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图层混合模式

合集下载

图层的混合模式

图层的混合模式

不 同 混 合 模 式 的 含 义


柔光:可以产生一种柔光照射的效 果。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 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 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颜色 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暗一些, 那么“结果色”颜色将更暗,使图 像的亮度反差增大 。 强光:可以产生一种强光照射的效 果。如果“混合色”颜色“基色” 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 色”颜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 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暗一 些,那么“结果色”将更暗。除了 根据背景中的颜色而使背景色是多 重的或屏蔽的之外,这种模式实质 上同“柔光”模式是一样的。它的 效果要比“柔光”模式更强烈一些 。

不 同 混 合 模 式 的 含 义
变亮:选择“基色”或“混合色” 中较亮的颜色作为“结果色”。 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换, 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变。 在这种与“变暗”模式相反的模 式下,较淡的颜色区域在最终的 “合成色”中占主要地位。较暗 区域并不出现在最终结果色中 滤色:“滤色”模式与“正片叠 底”模式正好相反,它将图像的 “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 结合起来产生比两种颜色都浅的 第三种颜色 。

不 同 混 合 模 式 的 含 义
颜色加深:通过增加对比度使 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 如果与白色混合的话将不会产 生变化,“颜色加深”模式创 建的效果和“正片叠底”模式 创建的效果比较类似 。 线性加深:通过减小亮度使 “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 色”。如果“混合色”与“基 色”上的白色混合后将不会产 生变化 。 深色:两个图层混合后,通过 “混合色”中较亮的区域被
不 同 混 合 模 式 的 含 义
• 差值:将从图像中“基色”颜 色的亮度值减去“混合色”颜 色的亮度值,如果结果为负, 则取正值,产生反相效果。由 于黑色的亮度值为0,白色的亮 度值为255,因此用黑色着色不 会产生任何影响,用白色着色 则产生与着色的原始像素颜色 的反相效果。“差值”模式创 建背景颜色的相反色彩 。

图层混合模式(修改后)

图层混合模式(修改后)
图层混合模式是将选定图层和下面图层的图像颜色进行 色彩混合,从而得到特殊的图像效果。

图层混合模式的分类
PhotoShop CS4中共有25种混合模式。根据各混合模式 的基本功能,可以对其归纳为6个大类:基础混合模式、 变暗混合模式、变亮混合模式、融合混合模式、色异混 合模式、蒙色混合模式。
图层混合模式的分类
图片,通过运用图层蒙版、复制以及图层混合等操作, 实现如“图6-1-6”所示的效果。
• 应用技能点拨:叠加模式、图层蒙版。
任务分析---释疑---学生创作
小 结:
1、图层混合模式概念 图层混合模式是将选定图层和下面图层的图像颜色进行 色彩混合,从而得到特殊的图像效果。 2、图层混合模式的分类 PhotoShop CS4中共有25种混合模式。可分为6个大类: 基础混合模式、变暗混合模式、变亮混合模式、融合混 合模式、色异混合模式、蒙色混合模式 3、掌握图层的混合模式的应用: 能区别混合模式中例如:正片叠底、变亮、叠加、柔光 等常用模式,能灵活应用图层的混合模式制作各种效果 的图片。
图 4. 1 正常模式
图 4. 2 溶解模式
任务2:技能训练---万绿湖中“惊鸿”
• 设计目的:通过万绿湖中“惊鸿”效果的制作, 掌握简单的图层混合模式的应用。 • 操作要求: 打开如“图6-1-1a”所示的图片,应用给
出的素材,通过对鸟图层变换调整以及图层混合模式的 设置,实现如“图6-1-1b”所示的效果。
• 应用技能点拨:【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
【替换颜色】
任务分析---释疑---学生创作
创 作 步 骤 分 析
原 图
效果图
任务3:拓展训练―制作别致“耳环”效果
• 设计目的:通过给出的耳环和底纹素材制作出别致耳

图层的混合模式

图层的混合模式

亮度:把混合色的明暗信息反映到基色上去: 亮度
变亮: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作为最终色,比混合 变亮 色暗的象素将被取代,比混合色亮的象素保留
屏幕: 屏幕 最终色总是保留基色与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任何颜 色与白色混合产生白色,并且黑色是该模式的中性色:
颜色减淡: 颜色减淡: 通过减小颜色的对比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 与黑色混合不会发生变化:
强光:复合或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 强光 50%的灰色亮,则图象变亮,就像过滤过的效果,如果混合 色比505的灰色暗,则图象变暗,就象复合后的效果:
清晰变亮:通过增加或减小对比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取决 清晰变亮 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亮,则通过减小对比度 使图象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暗,则通过增大对比 度使图象变暗
正片叠底 最终色总是保留基色与混合色中较暗的颜色,任 何颜色与黑色混合产生黑色,并且白色是该模式的中性色:
变暗 选择基色与混合色中比较暗的颜色作为最终色:比混合 色亮的象素将被取代,比混合色暗的象素将保持不变:
颜色加深 通过增加颜色的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 与白色混合不会发生变化:
线性加深: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与白色 线性加深 混合不会产生变化:
差值:从基色中减区混合色,或从混合色中减去基色,取决 差值 于基色与混合色中哪个亮度值更大:
排除:与差值模式差不多,只是对比度更低,效果如下: 排除
色相:保留混合色的色相不变,将其与基色的饱和度,亮度 色相 混合:
饱和度:保留混合色的颜色反映到基色中去: 颜色
线性变亮:通过增加或减小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取决于 线性变亮 混合色,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 象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的灰色暗,则通过减小度使图象 变暗:

