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训练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 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 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 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 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2.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名称
互 利 共 生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 系图
特点
相互依存,彼此 有利。如果彼此分 开,则双方或者一方 不能独立生存。数量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举例
地衣; 大 豆与根 瘤菌
蛔虫与
人;菟
对寄主有害,对寄
丝子与
生生物有利。如果

大豆;
分开,则寄生生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 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亦随着增多(减 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 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 (1)③ ② ① 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最 后趋于稳定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①各种生物种群 ②全部 ③微生物 ④物种 ⑤丰富度 ⑥体表 ⑦彼此有利

2024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4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过程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另__一__个___群__落__代替的 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___地__衣___阶段→___苔__藓___ 阶段→草本植物阶段→___灌__木_____阶段→森林阶段。
2.演替的类型
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是由弱到强。另外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a种群增长曲线 为“S”型,b种群增长曲线既不呈“S”型也不呈“J”型,a种群增长受本身 密度制约。
2.(2017·永州一模)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21962355 ( B )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
1.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
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 地衣;大
互利共生
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 豆与根
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 瘤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 蛔虫与人;菟丝
(3)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 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4)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①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 者。 ②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 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 ) (2)一个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具有两种种间关系( √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一 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一 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2.实验流程: (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3)实施计划:
①准备:制作 取样器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②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 取样器 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③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④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4)得出结论: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 不同 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 不同 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 越长 ,物种越多,群落结 构也 越复杂 。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③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
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 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 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如图)。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Ø 考点4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地衣阶段
灌木阶段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自然因素源自经历时间较短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 一定的方向性 。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 增加 。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 复杂 ,物种多样性 增加 。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 环境 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D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丙0651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C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 生演替(生命观念)
种类型
2.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特点,
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 并用数学模型表示(科学思维)
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3.制订并实施方案:用取样器取样
和分布特点
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实验: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科学探究)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
2
考点一 考点二
3.种间关系
(1)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
3
考点三
4
5
真题体验 课后限时集训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常见种间关系曲线
1
2
3
4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真题体验 课后限时集训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竞__争__、捕__食__、互__利__共__生__、竞__争__。
(×)
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
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
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
4.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光照强度及
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 )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
2
3
4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真题体验 课后限时集训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提示: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
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 (3)√ (4)√ 知识点二 ①—b ②—d ③—a ④—c 知识点三 分层 镶嵌 阳光 食物 土壤湿度 盐碱度 光照强 度 自身生长 知识点四 1.另一个群落 2.(1)植被覆盖 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 森林阶段 (2)繁殖 体 3.速度 方向
考点透析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核心突破 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 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 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 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 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 C 解析 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 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 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 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此 时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 种的丰富度;人类活动会影响茶园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这样必然会对群落的结构造成影响。
2.(2012·大纲全国)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准确识记
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 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 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 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竞争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呈现出“你 死我活”的“同步
牛与 性变化”。两种生
羊, 物生存能力不同,
农作 如图a;生存能力
物与 相同,则如图b。
杂草 AB起点相同,为 同一营养级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捕食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者先减 狼与 少,后增加者后减 兔, 少”的不同步性变 青蛙 化。AB起点不相同, 与昆 两种生物数量(能量) 虫 存在差异,分别位于 不同的营养级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 独立生存。数量上两 种生物同时增加,同 时减少,呈现出“同
地衣, 大豆与 根瘤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寄生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对寄主有害, 对寄生生物有 蛔虫与 利。如果分 人,噬 开,则寄生生 菌体与 物难以单独生 被侵染 存,而寄主会 的细菌 生活得更好
胚种
裸岩阶段→地衣阶
段→苔藓阶段→草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 过程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3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名师课件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3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名师课件
答案:B
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解读不清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 物灭绝)。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 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 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 此有利。
4.空间结构 (1) 垂 直 结 构 : 在 垂 直 方 向 上 , 大 多 数 群 落 具 有 明 显 的 分层 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 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 镶嵌 分布。
草争夺阳
化”。两种生物 光;牛与
生存能力不同, 羊争夺食
如图a;生存能力 物
相同,则如图b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捕食
营养关系图
特点
一种生物以另一 种生物为食,数 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不同步性 变化
举例
昆虫吃 草,青蛙 吃昆虫, 蛇吃青 蛙,猫头 鹰吃蛇
【特别提醒】(1)捕食、寄生和竞争都属于种间关系,捕 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 用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这是动物所特有的。寄生是一种生物 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 物质,而被寄生者一般不死亡。(2)不同种的生物往往是生活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为争夺共同的资源和生活空间发生竞争。 种内斗争虽有类似捕食(以大吃小、以强凌弱)和竞争(争夺资 源和空间)的表现,但应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种 内斗争。生存斗争中以种内斗争和竞争最为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解析草本植物阶段是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第一阶段;群落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是只有13个种群,故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

答案 D2.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

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

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 )(注: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

解答该题时,要抓住狐与鼠之间的捕食关系这一关键点。

狐是鼠的天敌,当狐数量减少时,鼠大量繁殖;当狐数量增多时,鼠的数目又急剧减少。

答案 C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发现,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其差异反映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不是水平结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项A 、B 错误。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蝶类种数随之减少,说明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答案 D4.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 ~b 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 .在b ~c 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 .在c ~d 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 .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蜘蛛与害虫之间可能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因此在b ~c 期间,蜘蛛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

而螳螂与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 B5.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按林属于次生演替,天然林替换为人工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物种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D6.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

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解析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线a)增多,但个体数(曲线b)减少。

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改变。

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

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 D7.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答案 C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答案 B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答案 C10.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

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在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答案 B11.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增加,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

答案 D12.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积)( )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解析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这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植被干物质的量不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植被水分代谢、矿质代谢以及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有关。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如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大。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

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解析从时间上看,该演替的速度较快,属于次生演替。

由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量都增大,说明生态系统中物种增多。

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记名调查法。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答案(1)次生逐渐增加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2)如图(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自我调节(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14.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_______现象。

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演替将向________方向发展,直至达到________为止。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_______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