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高一-《当你老了》教案 北京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当你老了》教案

《当你老了》教案

《当你老了》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当你老了》。

3.通过朗诵和讨论,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启发学生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对爱情的深情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陆游及其代表作品《当你老了》,并提出问题:你认为爱情是什么?爱情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二、学习课文(10分钟)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学生就这首诗歌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看法,分享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和思考。

四、朗诵演练(15分钟)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达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

六、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当你老了教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当你老了教案

当你老了(教案)赏析指导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

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在年轻时代,诗人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解内心苦痛的方式。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

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

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

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感染。

歌曲当你老了教案

歌曲当你老了教案

歌曲当你老了教案教案标题:《歌曲《当你老了》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当你老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欣赏和理解。

2. 学习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

3.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教学准备:1. 歌曲《当你老了》的录音或视频。

2. 歌曲歌词的打印件。

3. 学生的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歌曲《当你老了》,提问学生是否听过这首歌曲,以及对这首歌曲有什么了解。

欣赏歌曲:1. 播放歌曲《当你老了》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静静地聆听。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播放结束后,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歌词理解:1. 分发歌曲《当你老了》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一起阅读。

2. 解释歌曲中一些生词和难点,并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

合作演唱: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分别负责歌曲的不同部分。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合唱版本,并让其他学生给予鼓励和反馈。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2. 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歌曲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或歌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2. 强调歌曲对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 组织音乐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3. 推荐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或合唱团,提供更多音乐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高中语文】当你老了ppt精品课件4

【高中语文】当你老了ppt精品课件4
• • • • • • • • • • • • 当你老了 取下诗 慢慢读,回想 回想 多少人爱你 爱慕你 一个人爱你 爱你 垂下头来 诉说 在山上 星星中间
作业:
• 1、选择个诗句或一个词,再做鉴赏 • 提示:你也可以展开想像,进行对比,细 致描绘;也可以谈感觉和艺术手法。 • 2、比较不同的译本:特点,你更喜爱那一 个? • 3、自己创作 • 熟练地背,有感情地诵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学习重点: • 感受诗人的感情 •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 色 • 诵、背诗歌
叶芝(1865—1939)爱 尔兰诗人﹑剧作家,早 年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 华丽风格,后来趋近现 代主义,成为后期象征 主义的代表人物。
真挚深刻圣洁
感受诗人的情感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求之不得,你会怎样?
哀伤?怨恨?报复?

• 比较 • 想像 • 语言
干巴巴——
诗 味
普通的语言——
以想像创设情境,展开遐想
假设,领起全诗 当你老了, 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想像 慢 慢 读, 回想 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 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以对比剖白真心
•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加上装饰语
Hale Waihona Puke 隐喻揭示永恒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当你老了,我爱依然


• 当你老了,头……,睡思……,火炉 旁……,请取下……,……读, • 回想你……,回想它们…… • 多少人爱你……,爱慕你……假意或…… • 只有一个人爱你……灵魂,爱你……脸 上…… • 垂下头来……,在……炉子旁,……轻轻 诉说……,在……山上它……踱着……, 在……星星中间隐藏着……

《当你老了》教案

《当你老了》教案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体味诗歌的节律、情韵。

2.明确诗歌的情感及表现手法。

3.能正确评价作者的这份情感,从而树立崇高圣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感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作者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结合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点拨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听一听:1.听赵照的歌曲《当你老了》,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些年,这首歌传唱大江南北,感人至深,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及部分歌词源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板书)《当你老了》(叶芝)。

2.听中文版朗诵音频。

叶芝被称为“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英文原版的诵读音频。

3.听英文版诵读音频,体味中英文在音律、抒情方面的不同。

二、读一读(配背景音乐)1、全班齐读,检验熟练程度。

2、男生读(师点评)3、女生1读(师点评)女生2读英文版(师点评)好,关于这首诗刚才我们也听了,也读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这首诗。

三、说一说(分层分组说)1.说整体构思(将来过去时)请学生读导读的前一部分,体会本诗整体构思的巧妙,向学生说明构思精巧是本诗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并顺势引导学生写作文时也要追求这一点。