图层混合模式讲解

图层混合模式讲解

三、减淡混合模式组
在PS中,每一种加深模式都有一种完全相反的减淡模 PS中 式相呼应, 式相呼应,减淡模式的特点是当前图像中的黑色将会 消失,任何比黑色亮的区域都可能加亮底层图像。 消失,任何比黑色亮的区域都可能加亮底层图像。
三、减淡混合模式组
变亮
比较并显示当前图像中比下 面图像亮的区域。 变暗” 面图像亮的区域。与“变暗” 模式产生的效果相反。 模式产生的效果相反。
六、色彩混合模式效果
色相
适合于修改彩色图像的颜色, 适合于修改彩色图像的颜色, 可将当前图像的基本颜色应 用到底层图像中, 用到底层图像中,并保持底 层图像的亮度和饱和度。 层图像的亮度和饱和度。
饱和度
可使图像的某些区域变为黑白 色,该模式可将当前图像的饱 和度应用到底层图像中, 和度应用到底层图像中,并保 持底层图像的亮度和色相。 持底层图像的亮度和色相。
四、对比混合模式组
对比混合模式综合了加深和减淡模式的特点, 对比混合模式综合了加深和减淡模式的特点,在进行 混合时“50%”灰色会完全消失 任何亮于“50%”灰 灰色会完全消失, 混合时“50%”灰色会完全消失,任何亮于“50%”灰 色的区域都可能加亮下面的图像,而暗于“50%”灰色 色的区域都可能加亮下面的图像,而暗于“50%”灰色 的区域都可能使底层图像变暗, 的区域都可能使底层图像变暗,从而增加图像的对比 度。
亮光模式
混合后的颜色更为饱和, 混合后的颜色更为饱和,可 使图像产生一种明快感。 使图像产生一种明快感。= 颜色减淡与颜色加深组合 组合。 颜色减淡与颜色加深组合。
四、对比混合模式组
线性光
可使图像产生更高的对比度 效果, 效果,从而使更多区域变为 线性减淡与 黑色和白色。 线性减淡 黑色和白色。=线性减淡与 线性加深组合 组合。 线性加深组合。

PS图层混合模式

PS图层混合模式

默认情况下,图层组的混合模式为穿透,这表示图层组没有自己的混合属性
1、正常
默认的图层混合模式,即一种颜色的像素取代了先前存在的像素。

2、溶解
通过编辑或者绘制每个像素,使其成为结果色,该模式的效果色大致呈颗粒状
3、加深型混合模式
加深型混合模式包括:“变暗”、“正片叠底”、“颜色加深”、“线性加深”和“深色”模式。

该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混合后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图像的明度整体偏暗
4、减淡型混合模式
减淡型混合模式包括:“变亮”、“滤色”、“颜色减淡”、“线性减淡(添加)”和“浅色”
模式,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加深型混合模式,结果色效果恰好和加深型效果相反。

减淡型混合模式的共同特点是结果色对比度减弱,图像的整体明度偏亮。

5、叠加型混合模式
叠加型混合模式包括:“叠加”、“柔光”、“强光”、“亮光”、“线性光”、“点光”、和“实色混合”模式。

该类混合模式综合了加深模式和减淡模式的特点,结果色中50%的灰色图像消失,暗于50%灰色的区域混合后变暗,亮于50%灰色的区域混合后变亮,混合后图像对比度加强
6、比较型混合模式
比较型混合模式包括:“差值”和“排除”模式,此类模式能够比较基色和混合色,在结果色中将相同的区域显示为黑色,不同的图像区域则以灰度或彩色图像显示
7、色彩型混合模式
色彩型混合模式包括:“色相”、“饱和度”、“颜色”和“明度”混合模式。

该模式根据色相、饱和度和亮度3要素,将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要素应用在结果色中。

