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配制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的正确使用和效果的达到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对《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规范》的详细说明。
一、引言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技术要求,保证混凝土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二、术语和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外加剂、配合比、减水剂等,具体定义见附录A。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和性能要求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和性能,可以分为减水剂、增稠剂、引气剂等。
具体的性能要求根据不同的外加剂进行规定和测试。
四、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合比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施工环境确定正确的配合比,并进行适当的试验和调整。
五、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方法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和外加剂的性能要求,确定适当的投加量。
2.外加剂应与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确保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
3.外加剂应在搅拌过程中适当的时间投加,避免投加过早或过晚导致外加剂的失效。
六、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和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以下的质量控制:1.外加剂供应商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外加剂,并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2.混凝土施工单位应对外加剂进行验收,检验外加剂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外加剂进行定期抽样和检测,确保外加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七、混凝土外加剂的贮存和运输1.混凝土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防止潮湿和日晒。
2.外加剂的包装和标识应清晰明确,避免混淆或损坏。
3.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外加剂的稳定性和防止碰撞。
八、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示范本规范附录中提供了一些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示范,介绍了不同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总结:。
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设计技术规程

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目前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等,从而满足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品质的要求。
本技术规程旨在提供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设计的详细流程和方法,以保证混凝土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作用,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增塑剂: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其易于施工和浇筑。
2.减水剂:用于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缓凝剂:用于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4.早强剂: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缩短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5.防水剂:用于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防止水分渗透。
三、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条件。
2.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用量。
3.进行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最佳配合比。
4.进行混凝土试块试验,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外加剂的配合比和用量,最终确定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方。
四、混凝土外加剂配方设计的具体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条件根据混凝土的使用条件和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要求。
常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
2.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用量。
在选择外加剂时,应考虑到外加剂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与水泥的相容性、稳定性等因素。
3.进行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最佳配合比进行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最佳配合比。
