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合集下载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环责任内阁制,解散 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又做了哪些斗争呢? • 本节课我们一起就这一问题进行学习。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府
组织形式,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 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组成,其首 脑称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或大臣。国家 元首不论是世袭君主或选举产生的总统,不 担负实际政治责任。一切政治上的政策与行 为均由内阁负责,元首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 袖。内阁对议会负责,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 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 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 战争、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情况。 2、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革命派的斗争, 认识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学习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背景: 2、原因: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引起袁世凯的恐慌。
革命党人的斗争方式
1、二次革命前:政治上依靠《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选举、 组阁等斗争方式。 2、二次革命中:重新采用武装斗 争方式,反对专制独裁,维护民主 共和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 探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内 部 准 备 1、镇压二次革命 2、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3、下令解散国民党 4、解散国会 5、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6、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7、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 定继承人。 8、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成为了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宋教仁遇刺
3、“二次革命”的发动过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标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战争。

2.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的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漫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

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课探究】教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军阀”“北洋”“北洋军阀”的概念。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一、二次革命教师: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中国南北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北方省份基本上在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控制之下,而南方多数省份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如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四川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⑦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 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请袁称帝的推戴书》 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国民代表大会召开,一致
投票赞成帝制。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通过了请袁称帝的“推戴书”。次日袁世凯 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中国一场复辟闹剧由此拉开帷幕!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发布
解散国民党令,限令3天内解散国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民党的一切机关,国民党籍议员一
律驱逐出会。两天里赶走议员之多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竟令国会不足召开会议的法定人数。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 统制。
地点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 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李烈钧
孙中山发动二 次革命期间,用地 图指示革命党人赴 各地起义。
这次革命以孙中 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为反对袁世凯 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 攻,保卫民主共和的 一次武装斗争,是辛 亥革命的继续,所以 称之为二次革命。
经过
1915年12月-1916年6月
①开始: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 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②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 ③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 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护国战争
护国军部分的将领(右起:3蔡锷,4李烈钧)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在绝望 中死去。
(3)“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 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 派兵南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北洋政府的统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内容包括 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
系战败。
3、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内容包 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内容包 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 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内阁制: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
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 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
一、二次革命
导火线: 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起袁 世凯的恐慌。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3)地点:云南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 (4)经过: 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 (5)结果: 中死去
(6)意义: 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 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 些不利影响?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益
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
的负担不断加重。
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 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 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军 阀 割 据
军阀割据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代表人物 控制的区域 冯国璋、曹锟 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掌握着北京政府,控制着安徽、 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控制东北地区 控制着云南、贵州 控制着广东、广西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 成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 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 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12—1928年
探究活动
1、宋教仁其人其事?
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 国民党,并在随后的国会选举 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如果由国 民党来组阁,袁世凯的权力将 受到极大的制约。
2、谁是幕后的真凶?
袁世凯
3、杀他的原因何在? 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建立独裁统治。
宋教仁遇刺
孙中山、黄兴 领导人: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 行登基大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袁世凯祭天
时间:1915年底
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 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
快就破灭了?有何启示?
袁世凯失败原因:
一.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独裁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袁世凯复辟帝制违 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他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八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结 因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 果 日本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 袁 散 国民党 世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凯 《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 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 复 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争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 取消帝制 ,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主要军阀有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 直系 军阀,以 段祺瑞 为首
阀 概况 的皖系军阀和以 张作霖 为首的奉系军阀。其他如滇系军阀唐

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等

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各派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附 帝国主义 ;
辟 袁世凯为换取 日本 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帝 的大部分内容 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
登基大典
背景 针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孙中山 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

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国 战
爆发
1915年底, 蔡锷 、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 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影响 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 军阀割据 纷争的动乱之中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最主要目的是( A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A( ) A.宋教仁B.谭嗣同C.蔡锷 D.梁启超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破题而入
北洋政府 指中华民国初年袁世凯及其以后继 任者建都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黑暗统治 袁世凯上台后是怎样进行黑暗统治 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 军阀政府进行了哪些不懈的斗争?
二次革命 1/4
背景 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 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对总统要办的
继续和发展,故称“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1/3
1、对内政策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5、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6、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袁世凯复辟帝制 2/3
2、对外政策
探究讨论
如何评价护国战争?
成功 失败
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 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来说,护国运动胜 利了。
并未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 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段祺瑞
群 龙 无 首
张作霖 唐继尧
军阀割据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 去。护国战争结束。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 退位。6月6日病逝
思考回答
袁世凯洪宪帝制梦迅速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袁世凯有军队,又掌握国家政权,但他出卖国 家和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然遭 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根本原因。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存在 的基础。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材料二 “日本遂提出二十一条,对项城压迫,又买走 段祺瑞,拆散项城(即袁世凯)之班底,帝制遂失败。成 败主因,实在国际而不在国内也。” --张伯驹
军阀割据
袁世凯葬礼