PS基础学起来27种图层混合模式原理详解ppt课件

PS基础学起来27种图层混合模式原理详解ppt课件
色而成为合成后的颜色,图层合成后的效果简单地说是高灰阶的像素显现而低灰阶不显现(即浅色出 现,深色不出现),产生的图像更加明亮。
计算公式:结果色 = 255 - 混合色的补色 * 及色的补色 / 255
9
10.颜色减淡(Color Dodge) 使用这种模式时,会加亮图层的颜色值,加上的颜色越暗,效果越细腻。与颜色加深刚好相
19
20.差值(Difference) 将要混合图层双方的RGB值中每个值分别进行比较,用高值减去低值作为合成后的颜色。所以这种模
式也常使用,白色与任何颜色混合得到反相色,黑色与任何颜色混合颜色不变。 计算公式:结果色 = 绝对值(混合色 - 基色)
20
21.排除(Exclusion) 排除于差值的作用类似,只是排除模式的结果色对比度没有差值模式强。白色与基色混合得到
12
13.叠加(Overlay) 叠加模式比较复杂,它是根据基色图层的色彩来决定混合色图层的像素是进行正片叠底还是进行滤色,
一般来说,发生变化的都是中间色调,高色和暗色区域基本保持不变。像素是进行正片叠底(Multiply) 混合还是屏幕(Screen)混合,取决于基色层颜色。颜色会被混合,但基色层颜色的高光与阴影部分的亮 度细节就会被保留。
26
27.明度(Luminosity) 用当前图层的亮度值去替换下层图像的亮度值,而色相值与饱和度不变。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
括:基层颜色的色调与饱和度,混合层颜色的明度。跟颜色模式刚好相反,因此混合色图片只能影响 图片的明暗度,不能对基色的颜色产生影响,黑、白、灰除外。
27
1.正常模式(Normal) 默认模式,显示混合色图层(蝴蝶图层)的像素,没有进行任何的图层混合。这意味
着基色图层(背景图层)对蝴蝶层没有影响。

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混合模式

混 合 色 色 果
结பைடு நூலகம்
Lighter color 色深) 新增加的混合 ( : 基 色 模式, 以混合色为主, 选择亮度比较 高的颜色与基色混合。混合色为白 色, 则基色不管是什么颜色不产生 混合效果, 如果混合色为灰色则产 生混合的效果
混 合 色 色 果

Darker color(色浅、 色柔) 模式: 此模 式与 “Lighter color” 式 效 果 相 反 。 模 基 色 此模式也是以混合色为主, 将混合色 中较暗的区域与基色混合, “Lighter 和 color” 模式相同的是混合色为白色时, 基色不管是什么颜色, 使用此模式后 都没有效果。
混 合 色 色 果

混合色
结果色
正片叠底模式是经常使用的 加深型混合模式。通过查看 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 “基 将
基色
混合色
色” 与混合色混合, 而结果色 总是较暗的颜色, 任何颜色与 黑色混合产生黑色。 任何颜 色与白色混合保持不变。也 可降低混合色的不透明度。 比方说, 打印机打一张照 用
叠 底 后 效 果 度 明 透 不 低
基色 线性加深: 加深所有基 会 结 果 色 色, 并通过其它颜色的亮度 来反映混合颜色, “颜色 和 加深” 模式相同的是, 与白 色混合不会产生变化。
减淡型混合模式
主要用于滤除图像中深色图像, 使底层变亮。 特点是当前图像中的黑色会消失, 任何比黑色亮的颜色都可 能增加底层图像的亮度。 包括四种: 变亮、 滤色、 颜色减淡、 线性减淡
混 合 色 色 果 结
叠加:经常使用的混合模式之一, “正片 是 叠底” “滤色” 和 的产物。 叠加” “ 模式将图 基 色 像的基色与混合式相混, 产生了一个中间 色, 比混全色颜色暗的颜色倍增, 比混合 色颜色亮的颜色将被遮盖, 而图像内的高 亮部分和阴影部分则保持不变。对黑色 和白色不起作用。

《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混合模式》

3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二、溶解模式
溶解模式的结果取决于该图层不透明度的数值, 降低不透明度将会产生随机的点状图案,降得 越低,该图层的像素就消失得越多。 通常在设定溶解模式的同时,会在对该图层的 不透明度作一些调整,效果将比较自然。你可 以双击该图层进入此设定窗口进行进一步设定。
5
精选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
6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四、正片叠底
在此模式下,该图层中的任何颜色与下一图层中的黑色复合都会 变成黑色,该图层中任何颜色与下一图层中的白色复合都会保持 不变。通俗点说就是,只要下面的图层是黑色,在设为正片叠底 模式的图层上,不管用什么样的颜色绘画都不会留下任何颜色, 相反,只要下面的图层是白色,在设为正片叠底模式的图层上, 不管用什么样的颜色绘画都会显示出绘画的颜色(挡住背景色)。 (当图层上为中性灰时会怎么显示,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在此 不多啰嗦了!) 如下图,图层2为半边黑半边白,图层3为设为红、绿、蓝三色绘 制的三条直线,在设为正片叠底后,效果一目了然。
46
精选课件
47
精选课件
二十一、颜色
它是用基色的亮度以及混合色的色相和饱和度 创建结果色。 这样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灰阶, 并且对于给单色图像上色和给彩色图像着色都 会非常有用。
48
精选课件
49
精选课件
二十二、亮度
它是用基色的色相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 创建结果色。 此模式创建与“颜色”模式相 反的效果。
36
精选课件
37
精选课件
十六、点光
它是通过根据混合色替换颜色。 如果混合色 (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替换比混合色暗 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亮的像素。 如果 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替换比混合色亮的 像素,而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 这对 于向图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七课:图层混合模式
PHOTOSHOP中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它就像一个万花筒,可以把图片制作成千变万化。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图层蒙板,做图片合成特别方
便,简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技术,叫做“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就像是一层层的玻璃纸,层层叠叠,组成了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

