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diol J020271:178-H3.30Anhersson HB,PeXeuex F,EngsU0m T,t al.Long-term survival anh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x-s with ST-eleva/on acute counau syp-drome withon-ohsPuctive counau aUeu disease〔J〕.Eur Heai J, 20—;37(2)702-17.31Johnston N, Jdnelin B,Chastersson C,et al.Effect of-6x01-op pa-tiex-s with ST-eleva/on anh noh-ST-emva/on myocaraial infarction withon-cWstucPve counau artea disease〔J〕.Am J Caraiol,20—;1—(12)7961-0.32PolonsUl L,Gasior M,Gierlotja M,e al.A comparison of ST eleva­tion veaus non-ST elevahon myocaraial infarction outcomes in a larac uaistu database:are non-ST myocaraial infarctions associated with worse long-term proanoscs[J.?Int J Caraiol,2011;132(1-: 70-0.33Mwmlwcot G,Da/ongeville J,Van Belle E,e al.STEMI anh NSTEMI:are they sc^060x1?1yeas outcomes in acute myocaraial infarction as de/ned by the ESC/ACC de/nition(Pc OPERA regis)34NorUexsUjold AM,Layeruvist B,Baron T,e al.Reinfaution kt pa-tiex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cwohstucyve coronau aUedcs (MINOCA):eoronau finhings anh puynosisJ〕.Am J MeP,2019;—2:335Q0.35De Ferrari GM,Fox KA,White JA,e al.Outcomes among ncw-ST-seymext eleva/cw acute coronau synhumes patiexts with no angio-Cuphica/y ohstuctive coronau aUeu disease:ohseuations from57, 171patients〔J〕.Eur Head J Acute CarUiovase Cau,2014;3(1-: 57Q5.36Pasupathy S,Tave/a R,Beltrame JF.The what, when:who, why:how anh where of myocarUial infarction with noh-ohstuctive coronau vs-tedcs(MINOCA)〔J〕.CPo T2017;80(—:116.37Cesyon Feuanheh M,Rapcxeius-RcwUin S,Abu-Assi E,et al.P889CarUiovascy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MINOCA anh puanos-Pc elect of statin Ueatmexp J/OL〕.https://2oi.ory/17.J095/exu heaaj/edz747.S477.〔2O20QOQ8修回〕Pa)L J〕-Eur Head J,2007;48(12)7469Q7.(编辑张艳利)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E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朱学灿02路永刚2马倩2马相书2谭鹤2帖彦清2(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7700;2河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 u同源酪氨酸磷酸酶(SHP)E;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PTP)N1);信号转导〔中图分类号〕R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5-9202(2021)07O564-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1.07.061细胞进行各项代谢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这些信号转导的过程大多是通过各种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2 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RANKLOPG 的表达与相互关系

