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弱电解质的电离》 (2)

合集下载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深度备课整理●教学设计一.研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对比化学平衡的概念逐渐形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借助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平衡观、微粒观、实验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引领学生从微观本质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和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及其在化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逐渐形成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了解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沪科版化学课本第七单位《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第一节“电解质的电离”的讲授内容。

在研究本节课内容时,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将化学平衡的思想引入到电解质溶液系统中,从而认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过程的差异,并由此由此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的角度深入的认识了电解质。

同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模型的树立,也为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识说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电解等情形奠定了基础。

在研究本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电解质、化学平衡的常识。

学生的思考具有一定自力性和主动性,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关于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的条件掌握,归纳的思维周密性等方面都存在缺乏需求教师加以引导。

且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上课积极性高,同时学生关于着手的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乐趣,这统统为讲授的开展供给了支撑。

二.讲授重难点1.重点:证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2.难点:通过探究分歧身分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证实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存在说明:本节课较为常见的设计,是通过比较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动作,发现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化学事实,说明弱电解质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进而引导学生用化学平衡的模型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重点在于探究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身分。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强弱电解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3-1,分析实验现象,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3-1,控制实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重视学科思想的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

2. 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与探究,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教学方法:引、学、导、练。

4、教学过程:【引】第二章学习过化学反应平衡移动,主要是气体,那溶液里有没有离子的平衡呢?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的内容。

【学】自主学习:1、内容:(1)强弱电解质,教材P40-P41(2)《名师同步导学》,强弱电解质的填空2、时间:10min【导】知识回顾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水、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过氧化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多数有机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如 NH3 等)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均为电解质5.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注意:1、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难溶的盐(BaSO4等)虽然水溶液不能导电,但是在融化时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电解质≠易容≠导电)3、CO2、NH3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均不是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B.Cl2C.NH4HCO3D.SO2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备注: Mg条使用前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讨论下列问题:(1)镁条和酸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Mg + 2H+ ==== Mg2+ + H2↑(2)当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否相等?怎么判断?反应速率不同,pH不同,说明盐酸和醋酸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教案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方程。

2.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的概念。

3.了解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

2.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的计算。

3.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1.弱电解质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及其相关计算的操作。

教学准备:投影仪、草图、实验装置(弱电解质的电离实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引入电离的概念,回顾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Step 2: 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方程1.引入弱电解质的定义: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如CH3COOH的电离方程。

3.提示弱电解质的分子式通常采用双箭头表示电离过程。

Step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1.引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概念:一个弱电解质溶液中分解电离的物质和总物质的摩尔激励之比。

2.提示电离度的计算公式:α=(分解电离的物质的摩尔浓度)/(总物质的摩尔浓度)。

3.引导学生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如一定浓度的CH3COOH的电离度。

4.引入弱电解质的相对电离度的概念:离子活度与摩尔浓度的之比。

5.提示相对电离度的计算公式:η=离子活度/摩尔浓度。

Step 4: 弱电解质的电离反应及相关计算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弱电解质电离反应的情况,如酸碱中指示剂的着色变化。

3.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如计算一定浓度的CH3COOH的电离度和相对电离度。

Step 5: 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现象,如有机酸的酸性。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溶液中的电导现象,如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电导情况之间的关系。

Step 6: 总结和小结1.总结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方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2、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绎归纳类比迁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洁厕灵和食醋,通过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抓住课堂的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

[课堂激疑]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去水垢。

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过渡]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一探究竟吧![学与问]上面介绍的两种酸CH3COOH和HCl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实验3-1]: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两种酸的pH。

(补充一组对比试验可供提前完成实验3-1的同学进行探究:1mol/LNaOH和1mol/LNH3.H2O,测其pH)[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小组讨论]1.镁带与盐酸,与醋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速率决定于什么?2.镁带与盐酸反应快,醋酸反应慢,说明什么?3.同浓度的两种酸的PH值不同说明了什么?都是1 mol/L的酸,为什么氢离子浓度不同?[探讨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1) 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

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选修4)2

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选修4)2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目标:1.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 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重点、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课时安排:共2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类比、推理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教学准备:习题及知识的总结、扩展可制作PPT 或使用纸板。

教学过程: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子速率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 v =那么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 .内因的主导因素。

B .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讨论:在OH NH 23⋅-++OH NH 4的平衡体系中: ①参加HCl :②参加NaOH :③参加Cl NH 4: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3NH 、O H 2、4NH 、-OH 溶液pH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i 〕一元弱酸:〔ⅱ〕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 不变。

②k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H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响,为减慢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2H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参加以下物质中的〔〕A .MgOB .O H 2C .32CO KD .COONa CH 32.HClO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HClO 的浓度,可参加〔〕A .HClB .3CaCOC .O H 2D .NaOH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3CaCO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盐酸的反响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响速率B .盐酸的反响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响速率C .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 .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以下表达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 .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 .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 .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 .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响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2CO ,发生如下反响:HR 和R H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选项是〔〕A .HR 较弱B .R H '较弱C .两者相同D .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刘永红教材分析: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

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结构和组成上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2.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电解质:非电解质:2.练习: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教师]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

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设计意图]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引入[教师]实验情景题: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这两种酸的pH。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第一章: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作业布置:1. 复习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弱电解质。

第二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及移动原理。

2.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2. 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作业布置:1. 复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能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内容:1. 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各个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2 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1 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新授课)一、教学目标υ知识与技能:1.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电离平衡。

2.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υ过程与方法目标⒈比较并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2.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认识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常数以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趣,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三、【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使用了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媒体手段,同时借助动画等辅助教学。

通过实验、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核对课前预习案中的部分,师生共同核对答案,发现问题。

【附课前导学案】【 引 入 新 课 】 由电离方程式CH 3COOHCH 3COO — + H +可知醋酸的电离是不完全的,那么一定条件下,电离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即建立了电离平衡。

醋酸的电离平衡是如何建立的呢? 【思考与讨论】请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将醋酸溶于水形成稀溶液,从开始的瞬间分析, V 电离 和 V 结合怎样变化?当V 电离 = V 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该过程的v-t 图和 c-t 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投影展示 3 个小组画的图像,从中找出正确结论 【投影】 CH 3COOH CH 3COO — + H +ctV电 离 速率 电离平衡状态 结 合 速 率t【设问】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与学过的什么相似?【学生】化学平衡【教师】我们可以类比化学平衡来总结什么是电离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

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实验探究去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自然界中事物之间存在强弱之分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铺垫。

【教师】
你能设计实验验证盐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吗?请描述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并设计】
(1)对比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实验现象:盐酸所对应的灯泡要亮些;
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导电能力强于醋酸
(2)对比Mg条与盐酸、醋酸反应实验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实验现象:Mg条与盐酸反应时,Mg条表面的气泡多,溶解的快,气球鼓起明显,温度变化更大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中c(H+)比醋酸溶液中大
(3)测同浓度盐酸、醋酸的pH:
【教师演示pH传感器测同浓度盐酸、醋酸的pH】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实验现象:盐酸的pH比醋酸小
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中c(H+)比醋酸溶液中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氢离子的电离程度不同,初步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教师] 请同学们小结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归纳: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记住:
强酸:HCl、H2SO4、HNO3等
弱酸:CH3COOH、HClO、HF等
强碱:KOH、NaOH、Ba(OH)2等
弱碱:NH3·H2O、Fe(OH)3等
问题讨论:
BaSO4、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BaSO4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COOH、HCl 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COOH 属于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何关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区分依据不是看该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也不是看其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而是看溶于水的部分是否完全电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类别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并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学生归纳: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