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模因是一种复制现象,人类所有认知活动过程都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之上。
语言既是一种模因又是模因的载体,语言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模仿复制、传播模因,而模因传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模因的长寿性、多产性和忠实性。
探索模因传播规律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标签:模因;模仿;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一、引言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它诠释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进化的机制。
模因(meme)由道金斯(Dawkins)〔1〕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道金斯在书中论述了基因之间的相互竞争与生物进化过程,他模仿gene创造出meme。
道金斯认为模因是大脑中的文化信息单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通过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人类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道金斯奠定了模因论的理论基础,他的学生布莱克摩尔(Blackmore)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模因论,她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以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人身上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那它就是一个模因。
”〔2〕模因现象无处不在,它既可表现为一种思想,也可以表现为容纳该思想的具体大脑结构,或者这种大脑结构产出的行为,还可以是书籍、菜谱、地图、乐谱之类物品体现出来的复制现象。
任何形式的信息复制都可以成为模因。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它表现为词、句、篇章等不同的层面。
语言也是模因的载体,借助模仿、复制得以传播、发展。
模因论的核心是模仿,模仿是模因的主要复制方式。
布莱克摩尔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例如语言、阅读、科学研究等等都是以某种方式建立在模仿基础上,所有这些过程都具有模因性质。
探索语言模因的规律将对语言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模因论自产生以来立即掀起一股模因研究热潮。
奇尔顿(Chilton)〔3〕研究了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后认为思想观点的传播问题可以从模因的角度进行解释。
Deacon 〔4〕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符号学,并探讨了模因论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可能性。
切斯特曼(Chesterman)〔5〕把模因论应用到翻译领域,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他认为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翻译理论进化的本身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
从模因论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f e o ̄ agCl g f dct n omN o H i n i oeeo uai l n l E o
De 2 0 c. 01 Vo . 9 No 2 1 2 .1
d i 1 . 9 9 j i n 1 0 —7 3 . 0 0 1 . 6 o:0 3 6 / . s .0 1 8 6 2 1 . 2 0 9 s
收稿 日期 :0 0— 8— 8 2 1 0 0
对 文化 的定义模 糊 ; 3 论证 方式 多是采 用对 比研究 法, () 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服力不强。人类首先是一个生物体, 经过不断的进化才逐渐
形成现代 的人类社会 。因此 , 阐释语言 与文化 的关 系时 , 在 必须考虑到语言与文 化的生 物机制 。而 模 因论从生 物学基 础 上解释 了文化 的进 化 、 言 的起源 以及语 言 与文化 的关 语
文化又元时元 地对语 言有制约 作用 和决 定性影响。 这 是 ” 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 的理论 , 但这一理论的阐述过 于含混模
糊。
后来又将模 因看做 大脑里 的信 息单位 , 是存 在于 大脑 中的
一
个 复制 因子 J 2 。布 莱 克摩 尔则 认 为 : 任 何一 个信 息 , “
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 为 ‘ 模仿 ’ 的过 程 而被 ‘ 制 ’ 它 复 ,
就可以称为模 因了。 _ ”4 瑚世界上文 化之所 以千差万别 , 因 是 为它们具有 自己独 特的模 因因子 。
由此可见 , 虽然各领域的学者对语言与文化关 系的讨 论
已趋 于完善 , 但各种理论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阐释都存在 三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听力教学起步晚、基础弱,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模因论的核心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
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透彻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提高教师英语听力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模因论;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生活的4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中规定听力理解占总分的35%,合计249分。
听力教学与训练已成为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英语听力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很多学生存在问题:学生的英语听力基础薄弱,英语听力学习技巧欠缺。
有的学生只能听懂有限的几个单词,完全不能跟上听力的播放速度;有的学生在面对听力材料时,边听边忘,觉得听力无从下手;还有的学生没有办法快速理解全句的含义,但却能够听懂几乎每个单词。
听力课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并进行专门研究。
