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牙周治疗临床论文

糖尿病患者牙周治疗的临床体会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导素分泌功能障碍引起身体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
近几年我科因牙周病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
医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牙周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且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高2~3倍。
由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均提示,做为口腔医生将面临更多糖尿病伴牙周病的患者。
现将6年来收治100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患者从发病情况、联合治疗等方面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45~70岁。
收集标准:①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②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1/3;③除糖尿病外全身无其他系统性疾病;④全身至少有5颗磨牙可进行牙周评价。
器械和仪器:牙周探针、ems喷砂洁牙机、龈上洁治器、龈下刮治器。
治疗方法:①控制血糖:使血糖尽量控制在7mmol/l以下,术前甲硝唑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口服3天预防感染。
②治疗时机:尽量在上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等症状,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停止治疗,做好预防措施。
③ems超声洁牙机洁治:如果严重可分区域多次治疗,个别牙齿行龈下刮治术治疗。
洁治术和刮治术完毕后,用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牙周袋,袋内局部上2%的碘甘油或碘仿制剂,抑制感染和促进愈合。
④卫生宣教:强调定期复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每3个月复查1次。
⑤药物治疗:洁治和刮治术后全身口服甲硝唑和抗感染药物联合用药1周后停药,定期检测血糖。
结果100名患者牙周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
讨论糖尿病引发牙周病的主要机制:①血管基底膜发生改变: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增高,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变厚,减少了局部供血及供氧,造成组织缺氧,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壁内外物质的代谢障碍,致使有害牙周组织的毒物无法排除,从而加重牙周病的发生。
牙周病与糖尿病

2、糖尿病 牙周炎、牙龈炎患者患糖尿病的概
率是正常人的7倍。牙周病和糖尿病有 双向关系。科学证明糖尿病是牙周病的 危险因素之一,牙周病对糖尿病也会产 生影响。目前已有报告,患有牙周炎的 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糖化血红素水 平下降,糖尿病用药量减少。因而,控 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有效 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将减少血 清糖化终末产物。反之,糖尿病的控制 也是牙周炎得到改善的重要前提。
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使胶原精 氨多糖和骨基质合成减少,
而胶原蛋白是合成牙槽骨及牙周组织 最主要的物质,胶原的溶解和破坏是牙周 病加剧的重要原因。
编辑ppt
1.4 糖尿病患者的唾液成分改变 糖尿病患者的唾液中组胺含量升高,
组胺含量升高使唾液分泌减少,菌斑容 易堆积。
编辑ppt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牙周-牙髓联合性病变
编辑ppt
牙周病对全身的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 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1、心脑血管病
牙周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正 常人群20%。50岁以下男性牙周炎患者 或无牙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 70%。牙槽骨吸收严重者致死性冠心病 和心脏骤停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 和3倍。牙周炎、牙龈炎患者患中风的 概率高出3倍。
(1) 牙髓病引起牙周病。 (2) 牙周病引起牙髓病。 (3) 牙周病和牙髓病共存,相互影 响。
编辑ppt
(一)牙髓病引起牙周病 [途 径] 1 沿牙周膜间隙向龈袋排脓。 2 穿透骨密质到骨膜下,向龈沟排脓。 3 牙髓治疗中或治疗后,如封烈性药、 根管壁侧穿等。
编辑ppt
(二)牙周病引起牙髓病 [途 径] 1 逆行性感染(临床常见) 2 长期存在的牙周病变 3 牙周治疗
关于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的综述摘要】糖尿病者,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糖代谢、脂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紊乱。
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其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从而使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牙周病者,为牙周支持组织之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又曰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是也。
牙周病之分类包括牙周炎与牙龈炎两类。
其中,牙龈炎之病变主要位于牙龈组织,而牙周炎之病变不仅累及牙龈,亦使牙槽骨、牙周膜,乃至牙骨质受累,可以导致附着丧失、骨质破坏、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牙周病发病率高达90%;在我国,牙周病为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不仅使牙周组织受累,还危害全身健康,是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一些全身性疾病,诸如如骨质疏松、糖尿病也会增加罹患牙周炎的风险。
在广大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牙周病有着很高的患病率,而在众多的牙周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亦很高,二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譬如吸烟、肥胖、高龄、白细胞功能障碍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就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牙周病;糖尿病;血糖代谢【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09-011.糖尿病对牙周的影响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的牙周状况,龚瑜等[1]的研究显示,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发病率高。
另有研究证实[2],除去年龄、性别及口腔卫生等因素,糖尿病发生牙周附着丧失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8倍。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为非糖尿病患者之3倍;糖尿病增加了附着丧失和牙槽骨进行性吸收之风险。
而血糖的控制情况也会对牙周病的情况产生影响,血糖控制越差,牙龈炎的发病率就越高,炎症越重,牙周组织被破坏程度也越重。
糖尿病患者并发牙周病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糖 尿 病 的病情 稳定 。因 此 , 于 同 时 患有 糖 尿 病 和 牙 周 病 的 患 对 者 , 病兼 顾 的综合 治疗 要 优 于 单一 的糖 尿病 治疗 或 牙 周病 治 两 疗。 总之 , 笔者 建议 糖 尿病 患者 的牙周 病治疗 应 与 内科 医 生协作 同时 治疗 糖尿 病 , 有 效 控 制 患 者血 糖 的基 础上 进 行 系 统 的牙 在
治、 查 , 复 牙周 维 护 。在 此 基 础上 , 治疗 组 患 者 积 极 配合 内科 医
生 系统治 疗 糖 尿 病 , 格 控 制 血 糖 , 空 腹 血 糖 始 终 在 7 2 严 使 .