军阀割据
派系
北 洋 军 阀 直系
填表并思考P53“材料研读”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冯国璋和曹坤
段祺瑞 张作霖、张学良 唐继尧
扶植势力
美国、英国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等省 东北 云南、贵州 Nhomakorabea皖系
奉系
日本
日本
西南 滇系 军阀 桂系 晋系
美国、英国
广东、广西
山西
陆荣廷 阎锡山 日本
军阀割据
习题检测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 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杀 宋教仁事件发生在(B ) A.1912年1月 B.1913年春 C.1914年初 D.1915年底 2.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权,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①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②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③成 功组织了国民党的责任内阁 ④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与同盟会合并成国民党。俨然第一大党。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三支队长,后 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在川 南最惨烈的棉花坡鏖战中,一连激战45个 日日夜夜,毫无间歇,赢得勇猛善战、忠 贞不渝的美誉。
(左)李曰垓、罗佩金、蔡锷、 殷承瓛、李烈钧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全国人民的反对。 3.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帝国主义对其失去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国 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请梳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 独裁
统治
①镇压二次革命; ②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初,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 ⑥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根据材料指出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国民党?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对谁造成了威胁
图一
?由国民党参与国会竞选,进而组织由革命派主导的内阁,从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袁世凯。
2、材料四和图一中指的是什么事件?和图二有什么联系?图二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由此
5、实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卖国 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②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②1912年,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 ——袁世凯大为惊恐
2、导火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身亡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 遇刺身亡。经查,此案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3、经过:“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江西、广 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号 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④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三、护国战争:①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②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死去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北洋军阀
四、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 分裂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抢夺地盘、割据混战,继续践踏民主、破坏共和。 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者为维护民主共和,展开了不屈不挠、坚决持续的斗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 2、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3、维护共和的“护国战争”; 4、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1、宋教仁遇刺身亡(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说明了什么? 2、请说出二次革命的背景、概况、结果、性质。 3、袁世凯为什么推行尊孔复古政策?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结果怎样? 4、分析袁世凯复辟称帝失败的原因。 5、请说出护国战争的时间、人物、地点、过程、结果、意义。 6、请说出军阀割据的背景、主要表现、影响。
一、二次革命: 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1、背景:
①袁世凯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 ②1912年,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
——袁世凯惊恐
2、导火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身亡
3、经过:“宋案”后,袁世凯要武力镇压国民党,派兵南下 孙黄号召南方各省反袁 “二次革命” 4、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 材料三: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在参众两院中,国民党获得 议席最多,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材料四: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
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
4、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下,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 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 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
材料一:1912年8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 材料二:改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可见它与辛亥革命有何关系?

事件:宋教仁被刺。

联系:宋教仁遇刺身亡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目的:武力反袁防止其独裁,维护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
关系:“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材料五:1913年3月,孙中山主张武力反袁。但是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 柏文蔚等少数人拥护他的主张。……二次革命开始。虽有多省宣布独立讨袁。但革命党人却停留在 观望,犹豫的态度上,没有把握形势。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年 1月1日
1912年 3月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军阀割据
1916年
1928年
北洋政府上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权,下接南京国民政府之政。北洋政府是近 代中国重要历史阶段。北洋政府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袁世凯统治时期,为称帝 对内专制独裁,肆意践踏民主、破坏共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利。
材料六: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 的兵力更显分散。
材料七:1913年4月,袁世凯又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 ”,用作武力消灭国民党的军费。
3、据材料五、六、七分析“二次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党力量涣散,实力薄弱;缺乏统一领导。 袁世凯实力强大,背后又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
大小军阀混战 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直系 皖系 奉系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
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1、背景:
——辛亥革命的继续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
①袁世凯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 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