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开始,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背景、发起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讲述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期间,具体而言,是中国自主抵抗外国侵略,推翻北洋政府统治的一场伟大斗争。

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内外压力日益增强,革命力量得到了新生,各阶层民众都表达了推翻北洋政府的愿望。

二、发起1.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发起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密不可分。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与国民党合作,才能在国内外形势的催化下推动中国的独立与解放。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终赢得革命胜利。

2. 社会民主主义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的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这一思想层面的变革为战争的发起提供了理论支撑。

3. 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北伐战争发生前,中国国共两党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纲领,包括打倒北洋政府、推翻军阀割据统治、恢复民主制度、实现土地革命等。

三、影响1. 军事影响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军事斗争,其胜利对中国人民军队的成立非常重要。

共产党利用战争锻炼了大量的军事干部,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干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骨干。

2. 政治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南京国民政府,掀起了国共两党的合作高潮。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为中国革命铺平了道路。

3. 社会影响北伐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国共合作时期,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等逐步得到解决。

战争的胜利为落后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军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一、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是国民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共同完成国民革命的意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至1928年结束,历时两年多。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军队共同作战,打败了北洋军阀,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军队和群众中广泛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影响与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其次,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北伐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
(3)这个学校为国民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写一篇50字的 短文,谈谈你对黄埔精神的 认识。
谢谢大家!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京 直

山东
奉天

湖北
江宁(南京)

上海
武昌
汀泗桥 贺



桥 江 南昌
西


广州
独立团的 辉煌战绩,为 国民革命军第 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光 荣称号。
你抢我答
北伐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北伐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敌我态势 敌强我弱 战略方针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北伐先峰 叶挺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三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视频欣赏








立 “四·一二共”产反党革人命被政砍变头中被屠杀的共产党人
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巩固小结
国共合作 ——前提
国 民
创办黄埔军校 ——发展


北伐战争 —— 高潮
四一二政变——转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失败
课堂检测
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政治创部校始主长人任 孙周蒋恩中介来山石



军 校
时 间
地 点
的 1924年5 创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起因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前,中国军阀割据严重,形成割据割据局面,国家统一和发展受到阻碍。

2. 经济危机: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国民党内部矛盾:北伐战争前,国民党内部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形成困难。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的一场武装革命战争。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 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关系再度发展,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

3. 前进路线:北伐战争中,以苏区为根据地,采取坚持游击战争和歼灭战相结合的策略,逐渐向内地进军。

4. 打破长江防线: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最终击溃北洋政府军队,打破了长江防线。

三、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 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达到了国家统一的目标。

2. 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伐战争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现了政权的更替,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党的领导地位。

4.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北伐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起来,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24版新教材)

叛 民政府

成立


随堂练习 1. 国民党一大上确定的三大政策是( D )
A.旧三民主义 B.进行北伐战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 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 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
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B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使南京政
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是( D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张学良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 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 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在 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易炸帜死。1928年底,张 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 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4.北伐军先锋: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连 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控制地区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 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5.北伐经过: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
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并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 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二、北伐战争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
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北伐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胜利进军 的表现 迁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北伐 战争
都 广州
武汉
胜利进军
胜利进军 的原因
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②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③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 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 支援。
国民党一大旧址 (文明路215号)
外观及会场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内容: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革命失败 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 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知识拓展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学史明智
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但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 革命失败,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 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 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 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 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北伐战争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建黄埔军校,黄埔
军校的创立对北伐战争有什么作用?
北伐战争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建黄埔军校,黄埔
军校的创立对北伐战争有什么作用?
北伐战争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建黄埔军校,黄埔
军校的创立对北伐战争有什么作用?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苏联和中共
的帮助,孙中山的努力。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影响: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奠定了基础。

蒋介

北伐战争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周恩来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背景:黄埔军校的创立,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
人才,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

北伐战争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经过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经过
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时间:1926年至1927年。

北伐的主力:国民革命军。

北伐总司令:蒋介石。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的称号。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经过
吴佩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经过
张作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的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军阀统治,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打击了张作霖;扩大了革命力量,宣传了革命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人民
群众的觉醒。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汪精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蒋介

北伐战争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北伐战争
三、南京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地点:南京建立者:蒋介石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运动,是一个反动政府。

北伐战争
蒋介石、汪精卫为什么要叛变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