m o L以下 。而对 照组 未进行 糖 尿病 系统 治疗 。 ml /
及 时 为其查 空 腹血 糖 , 发现 异常 者请 内分 泌科 医 师会 诊 , 进行 相
应 的治 疗 。此外 , 持早 晚 刷牙 、 后漱 口, 常按 摩 牙 龈 以促 坚 饭 经
13 疗 效评 定标 准 : 疗 1 后 , 龈 炎 症 控 制 , 脓 、 . 治 年 牙 流 出 血 消 失 , 周袋 变 浅 , 牙 x线 显 示 牙 槽 骨 停 止 吸 收 , 牙齿 较为 稳 固
血 糖均 高 于 7 2 m o L 牙 周病 的诊 断 符合 曹采 芳 主 编牙 周 病 . m l ; /
紊 乱综 合征 , 牙 周 病 的 主要 危 险 因素 之 一 。糖 尿 病 与 牙周 病 是 具有 相 关性 且相 互影 响 。一般 认 为牙 周 病形 成 的始 动 因素一 牙 菌斑 中含有 大 量 细 菌 , 诱 导 血小 板凝 集 、 进 血 栓 形 成 的 作 有 促 用; 而糖 尿病 患者 有 特异性 的微 血 管病 变 , 这种 病 变也 存 在 于牙 周组 织 的微 循环 中 , 尿病 患者 的血 糖 升高 , 血小 板 黏 附聚 集 糖 使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牙周炎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
但是,目前临床医生在内的大多数人还只是关注到常见并发症,对糖尿病口腔病变关注很少。
因此,明确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对社区实行早期防治牙周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牙周炎;糖尿病;相互作用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三大口腔疾病之一[1],在我国成人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90%,其中牙周炎最为常见,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同时,最新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罹患糖尿病的人数约为9240万[2],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炎存在双向影响关系[3-4],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已有学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5]。
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情况,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意义。
1 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牙周炎[6]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严重、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7],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1牙周炎影响血糖的作用机制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牙周炎多由遗留在牙齿和牙龈间累积的食物碎屑造成,常见的是革兰氏阴性致病菌(G-菌)感染,这些细菌不断攻击牙龈,引发炎症,破坏内部组织。
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时,由于慢性G-菌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可使组织表面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IR),从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难于控制[8]。
1.2牙周炎对糖尿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欧美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一)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一)【摘要】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龈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破坏性疾病。
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呈双向关系,糖尿病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牙周炎亦是糖尿病的易感和促进因素。
糖尿病患者不但牙周病发病率高,而且具有病变发展速度快,损害程度重,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目前,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虽已基本确立,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牙周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病Abstract:Diabetesisasystemicchronicmetabolicdiseaserelatedwithgenetic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auto immune.Periodontaldiseaseisadestructivediseaseingumsupportorganizations(gum,periodontalmembrane,alveolarbone).Alotofresearchshowsthediabetesandperiodontaldiseaseistwo-wayrelationshipconc erning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Diabetesincreasestheriskofperiodontitis,andseverityofdiabetesissusceptibleandpromotingfactors.Diabetespatientsnotonlyhaveahighincide ncerate,butalsoarecharacteristicoffastdiseasedevelopmentspeed,severedamage,andpoortreatmenteffect.Atpresent,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hasbasicallyestablished,buttheinternalmechanismof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hasnotbeenentirelyclear.Inthispaper,thecorrelationandtheinteractivemechanismbetweenperiodontaldiseaseanddiabeteswillbereview ed.Keywords:diabetes;periodontiti引言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PPT课件

7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唾液量减少、流率减慢,唾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唾液 pH值下降,口腔自洁力下降,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 的滋生和繁殖。
糖尿病患者有特异性的血管病变,血管内皮损伤,血糖升高 ,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 加,造成牙龈等口腔组织缺血缺氧。
15 孟焕新.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9(1):18-20.