2 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血清中RANKLOPG 的表达与相互关系

均 值(44.72±5.56) 个 月, 牙 周 炎 病 程8-30个 月, 均 值 (17.12±1.45) 个 月;DM组 中,22例 为 男,18例 为 女。 年 44-80岁。 均 值(61.78±2.32) 岁, 病 程20-90个 月, 均 值 (45.17±5.42)个月;PD组中,男为19例,女性21例,年龄 期 间45-80岁, 均 值(61.28±2.62) 岁, 病 程10-27个 月, 均 值(17.08±1.54)个月。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症状和体 征表现与二型糖尿病和(或)牙周炎诊断标准一致[4-5];(2) 年龄范围为40-80岁;(3)近期未行相关治疗者;(3)患者了 解研究详情,主动参与。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 受损者;(2)合并其他类型内分泌系统疾病者;(3)侵袭性 牙周炎患者;(4)现处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三组性别、 年龄对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牙周病是慢性传染病的主要类型,在我国的患病率高居 不下,但未被国人所重视。该疾病既对口腔健康产生影响, 也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1]。现阶段临床将牙科医学研究重 点方向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病变的关系上。流行病学研究结 果显示,较之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牙周 炎,且牙周破坏程度会随着血糖水平上升而增加。二者均 伴随骨吸收破坏和骨量减少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疾 病急性并发症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发现 [2], 骨 保 护 素(osteoprotegerin,OPG)、 核 因 子-κB受 体 活 化 因 子 配 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关系着骨破坏疾病,可调节骨折代谢。前者可有 成骨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表达,是后者的可溶 性诱导受体,后者由成骨细胞、淋巴细胞等表达,可对成骨 细胞分化产生刺激作用,促进骨吸收功能的发挥,在骨吸收 过程中作用突出。二者结合后,可对骨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3]。现阶段临床对糖尿病和牙周炎骨代谢的研究以动物实验 为主,人群实验多为龈沟液检测,以血清为样本的实验较 少。故此,本文对牙周炎和糖尿病患者血清RANKL、OPG 和RANKL/OPG予以检测,探讨糖尿病骨质代谢紊乱和牙髓 骨吸收的关系。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李升康;董江贺;王芳宇;屈彦纯【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3【摘要】PTP-1B是1988年被分离的一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它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激酶活化部位(IRK)酪氨酸残基(pTyr)的去磷酸化来介导胰岛素信号.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通过在信号传导中的负调节功能导致个体胰岛素抵抗,从而发生糖脂代谢紊乱,进一步形成2型糖尿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21世纪2型糖尿病将成为中国、印度等亚太人口大国的流行病.随着对PTP-1B作用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研究者发现它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理想靶位点,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该文综述了PTP-1B在基因结构、基因产物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页数】4页(P82-85)【作者】李升康;董江贺;王芳宇;屈彦纯【作者单位】汕头大学,生物系,广东,汕头,515063;河北省深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深州,053800;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300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R587.1【相关文献】1.芪桑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的影响 [J], 李雪;薄海美;田春雨;张桐;王超越;李镇;胡程鹏;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何劲松;廖皓宇;魏寿江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水平的分析研究 [J], 王亮;张高生;刘安宁;陈利灵;王亚兰;印章4.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在肿瘤中的两面性作用研究进展 [J], 张广浩;姚维成;吴宁;王凤霞;5.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三种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风险判断中的作用分析 [J], 陈小曼;张志峰;李建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K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组织蛋白酶K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组织蛋白酶K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吕敏敏;张志勇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1(33)5
【摘要】@@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慢性牙周炎进程缓慢,呈缓慢加重,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
【总页数】3页(P750-752)
【作者】吕敏敏;张志勇
【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42
【相关文献】
1.组织蛋白酶与心肌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樊迪;杨政;唐其柱
2.与牙周炎相关的组织蛋白酶研究进展 [J], 聂然;郭天奇;李雪;裴婷婷;秦勤;周延民
3.牙周炎和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炎症介质的研究进展 [J], 齐帅;林晓萍
4.uPA/PAI系统和组织蛋白酶B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J], 石清清;香基峤;陈兰;詹灵凌;吕小平
5.组织蛋白酶D,MMP-9,CD44V6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J], 张兵;宋卫东;董培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非手术治疗前后牙周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非手术治疗前后牙周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非手术治疗前后牙周指标与糖化血红蛋
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
白静萍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9(016)009
【摘要】近年来,牙周炎与糖尿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现已证实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犬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对患牙周炎的糖尿
病患者,未控制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炎易感性;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发病率随病程延长而增高;牙周炎治疗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我们通过对31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
【总页数】2页(P734-735)
【作者】白静萍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伴牙周炎糖尿病患者牙周指标与hs-CRP、HbA1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J], 杨力;林捷;陈涛;陈莉丽
2.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疗前后牙周指标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糖化血红蛋白
变化的研究 [J], 安鹏琴;白静萍
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J], 荣爱竹
4.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抗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周丽芝;韩炎;郭谊
5.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反应及牙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童熹;丁成;濮莉莉;吕辰翼;章蕾;李小芳;马秋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小鼠牙周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TPN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

方法将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 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每组6只。

采用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P组建立牙周炎模型,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高糖食物与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DP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

各组动物于P、DP组末次细菌接种4周后处死,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骨形态和附着丧失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牙周附着丧失的高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中PTPN2与NF-κB的表达强度。

结果P、DP组牙槽骨的附着丧失面积和牙周附着丧失高度均高于N组(P<0.05),PTPN2的表达量低于N组(P<0.05),而NF-κB的表达量则高于N组(P<0.01)。

结论在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可能有促进作用,而PTPN2可能有抑制作用;PTPN2的表达减少可能导致NF-κB表达增强而加重牙周组织破坏。

标签:糖尿病;牙周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核因子-κB 有研究[1]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时,其炎症反应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进展迅速,易造成明显的牙周组织破坏。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患牙周炎时,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牙槽骨等牙周组织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侵入牙周组织的细菌能激活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导致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过表达,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牙周组织破坏[2]。

有研究[3]表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type 2,PTPN2)在免疫、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与一些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TNF-α的影响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TNF-α的影响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TNF-α的影响郝梅;柳洁;原韶钟;雷建华;谢敦祥【期刊名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19)4【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牙周炎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血糖、血脂及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牙周炎的II型糖尿病患者45例,按糖尿病的控制水平分为控制良好、一般、差3组,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的牙周状况和一般组及差组的牙周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牙周状况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牙周治疗后患者的HbA1c、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与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有关.牙周非手术治疗后2型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TNF-α的值有明显的改变.血糖、血脂的改善主要是由于牙周治疗后患者牙周炎症的消除、血清TNF-α水平的降低减少了胰岛素抵抗作用.【总页数】4页(P345-348)【作者】郝梅;柳洁;原韶钟;雷建华;谢敦祥【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4【相关文献】1.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J], 李婧;陈蕾;刘芳;章锦才2.牙周非手术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病人TNF-α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郑瑶;张宝敏;刘学聪;焦荣红3.抗生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指数和糖代谢的影响 [J], 李志军;董晓明;杨君平4.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血糖代谢水平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J], 张晖; 谢远鸿; 温志刚; 洪劲超5.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代谢及血清TNF-α的影响 [J], 黄庆增;尤向阳;刘传通;潘乙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NFαNFκB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发展和牙周再生的影响及其干预

