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合集下载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___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___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___的统治与军阀
割据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___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处于混乱时期的政治局势,以及___与军阀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重点
1. ___的建立与统治
2. 军阀割据的形成与影响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 复上一课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发展。

2.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等。

导入与激发兴趣
1. 引入话题,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初步了解。

知识讲授
1. 介绍___的建立过程,包括辛亥革命后___的形成和发展。

2. 分析___的统治方式和政策,重点讲解___在经济、教育和军事方面的举措。

拓展与探究
1. 探讨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包括地方势力的崛起、政治权力的争夺等。

2. 分析军阀割据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总结与归纳
1. 总结___的统治特点和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与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并与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述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思考题。

特别提示
请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深度,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和学生的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 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理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历史的阶段性,认识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 时空观念:准确把握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时间跨度和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如文献、图片、影像等,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政策和军阀割据的局面,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人民的苦难和抗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袁世凯复辟帝制。

2. 护国战争。

3. 军阀割据的局面。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北洋政府统治的本质和军阀割据的原因。

2. 分析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历史文献、研究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北洋军阀时期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提问学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袁世凯复辟帝制介绍袁世凯掌握政权后的统治措施。

讲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包括筹备称帝、改国号等。

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护国战争讲解护国战争的背景、主要领导人、过程和结果。

展示护国战争的相关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激烈程度。

分析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军阀割据的局面介绍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和势力范围。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程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次较量:总统制PK责任内阁制
出示材料:袁世凯就任时的宣誓词、《临时约法》和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第一届内阁成员表。

第二次较量:刺杀宋教仁PK二次革命思考问题:这场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二次革命”?
第三次较量:复辟帝制PK护国战争
1.出示时间轴:
2.展示《二十一条》内容,观看微课,设问:日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二十一条》?对中国主权侵害最严重的是哪一项?袁世凯为什么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3.出示材料: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种种迹象,设问:袁世凯真实用意是什么?对于袁世凯梁启超有何看法?
4.展示实物史料,学生了解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

播放视频,出示《申报》材料,思考:护国战争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会失败?
5.合作探究
1.出示军阀割据示意图、表格。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洋政府时期的混乱局面,认识军阀割据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现代史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等。

但他们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军阀割据的状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军阀割据的状况和对社会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准备教学案例。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呈现军阀割据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宋教仁案;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开展了不懈斗争。

这中间的经过与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二)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1、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实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嚎。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学习目标1.结合二次革命形式示意图,能够说出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其结果。

2.列举出袁世凯实施的独裁措施;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思考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原因。

3.知道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

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二、自主预习1.同盟会会员宋教仁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不久,他又废除,颁布,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4.1915年,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三、合作探究1.总结归纳北洋军阀的派系、领导、控制区和依附国家。

2.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四、随堂演练1.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2.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

“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A.权力之争B.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D.共和和专制的矛盾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A.梁启超B.黄兴C.孙中山D.蔡锷4.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A.总统制B.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D.君主专制制度5.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6.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A.封建军阀垮台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12年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3.中华帝国洪宪元年4.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三、合作探究1.2.提示:(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题: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4课内容——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人的努力,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0课中袁世凯把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窃取了革命果实;第11课的内容则主要是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逐步破坏,革命派则掀起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的延续。

袁世凯在思想上的尊孔复古和死后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成为第4单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重要背景。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本课子目:按时序性和逻辑性分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这4个子目。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公然采取一系列复辟帝制的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手段,这些复辟活动引发全国人民的反对,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导致北洋军阀分裂割据,中国陷入动乱之中。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主要围绕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实质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这一对主要矛盾来展开。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落后性,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 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史实,理解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感悟孙中山等革命派作出的顽强努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3. 通过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梳理,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要珍惜民主、捍卫共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答案: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内部的分裂;二是各地军阀实力的增强,他们掌握兵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三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地方军阀得以割据一方。
3. 论述题:论述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政治上,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上,军阀割据导致各地经济封锁,交通堵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文化上,军阀割据造成文化倒退,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化。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比较题:比较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异同。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央权威丧失,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不同之处在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更为严重,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全国;而北宋时期虽然也有军阀割据,但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学生互评(200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主要关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学习目标
1.结合二次革命形式示意图,能够说出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其结果。

2.列举出袁世凯实施的独裁措施;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思考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原因。

3.知道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

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二、自主预习
1.同盟会会员宋教仁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不久,他又废除,颁布,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4.1915年,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三、合作探究
1.总结归纳北洋军阀的派系、领导、控制区和依附国家。

2.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四、随堂演练
1.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导学案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2.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

“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A.权力之争
B.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和专制的矛盾
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4.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5.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6.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1912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
3.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
4.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三、合作探究
1.
2.提示:(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

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四、随堂演练
1.B
2.D
3.C
4.A
5.B
6.B
7.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