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对颈动脉IMT-IL-6-hsCRP影响论文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hs-CRP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hs-CRP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刘斌肖小军邱文斌(万安县人民医院,江西万安3438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hs-CRP、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一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血脂,hs-CRP及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具有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但高剂量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血脂hs-CRP颈动脉斑块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on blood lipid,hs-CRP and caroti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厶i u Bin,Xiao X i aojun,Qiu Wenbi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an'an County,Wan'an,Jiangxi343800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on blood lipid,high-se加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and caroti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80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2016to December2018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with40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ow-dose atorvastatin,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dose atorvastatin.The blood lipid,hs-CRP and carotid plaqu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C,TG and LDL-C in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HDL-C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and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P<0.05);After treatment,the hs-CRP and carotid plaque are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P<0.05);There were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Conclusion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blood lipid and hs-CRP,reduce carotid plaque and have higher medication safety,but high-dose therapy has more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s.[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Atorvastatin Different dose Blood lipid hs-CRP Carotid plaqueDOI:10.19435/j.1672-1721.2020.26.00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梗死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叫相关研究指出,血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血液中胆固醇聚集于血管壁,形成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一旦脱落将会诱发血栓,发生脑梗死;此外,在脑梗死患者病变过程中,炎症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可以将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作为治疗靶点叫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中常用于脑梗死治疗的药物,但目前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hs-CRP及颈动脉斑块影响相关研究较少。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张家和【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2组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8、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IL-8及MMP-9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18)019【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强化;急性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作者】张家和【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瑞慈医院,江苏南通,226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国每年发病率达200/10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2位死亡原因[1], 其中脑梗死占70%~8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基础,其中炎症因子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早期的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
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减轻神经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TNF-α、LDL-C、血液流变学、NIHSS

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TNF-α、LDL-C、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的老年病人CRP、IL-6、TNF-α、LDL-C、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表法抽选100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实施常规疗法,研究组实施常规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钙。
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在治疗前后的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和BI评分。
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的CRP、IL-6、TNF-α、LDL-C、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RI显著比对照组的高,PSV、EDV、Vm与PI比对照组低。
在治疗后,研究组的 NIHSS 评分显著比常规治疗组的低,BI评分显著比常规治疗组的高,CRP、IL-6、TNF-α、LDL-C、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RI显著比常规治疗组的低,PSV、EDV、Vm与PI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改善炎症,调节血脂的代谢状况,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大脑的血流量,提高病人的神经功能与生活水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钙;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危害严重,致残率与死亡率都较高[1],因此探讨有效地保护脑组织,调节预后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文分析他汀类药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的老年病人相关炎性指标与神经功能调节中的功效,具体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表法抽选100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常规治疗组,全部病人需确诊且属于首次发病,发病时长不超过两日,还需排除大脑和蛛网膜下隙存在出血的病人,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以及无意识的病人,排除发生严重感染与脑肿瘤的病人,排除患有严重性的肝肾功能减弱的病人[2]。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的影响常伟东【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治疗,疗程均为8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清CRP和IL-6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5【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作者】常伟东【作者单位】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急性高梗死是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现已证实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中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抑制炎症反应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之一[1]。