2.(分层分组说)诗歌主体①说第一层说意象:炉火、阴影说情感:温暖、平静说手法:想象全班再读第一层,要求读出平静、温暖又带点感伤。

②说第二层(高潮、重点)说情感:圣洁、激动说手法:对比再听歌《一生有你》,体会这种圣洁、激动再读第二层,读出这份圣洁与激动③说第三层:说意象:炉火、脸庞说手法:意象化说情感:平静、伤感、凄然诗歌是有节制的艺术,不能一味地沉湎于回忆与表白的激动。

最后作者通过意象化的表达,情绪复归平静,情感也得到升华,把对一个人的爱怜之情转化成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的人生体验,让人流连低回,慨叹不已。

再读第三节,读出平静、伤感、凄然。

3.说作者、评价作者的这份爱情:坚贞不渝、圣洁。

高中语文_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当你老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当你老了》教案设计一、新课标理念: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二、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审美意识,表现美、创造美。

三、课程目标:美的表达与创造;理解多样文化(跨文化)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尝试自主翻译外国诗歌。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翻译,体会诗歌情韵之美,进而体会作者爱的圣洁和伟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并且崇高伟大的爱情观。

4.教学重点: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5.教学难点:跨文化语境下观照叶芝式爱情。

五、学习目标1.在鉴赏比较中学会甄别不同翻译文本的特点2.了解诗歌感情在形式和语言表达中的决定作用3.通过跨文化翻译活动,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六、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知道,诗歌是用语言做成的,但语言如何才能被做成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试着从一首叶芝的小诗来探讨一下诗歌的语言艺术。

我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前我们已经接触了叶芝的英文原诗,并进行了翻译创作。

对原诗的意境和风貌有了一定理解。

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5分钟)9:00明确:同学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解,但是有一点我们能够达成共识,即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始终不渝的深沉的爱恋2.同学们手中的讲义中有这首诗歌的三种中文译本,一首是袁可嘉先生的译作,第二首是翻译家杨牧的翻译作品,第三首是王紫嫣同学的翻译作品。

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甄选一首你喜欢的译诗。

我们评判一首译诗的优劣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考虑:情感、语言、形式。

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出声朗读一下,根据我刚才的提示比较三首译诗,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篇译文,并说明理由。

(9:08谈—9:15)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完成的这首诗歌呢?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PPT)有许多作家终生会爱许多女人,而有的作家一生只爱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叶芝就碰到了这样一个女人,他的致命女神——茅德*岗。

《3.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3.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准确解读《当你老了》一诗的基本内容、主要情感,以及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艺术特色。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守住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爱情观、价值观。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问题探究法、点拨法,从内容到形式两个维度来对诗歌进行鉴赏。

重点难点:重点:对本首诗歌产生的故事背景的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宏观把握。

难点:对本首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的鉴赏,诗歌当中抒发出来的浓烈情感的品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当你老了》(李健版)歌曲导入,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大家很熟悉的一首歌曲,这就是清华才子、有着音乐诗人之称的李健的一首优美忧伤的歌曲《当你老了》,同学感觉如何?生老病死,环环相扣,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这条路上,无法回避,我们现在正处花样年华,但我们也行将老去,下面,我们来一起鉴赏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传世诗篇《当你老了》。

过渡语:虽然,爱尔兰这个美丽的国家距离我们遥远,叶芝也并不姓叶,国别不同,人种有别,但,以诗歌作为桥梁纽带,我们一样的可以神交洋人,产生深深共鸣,并且,对诗歌的鉴赏我们也有大致相通的鉴赏手法。

譬如知人论事(简单回顾阐述知人论事的含义)。

(二)知人论事知人·走近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创作丰富,备受敬仰。

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

艾略特曾誉之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论事·多情却被无情恼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结识了美丽的女演员茉德·冈小姐。

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

叶芝深深的爱上了这个给了他一生幸与不幸的女人。

茉德献身的是革命,叶芝献身的是爱情,这种错位,注定了悲剧,从此叶芝开始了他痛苦的爱情之旅。

《当你老了》教案2 (3)

《当你老了》教案2 (3)

《当你老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习把爱表达得含蓄些
过程和方法: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抒情中如何使爱的痛苦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
教学关键
意象的解读
课型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当你老了》是叶芝早期的诗作,是一篇极负盛名的佳作。

