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过度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与讨论(正文开始)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4岁,主诉头痛和肢体无力已有三个月。
患者平时体检无异常,无过敏史。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描述头痛为持续性钝痛,伴随恶心和视觉模糊。
肢体无力主要表现在双下肢,行走时感到困难,并且有时容易摔倒。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双边下肢肌力为3/5,肌张力正常,双边下肢肌肉有轻度萎缩。
双下肢腱反射和感觉正常,膝反射活跃。
其他体系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脑干和脊髓下部存在不对称的信号略高的病灶。
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未找到异常细胞。
诊断和讨论:根据病例描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疑似该患者患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
SCA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小脑和脊髓神经元。
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以及辅助检查的MRI结果都与SCA相符。
SCA是由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同基因突变会导致不同类型的SCA。
在该患者中,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来确定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
这有助于确认诊断和指导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目前,对于SCA的治疗还没有根本性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支持性治疗。
对于头痛,可以考虑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疼痛。
对于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物理治疗如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力和协调性。
需要注意的是,SC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可能会加重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和残疾。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及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以维持其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
结论:通过神经内科病例分析,该患者的头痛和肢体无力可能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有关。
进一步的遗传学检测将有助于确定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针对症状的支持性治疗和康复训练是目前SCA的主要治疗手段。
定期随访和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则对于患者的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正文结束)。
病例分析(学生)

心血管系统疾病--综合病例分析(一)病史摘要死者,男,57岁。
10年前起常感头昏头痛。
当时检查发现血压在200/100mmHg左右。
经休息、治疗情况好转。
5年前又出现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状,虽经治疗,效果不佳。
近1年来出现劳动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及咳泡沫痰,双下肢水肿。
近4月来又感下肢发凉、麻木。
近几天右脚疼痛难忍,不能活动,皮肤渐变黑、感觉消失。
入院行截肢手术。
术后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心脏体积增大,重452克。
左心室壁厚1.4cm,乳头肌及肉柱增粗。
四个心腔均扩张,尤以左心室和左心房腔扩张明显。
光镜见左心室肌纤维增粗、变长、细胞核拉长、染色深。
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环、右下肢胫前动脉内膜面均见散在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隆起。
右胫前动脉管腔内有一灰黄*色圆柱状物堵塞,与管壁粘连紧。
双肺体积增大,色棕褐,质较硬韧。
光镜见部分肺组织实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液体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肺泡隔和肺间质内有纤维组织增生伴含铁血黄素沉着。
肝大,重1800克,切面红、黄相同,似槟榔。
光镜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出血,该区肝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
小叶周围边部分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圆形空泡。
肾肿大,色淡红。
切面实质增厚,混浊无光。
光镜见肾,近曲小管增大管腔狭窄而不规则,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淡染,其内可见多数红色细小颗粒,核居中央。
脾淤血体积增大,光镜见脾小体数目减少,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小、闭塞。
红髓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其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右足背皮肤干燥、皱缩、发黑、与健康皮肤分界清。
脑重1180克、脑沟加深,脑回变窄。
[讨论](结合上述病史及尸检发现)1、哪些脏器发生了什么病变(即作出诊断)?其发生原因各为什么?2、各脏器病变有何联系(请用箭头联系)?心血管系统疾病--综合病例分析(二)病史摘要:患者,男,53岁,干部。
集合不足和集合过度的解决办法

集合不足和集合过度的解决办法什么是集合不足和集合过度?集合不足:远距离眼位正常,近距离高度外隐性斜视,近距离正相对集合降低,集合近点远移(>10CM),AC/A比率低常。
调节检测正常。
集合过度:远距离眼位正常,近距离高度内隐性斜视,近距离负相对集合降低,近距离正相对调节相应降低,AC/A比率高常(大于6)。
2集合不足或者过度会造成什么影响?集合不足:此症见于中高度近视眼和高度远视眼初戴矫正眼镜、屈光参差等,或中高度近视眼戴矫正眼镜看近,因视线点位于负透镜鼻下方,发生底向内的棱镜效应,表现为近距离工作视觉模糊、疲劳、交叉复视、眼痛、头痛,回避近距离工作。