阿托伐他汀是经典的降脂药物, 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新近的研究已经发现阿托伐他汀降脂以外的一些作用, 比如降低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2]。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剂量、最适剂量及安全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剂量、最适剂量及安全性研究苏丹丹;肖波;毕方方【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剂量、最适剂量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者按照给药计量的不同分为10 mg组、20 mg组、40 mg组,3组的用药时间均为90 d,对3组用药前、30 d以及90 d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中膜厚度(IM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卒中量表(NIHSS)、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 BUN)、白细胞( WBC)进行观察。
结果3组LDL、TC、TG、HDL水平以及NIHSS的评分在治疗后的30、90 d,均有显著变化,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90 d后20 mg组和40 mg组的NIHSS的评分及LDL、TC水平和10 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90 d后20 mg组和40 mg组之间的LDL、TC水平以及NIH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90 d后3组组间的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 3组间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治疗前后IMT均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30 d 20 mg组和40 mg组的hs-CRP水平与10 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0 mg组和40 mg 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90 d时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K(肌酸激酶)在90 d时10 mg组和20 mg组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的下降( P <0.05),40 mg组的CK在90 d时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的葡萄糖在90 d时均有显著的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没有患者出现新发糖尿病;90 d时各组患者均没有肝酶升高超过正常3倍的;3组用药前后的Cr、UA、BUN、WBC等指标没有显著的变化。
医学论文: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厚度,tc、tg、ldl-c、hdl-c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和同期对照组。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并可以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脑梗死;斑块逆转;神经功能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on carotid artery plaque, blood lipid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zhang y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aifeng in henan province,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on carotid artery plaque, blood lipid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the carotid artery plaque, blood lipids and neurologic impairment were an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of atorvastatin in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carotid artery plaque, tc, tg, ldl-c, hdl-c and neurologic impair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ial group and contral group. conclusion the atorvastatin calciu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lood lipid, the carotid artery plaque, and promote plaque reversal.[key words] atorvastatin calcium; cerebral infarction; plaque reversal; neurological function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丁静;骆倩【摘要】目的探究阿伐托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在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伐托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eNOS和NO水平检测,动脉粥样斑块评估以及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HISS评分和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NOS和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斑块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IL-6、IL-8、MMP-9和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IL-8、MMP-9和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斑块数量,降低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脑梗死,急性;炎性反应;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作者】丁静;骆倩【作者单位】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机体脑部供血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引起血管官腔狭窄且堵塞,导致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发生坏死[1]。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IL_6的影响

11. 531) 10 . 73
2)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 01;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
3)
2 2 治疗前后 ESS 和 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 ESS 和 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但 在治疗后第 7 d、14 d 的 ESS 和 B I评分比 较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和 p < 0 01) , 治疗组优于 对照组 , 见表 2。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但在治疗后 3 d 和 7 d , 治疗组的 IL- 6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 p < 0 01 和 p < 0 05) 。见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L- 6 水平变化 ( x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33 33
1)
噬细胞和血小板活性 , 改善 内皮细胞 的血管 舒缩功 能 , 增强 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 抑制 平滑肌细 胞迁移 和增殖 , 以 及增 强内皮型一氧化氮 合成 酶的 活性 , 降 低血 清超 敏 C 反 应蛋 白水平 , 稳定斑块 ,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 从而改善脑 供血机制和患者的神经功能 [ 2,
[ 2] [ 3] [ 4] [ 5]
王雅锋 , 苏洪亮 .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 J] . 医学综 述 , 2009 , 15 ( 14 ): 2188- 2190 . 蔡静月 . 辛伐他汀对 急性脑梗 死患者脑 梗死体积 变化 的影响 及疗效分析 [ J] . 现代医院 , 2007, 7 ( 7) : 27 - 28. 魏世雄 , 叶晓东 , 叶州 延 . 依达拉 奉治疗急 性脑梗 死的 疗效观 察 [ J] . 现代医院 , 2009 , 9 ( 6) : 46- 47. 刘 坤 , 王永久 , 宫珍卿 , 等 .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 脑梗死患者 血清 IL- 6 和 I L - 10的影响 [ J]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 志 , 200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颈动脉IMT\IL-6\hsCRP的影响[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il-6以及hscrp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
常规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和拜阿司匹林100mg/晚;强化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和拜阿司匹林100mg/晚;对照组:除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外,其他治疗同强化治疗组。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颈动脉imt、il-6、hscrp。
结果治疗后,强化治疗组imt减小,对照组imt增加,差异均显著(p<0.05)。
治疗后三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下降幅度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控制及逆转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炎症指标il-6和hscrp,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itm的作用与抗炎作用有关、而且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钙;颈动脉imt; il-6; hscrp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66-01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研究[2]表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炎症细胞因子如il-6参与并起着重要作用;而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环节相关[3]。
