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试题补充和答案(复习资料).doc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答:(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生态学基础部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3、(群团)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均匀)、(随机)、(群团)3种类型。
5、(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岀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6、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4层。
7、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隐芽)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
8、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9、(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岀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10、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1、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建群种)。
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13、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1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15、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1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1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1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19、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N/dt = rN (1 - N/K)中的K代表(环境容纳量)。
20、(多度)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导致的。
22、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群团分布)。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LT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15、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有反馈现象的生态单元或亚系统组合,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的生态学单位。
16、城市景观生态元:城市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有反馈现象的生态单元或亚系统组合,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的生态学单位。
17、生态界面:18、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及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19、城市生态调控: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进行调节,使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
20、绿色城市:指绿地率高,资源高效利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排放污染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二、多择题1、在城市生态位原理中,城市生态位可为分( ABC )。
A、生产生态位B、生活生态位C、工作生态位D、还原生态位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结构包括( ABCD )。
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职业结构D、智力结构3、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用地包括( AD )。
A、建设用地B、耕地C、林地D、非建设用地4、按用地类型、规模及位置,城市绿地可分为( ABCD )。
A、公共绿地,居住地绿地B、单位附属绿地,C、防护绿地D、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5、按使用性质和功能特征,城市绿地可分为( ABCD )。
A、防护绿地、观赏绿地B、保健绿地C、科普绿地、生产绿地D、文史绿地6、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包括( ACD )。
A、自然物质流B、太阳能流C、人工产品流D、废物流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 ABC )人口流及货币流。
A、物质流B、能量流C、信息流D、泥石流8、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ABD ),能源主要依靠煤炭。
A、富煤B、贫油C、富油D、少气9、城市的人口组成包括( BCD )和流动人口;A、新增人口B、服务人口C、基本人口D、被抚养人口10、在生态承载力原理中,生态承载力包括( ABC );A、资源生态承载力B、污染承载力C、技术生态承载力D、生态平衡11、对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的叙术正确的是( ABC );A、生态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城市: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性质:是介于城市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学科。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
对城市生态学的概括:1、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3、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方法4、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5、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节控制6、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应用。
分类: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任务意义:为解决矛盾、实现协调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学科基础:城市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原则。
3、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数理模型分析(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5、新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新技术的应用6、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可分为资源利用和生产条件生态位——生产。
环境质量和生产水平生态位——生活。
城市生态位分类:1、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2、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系统工程概述:工程学内容加入到系统中。
系统:有机整体。
特性:边界性、分层性、整体性、整合性、整体环境适应性。
组成:1、无生命类: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2、生命类: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根据物质和能量的活动性,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
能量的流动,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
能量流动分析:物质能量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因子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组成: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即对某一生物而言的其他生物。
城市生态与环境考试试题

城市生态与环境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于以下哪个方面?A. 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B.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管控C. 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改善D.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竞争2.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城市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绿地主要用于美化环境,对生态效益较小B. 城市绿地只包括公园和植物园C. 城市绿地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居民身心健康D. 城市绿地对降低气温和改善空气质量没有作用3. 下列哪个因素是城市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A.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B. 工业废水排放超标C. 城市集中供暖导致大气污染D. 城市火灾造成烟尘污染4.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A. 增加城市道路宽度,增加车辆通行效率B. 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能源效率C. 增设停车位,鼓励居民购买私家车D. 减少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5. 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下列哪种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最友好?A. 埋填B. 焚烧C. 堆肥D. 导入其他地区处理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________。