二、赏析指导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
起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特.冈不渝的爱。

第二节
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

第三节
诗人想象着心中的爱人读诗歌时的景象――在炉子旁“凄然地回忆”那一段逝去的爱情。

这一节通过恋人的所思所想,来表白自己跟亘古不变的爱情。

尤为感人的是爱得那么深切那么热烈的诗人,竟然悄无声息,甘于寂寞地隐藏在一群星星之间。

这首诗以艺术的魅力打动着全世界的人们,为后人一再模仿,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价值。

背诵有哲理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你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习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选材的独特之处。

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韵之美,进而把握作者爱的圣洁和伟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并且崇高伟大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教学难点:叶芝爱情的圣洁和正确爱情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情感世界,看看他对于“爱”是如何解读的?我们从他身上又会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我们看课下注释,来一同了解作者。

二、补充介绍叶芝资料。

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

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

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

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三、播放诗朗诵。

四、找学生读(方式可灵活:男生女生单独读、各自齐读、全班齐读等,可配乐。

)五、读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并简述理由。

六、看题目,“当你老了”,“你”和作者是什么样的爱情?——单恋。

介绍背景:叶芝把这首诗献给一个一生追求但一生被拒绝的漂亮女演员茅德·冈。

经过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

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

就在茅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

那么,我们解读完这首诗之后,看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七、逐节分析:(每齐读完一节,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来和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第一节:写作手法:想象关键词:阴影——提醒她应为曾经的拒绝而感到遗憾;情感:温暖;第二节:写作手法:对比关键词:灵魂——茅德·冈献身爱尔兰自治运动的精神;情感:圣洁(或崇高、伟大等);适时补充有关“朝圣者的灵魂”的背景: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

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第三节:写作手法:想象关键词:星星(理解其象征义)——爱情绵长永恒,有如那万世不变的夜空中的星星;情感:永恒。

总结:最开始我们读完这首诗,感觉是温暖、感动等。

分析完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爱应该是忠贞不渝的,是圣洁、崇高、伟大、永恒的。

这是叶芝对爱的理解,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等后来,有人告诉他茅德·冈的现状是丧偶独居时,并借此安慰他失恋之情,叶芝写道:“时间只能再一次焕发出她的美:因为她风姿非凡、华贵雍容……只要她转过身,你就会知道听人安慰有多么愚蠢”。

可见他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他的爱不会随岁月的推移而消失。

在此,对于叶芝的这种爱我写了一段话,来表达我对他的这种爱的崇敬之情:叶芝的爱:不会因多次的拒绝而退却,不会因距离的相隔而淡漠,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更不会因容颜的衰老而厌弃!所以我说,这才是最为崇高而圣洁的爱情。

现在的你们对爱情的理解还很肤浅,你们的不成熟很容易把爱变成恨,心生恨意就会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只要我们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那么你们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八:“当你老了”是一种假设的写法,那么这首诗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诗歌在选材上有什么不同吗?(看幻灯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总结:以上三则都是着重写了女子年轻貌美的时候是最美的,是最受人追捧的。

而如花的容貌、曼妙的身姿、欢畅的青春,也恰恰是诗人们最喜欢歌颂和赞美的。

他们的诗情也往往停留在美丽的时刻,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赏。

而叶芝是那样坚定地爱一个衰老的满脸皱纹的老妪,更能表达叶芝对茅德·冈的爱是永恒不变的。

这也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其实,茅德冈看到这首诗之后,给叶芝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最终会因为她没有嫁给他而感谢她。

也就是说,正因为茅德·冈拒绝了叶芝,激发了叶芝很多的诗的灵感。

换句话说,恰恰是叶芝的情感挫败,成为了他的诗歌之大幸。

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你会有哪些联想呢?请就此句话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受。

或者,写一篇《当你老了》的学后感,来谈谈学习完这首诗歌之后,你将如何树立正确而崇高伟大的爱情观。

我希望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你们能把崇高珍贵的爱情留给那个真正值得你们钟爱一生的人!最后,我们以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来结束这节课,希望大家能细细品味歌词内容,也希望歌词能给你们对爱情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附:《一生有你》的歌词:以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看夜风吹过窗台你能否感受我的爱等到老去的一天你是否还在我身边看那些誓言谎言随往事慢慢飘散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是否有一种精致还留在心田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生:请坐!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情感世界,看看他对于“爱”是如何解读的?我们从他身上又会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我们看课下注释,来一同了解作者。