集合过度:此症见于高度远视眼未经矫正,或者高度近视眼初戴矫正眼镜。
短时间近距离工作及发生视觉疲劳、模糊,伴头痛、同侧性复视。
3集合案例说明如何科学处理。
病例:何文文,14岁,女,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即会出现眼痛、胀、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开学后比较明显,在每天傍晚时比较明显,有时患者还会出现看书20分钟左右即会出现疲劳,再看黑板,黑板上字变得很模糊,需稍作休息后症状改善。
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无全身用药史。
检查结果如下:裸眼视力(远用): OD: 4.8(0.6) OS: 4.8(0.6)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主观验光: OD: -0.50 (5.0 ) OS: -0.75 (5.0 )睫状肌麻痹验光:+0.50 (5.0 ) OS: -0.25 (5.0 )集合近点: 12cm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距水平隐斜:10Δ外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8Δ外隐斜AC/A:2/1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BI 聚散力(远用):X/10/5BO 聚散力(远用):9/17/9BI 聚散力(近用):11/21/9BO 聚散力(近用):4/6/2NRA:+2.50PRA: -2.50调节幅度(推进法):OD: 12D, OS: 12D单眼调节灵活度:OD: 10 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9 cpm,,正镜像消除困难BCC:+0.25 OD和OS其它眼部检查均正常诊断:患者视近时外隐斜幅度大,集合近点功能下降,AC/A值低,典型的集合不足症状,最终处理建议,柯达1.56享学型学生渐进片。
临床医学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临床医学病例分析经典案例临床医学病例分析经典案例——老年躁狂患者的治疗1例性别:男出生年月:1930-09-18出生地:不详民族:不详职业:不详居住地:不详就诊日期:2010-12-29主诉:情绪低落、高涨2个月。
现病史:患者先出现情绪低落, 不久转为兴奋, 话多且夸大, 自夸有能力, 夜里不休息, 爱发脾气, 不认为自己有病, 不愿服药, 但愿意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
手术外伤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输血史:否认输血史。
药物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否认外地居住及疫区接触史,否认烟酒不良嗜好。
婚育史:不详。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生命体征正常。
体格检查无特殊。
初诊躁狂症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入院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均正常;心电图提示期前收缩;颅脑MRI提示老年性改变和基底核有腔隙梗死灶。
【专科检查】治疗前躁狂量表(BRMS)评分为28分。
评定量表无诊断【诊断】躁狂症【修正诊断】无【鉴别诊断】双向情感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治疗过程【诊疗思维】结合病史, 给予“碳酸锂+奥氮平”作为治疗的主要方案。
【治疗】开始时为小剂量并逐渐加量, 入院当日给予碳酸锂0.25g, 2次/天,奥氮平5mg, 1次/天。
患者入院当日与第2天症状如故,调整奥氮平为5mg, 2次/天。
第3天患者的病情开始好转, 兴奋程度下降。
针对患者的心境障碍, 碳酸锂加量0.25g, 3次/天,后症状逐渐消失, 第7天的方案是碳酸锂0.50g, 2次/天,奥氮平5mg, 2次/天。
此时患者除了早醒外, 其他基本正常。
随着治疗的继续, 患者的症状进行性好转。
2周后复查心电图同前, 肝、肾功能均正常, 三大常规正常,血锂浓度0.5mmol/L, 早醒现象消失, BRMS评分为5分, 体重无增加。
住院1个月临床痊愈, 无任何副作用。
出院治疗方案:碳酸锂0.5g, 2次/天,奥氮平5mg,2次/天。
病历分析集大全

男性,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伴大汗,轻度恶心入院。
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持续20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
体检:BP160/10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22.5分)2、鉴别诊断(7.5分)3、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分)二、病例分析: (50分)1、诊断(10分)及诊断依据(12.5分)(1)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心脏不大、偶发早博窦性心律,心功能II级(2)高血压病,(极高危组)依据:(1)反复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劳累、休息均有发作,近48小时仍有发作。
(2)ST段抬高(发作时)(3)高血压中度升高2、鉴别诊断(7.5分):1、急性心肌梗死2、肺梗塞3、急腹症3、治疗(10分):(1)抗血小板、抗凝Asprin 0.1 qd波立维75mg qd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或克赛)0.4ml 皮下注射Bid(2)钙拮抗剂,恬尔心30mg tid或拜心同30mg tid(3)硝酸酯类药5%GS500ml +NG25mg ivdrip 8~10gtt/分(4)吸氧,测Bp Bid进一步检查(10分):1、心酶4项,肌钙蛋白,异常为高危患者。
2、彩超,了解心脏情况,定时ECG监测3、血糖、血脂,血脂↑加用调脂药,如立普妥10mg qd4、冠脉造影,必要时PTCA+支架刘某,男,58岁,因持续性胸痛6小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8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压榨性。
活动时胸痛加重,伴有气促、咳嗽、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呕吐胃内容物2次。
既往有心前区疼痛史3年。
入院查体:T;36.7℃,P:106次/分,R:28次/分,BP:120/70mmHg,半卧位,神志清楚,双侧呼吸音稍减弱,双侧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及少许哮鸣音。
二级技师论文

验光二级技师论文集合过度案例分析摘要:目的:聚散功能有问题的患者,首先要确定聚散障碍的病例类型,并确定相关的测量数据,因为聚散障碍的处理和疗效与具体的测量数据有关。
以下针对集合过度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集合过度,渐进多焦点眼镜,近附加引言:集合过度的特征是远距隐斜正常,近距内隐斜,计算性AC/A 比率高(大于6Δ)。
因为调节与负融像性聚散相关,故正相对调节(PRA)也经常低。