TNFαNFκB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发展和牙周再生的影响及其干预

专家介绍:杨丕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5年受聘为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

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牙周再生基础研究和牙周病临床工作。

擅长牙周、牙体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复杂牙周疾病的多学科治疗设计、综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再生手术治疗、种植修复治疗和维护。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8项。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

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TNF-w/NF-k B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发展和牙周再生的影响及其干预杨丕山,宋爱梅[摘要]牙周病是以菌斑微生物为始动因子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可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炎性和免疫因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作为一个多向性的先导感染细胞因子,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牙周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龈沟液中TNF-a水平的变化已经被用来作为牙周炎治疗的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以TNF-a作用过程为靶点探讨牙周炎发展控制和牙周再生促进的有效方法。

本文就TNF-a/ NF-k B信号通路对牙周病发展和牙周再生的影响及其干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牙周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抗炎治疗;牙周再生[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72(2019)01-0001-05[doi]10.13591/ki.kqyx.2019.01.001The role of TNF-a/NF-k B signaling pathway and its antagonism in periodontitis pathogenesis and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YANG Pish a n,SONG Aimei.(Department of Periodontology,College of Stomatology,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2,China) Abstract:Periodontal disease is a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initiated by microorganisms.Periodontal microbes can stimulate host cells to produce inflammatory/immune factors.As one of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eriodontitis,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can mediate the release of other inflammatory cytokines,promote oste-oclastogenesis and induce inflammation,bone resorption as well as connective tissue destruction.TNF-a level change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have been used to indic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eriodontitis.In addition,more and more studies are focu­sing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NF-a to find out new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periodontitis control and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This article has reviewed the role of TNF-o/NF-k B signaling pathway in periodontitis pathogenesis and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its intervention therapies,hop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s.Key words:periodontitis;inflammatory factors;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therapeutic effect;periodontal regenerationStomatology,2019,39(1):1-5牙周炎是以牙周软硬组织的炎症和破坏为特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并且可能影响其他系统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研究作者:李昊伟丁一郭斌谢红慧付敏王琪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第06期[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小鼠牙周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TPN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

方法将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 组),每组6只。

采用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P组建立牙周炎模型,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高糖食物与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DP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

各组动物于P、DP组末次细菌接种4周后处死,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骨形态和附着丧失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牙周附着丧失的高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中PTPN2与NF-κB的表达强度。

结果 P、DP组牙槽骨的附着丧失面积和牙周附着丧失高度均高于N组(P于N组(PPTPN2的表达减少可能导致NF-κB表达增强而加重牙周组织破坏。

[关键词] 糖尿病;牙周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核因子-κB[中图分类号] R 781.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1182.2012.06.009有研究[1]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时,其炎症反应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进展迅速,易造成明显的牙周组织破坏。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患牙周炎时,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牙槽骨等牙周组织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侵入牙周组织的细菌能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导致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过表达,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牙周组织破坏[2]。

有研究[3]表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type 2,PTPN2)在免疫、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与一些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在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牙周组织中PTPN2和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有何种关系,国内外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通过观察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小鼠模型牙周组织中PTPN2、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探讨PTPN2、NF-κB蛋白在糖尿病牙周炎中参与牙周组织损害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试剂和仪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购自美国Sigma公司;PTPN2兔抗多克隆抗体(Biotech公司,美国),NF-κB鼠抗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美国);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体视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Nikon 80i型显微镜(Nikon公司,日本),2035型切片机(Leica公司,德国)。

1.2 动物分组及牙周炎小鼠模型的构建4周龄16~18 g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8只(四川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每组6只。

N 组按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动物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

DP组喂饲高脂高糖食物,并按55 mg·kg-1腹腔注射STZ,每天1次,连续注射5 d;末次注射1周后检测血糖,若血糖≥16.65 mmol·L-1确认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成功[4]。

确认建模成功1周后,各组小鼠均给予正常饮食。

P、DP组在1%戊巴比妥钠麻醉下通过口内涂布的方式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建立牙周炎模型。