2. 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________资源。
3. “三废”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________、废水和废气。
4. 城市雨水的合理利用可以降低城市的________。
5. 城市空气质量通常由________和细颗粒物浓度等指标来评估。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写“对”,错误的填写“错”。
1.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
2. 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 在城市中种植大量乔木可以改善城市微气候。
4. 城市交通拥堵会导致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增加。
5.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学试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城市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3: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4: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取食和被食而形成的链锁关系。
6: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
7: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指的是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8:还原着:属于异养生物,把复杂的动植物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9:贮存库:在生态系统机能运转过程中,除了运转的物质和能量之外,还有一部分属于贮存的物质和能量10:交换库:指的是生物体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1:初级生产: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12: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1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14:城市化: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15:城市人口:在中国特定为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并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
16: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17:城市人口性比:城市中人口总数火某个龄级的个体重男人对女人的比例18:城市人口密度:指城市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19:城市气候: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21:城市人口承载力:也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
22: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中未持有城市户口的非常住户人口23:城市人口迁居: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移动24: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四、简答(3×5分)1、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⑴城市拥挤⑵住房紧张⑶城市基础设施滞后(4)环境污染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⑴环境污染引起中毒⑵环境污染致癌⑶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③对人的心理影响2、试述城市生态系物质代谢的特征进入城市物质有天然输入和人工输入。
其中一部分在市内不发生变化,仅作为流通物质或商品保持原形在输出城市或保留城市中,另一部分很快被使用而改变其形态。
3、城市生态规则应遵行那些原则?①整体优化②协调共生③功能高效④趋适开拓⑤生态平衡⑥保护多样性⑦区域分异4、什么是“生境”?试述城市生境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联系。
答:生境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全部环境条件的总称。
城市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改变了土地的性质,同时对他的环境条件,包括小气候、土壤、水文等产生影响,加强了城市生境的分化。
5、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群,人口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②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有事顶级消费者③是调节者有事被调节者6、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答: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从数量和组成上反映了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前者反映城市规模的主要标志之一;后者表明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7、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特征有哪些?(1)以城市功能布局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2)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3)单位的空间格局决定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布局8、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有哪些?(1)多种效益的统一(2)生态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的统一(3)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组合(4)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视多样性9、城市地质再累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地震灾害(2)崩滑流灾害(3)地面变形灾害(4)风沙尘暴灾害(5)地下水污染灾害(6)海平面上升灾害10、城市景观规划工作一般分哪几个景观层次?(1)城市总体景观(2)城市区域景观(3)城市局部景观11、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合理调整农业结构(2)综合整治农业环境工程(3)生态农业基地建设(4)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需要有一个人工管理完善的物质输送系统,以维持其正常机能。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城市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调控对策的一门学科。
3、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4、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6、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所有人口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15、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有反馈现象的生态单元或亚系统组合,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的生态学单位。
16、城市景观生态元:城市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有反馈现象的生态单元或亚系统组合,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的生态学单位。
17、生态界面:18、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及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19、城市生态调控: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进行调节,使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
20、绿色城市:指绿地率高,资源高效利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排放污染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二、多择题1、在城市生态位原理中,城市生态位可为分( ABC )。
A、生产生态位B、生活生态位C、工作生态位D、还原生态位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结构包括( ABCD )。
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职业结构D、智力结构3、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用地包括( AD )。
A、建设用地B、耕地C、林地D、非建设用地4、按用地类型、规模及位置,城市绿地可分为( ABC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篇)城市集中居住人口达两万以上的地点?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集中居住区域城市居民城市化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转变城市的优越性和人们的认识•城市的密度越大,多样性越丰富,对机动运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资源的需求越小,对自然的影响就越小。
效率就越髙。
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生态系统也如此。
•人类的聚集和追求:食物、住所、安全、好奇心、爱情、性、繁衍后代、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金钱地位)、娱乐的动力和时空距离的影响:•城市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大城市机会更多•城市化是人类的进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特别创造物,综合体,有机体、幽灵和复合机器•“城市是人类为实现最大交换量和最小交通的创造物”(David Engwight);交换的内容包括一切:观念、商品、食物、金钱、友谊、希望、恐惧、基因一人类文化、经济、遗传和进化的一切东西。