集合过度的常见症状有:短时间阅读后出现眼部不适和头疼、与近距工作相关的视力模糊或复像等。
首选治疗方法是:远距工作使用患者的主觉验光处方,近距正镜附加。
病例分享案例1:田某,女,22岁,公司职员主诉:看近半小时后感到疲劳、重影。
看书时距离喜近,半小时后疲劳,视物远近均模糊,喜欢闭眼,闭眼后症状缓解。
戴框架眼镜6年,不常戴。
本人及亲属无病史。
相关检查:综合验光:OD:-2.00/-0.50×85→1.0OS:-1.25/-0.25×125→1.0眼位:5m:2Δeso40cm:8.25ΔesoNRA:+2.50DPRA:-1.00DAC/A:7Δ/DNPC:4cm调节灵敏度检查:双眼:-2.00D镜片不通过分析:1、患者复试、眼疲劳感,避免近距离工作,阅读时喜欢将书放的很近,喜欢闭眼来放松缓解症状,都为集合过度的典型症状。
2、患者看近时隐斜量大于看远,集合近点较近,AC/A大,PRA减弱,调节灵敏度差。
都为集合过度体征。
诊断:集合过度处理与效果:1、建议佩戴渐进镜:给患者试戴近用处方:OD:-1.00D/-0.50D×85OS:-0.50D试戴后症状消失且舒适。
综合以上情况,给出处方:远用处方:OD:-2.00D/-0.50D×85OS:-1.50D近用处方:OD:-1.00D/-0.50D×85OS:-0.50D2、带镜后患者症状消失,且舒适。
案例2:朱某某,男8岁,学生主诉:重影,看书半小时后疲劳。
50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
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
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
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
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19.6umol/L.[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3.肺部感染(二)诊断依据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二、鉴别诊断(5分)1.冠心病2.扩张性心肌病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三、进一步检查(4分)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X线胸片,必要时胸部CT3.腹部B超1分4.血A/G,血K+,Na+,Cl-四、治疗原则(3分)1.病因治疗:合理应用降血压药2.心衰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药3.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等2:左侧肺炎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63岁,工人,发热、咳嗽五天患者五天前洗澡受凉后,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伴咳嗽、咳痰,痰量不多,为白色粘痰。
31个内科学经典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分析库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王某,46岁,女性,对称性多关节肿痛1年,加重3月入院。
患者1无明显原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痛,伴有晨僵,每天可持续>1小时,自行口服“双氯灭痛片、强的松片”症状可好转,未规律治疗。
近3月,出现双肘关节,双足跖趾关节肿痛,以上关节肿痛加重,并出现双肘、枕部皮下结节。
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起病以来,伴有口干、眼干,精神食欲差,睡眠差。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无特殊。
家族史中其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体格检查:血压130/76mmHg,心肺腹无特殊阳性体征。
双肘、枕部皮肤可触及皮下结节。
,质硬,无压痛。
左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右手第3、5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左2、3、4掌指关节、右3、4、5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胀,压痛(+),双肘关节活动受限,左足第二跖趾关节肿胀,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1×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538×109/L;尿常规:蛋白(-),葡萄糖(-),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血液生化检查:BUN6.2 mmol/L,Cr 96.3μmmol/L,UA 336.7μmmol/L,ALT38U/L,TP 77.6 g/L,AlB37.4g/L ,Glo40.2g/L;血沉76mm/hr ,CRP 0.27mg/dl;免疫系列:RF1:1280(+),AKA(+),ANA 1:80(斑点型);Ads-DNA (-)。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期)诊断依据:1.为中年女性,病程1年;2.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时间>6周;3.累及手关节,包括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时间>6周;4.>3个关节区,时间>6周;5.晨僵>1小时,时间>6周;6.类风湿结节;7. RF及AKA阳性。
根据RA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6条,并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可以诊断为R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过度典型病例分析
男,9岁,主诉:看黑板不清楚,眼睛疲劳,来院检查。
检查:
电脑验光:OD:-1.75 1.0 OS:-1.75 1.0
试镜时主诉近距离阅读时头疼,眼睛酸胀。
综合验光:Worth-4-dot:4
远隐斜:5 eso
近隐斜:12eso (+1.00D:5eso)
AC/A:7
BCC:+0.25D
NRA:+2.50D
PRA:-1.50D
近NFV(-):X/16/8 PFV(+):35/37/25
调节幅度:OD:16D OS:16D
NPC:3cm
Flipper:OD 10cpm OS 10cpm OU 6 cpm
分析:
远近均为内隐斜,且近大于远,AC/A偏高,近见NPV偏低,其他参数基本正常,说明集合过度,会使患者出现视疲劳症状。
处理:
建议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缓解集合过度。
进行视觉训练,融像训练:Brock 线,偏振立体图、红绿可变矢量图
立体图、立体镜等。
训练3个月后复查结果:
主诉:眼镜已适应,长时间看近疲劳酸胀感消失
双眼视功能复查检查结果:远:3eso近:1eso BCC:0 NRA:+2.50 PRA:〉-3.00,患者满意。
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