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浙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小结与测评浙科版必修3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小结与测评浙科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小结与测评][知识网络构建][章末质量检测(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1.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选A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3.当登山运动员登上珠峰峰顶时,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选D 当人进入高寒地区后,因皮肤与外界温差大,人体散热快;同时冷觉感受器及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一方面使皮下血管收缩、皮下血流量减少而尽量使散热减慢;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需氧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大)而使产热相对加快。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测试2(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测试2(浙科版必修3)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测试2(浙科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60分)1.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范围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解析:稳态是新陈代谢的各种酶促反应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故选D。

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条件都是影响酶促反应的条件,故细胞代谢紊乱的根本原因不是A、B、C。

答案:D2.人体可兴奋的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C.膜电位变化D.神经冲动解析:人体可兴奋的细胞是神经元,其特征是受到刺激会发生电位差的变化,即产生兴奋。

答案:C3.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为静息状态,此时为膜外正电荷,膜内负电荷。

答案:A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无感觉但能运动解析:传出神经元受损,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故不能产生运动,但传入神经元完好,可将兴奋传入反射中枢,能产生感觉。

答案:C5.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神经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解析:止痛药能阻止神经递质的传递。

答案:C6.吃加碘食盐,主要是为了预防()A.甲状腺机能不足B.甲状腺机能亢进C.地方性甲状腺肿D.呆小症解析: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故吃加碘食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C7.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的②直接进入血液③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作用⑤激素作用于其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⑥激素的作用具有持久性,激素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⑦激素能与作用的细胞结合,成为细胞结构的一部分A.①④B.①②④⑦C.①③④D.①②④⑤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血液,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试卷(第二章)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试卷(第二章)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试卷(第二章)浙科版必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科学家发现,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与体液中的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变化有关。

这是因为促性腺激素( )A.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B.是雌激素C.能调节卵巢的活动D.是月经的重要成分答案 C解析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腺分泌性激素,调节妇女月经周期变化。

2.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表示正确的是( )答案 B3.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A.水B.红细胞C.钠离子D.氧气答案 B解析人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故红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4.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 3.1~6.8 pmol/L胰岛素 1.7 5.0~20.0 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 C解析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因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A错误;胰岛素含量偏低,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因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胰岛素含量偏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D错误。

5.(选考)下列由同一个腺体分泌、且不能口服的是( )A.促性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B.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 D解析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胰岛α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

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胰腺中的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二者均不能口服。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浙科版必修3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浙科版必修3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
2013˙05˙07
陕西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
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答案
学考必背
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
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
3.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
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4.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知识排查
学考必背
网络构建
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准确
胞体 突起 神经冲动 轴突 反射弧 二元 多元
蒸发 皮肤
下丘脑
垂体
知识排查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 × ) 2.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 ) 3.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63%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岁以上54%,60岁以上 30%, 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达标验收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达标验收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

章末达标验收(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n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机体内环境保持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内环境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C.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C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D•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的作用能确保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恒定2. 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NaS 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稳定⑤蛋白质平衡⑥CO、Q平衡A. 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3.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 细胞膜内外K+> 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4. 当登山运动员登上珠峰峰顶时,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5.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是()A. 酶B.激素6. 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B. 膜电位因受到一定刺激而变成内正外负C.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一种依赖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变化的现象D. 复极化过程指由反极化状态的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7. 有关下面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图中有多个突触B. 乙图的④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其功能的完成C. 乙图中②③④构成突触D. ①中物质进入③,依赖于②的选择透性8. 下图为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突触,I、n为神经刺激点。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评(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评(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评(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其内的化学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O2、CO2、激素等,但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突触小泡则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A2.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解析:人发烧即人体温度不能处于稳态,而温度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发烧时温度过高,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食欲变差。

答案:C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解析:A项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原因,且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项中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能引起面部运动,不能引起上肢的运动;C项中不是垂体通过下丘脑,而是下丘脑通过垂体调控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D项中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不能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通过突触单向传递给下一个细胞。

答案:D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代谢产物从细胞中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又可以渗入淋巴。

2019届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 测试

2019届浙科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 测试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①②⑦B.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③④⑥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些不是;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①错误。

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腺体或内分泌细胞产生,酶是活细胞产生,维生素在人体的某些细胞中合成;②④错误。

三者都是微量高效;③正确。

三者都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是会引起疾病,例如:幼年期缺乏生长素患侏儒症,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缺乏某种酶患白化病;⑤⑥正确。

只有酶能起催化作用,其它两种不能起催化作用;⑦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酶、维生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2.图中细胞A、B、C所示为组成人体某种器官的细胞所处生活环境及其有关生理活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A中的多糖是肌糖原,促进图中①过程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

B.细胞C中,⑨过程合成的甘油三酯在低密度脂蛋白的携带下运送到血液中,成为血脂。

C.细胞B中所示的生命活动⑧主要在线粒体中实现D.细胞B中所示生理活动过程3产生的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答案】C【解析】细胞A中多糖能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则细胞A是肝细胞,其中的多糖是肝糖原,促进肝糖原分解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A项错误;⑨过程合成的甘油三酯在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携带下运送到血液中,成为血脂,B项错误;细胞B 中的⑧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项正确;细胞B中③过程产生的氨基酸,属于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D项错误。