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解决听力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模因论(一)模因论简介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的,模因论的核心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
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模因论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始于世纪之交。
在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的序言中,桂诗春教授指出模因与大脑和文化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
之后,不断有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出现,如戴浩一将模因理论运用于汉语语法概念研究,鲁川将其用于汉字基因工程研究,郭菁则从哲学的维度对模因论进行了审视和梳理。
张莹、王斌、韩江洪、马萧等专门将模因理论用于英汉翻译研究。
徐盛恒就语言模因介入文学研究进行了探索。
浅谈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一) 模 因论 的提 出
M e m e 这个词 最早 是在 1 9 7 6 年 由英 国新 达尔 文主 义者 、 牛津大学动物 学家R i c h a r d D a w k i n s 在 其撰 写的T h e S e l f i s h G e n e 一 书 中提 出的 。他认 为 ,除了遗传 学中 的D N A 之外 ,还 存在 着另外一种文 化上的复制 因子,他把该复制 因子命名为 “meme” M e m e [ m i :I n ] 一词在 我国语言 学界有诸 多翻 译方 法 , 但 广 为 接 受 的 是 由广 外 何 自然 教 授 翻 译 的 “ 模 因 ” 。 众 所周 知,基 因是 通 过遗 传而得 以繁衍 发展的 。但模 因的传播 方式 却不 同,它 是通过被广泛模仿而 得 以传播 ,它是 文化的 基本 传播单位 ,它 的核心在于模仿 ,没有 了模仿 ,模 因也就 失去了生命力 。 即使 某 种语 言信 息 出现 了 ,但是 ,在 它没 有被 传播 之 前 ,我们 都不 能将 其称 之为 模 因 ,只 有这 种语 言信 息被 传 播 或模仿后才 能成为模 因。我们 的语言也可 以被看 作一种模 因 , 任 何 形 式 的语 言 单 位 ,只 要 被模 仿 或 复 制 了 , 都 可 以成 为模 因 。 ( 二 )模 因生命周期 的四个阶段 模 因 的 生命 周 期可 以被 划 分 为 四个 阶 段 , 即 : 同化 ( a s s i m i 1 a t i o n ) 、记忆 ( r e t e n t i o n ) 、表达 ( e x p r e s s i o n ) 、 传输 (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 。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模 因复制循环 , 周而复始地运 行着 。在运行 中,一些模 因在选择 过程 中被无 情地淘汰 。 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模 因生命周期 的每个阶 段都具有什 么 样 的特 点 。 1 . 同化阶段 :同化 指的是模因必须 能够 成功地感染新 的 宿主 ,被 新的宿主所注 意并且最终接受 。因此 ,新的模 因要 想引起宿 主的注意 ,必须在 第一时间 内给宿 主留下强烈 的印 象 ,并且此模 因必须符合新宿主 的个人 习惯与 爱好 。 2 . 记 忆 阶段 :模 因在宿 主 的头脑 里停 留的时 间越 长 , 其被传播 与复制的可能性越 大。模因必须能够在 宿主的记忆 中保 留一段 时间,否则就不会被 模仿 记忆具有 选择性的特 点 ,因此 ,只有少量 的模 因会被保存下来 。 日常生活 中,我 们所看 到的或听到 的内容 ,在我们大脑 的保存 时间很短 。因 此 ,只有那些被反复重复 的模 因,才会被深刻 记忆 。 3 . 表达阶段 :当我们与其他个体交 流时 ,模 因必须 能被 宿主有意识地提 取出来,进入表达环节 。一般情况下 ,最典型 的表达手段是话语 ,除此之外 ,文体、图片等也可成为表达手 段 。如果宿主认为某个模因极其重要,或者他认为别人可能会 对该模 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就会有意识地 、较高频率地使用 该模 因,那么,该模 因就会被不断地重复使用或复制 。反之,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英语教与学实质上可以看作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本文研究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方式启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认为阅读和视听、背诵和朗读、模仿和联想等教学方法对于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英语教学1.引言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
Dawkins从进化论中提取概念将其应用于文化传播与进化,仿照基因,他提出了模因(mem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复制传播。
国内对模因论的研究始于何自然教授,他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应用模因论来研究语言发展的规律。
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同时也是模因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模因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与模因密不可分(何,2005)。
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也为语言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过程,研究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
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技巧。
2.模因的复制与传播Francis Heylighen曾探讨了语言模因复制的4个阶段:(1)同化: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被他注意、理解和接受,从而进入他的记忆。
(2)记忆:模因要在宿主的记忆中保留足够长的时间才更有可能被传播。
记忆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模因的重要性和被反复的频率。
(3)表达:指的是从储存记忆模式中提取模因,将其呈现给其它个体的过程。
表达的手段包括语言、文字、图片以及行为等。
(4)传播:要有模因载体来稳定和高保真的传输模因。
传输媒介包括互联网、书籍等。