试验中应注意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保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4.进行混凝土试块试验进行混凝土试块试验,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中应注意控制试块的成型、养护和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年4月25日目次1 总则2 基本规定2.1 外加剂的选择2.2 外加剂掺量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3.1 品种3.2 适用范围3.3 施工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4.1 品种4.2 适用范围4.3 施工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5.1 品种5.2 适用范围5.3 施工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6.1 品种6.2 适用范围6.3 施工7 防冻剂7.1 品种7.2 适用范围7.3 施工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 膨胀剂8.1 品种8.2 适用范围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8.4 设计要求8.5 施工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9 泵送剂9.1 品种9.2 适用范围9.3 施工10 防水剂10.1 品种10.2 适用范围10.3 施工11 速凝剂11.1 品种11.2 适用范围11.3 施工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

Produc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Additives
Raw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选择原料,经过混合、研磨等前期处理为生产 做好准备。
Chemical Reactions
根据配方进行化学反应。混合好后,在恰当温 度条件下进行反应,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 生产质量。
外加剂适用性和使用方法与时间也是外加剂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dditive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外加剂能改进混凝土质量,加 工性和抗裂性,但是也存在使 用限制。
Compatibilit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ncret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即外加剂的诸如表观形态、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品质等性质。
2
Quality Control and Testing
外加剂质量的控制、检测和监控过程是保证生产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3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dditives
1
Environmental Impacts
生产混凝土外加剂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
Recycling and Waste
2
如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Management
关注环境问题的生产商致力于降低废弃
物排放,并寻求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料。
3
Green Technologies
绿色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生产碳排放量, 促进可持续生产发展。
经营者需要为新技术和产品扑捉机会,寻求新的机会,才能在复杂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
混凝土中外加剂添加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外加剂添加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常常需要添加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繁多,添加方法也有多种,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外加剂添加的技术规程。
二、外加剂的种类1. 水泥外加剂:如硅酸盐外加剂、膨胀剂等。
2. 化学外加剂:如减水剂、防水剂、增强剂等。
3. 矿物外加剂:如矿渣粉、煤灰、石英粉等。
三、外加剂的选择选择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具体如下:1. 减水剂:适用于需要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情况,如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
2. 膨胀剂:适用于需要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情况,如高速公路、桥梁等。
3. 防水剂:适用于需要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的情况,如水利工程、地下室等。
4. 增强剂:适用于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情况,如高层建筑、大桥等。
四、外加剂的添加方法1. 减水剂的添加方法减水剂的添加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先将减水剂与一定量的混凝土拌匀,再加入剩余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2)减水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及施工要求进行调整。
(3)搅拌时间应根据减水剂的类型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2. 膨胀剂的添加方法膨胀剂的添加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膨胀剂应与水一同加入混凝土中进行搅拌。
(2)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要求进行调整。
(3)搅拌时间应根据膨胀剂的类型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3. 防水剂的添加方法防水剂的添加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防水剂应与水一同加入混凝土中进行搅拌。
(2)防水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要求进行调整。
(3)搅拌时间应根据防水剂的类型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4. 增强剂的添加方法增强剂的添加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增强剂应与水一同加入混凝土中进行搅拌。
(2)增强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要求进行调整。
(3)搅拌时间应根据增强剂的类型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混凝土外加剂系列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系列技术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减水剂分为哪几种,有何种特点?目前,减水剂主要有木质素系、萘系、树脂系、糖蜜系和聚羧酸等几类,各类还有引气剂和非引气剂之分。