是一个交换中心和集散地。
--还包括科学技术、信息, 还有文明和犯罪。
城市化的几大过程一、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二、城市化是地域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三、城市化是城市物质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扩散过程四、城市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空间过程城市化的动力一、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结构转换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1、大城市的辖射作用•2、城市间交通线的导向作用•3、小城市的向心作用三、技术的进步•1、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转换与演进的主要力量•2、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力职业结构•3、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増长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1、人和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人工生态系统2、服从人类滯要为第一性的人工环境建设物质、能量和信息高速运转不完全的、开放的系统城市生态足迹一生态占用问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通消耗的物质和能量占用比城市大得多的空间来生产它所需求的物质和能量,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的生态足迹/生态占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解决前景食物安全环境:空气、水、固体、噪声、粉尘、有毒物质饮用水居住条件交通居民文化、精神压力比较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循环,没有垃圾排放,自我平衡,自然演替,生态位自然分配;农村生态系统:农民和生产农业产品导向的自然经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强化投入生物品种(作物)、物质(工具)能量(肥料、农药)和信息(技术操作)和管理;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代替生态位,面源污染;人和生物生产占重要地位;城市生态系统:高强度的物质、能量、技术、信息投入,和高强度的循环,高密度的空间利用,人和非生物生产占主导地位,追求经济、社会效益,多种排放和污染;•初级生产力很小,消费者占优势,呈倒挂金字塔•分解功能不足,大量剩余废物;•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受控制系统实现定向管理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受到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人类行为影响和干扰。
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空气温度高于郊区以上海市为例:温度升髙6.8 oC (冬)4.8 oC (夏)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下垫面吸热•空气+污染物储热•人口 +建筑物• 水体和绿地减少•人为热城市降水•城市降水总量增多•降水日数增多•强度增大•原因• 热力对流加强•凝结核增多城市水污染•无机污染:酸、碱、氰、重金属、矿物废物•有机污染: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有毒物•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次生生物•热污染•放射污染• 地下水污染城市水资源解决方案•1、幵源节流•2、水价调控•3、中水利用•4、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5、雨水利用•6、雨污分流•7、公众参与的节水活动城市垃圾处理的原则和对策谁污染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收益,鼓励和处罚条例•3R: reduce, reuse, recycle •收集有害废物(电池等)•收集集中处理特种垃圾(医院垃圾等)•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有机废物处理做肥料•回收有用废物纸箱、纸张、家具•专项处理:电器、电子垃圾•废塑料饭盒、包装袋等白色污染回收处理•工厂包装预收处理费(皮鞋合等)•公众参与,公众监督,公众知情城市植被的作用•改善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保健卫生•心理健康•观赏休闲•科普和教育•防灾减灾城市绿地的类型Green area: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例如•城市公园•城市区间绿带• 住宅小区•大学校园•城市附属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湿地都市农业单位绿地绿地的功能设计(一)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基础条件(二)城市绿地设计1、乔、灌、草品种类型和比例;2、开花植物的开花季节、花期、颜色、空间搭配设计;3、结果植物的设计;4、对动物支持的食物链设计;5、文化内涵设计;6、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评价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1、城市绿地规划:目标、类型(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市区、街道、住宅区,立体绿化、空间结构)水体、空间布局规划,绿带,项目工程2、城市绿地建设:多种积极性,义务植树、纪念树,冠名和认领3、城市绿地的管理:集中和分散,责任制4、珍贵树种和古树管理5、教育和品种基地建设(药材园、花卉园、名贵花卉品种园、异地保护地,分类挂牌)形成新的城市动物群落1、老鼠等小型动物的生存和影响(开罗鼠害)2、蟑螂、蚊子、苍蝇等昆虫3、林木害虫:天牛、白蛾等4、土壤动物:蚯蚓5、城市鸟类:鸽子、麻雀6、水生动物:河、湖水生环境:鱼类、涉禽7、宠物动物城市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f (资源、环境、经济、技术、生活水平)1、城市人口容量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髙容量2、城市人口容量的基础是农业生态系统3、城市高人口容量需要依靠高投入来维持4、城市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制约5、城市人口容量是一定生活水平下的容量6、城市人口容量的参数有不确定性城市生态占用(1)人口的生态足迹/超空间生态占用:水、食物、能源、生活必需品、其他(2)产业的物质、能量消费与生产超空间占用生态资源的,高强度物质循环、能量投入、信息交流和人口流动和高效率利用资源和创造财富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William Rees, Mathis Wackerangel:定义:人类生存生活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土地的面积•“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1996n(我们的生态足迹)•地球上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和海域(Biologically Productive Land)•生态足迹的单位:gha (global hectare)•WWF, RP (Redefining Progress)从2000年起,每两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生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流与居民的数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相关二、城市产业生产的生态流与城市的产业类型、技术水平相关三、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部分的生态流与自然条件和自然生态系统特点相关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组成:人、基础设施、绿地、水、土、废物处理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和内部的比例、空间布局功能:生活功能、生产功能、还原功能、信息流通管理:高效、便捷、安全、廉价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城市基本情况分析(二)战略定位、规划分阶段目标、时间安排(三)资源评价(四)经济发展(五)社会发展(六)人口计划(七)环境保护(八)指标体系(九)生态分区(十)图件和空间布局(十一)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名称、地点、投资)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原则f 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功能高效原则▼4、趋适幵拓原则(适应环境,幵拓増容)r 5、生态平衡原则f 6、保护多样性原则(文化和生态多样性)▼7、区域分异原则,(因地制宜)▼8、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f 9、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10、公众参与(公众知情权,参与决策和管理)11、三个效益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f 12、资源循环利用与更新协调(资源节约,循环社会)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实施方案制定计划、组织队伍、确定指标、收集资料、野外调査、专家咨询、民意测验、专项评价综合评价讨论会商、编写报告、鉴定验收。
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一)资源管理1、土地资源管理2、水资源管理3、能源管理(二)环境管理1、环境卫生管理2、污染事故管理(三)人口管理(四)景观管理1、绿地管理2、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名胜古迹管理(五)综合协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途径(一)行政方法(二)法律方法(三)经济方法(四)社会方法(五)先进技术手段(六)管理组织系统:以社区为基础的分区、分级管理生态社区-生态社区的特征适宜居住,有利身心健康,服务周到迅速:安全、舒适、清洁、美化、文明-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生活服务系统、绿地系统、三废管理系统-生态社区的管理绿地、垃圾、噪声、宠物、文化活动、制度法规、公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