提纲
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不容忽视的共病 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相互作用及机制 牙周炎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内分泌科医师及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与慢
性牙周炎关系的认识 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的治疗
10
牙周炎评估标准
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 ≦4mm,附着丧失1-2mm。
中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牙周 袋深度≦6mm,附着丧失3-5mm,牙齿可能有轻度 松动,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有松动。
重度:炎症较明显或发生牙周脓肿,牙周袋深度 >6mm,附着丧失≧5mm。
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特点
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特点:观察 105 例 32-61岁的2型 糖尿病患者牙齿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 )、菌斑指 数(PLI )、探诊深度(PD)的检测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18 兰赟, 刘媛. 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21):2667-2668.
2型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关系:双向作用
促使牙周炎发生的高危因素
2型糖尿病
炎症反应
牙周炎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牙周炎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 06- 29 修订日期:2006- 07- 10 作者简介:付永伟 (1980~) 男,山东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牙周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一、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早在 1928 年,William 等通过研究认为,糖尿病患 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具有不同特征,因此 提出了“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概念。近年来,随 着对牙周炎与糖尿病研究的逐步深入,二者之间 的关系已经基本明确。牙周炎已被认为是糖尿病 的第六并发症[1]。
1、 糖 尿 病 增 加 牙 周 炎 的 发 病 风 险 及 严 重 程 度: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非糖 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 (1 型和 2 型) 牙周炎 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迅速。Emrich 等[2] 通过对 1342 名比马印第安人 (比马印第安人是世 界上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人群,该人群中 35 岁以上者 50%患有糖尿病,且均为 2 型) 进行研 究,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病率是非糖尿病 患者的 3 倍左右,并认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潜在并 发症。由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牙槽骨丧失较非糖尿病 患者明显增加,因而 2 型糖尿病已被认为是牙槽骨 丧失的促进因素[3]。1 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 牙龈炎发生早,且炎症反应更加严重[4],牙周状况 的对比研究也表明 1 型糖尿病患者牙周临床附着 丧失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5]。以上研究表明 1 型糖 尿病和 2 型糖尿病均可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及 严重程度。
[2] EMRICH LJ,SHLOSSMAN M,GENCO RJ. Periodontal disease in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J]. J Periodontol,1991,62 (2):123- 1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综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孟焕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北京 100083)[关键词]牙周炎;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67X (2007)0120018203 牙周病是口腔的两大疾病之一,我国成人的患病率高达80%~90%。
其中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是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妊娠早产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
目前,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已是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口腔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此综述将根据近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实验室的相关工作进一步阐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与年龄相关的牙周炎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有发病率逐渐增高趋势。
近年来在牙周专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不断上升,有些患者因为牙周炎、牙周脓肿而就诊,经检查不仅患有牙周病而且患有糖尿病。
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已有学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牙周炎虽然是牙周组织的局部感染,但受全身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全身的炎症反应。
最近的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2α的水平会升高[1-3],而这些炎症因子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以及改变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5]。
因此牙周炎作为患病率很高的炎症性疾病,很可能潜在地威胁着宿主的全身健康。
以往关于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多是通过散发的糖尿病病例和健康对照者来分析。
而本实验室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集的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进行了牙周状况的调查[6],在43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如探诊深度(p r obing dep th,P D )、附着丧失(attach ment l oss,AL )、缺失牙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考虑可能是年龄因素导致两组间的差异,又对家系中糖尿病患者与同胞非糖尿病者的临床牙周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此两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P D 、AL 、缺失牙数仍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P <0.05),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高8.53倍,缺失牙的风险比非糖尿病者高2.08倍,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差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些家系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糖尿病的非家系研究报告基本一致,而且更具说服力,其优势在于家系成员特别是家系中的同胞具有相似的家庭环境和遗传背景,年龄相仿,同胞中既有糖尿病患者,亦有非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炎患病率及程度的不同更能反映糖尿病对其牙周状况的影响,或者说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亦可从疾病遗传角度进一步分析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关系。