阿托伐他汀钙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强效降胆固醇药物,能够很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4]。
本实验目的是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imt、il-6以及hscrp的影响,了解阿托伐他汀钙有无逆转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及对血清il-6以及hscrp有无降低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院48h内脑梗塞住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5],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均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内中膜增厚(imt)>1.1 mm。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排除①大面积脑梗死;②在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③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明显心衰竭及肝肾疾病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和肿瘤。
④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副作用不能耐受者⑤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患者⑥年龄大于80岁。
其中男性51名、女性39名,年龄为49-79岁,平均年龄64.46±8.813岁。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发病48h内脑梗死患者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再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30例,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和拜阿司匹林每晚100mg口服;强化治疗组:30例,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和拜阿司匹林每晚100mg口服;对照组:30例,除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外,其他治疗同阿托伐他汀钙组。
其中常规治疗组,1例因发现肺癌,1例出血转化而终止治疗,强化治疗组有3例因费用问题停止治疗,对照组有1例到外地而剔除。
注:阿托伐他汀钙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由德国拜耳医药公司提供。
1.3 指标检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以下指标的观察。
1.3.1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美国 ge300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 10 mhz,取最厚处记录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
检查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等;1.3.2 免疫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hs-crp、il-6。
hs-crp 试剂盒(目录号: f4678★)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il-6试剂盒(货号ek0410,上海前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多国语言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结果治疗前三组imt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强化治疗组imt有减小、对照组imt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三组il-6及hscrp水平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下降幅度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表2 表1三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对比(x±s)*表示p<0.053 讨论脑梗死发生的基础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的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超声是一种灵敏度高,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动脉壁脂质沉积性疾病[6-7]。
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时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9],说明il-6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在脑缺血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hs—crp为一种可靠的炎症性标志物,可造成血管内膜受损,促进血小板聚集,近年许多研究表明hs—crp 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进展与破裂,是心脑血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
pasceri 等经研究发现hscrp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的致炎症效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10]。
阿托伐他汀钙是最新一代3一羟甲基3一甲基戊二酰辅酶a(3一hydroxy一3一methylglutaryl ci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一级或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能明显减少卒中发病风险[11]。
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
他汀类药物能调节弹性纤维形成、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而促进脑血流[12],还可阻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活化、改善内皮细胞的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内皮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增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以及增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等作用[13]。
他汀类调脂药,除其调脂这一主导作用外,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对于抑制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促进斑块稳定同样有重要作用。
可以相信,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其在脑梗死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1] 华扬编著,《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isbn 7-03-010376-9 142.[2] 王建茹等、tia、脑梗塞患者il一1、il一6及tnf—a水平测定,[j]中国免皮学杂志1997年第13卷 322.[3] 陈光,张群威.急性脑梗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与其他脑梗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7):834—835.[4] frolkis jp,pearce gl,nambi v.statins do not meet expectatings for lower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h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j].am j med,2002,113(8):625—9.[5]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6] hasensson gk. 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n med,2005,352:1685—1695.[7] christensen h, boysen g.c —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creases in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acute stroke[j].cerebrovase dis。
2004,18(3):214—219.[8] huang j,upadyay um ,tamargo rj et a1.inflammation in stroke and focal cerebral isehemia. surg neuro1. 2006 sep;6(3):232~45,review.[9] yoshiuchi i, itohn ,nakano m et a1.case report of klinefelter’s syndrome with severe diabetes,dyslipidemia,and stroke:the effect of pioglitazone and othe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on interleukin—6 and一8,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c-reactive protein. diabetes care.2006 aug:29(8):1981.no abstract available.[10] pasceri v,chang j,willerson jt,et a1.modul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diate monoeyte the moattaettant protein一1 induction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byanti--atheroscle?-rosis drugs[j].circula—tion,2001(2):531—534.[11] gaspardone a, arca m . atorvastain: its clinicalrole in cerovascular prevention[j].drugs,2007,67:55—62,635.[12] calabro p,yeh et.the pleiotropic efects of statins.curr opin cardiol,2005,20(5):541—546.[13] 刘志军,范生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4):260—262.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