浙江省专用( 含答案) 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江省专用( 含答案) 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09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9·衢州14)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

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分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解答】由图可知,暗箱中的幼苗没有受到单侧光的影响,但植物的茎具有背向地性,而乙是朝着丁生长的,所以乙是接触地面的一侧,才会导致向着丁生长;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2.(2019·绍兴21)21.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________向上运输。

(2)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导管指维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次生壁厚薄不匀地加厚,端壁穿孔或完全溶解,从而形成纵向连续通道。

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

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

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解答】(1)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是通过导管来运输的;(2)味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传入神经把味觉感受器接收的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中,从而味觉;(3)胰岛素是蛋白质无法被消化吸收器官直接吸收,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进入血液,而胰岛素必须以蛋白质的形成进入血液中才能降低血糖;故答案为:(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检测(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1.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选A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3.当登山运动员登上珠峰峰顶时,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①③④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选D 当人进入高寒地区后,因皮肤与外界温差大,人体散热快;同时冷觉感受器及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一方面使皮下血管收缩、皮下血流量减少而尽量使散热减慢;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需氧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大)而使产热相对加快。

机体调节的结果是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使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稳态。

4.下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B.①表示感受器C.②表示神经元D.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解析:选D 据图可知该反射弧中的神经元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三种;①与传出神经元相连,表示效应器;②表示反射中枢;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即神经冲动。

5.若在下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 D.③→②→①解析:选A 刺激神经纤维可在膜外产生一个负电波,它从右方沿神经传导至b 处时,先导致b处膜外产生负电位,传导至ab之间时,b处负电位回复,传导至a处时,又导致a处产生负电位。

6.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处)。

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A.a B.bC.c D.d解析:选A 刺激a点无法判断兴奋是否向左传导;d点虽然在电极上,但可以根据肌肉是否收缩判断兴奋是否向右传导。

7.右图所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选D 题图中ab段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bc段体温降低,散热量增加。

分析四个选项,D选项的事件符合图示曲线。

8.【加试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会说会写,也能看懂文字,但经常听不懂原声电影中的英语对白,这种情况是韦尼克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B.控制语言理解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某人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这很可能是损伤了大脑皮层白洛嘉区D.白洛嘉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额叶前部解析:选D 白洛嘉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额叶后部。

9.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解析:选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只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产生的,只作用于甲状腺或性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代谢等作用。

1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解析:选D 垂体不能分泌雌激素,却能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鱼排卵,因此垂体提取物中发挥作用的是促性腺激素。

11.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解析:选C 对甲、乙两兔所做的处理从本质上看,是去除甲状腺激素和增加甲状腺激素。

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个体的生长发育,所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动物的生长发育会停止;而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后,会使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表现出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神经系统兴奋性高等症状。

12.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解析:选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3.(广东高考)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作用解析:选B 激素的作用不是催化,而是调节新陈代谢。

14.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指促甲状腺激素B.②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③是指甲状腺激素D.③作用于下丘脑促进①的分泌,作用于垂体前叶抑制②的分泌解析:选C 此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过程。

①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指促甲状腺激素,③是指甲状腺激素,③作用于下丘脑抑制①的分泌,作用于垂体前叶抑制②的分泌。

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进行补充的激素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②③ B.③④C.①③ D.①②④解析:选C 小分子的激素可以通过饲喂法进行补充,也可以直接注射,大分子的激素只可以通过注射进行补充。

16.【加试题】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选C 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细胞膜两侧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不一定)双向传导。

17.【加试题】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是( )A.酶 B.激素C.带电离子 D.化学递质解析:选D 兴奋从轴突传到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化学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18.【加试题】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解析:选C 在正常的情况,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会导致更多的K+外流到膜外,所以静息电位更低,绝对值更大。

19. 【加试题】有关下面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有多个突触B.乙图的④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其功能的完成C.乙图中②③④构成突触D.①中物质进入③,依赖于②的选择透性解析:选D 乙图中①为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会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化学递质,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到达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膜电位的变化。

突触小泡中的化学递质是通过胞吐作用进入到突触间隙的,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0.【加试题】已知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化学递质。

如图为神经—肌肉接点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将引起化学递质合成量减少B.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使肌细胞持续兴奋C.乙酰胆碱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一个小电位D.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Ca2+浓度与化学递质的合成无关;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导致化学递质释放增多,但释放的化学递质不一定是使肌细胞兴奋的递质;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相关离子通道蛋白打开,从而使后膜产生一个小电位;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过程是接受化学递质(化学信号)后产生兴奋(电信号)的过程。

21.【加试题】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产生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神经冲动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选A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a处,神经冲动能通过突触传至b、c处,导致b处产生兴奋或抑制;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但会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刺激c处,a处不会产生神经冲动;刺激a处,根据神经冲动的传递特点,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

22.【加试题】如图,一个正常男子进食4 h以后,其肝组织中的葡萄糖的去向应为( )A.a、b、e、g B.d、bC.a、c D.e、a、c、f解析:选B 进食4 h后,血糖因氧化分解消耗降低,此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从肝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补充血糖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