何自然教授(2005:55-60)认为在自然语言中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包括传授知识、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交际和交流。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摘要:教育教学产业的发展,对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观点分析的过程中,立足模因论视角出发,围绕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分析,剖析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基于教学材料、,模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教学媒介手段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基于模因论视角推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模因论;大学英语教学;听力教学;研究分析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引入了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推动高校教学的优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结合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就是视听说课程。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非专业学生不具备较为出色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主角,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模因理论,对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现状进行解读,指出过程中对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善对策,推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更好发展。
一、模因论和语言模因解读模因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达尔文主义为基础支撑,对文化进化理论进行科学解释的理论。
首个提出模因概念的是查德·道金斯,其最早对模因的解释是被模仿的东西。
在对模因进行概念解读上,一般认为的是在当前文化领域中存在的人和人之间相互模仿,从而导致被传播开伞的思想或主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模因指的是文化领域中思想或是文化内涵的扩散或传播。
立足语言学领域,模因指的是在语言学中相应的语言、单词或是句子、段落、乃至篇章通过模仿被复制传播的现象。
在进行模因的周期解读上,其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同化,指的是模因可以通过扩散或传播的方式为他人所了解和接受。
第二阶段是记忆。
模因在传播扩散时,其需要在被传播者的大脑中停留一段时间。
而这个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让被传播者记住。
第三个阶段是表达。
指的是被模因同化的个体在和其他个体进行互动交流后,需要从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模因的调取,并使用语言文字或是其他方式将模因表达出来。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发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发[摘要] 语言依靠模因来发展,而模因要以语言作为宿主而生存,模因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进化过程,而且可以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本文在分析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的基础上,探讨这些模因的表现方式对于解决语法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流利性和正确性相脱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 模因论基因型表现型英语语法模因论(memetics)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输出能力。
一、模因的概念“模因”(meme)最早是1976年由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r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来的。
道金斯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 1982:109)。
1999年,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Blackmore)在《模因机器》中拓展了模因概念范围,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成为模因了”(Blackmore 1999:66)。
如此看来,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
二、模因与语言教学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以说,语言模因揭示了文化的进化过程。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
(何自然2007:150)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模因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何自然2005:54)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我们认为,模因可以缩短从理解到产出的过程,使所记忆的材料迅速转移到大脑中成为长期记忆,然后语言材料中所包含的句法结构及词汇等经认知者在新的语境中重组后能够自由输出。
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前言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教育家们不断地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近年来,模因论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英语的教学。
什么是模因论模因(meme)是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模因被定义为文化中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类大脑中进行复制并演化的信息单元。
模因论(meme theory)认为,人类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如思想、信念和语言,都是由模因组成。
模因从一个人脑中复制到另一个人脑中,就像基因从一个细胞复制到另一个细胞一样。