生读: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选》,袁可嘉译。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主要诗作有《当你老了》、《因纳斯弗利岛》等。

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师: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叶芝的资料,请看幻灯片:生读: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

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

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

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师: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叶芝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他的这首非常经典的诗——《当你老了》。

首先我们听听名家朗诵,来初步感知这首诗。

(放朗诵)听完朗诵,在音乐的渲染下,我们走入了一种诗的情境。

接下来,我要请咱们同学来朗诵这首诗歌。

在你初步感知的前提下,把你的情感投入其中,我相信大家会朗诵得非常好!生读:(略)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有的读得比较轻快,有的读得比较低沉,有的读得比较舒缓。

大家读得感情基调不尽相同,那是因为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各有不同。

那么,让我们全班同学跟随着背景音乐来共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吧!生齐读。

师:不错,我觉得大家已经离作者的情感世界很近了。

在我们多遍诵读下,你们来谈谈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和认识,请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并简述理由。

生:我把我的感受概括为情深意浓。

我觉得作者深深爱着对方,即使对方已经满脸皱纹,衰老不堪,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对对方那种浓浓的爱意。

生:我读完之后的感受是感动。

谁都喜欢美丽漂亮的人或事物,有谁会喜欢一个衰老的人呢?而作者却做到了,当对方已经青春不再、满脸皱纹时,他却还能依然爱着,这让我很感动!生:我读完之后想到了一句诗: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如果一对恋人能够终生厮守,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呀!生:我概括的词语是矢志不渝。

我记得我们在学习《葡萄的精灵》时,老师讲过:如果一个人的灵魂不变,那么他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作者从年轻开始就爱着对方,一直到年老,而且他爱的是对方的灵魂,那么这种爱就是最为伟大和崇高的!师:好,咱们同学谈了自己对诗的初步感受,而且还能联系以往所学的知识来解读这首诗,这一点值得大家去学习。

任何知识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应该善于联系地学习。

其实,每读完一首诗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初步感知。

以上这些同学的感受,是在老师没有介绍背景的前提下的初步感知,那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介绍背景,然后我们再逐节分析,看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介绍背景:叶芝把这首诗献给一个一生追求但一生被拒绝的漂亮女演员茅德·冈。

经过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

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

就在茅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

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

首先我们齐读第一节。

生齐读。

师:读完第一节,你有什么感受和认识,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生:作者想象茅德·冈年老的时候,疲惫地靠在炉火旁,拿出作者的诗,细细回想她年轻时的青春美貌,慢慢回忆作者对于她那一生都未改变过的爱。

那份感情是如此温暖、如此浪漫!师:很好!也就是说:青春易逝,而诗歌永存;肉身易朽,而诗情永葆!对于晚年的茅德·冈,她,其实并不孤单!生:我觉得在第一节中,“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不是特别好理解。

我认为“阴影”应该指的是茅德·冈因当初拒绝叶芝而感到很后悔。

师:很好!“回想过去眼神的柔和”是让茅德·冈回想过去的青春美貌,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则是提醒她应为曾经的拒绝而感到遗憾。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却感到温馨。

老年往往让人觉得孤单寂寞,但茅德·冈却是幸福的,因为不管她有多么不幸,她始终还有叶芝的诗的陪伴。

我们齐读第二节。

生齐读。

师:读完第二节,你们有什么感受和认识?生:第二节把作者对她的爱和别人对她的爱做了对比。

别人只是爱她的年轻,爱她的貌美,爱她的活力!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青春不会永葆,美貌不会永驻,活力更不会常在。

伴随着这一切的衰退,他们的爱也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而作者的爱不同,他爱她的灵魂,爱她的本质,爱她的精神!茅德·冈的一切,他都爱!那他还会在乎她的衰老吗?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是崇高的,是伟大的!师:说得多么富有诗意呀!作者的爱不像别人那么肤浅,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为他爱她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