根据其对商品混凝土凝结、硬化速度的影响,又可分为普通型、早强型和缓凝型等三种。
(1)木质素系减水剂(lignosulphonate water reducer)主要品种是木质素磺酸钙,是提取酒精后的木浆废液,经蒸发、磺化浓缩、喷雾干燥所制得的一种棕黄色粉状物,另外还有木钠、木镁型减水剂。
其适宜掺量在0.2%~0.3%,减水率10%左右,若不减水,塌落度可提高10cm左右,商品混凝土28d强度提高10%~20%,若保持强度不变,则可节约水泥10%;但是木钙对商品混凝土有缓凝作用,一般缓凝1~3h,低温下缓凝性更强,掺量过多,缓凝严重。
且木钙为引气减水剂,它使商品混凝土的含气量由不掺时的2%增为3.6%,这对商品混凝土强度有影响,但对商品混凝土抗冻性有利。
(2)萘系减水剂(naphthalene formaldehyde water reducer)萘系减水剂是由煤焦油中分馏出的萘及萘的同系物为原料。
经磺化、缩合而成。
其对水泥有强烈的分散作用,故其减水、增强、提高耐久性等效果均优于木质素,属高效减水剂。
一般减水率在15%以上,早强显著,商品混凝土28d增强20%以上。
适宜掺量为0.5%~1.5%左右,PH值7~9,适合于所有商品混凝土工程,更适于配制高强度商品混凝土及流化商品混凝土。
(3)糖蜜系减水剂糖蜜系减水剂是以制糖厂生产过程中提炼食糖剩下的废液为原料,用石灰中和成盐类物质,为棕褐色粉状固体或糊状液体,其除了具有一般减水剂的功能外,还具有显著的缓凝作用,故属缓凝型减水剂,一般对初凝、终凝时间要延长3h以上。
其适宜掺量为0.2%~0.3%,减水率6%~10%,商品混凝土28d强度增强15%~20%,若保持原强度不变,可节约水泥10%左右。
(4)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特殊的梳状结构,通过静电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促使水泥粒子分散,改善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有效降低用水量,提高商品混凝土各项物理性能,包括商品混凝土抗压、抗拉、抗折强度及弹性模量,改善商品混凝土抗冻性及抗渗性;能调节商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改善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同时,也能减少泌水性,提高商品混凝土密实性等其他效果,以提高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的制作及配方比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制作配方比
混凝土外加剂:本体聚合技术(制作固体聚羧酸减水剂)
1、加热合成工艺配方及工艺流程
配方:
丙烯酸38kg+工艺水82kg;
巯基乙酸1.2kg+工艺水138.2kg;
双氧水3kg+工艺水117kg;
TPEG(大单体)360kg+工艺水260kg。
工艺流程:
将TPEG溶解液搅拌均匀,并使其温度保持在70℃,将高位罐中的丙烯酸溶液、双氧水溶液在3h内滴加完毕。
将高位罐中的巯基乙酸溶液在3.5h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3h。
保温结束后,降温至40℃既得成品。
2、常温合成工艺配方及工艺流程
配方:
丙烯酸27kg+工艺水73kg;
甲基丙烯磺酸钠4.8kg+工艺水45.2kg;
过硫酸氨3kg+工艺水46.4kg;
吊白块3kg+工艺水87kg;
已戊烯基聚氧乙烯醚360kg+工艺水350kg。
工艺流程:
将已戊烯基聚氧乙烯醚在80℃的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搅拌均匀
并保持温度在30℃。
开启阀门将高位罐中的丙烯酸溶液、甲基丙烯磺酸钠溶液、过硫酸铵溶液、依次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10min,开启蠕动泵开始滴加吊白块水溶液3h之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
保温结束后,降温到40℃既得成品。
具体效果还需各位亲自验证、选择!!!。
外加剂的复配

外加剂的复配-综述1、混凝土中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的情况已很少见。
逐渐向着高效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2、外加剂复配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
3、复合外加剂通常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
如复合早强剂、复合防冻剂、泵送剂、复合缓凝引气减水剂等。
4、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两种组分配制,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
5、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
外加剂的复配-泵送剂1、配制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坍落度保持性能、较低的压力泌水和一定的引气性能。
即:减水、保塑、保水、引气。
2、基本组成:减水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
3、减水组分包括:木质素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4、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5、保水组分:各种减水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6、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类等。
7、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水胶比情况下,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针对不同水泥和掺和料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减水组分,且用量要足够。
8、缓凝组分作用:控制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运输泵送的正常进行。
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配合比时,要采用适当的缓凝组分,并且使用量恰当,避免出现水泥适应性和凝结时间异常的问题。
与减水组分共同使用时,减水率提高。
9、保水组分作用:根据混凝土试拌情况,调整保水组分的品种和用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10、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
有一定的减水率。
一般使混凝土含气量在2~3%左右为宜,不仅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明显。
配制外加剂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各种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同时注意不同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C3A+21H2O→C4AH13+C2AH8