模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同时也可以欺骗人类的意识,使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原创的,而其实这些思想是从其他人那里拷贝过来的。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模因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用:多样的教学资源在模因论的角度下,教学资源就是模因。
传统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课堂教学、作业等,具有单一、静态的特点。
而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元化。
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比如网络资讯、在线交流、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并且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和远程教学在模因论的视角下,微课和远程教学都可以看做是教学模因的复制和演化。
这些形式的教学资源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并且可以给教学带来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微课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而远程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来了解英语文化和语言知识。
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模因论还可以启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将学生置于教育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知识传授,而学生的作用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 高学 生 动手 操 作 和 显微 镜 的技 能
细 胞 膜 的 化 学 成 分 与 功 能 与 细 胞 的
稳 定性 有 什 么 关 系 , 如伺 用 实 验 让 明 细胞 的成 分有 哪 些 ?
种追 求 。世 界 上最 快 乐 的 事 ,莫过 于 为 理想 奋 斗 ,让 我们 在 课堂 改革 实 践 中 ,乘着 和 煦 的 春风 ,像 一 只 只美 丽 的鸿 鹄 ,在 理 想 的
详见表 1 : 、2
袁 1 不 同浓度 蔗糖 溶 液 的质 壁 分 离和 复原 溶 液 浓 度
质 壁 分 离 时 间 (秒 )
0
1% 0
3 % 4% 5 % O O O
质 壁 分 离 复 原 情 况
通过 资 料 展现 。理 解科 学 实 验过 程 中 材料 的选 择对 结 果 的重 要 影 响 启 发学 生 展 开质 疑
引言
大学英语
听说教 学
一
、
1 、模 因理论 模 因论 ( m t s me ei )是一 种基 于新 达 尔文 进 化 c 论 的 观点来 解 释文 化 进化 规 律 的新 理论 。模 因 ( m 一 词 最早 me e) 是 由英 国牛津大 学 著名动 物学 家 RcadD w is i r a kn 在著 作 T e ef h h h ls S i G n 提出 的。D w is ee a kn 把它 定义 为 :文 化传递 的单 位 ,他通 过一 个 过 程 而从 一 个 人 的头 脑 跳 入 另 一个 人 的 头脑 之 中 。广 义 而 言 ,这 个过 程 可 以称为 模仿 。著 名哲 学家 D模 因 D n et 模 因理解 成被 e nt将 传 递着 的 观念 。L n h 模 因定 义为 记忆 的抽象 产物 ,G a t 其 yc 将 rn 将 定 义 为影 响人 类 心理 的信息 模 式 ,B ak oe 出 ,“ lc m r 指 任何 一 个信 息 ,只要 它能 够通 过 广义 上 称 为 ‘ 模仿 ’的过程 而 被 ‘ 制 ’ 复 ,它 就 可 以 称 为 模 因 了 ” 国 内 关 于 模 因 的 理 论 大 都 基 于 基 于 。
袁 2 不 同浓 度 Na 1 液 的质壁 分 离和 复原 情 况 C溶
溶 液 溶 度 0 1% 0 3% O 40, 5 % 0/ O 8
质壁 分 离 时 间 (秒 ) 质 壁 分 离 复 原 情 况
如 何 获得 细 胞膜 ,,
让 学生 练 习制 备 细 胞 膜 的 技 能 和 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设 问题情 境
利用 图 像 ,让 学 生认 真 观察 ,帮 助 学 生 展 开想 象 的 翅膀 。拓 展 思维 的 空 间 . 识 细胞 膜 上 细胞 这 一 生命 系 统 认 的边 界 。并提 出问题 ,让 学 生利 用 已 有 的知 识展 开 讨 论 。大 胆 推测
不 同 时 间 的不 同效 果 。 当然进 行 探究 性 实 验要 注意 适度 性 ,突 出 时效 性 。例 如 对 影 响 “ 物 细胞 质 壁 分 离 和 复原 ” 的若 干 因素 , 植
= } 去
实 验 后 ,各 小组 根据 实 验 现象 ,并 得 出实验 结 果 ,然 后全 班
同学 进 行 大讨 论 ,达成 哪 些共 识 ? 遇 到有 矛 盾 的 时候 ,分析 原 因 在 哪 里 ? 如何 改 进 和 完善 实 验 ?遇 到 有创 新 的 见解 教 师 再给 予积 极 的 肯 定 和鼓 励 。运 用小 组 合作 学 习 ,可 以 加 快教 学 的节 奏 ,加 强 训 练 密 度 和 广 度 ,小 组 互 动 合 作 学 习活 动 如 能 达 到 “ 同学 互 励 ,教学 相 长 ”的 局 面 ,便会 激 发学 生 更 大 的学 习 兴趣 和学 习积 极 性 ,增 强 学 生 主 动 参 与课 堂活 动 的 有 效 性 。 总之 ,有 效 教学 是 一 种教 学 实 践模 式 ,是 一 种 理念 ,更 是 一
20 ・月 下 0年 0 -期 1 1
学 理 现 代 衾等 术・ 论
模 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赖妍 莉 ( 江西 省 赣 州市 赣 南 师范 学 院 黄 符 燕 江西 赣州 3 10 4 0) 0
摘 要 :模 因论 揭 示 了语 言 发展 的规 律 ,为 语 言 学研 究 开辟 了一 片新 天 地 ,也 提 供 了语 言 学研 究的 新视 点 。本 文 对 模 因论 与 英 语 听 说 即语 言 的输 出和 输 入 的 关 系进 行 了探 讨 ,并 得 出 了模 因论 对 大 学英 语 听说 教 学 的 一些 启 示 。 关 键 词 :模 因论
Bak oe的定义 。总之 ,这个 名词是 要 表达一 种 文化传 播 单位 或 lc m r 文 化 模 范 的 概 念 , 即模 因代 表 在 文 化 领 域 内 ,人 们 之 间相 互 模 仿 、散 播 开 来 的 各 种 思 想 或 主 意 ,并且 能 够 一代 代 的传 下 去 。 2 、语 言 模 因 理 论 语言 的 学 习与 运 用 伴 随着 模 因 的存 储 与 传 递 。语 言 作 为 一种 典 型 的模 因 ,其 自身 也 包 含着 许 多 其他 的模 因。如 :语 音 、词 汇 、句 段 、篇章 等 等 。语 言作 为模 因 ,其生 命 力 取 决 于它 在 使 用 的过 程 中能否 得 到认 同 ,从 而 获 得广 泛 的复 制 和 传播 。从 模 因 论 的角 度 看 ,语 言模 因可 以分 为 两种 类 型— — 基 因型 和 表现 型 。本文 以大 学英 语 听说 教 学 为 例 ,阐述 语 言 模 因理 论 的 这 两 种 类 型对 语 言 教 学 的促 进 作 用 。 3 、模 因 的传播 方 式 和生命 周期 语 言 的学 习与 运用伴 随着 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