那么,在相邻的两个图层之间,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图层与图层之间是一种混合关系。

在PHOTOSHOP中,为我们设计了二十二种不同的混合关系,这就是图层混合模式。

每一种模式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上层的混合模式只对下层产生影响。

关于这二十二种关系,实在太复杂,各有各的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我也没有完全弄明白。

现在只能给大家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混合模式--“正片叠加”与“滤色”(有些软件上把“滤色”写成“屏幕”,它
们是一样的)。

(图1)
(图2)
(图3)
一、正片叠加: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例:
1、新建一个文件,高与宽都是11厘米。

分辨率为300,RGB,白色。

2、在背景层上填充颜色(227,135,5)
3、打开图1,复制并粘贴到建好的文件中,产生图层1。

按CTL+T,再按住SHIFT,把图层1按比例拖小一点儿,露出四周的背景色来。

这是
为了下面会有个比较。

4、现在打开“图层”标签下面有“正常”两字的下拉菜单,选中“正
片叠底”。

现在的效果是这样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图层1中黑色的部分留下来了,仍然是黑色。

而浅灰色的部分没有了,只是把背景层的橙色更加深了一点点。

这里给我们的感觉是:正片叠底,这种混合模式,会以下层为基础,把上层的颜色溶合上去,如这儿的浅灰色;而颜色很深的部分,如这儿的黑色,会完全显示自己的颜色。

那么白色会怎么样呢?
4、现在我们再打开图2,并把图2复制并粘贴到文件上来,产生图层2。

设置图层2的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现在我们看到:这图2的马是黑色的,而背景是白色的,但是在这儿经过正片叠底之后,白色完全不见了。

我们可以知道:白色对下层的颜色
没有任何的影响。

小结一下:
正片叠底的特性是:
1)、白色,对下层没有影响,好像是透明一样。

2)、灰色,会使下层的颜色加深。

3)、黑色,完全保留黑色。

4)、总体是保留下层的颜色。

经常利用的是:对于黑白颜色的图片,用这个方法是最合适的了。

连抠
图都可以省略了。

为了加深记忆,也为了做个对比,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另一个混合模
式“滤色”(也叫“屏幕”)
5、现在再打开图3然后把它复制并粘贴到文件中来。

这是图层3。

6、按CTRL+T,把它放大到与文件一样大小。

按住ALT,拉它的边线,
可以保持中心,两边同时变大变小。

7、按CTRL+I,反相,成为中间黑色,四周白色。

8、现在把图层3的混合模式改成“滤色”。

我们发现:这一回跟正片叠底不同。

四周白色的部分被保留下来了,而中间的黑色部分却消失了,露出了下层的颜色。

白色与黑色之间的灰
色,现在把下层的颜色减淡一些了。

我们来小结一下“滤色”的特性:
1)、黑色,对下层没有影响,好像是透明一样。

2)、灰色,会让下层的颜色变得浅一些。

3)、白色,完全保留白色。

4)、总体是保留下层的颜色。

现在我们发现:正片叠加与滤色有相似之处,就是:总是以下层的颜色
为基础。

而且两者正好相反。

看下面的表格:
图层混合模式上层黑色时上层灰色时上层白色时秘诀
正片叠底完全保留加深下层颜色完全消失留黑不留白
滤色完全消失减淡下层颜色完全保留留白不留黑
这两种模式正好是相反的一对。

你只要记住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推测
出另一个了。

至于上层的彩色,也会对下层产生影响。

除了上述的几点,还会溶入自己的颜色。

大家可以自己画一下,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有印象了。

这两种模式是最常用的。

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以白色为底或是以黑色为底的图片,就特别有用了。

可以直接让底色消失。

图层混合模式共有二十二种,其它的种类,待我们在制作实例时再
来研究学习吧。

复习题:
1、图层混合模式的设置在什么地方?
2、某一层的混合模式对哪一层有效果?
3、正片叠底能留住黑色还是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