P. gingivalis的密度为1×109 CFU·mL-1,接种0.05 mL,连续接种5次,隔日接种。

接种菌液由保存菌种P. gingivalis ATCC 33277活化增菌后,挑取平板上活的单个菌落,用加入2%羟甲基纤维素的无菌PBS配成密度为1×109 CFU·mL-1的菌悬液。

接种时在小鼠每个后牙的龈沟内涂布菌液。

末次接种4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处死动物前再次检测血糖确定DP组小鼠血糖值≥16.65 mmol·L-1),取上下颌组织进行观察;将上颌组织进行常规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制作切片;分离下颌软组织,洗净下颌骨,干燥备用。

1.3 体视显微镜观察后牙牙槽骨的附着丧失面积取各组小鼠下颌骨进行体视显微镜检查,在放大15倍情况下计算全部后牙牙槽骨的附着丧失面积,即所有后牙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之间的面积。

1.4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牙周附着丧失的高度取上颌组织沿第二磨牙颊舌向连续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病损情况,计算第二磨牙颊、舌侧牙周组织附着丧失高度(即牙周袋底部至釉牙骨质界之间的高度)并取均值作为该牙的附着丧失高度。

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TPN2和NF-κB的表达取上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PTPN2兔抗多克隆抗体(1∶100)、NF-κB鼠抗单克隆抗体(1∶100)为一抗,P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

PTPN2、NF-κB阳性信号为细胞质或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

每个标本选取具有较明显牙周炎病理表现的3张切片,每张切片在100倍视野下选取着色最强的区域,换至400倍光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拍摄照片,应用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每张切片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

1.6 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2.1 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体视显微镜下,下颌后牙牙槽骨附着丧失面积的测量结果见表1,其形态学变化见图1。

由表1可见:N组的附着丧失面积低于P和D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图1可见:N组牙槽骨形态较正常,未出现明显骨吸收(图1A);P、DP组可见牙槽嵴顶高度降低,牙槽骨表面有骨吸收陷窝,根分叉暴露(图1B、C)。

2.2 HE染色结果采用HE染色观察上颌牙槽骨的形态学变化见图2,其附着丧失高度的测量结果见表1。

由图2可见:N组附着丧失很少(图2A);P、DP组有牙周袋形成,上皮钉突增生成网状,牙周组织中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图2B、C)。

由表1可见:N组的附着丧失高度小于P和DP组(P0.05)。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组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见图3,其AOD测量结果见表1:PTPN2蛋白在正常牙龈上皮细胞、牙周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N组的表达强度高于P组及DP 组(PDP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表达于牙周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在N组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P组及DP组(P0.05)。

3 讨论牙周炎是主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因其常导致严重的附着丧失与骨吸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手段在牙周疾病研究中倍受关注。

患有糖尿病时,宿主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种真核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NF-κB常与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κB,I-κB)家族成员结合,以无活性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当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内毒素等细胞外信号作用于细胞时,可激活相应受体将信号传导入细胞内,使I-κB磷酸化并与NF-κB解离,导致NF-κB进入细胞核内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调节靶基因转录和表达,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5]。

有学者[6]发现: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的激活率远高于正常组织;在另外的研究[7-8]中发现:牙周致病菌P. gin-givalis侵入牙龈上皮细胞时会激活NF-κB途径,引起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生成增加,并可趋化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到感染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此外,NF-κB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的正常凋亡,使其死亡从而崩解释放多种破坏牙周组织的酶,增强炎症反应[2]。

已有研究[9]发现:NF-κB与糖尿病状态下的炎症损伤调节有重要的关系,降低NF-κB的水平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的炎性病变。

本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牙周炎小鼠的牙周组织有明显的附着丧失,出现牙周袋及炎细胞浸润,且NF-κB表达增强。

其可能机制为细菌感染牙周组织时,牙龈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NF-κB途径被激活,引起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释放,趋化并活化炎症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致使炎症反应加剧并加重组织损伤,如诱导结缔组织间质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使间质中的胶原降解,刺激基质细胞凋亡限制牙周组织修复,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等[10-11]。

有学者[12]发现,在糖尿病条件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对细菌释放的内毒素的反应更为敏感,能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并使炎症反应延长,这能促进糖尿病并发的炎症反应出现严重的破坏且进展迅速。

本实验中,DP组小鼠的牙周附着丧失量、NF-κB表达量的测量值与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考虑在下一步实验中采用Micro CT、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等灵敏度更高的方法进一步检测组间的差异。

PTPN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重要成员,有两种mRNA编辑方式:一种编码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8×104的蛋白质,称为TC48,定位于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另一种编码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5×104的蛋白质,称为TC45,定位在细胞核内[3]。

TC45发挥主要的生物学作用,当细胞受到刺激后,TC45游离出细胞核,使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STAT)等去磷酸化,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导,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3]。

在敲除PTPN2的动物模型体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并出现广泛而严重的炎症性疾病[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