距:1m
GPS静态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数字测图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工作量统计:
综合工作量表1(东校区)
综合工作量表2(支漳河)
实际完成工作量与计划工作量相符
二、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测量工作有四个已知校内GPS点坐标确定测区坐标,测区卫星地图辅助测量安排图根控制
三、控制测量
1.概述: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测区布设一个城市三级首级网,该首级网有4个已知GPS坐标点控制,在东校区测区共布设25个图根点,在支漳河测区共布设22个图根点。
2.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对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3.4个已知坐标点数据如下:
4.选点和标石规格要求:
A.控制点应位于土质坚硬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以便永久保存长期使用
B.方便使用,便于今后发展加密
C.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每个点至少要求有两个点通视,以便以后定向和检查为便于测图;点位周围尽量避开一些小障碍物,如:树、电杆、路灯等
D. 埋石工作在踏勘选点时同时进行,采用校园现有的表石,或采用钢钉,在钢钉处用喷漆作标志,并给予编号,然后做记录。
5.点密度要求:
选择合适的点位密度,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类型(传统白纸测图或现代数字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常规白纸测图方法,对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对于数字测图,也是以此来确定图根点的密度,针对本次实习,采用表中相关规定来进行点位布设。
(引用《城市测量规范》)
6.软硬件配置
7.采用的测量方法:
A.利用GPS和已知的4个坐标点,求得对应的转换参数;
B.利用GPS在对应的测区进行控制测量,铺设控制点,铺设密度和相
对位置参考上述标准;
C.利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测量,先对控制点附近进行测量,对于控制点控制范围以外的区域需要增设转点,假设转点尽量形成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
8.所需的导线计算方式: A.导线边方位角推算:
︒±+=180左后前βαα
︒±=180右后-前βαα
B.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1802)(测n f ββ
n f "±=40允β
(如果允ββf f ≤,则将角度闭合差按“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对各转折角观测值进行改正) C.坐标增量计算和增量闭合差调整: 导线全长闭合差fyfy fx f f x ⨯= 导线相对闭合差∑=
D
f
T (当T 小于1/4000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
x f ,y f 依照“反其符号,按边长比例进行分配”进行改正。
) 9.图根点限差:
四、测图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表
测图比例尺:1:500
I数据采集
①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的控制点坐标的方法,精度控制在X、Y、H误差均控制在范围内
测量结果比较:
⑴图根控制精度符合要求
;
②数据采集作业模式
根据所提供仪器采用数字测记模式,使用RTK GPS和全站仪数字测记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测量精度,达到测量目的
;
③细部测量
细部点坐标和高程测量步骤如下:
⑴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⑵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⑶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⑷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
;
细部测量设站时的原则:
⑴保证前后测站通视以方便校准
⑵确保设取的测站在所测目标视线上无障碍,取距离树木,电杆等障碍物0.5米以上的点进行设站
⑶确保所设测站能测到尽可能对关键性地物全覆盖的通视进行设站;
在控制点上设站后,观测之前必须进行以下检查:
⑴仪器参数检查。
仪器高、目标高、棱镜参数等所有相关设置必须正确
⑵仪器对中整平检查。
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5毫米;仪器管气泡不应偏离一格
⑶视准差和指标差检查。
角度测量仪器2c和2i,其绝对值不大于40″,才能作业,否则仪器必须进行检校
⑷定向检查。
以较远的控制点定向,并用附近其他较近的控制点进行检核,角度检核值与原有值之差不应大于40″,坐标及高程检核值与原值之差不应大于0.05
;
野外草图绘制方法与要求:
野外草图绘制时由观测员进行全站仪观测记录数据,跑尺员负责现场跑尺,领土员负责指挥跑尺员,现场勾绘草图
要求:
⑴观测员应经常与领图员对点号,便于即使发现错误
⑵领图员对图式必须熟悉,以确保草图简洁、正确
⑶跑尺员必须对跑点有经验,以保证内业制图方便
;
细部点测量数据的取位:
细部点测量数据的取位为小数点后三位,精确到毫米级
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次测绘内容包括校园内部基本道路、建筑、树木、路灯、指示路标以及井盖等设施;对于部分例如垃圾桶等小面积且非关键性地物不予
测量;
外业数据文件:
外业数据文件应及时保存备份,对于导出仪器的TXT文件格式应转换为DAT格式以进行内业绘制,并加以保存备份
II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
进行数据处理时应从全站仪中导出TXT格式文件,选用科力达全站仪传输软件对结果文件进行更改为CASS软件识别的文件代码,并保存为CASS软件识别的DAT格式文件,进行内业绘制
注意事项:
⑴及时备份文件数据以避免文件丢失
⑵进行绘制时应参照草图绘制以确保准确度
;
测图精度分析和评价及验收情况:
根据各小组横向比较,所测精度符合限度,在误差范围内
存在的问题和处理结果:
测量过程中个别小组出现所测数据成图严重偏离,及时重新做控制点,以纠正
五、技术总结
评价:成果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对测区内地物所测密度达标,设计方案在测量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作业方法的设计符合要求
技术问题处理建议:
1测量过程中及时检验、纠错,测量过程中确保误差允许范围内开始
作业。
作业期间各小组间可比较数据,以达到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目的。
测量完成后随机选取部分碎部点进行检验核查,避免错误,对样本进行全面检查,小组间可进行成图对比,确保成果文件质量
2提高GPS应用的熟练度
六、经验、教训和建议
①测量过程中个别小组出现所测数据成图严重偏离,问题成因为控制点布设时并未达到精度要求,出现问题及时重新做控制点,以纠正
②任务期间对各仪器进行妥善保管,避免丢失、损坏仪器
③测量作业过程中时刻注意危险,保证安全
七、附图、附表
测绘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