在有硫酸钙时,形成不同的水化产物——钙矾石
C3A+3CSH2+26H →C3A(CS)3H32(钙矾石)
不同品种石膏在不同减水剂中的溶解量
⑤水泥助磨剂的影响
固体(粉剂):含Clˉ的被淘汰 液
体:多元醇胺、醋酸盐、 减水剂、无机盐等
启新 波动范围
减水剂/% 28d强度增进率/%
8.5 117
16 115
11 133
7 108
12 109
7∼16 108∼133
5.外加剂复合应注意的问题
①物理变化:结晶、不相溶、形成致密表 面等 ②化学反应 ③掺量问题 ④可复合性、经济性对砼性能的改善能力
①物理变化:结晶,不相溶,形成致密表面等
⑥水泥细度、温度、新鲜度的影响
⑦减水剂自身特性的影响
(1)萘系减水剂
萘的磺化程度和磺化产物
多萘磺酸和α-萘磺酸会影响到适应性。
萘系减水剂分子量的大小
分子的最佳核体数为7~13。
平衡离子
Na+、Ca2+、Mg2+、NH4+等对分散效果和适应性
影响有所差异。
减水剂的状态
液体外加剂减水效果稍好。
② 化学反应 如:Ca+++PO43-→Ca3(PO4)2↓
亚硝酸盐与有机酸反应
2HNO2→H2O+NO2↑+NO↑
③掺量问题
温度对砼缓凝剂掺量的影响
葡萄糖酸钠最佳掺量根据温湿度而变化
6.外加剂中碱含量的限值
①影响碱一骨料反应的三个必要条件
骨料具有碱活性 砼中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碱
(Na2O+0.658K2O)
①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减水剂作用机理
矿物组成对减水剂的吸附量由大到小为 C3A>C4AF>C3S>C2S
②混合材的影响 ③碱含量的影响
水泥碱含量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水泥 C3A% R2O% 减水剂掺量(%) 流动度 (mm) FDN% 木钙%
玻璃河
硅酸盐 水泥
5.19
5.19
1.32
2.严禁使用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产生 污染的材料
①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的危害 ②尿素、硝铵在砼中释放氨。 CO(NH2)2+NaOH→2NH3↑+Na2CO3 CO(NH2)2+HCL+H2O→CO2+NH4CL
O O O O ‖ ‖ ‖ ‖ H2N-C-NH2+H2N-C-NH2→H2N-C-NH-C-NH2+NH3↑
(2)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特殊性
砂含泥量:
膨润土类≯1% 高岭土类≯3%
引气性:
“先消后引法”
与萘系、氨基磺酸盐系、密胺系减水剂几乎不 相容
4.用工程条件进行试验
水泥种类对外加剂评定结果的影响
外加剂 M 0.25% 外加剂 M 0.25% 矿渣水泥 减水剂/% 28d强度增进率/% 普通硅酸盐水泥 琉璃河 8 130 琉璃河 江南 7 98 江南 柳州 9 138 柳州 邯郸 13 122 邯郸 启新 波动范围 10 117 7∼13 98∼138
水
性骨料 碱含量≤1㎏/m3
7.有害离子含量限值
①六价铬盐、亚硝酸盐严禁用于饮水及食品相 接触的工程 ②11种结构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Ⅰ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Ⅱ 相对湿度大于80%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 变化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及经常受水淋、受 水流冲刷的结构; Ⅲ 大体积混凝土;
1.满足工程设计、施工要求 2.严禁使用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产生污 染的材料 3.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好 4.用工程条件进行试验 5.外加剂复合应注意的问题 6.外加剂中碱含量的限值 7.有害离子含量限值
1.满足工程设计、施工要求
工 作 性:流动性、粘稠性、稳定性、 泵送性、灌注性等 凝结时间:缓凝、速凝、早凝等 强 度:高强、早强、高抗拉等 耐 久 性: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等 其 他:补偿收缩、膨胀性、水下砼、 喷射砼、耐酸等
Ⅳ 直接接触酸、碱或其他侵蚀性介质的结构; Ⅴ 经常处于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需经蒸养的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Ⅵ 有装饰要求的混凝土,特别是要求色彩一致的 或是表面有金属装饰的混凝土; Ⅶ 簿壁混凝土结构,中级和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梁、 屋架、落锤混凝土基础等结构。 Ⅷ 使用冷拉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 Ⅸ 骨料具有碱活性的混凝土结构。 Ⅹ 与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以及有 外露钢筋预埋铁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 Ⅺ 使用直流电流的结构以及距高压直流电源100M 以内的结构。
结晶 不相溶:如萘系减水剂与一元醇 形成致密表面
⑴ 结晶 萘系减水剂的析晶
类型
Na2SO4 含量(%)
溶液中Na2so4含 量(%)(按含 固量30%计)
是否析 晶 (+10℃)
备注
低浓
17~25
5.1~7.5
析晶
高浓
﹤5
﹤1.5
不析晶
饱和溶 液浓度 3.6% (10℃)
⑵ 不相溶:如萘系减水剂与一元醇 ⑶ 形成致密表面
③2种结构严禁使用强电质无机盐类外加剂:
Ⅰ 与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以及 有外露钢筋预埋铁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 Ⅱ 使用直流电流的结构以及距高压直流电源 100M以内的结构。
④含亚硝酸盐、碳酸盐的外加剂严禁用于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
⑤砼氯离子总含量限值
2.0
0.5
0.5
264
109
5.19
5.19
1.32
2.0
0.25
0.25
188
114
④石膏品种的影响
石膏调解水泥凝结的机理
石膏的品种:CaSO4· 2H2O、CaSO4· 1/2H2O、CaSO4
外加剂对掺不同石膏水泥凝结的影响
硫酸钙在早期水泥水化中作用
在无硫酸钙时,C3A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非常快地生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GB18588-2001 氨的含量≤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2006版) 游离甲醛含量≤0.5g/kg
3.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好
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①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②混合材影响 ③碱含量影响 ④用做水泥调凝剂石膏品种的影响 ⑤水泥助磨剂的影响 ⑥水泥细度、新鲜度、温度的影响 ⑦减水剂自身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