本家系研究还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与控制不良的患者间牙周探诊出血指数(2.9±0.4vs 3.1±0.5,P <0.05)和附着丧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1.5)mm vs (2.8±2.3)mm,P <0.05)],说明血糖水平与其牙龈炎症的程度和牙周破坏的程度相关,并提示对于伴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必须有效地控制血糖才能消除或减少糖尿病对牙周病的影响,反之牙周炎的系统治疗也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此外,本实验室还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和单纯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龈沟液和外周血血清进行了相关因子的检测,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 t or f or advanced glycati on endp r oducts,RAGE )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并与T NF 2α的表达相关,其RAGE 阳性细胞与已证实的其他器官中的RAGE 阳性细胞种类一致,说明RAGE 通路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的进展。
同时还发现在长期低水平慢性炎症状态下也存在着AGE 2RAGE 通路的活化,并且此通路的激活可能并非直接来源于局部的刺激[7]。
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中,炎症的作用已得到肯定。
目前已知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T NF 2α,I L 21β和I L 26等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核因子κB 抑制物激酶等多种通路使得胰岛素受体底物21(insulin recep t orsubstrate 21,I RS 21)出现异常的丝氨酸磷酸化,抑制正常的酪氨酸磷酸化,从而干扰了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信号的进一步传导,抑制糖原的合成,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出现胰岛素 △Corres ponding author ’s e 2mail,kqhx meng@bj m u .edu .cn・81・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PEKI N G UN I V ERSI TY (HEALTH SC I ENCES ) Vol .39 No .1 Feb .2007抵抗[4,8,9]。
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T NF2α无论在基因表达还是蛋白水平上均有升高,不仅能够阻断I RS信号传导,还对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24(G LUT24)有下调作用,抑制了葡萄糖转运。
据估计,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壁溃疡面积的总和可达72c m2,而且因牙齿松动、咀嚼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此炎症状态更持久,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更易进入外周血及深层组织。
许多对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牙周炎的外周血的检测也证实了此点。
因此,牙周炎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关于牙周炎在糖尿病发生中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局限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
有学者在对大鼠静脉输注T NF2α后对其胰岛素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发现多脏器和组织产生了胰岛素抵抗[10],还应用血糖钳检测了大肠杆菌引发的败血症的大鼠,证实外周组织产生了胰岛素抵抗。
但上述研究因感染程度或炎性因子的输注量及浓度远远大于牙周炎所能达到的水平,并且为急性状态,所以并不能将结论应用于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研究中。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 odontitis,AgP)是一种发病年龄早,进展速度快的重度牙周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最近本实验室通过生化检验在百余名自述全身健康的AgP患者中发现,2名年轻患者(男1例17岁、女1例23岁)空腹血糖异常高(分别为11.46mmol/L和13.31mmol/L),后确诊为糖尿病;另8人出现了血糖轻度升高。
此外,该群除外糖尿病的AgP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虽然在正常范围,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2±0.65)mmol/L vs(4.79±0.62)mmol/L,P<0.01),血糖升高与AgP患病相关, OR为3.86,P<0.01;AgP患者的胰岛素水平也略高于对照组[(9.27±7.32)m I U/L vs(7.75±3.76)m I U/L],而且胰岛素作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72±0.48vs-3.53±0.5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相关因素后,非糖尿病者血糖升高仍然与牙周炎患病相关[11]。
以上结果表明,亚临床的血糖升高与牙周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AgP作为牙周组织的重度感染性疾病,虽然发病年龄轻,但很可能对宿主的血糖控制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探讨牙周炎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室观察了实验性牙周炎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首先通过结扎涂菌及结扎涂菌并去势这两种方法建立了大鼠广泛型中度牙周炎模型,并将病损维持了12周,同时检测单纯去势组(C)、结扎涂菌组(L)、去势并结扎涂菌组(C L)和对照组(N)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 NF2α、I L26和C反应蛋白(C2reactive p r otein,CRP)的浓度。
C组和CL组在去势6周后,空腹血糖即出现增高,而L 组仍维持在与N组相同的水平;在第18周,C组和CL组的空腹血糖有了进一步的增高,而L组的空腹血糖也上升到相应的水平。
在空腹胰岛素的检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
在实验末期,对各组大鼠进行了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2 venous glucose t olerance test,I V GTT)。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峰均降低,胰岛素分泌量下降。
0~30m in和0~120m in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lucose2area under curve,G2AUC)也显著增高。
C组和CL组中还出现了胰岛素分泌峰的后移,说明了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到损害[12]。
该研究证实了慢性牙周炎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
此外,本实验室通过对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疗,观察控制牙周炎症对糖尿病的影响。
结果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炎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用药量减少,龈沟液中的胶原酶水平也显著下降[13],则进一步证实牙周感染也会影响内分泌代谢,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及发生糖尿病伴发症的风险,消除牙周炎则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国内的另一项同期研究报告,牙周治疗可以降低血清中T NF2α的水平[3],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综上所述,牙周炎和糖尿病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高发病。
牙周炎既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又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生活方式发生急剧变化的中国,情况尤其是如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而牙周炎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则更低,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
因此,明确牙周炎不仅仅是一种局限性疾病过程,其外周作用还包括内分泌代谢的变化和全身炎症免疫反应,对于提高对牙周炎、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疾病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