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药理学在心血管给药护理中的应用
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给药护理中的应用

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给药护理中的应用唐荣芬1,陶婉君2(1罗甸县中医院,贵州罗甸550100;2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四川成都610031)关键词时辰药理学;临床给药;护理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11)01-0036-03时辰药理学(chrono phar macolo gy)是研究与时间相关的机体对药物的生理反应,包括药理效应与毒性、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等随给药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变化、药物的治疗效应都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护士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和监护者,运用时辰药理学将有助于确定合理治疗用药方案,选择最佳用药时机,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1生物节律与机体的关系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节律活动,人和动物的许多生理功能也随之做出相应的反应,此即所谓生物钟现象。
在生物钟的调控下,人体的激素分泌、酶的活性都呈周期节律性变化,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吸收、代谢和排泄等也具有昼夜节律性的改变。
2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给药近年,国内外对多种药物已经进行了时辰药理的研究,为时辰药理学介入临床的实际用药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的临床给药方式存在弊端,由于用药方式不当,某些疾病的病程相对延长,以至于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时辰药理学将会最大限度地弥补上述不足,为临床正确给药提供理论依据。
21心血管系统类药物211降血压药物人体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高峰在上午9~11时、下午4~6时,凌晨2~3时为最低[1]。
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种两峰一谷的波动节律更为显著。
所以出血性卒中多发生在白天,缺血性卒中多发生在夜间。
一般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时间多在服药后05h 出现,2~3h 达高峰,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可产生最好的降压作用。
如尼群地平片,每次1片,一天三次,24h 血压下降,但昼夜波动仍存在。
如改为2片,在清晨觉醒后顿服,白天血压上升趋势被控制,夜间血压下降也不明显。
时辰药理学在药物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时辰药理学在药物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目的介绍时辰药理学对药物临床给药时间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合理用药。
方法从人体生物节律及药理学角度,分析和阐述根据时辰给药方法的重要性。
结果药物具有最佳使用时间性.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时辰给相同剂量,其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有明显不同。
结论应用时辰药理学设计制定临床最佳用药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用药剂量,提高药效,减轻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充分体现时辰用药的优越性。
标签:时辰药理学;药物;临床治疗;应用1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药时间1.1抗高血压药人体的血压在1d24h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时和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
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降压药服用后0.5h左右起效,2~3h达峰值;因此,高血压患者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
而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用白天量的1/3,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如果服用降压药则能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
1d服用1次的控缓释制剂多在上午7:00时给药,为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在峰前给药降压效果最好.由于氨氯地平、賴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1]。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1.2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上午服用,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1.3强心苷类药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苷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
000000aa_时辰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时辰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兰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530021)目的:综述时辰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概况,探讨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指导作用。
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专业文献进行概述分析。
结果:时辰药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论:应用时辰药理学设计合理的给药时间,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关键词:辰药理学;药物治疗;药物疗效;药物毒副作用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性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时辰药理学的发展表明,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以及药动学过程都具有时间节律性,而且某些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性非常明显,用药的时间分配对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对部分药物依据时辰药理学的原理设计合理用药时间在药物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如下。
一、心血管药物1 降压药人体的血压大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最高,从晚上18时起呈缓慢下降趋势,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
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这种“两峰一谷”的波动节律更为显著,有明显的低谷与高峰。
所以,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一般降压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0.5h出现,2~3h达峰。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每天3次改为上午7时和下午14时两次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产生最好的降压效应。
而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病人入睡前也只能服白天量的1/3。
这是因为,晚上入睡后,血压就会进一步下降,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
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均以清晨1次顿服2片为好。
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清晨1次顿服效果不满意,至下午仍有血压高峰出现,可在下午15时左右再加服1片。
而吲达帕胺、美多洛尔、氨氯地平、珍菊降压片等降压药,以上午9~10时或下午14~16时服用为宜。
胍乙啶在上午服用疗效最好,但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也最明显,而在下午应用,却又不足以降低血压,故上午应减少用量,下午则需增加剂量[1]。
浅析时辰药理学在心血管方面的合理运用

浅析时辰药理学在心血管方面的合理运用通过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用量、用药次数都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时辰药理学;心血管疾病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是时间生物学与药理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它既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及效应过程的周期变化,又是研究药物对机体最佳作用时间。
很多药物作用于人们的生物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同种药物同等剂量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时辰药理学随着临床药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关于时辰药理效应的实验证据应用于临床,对临床最佳给药时间的选择提供依据。
人的生理因素的影响:人的许多生理功能如心功能、血压、血浆蛋白的含量、肝微粒体酶等均有昼夜节律。
生理节律的影响势必对药物代谢发生影响,如脑卒中峰值在上午7:00-12:0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始发于上午7:00-12:00,由于早晨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加,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血粘度增高,均有利于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一过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心性猝死。
因此早晨给患者服用心脏药物尤其是短效的、β-阻滞剂对预防血小板凝聚性增加很有必要性。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而下午服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1]。
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性,在午夜至清晨合成最旺盛,故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采用每晚睡前顿服代替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梗死、高血压和心绞痛疾病的始发时间在上午8:00至下午13:00,其死亡率是清晨睡醒后3小时内最高,如果治疗药物浓度在此时处于峰值,则可显著降低发作率和死亡率。
2.给药时间及给药次数的影响:同一药物给药时间、剂量的大小、每天用药次数的不同,对血压昼夜模式的影响也不一样,人的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随着各种影响因素而发生波动,大多数呈“二高一低”的状态运动即9:00-11:00及下午17:00-18:00时出现两个高峰[2],从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用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用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摘要】参考大量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机体对常用药物代谢的节律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给药,既提高了疗效,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关键词】时辰药理学;合理用药时辰药理学[1](chronopharmacology)是研究与时间相关的机体对药物的生理反应,包括药理效应与毒性、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等依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1心血管类药物正常人24h动态血压(ABPM)曲线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昼夜血压有一定的节律,即6:00~10:00、16:00~18:00血压最高,达到峰值,到午夜02:00~03:00降至最低谷。
传统的一日三次的等剂量等时间间隔的给药方法虽然能使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保持相对恒定,但不能平稳降压。
所以不宜按照传统的给药方法,而是要根据血压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半衰期较短、一天需多次服药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宜在上午9:00~10:00及下午17:00~18:00点两个血压峰值前0.5h给药,以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因9:00~10:00血压为主峰,下午17:00~18:00血压为次峰,上午用药量应略大。
有研究表明[2],不同类型药物对24h 血压的影响不同,β受体阻断药主要降低白天血压,但夜间服用长效β受体阻断药可防止晨起心率快、血压升高和心肌缺血;ACEI夜间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并能改善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特征。
硝苯地平对血压的昼夜波动影响较强,早晚两次服用20~60mg可有效降低血压,并可明显控制血压的节律性波动,维拉帕米则与硝苯地平相似而作用较弱[3]。
受体阻断药如特拉唑嗪宜在睡前服用既能有效控制非勺型患者夜间的高血压,又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的发生。
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在早上7:00服用副作用最小,呋塞米在上午10:00服用作用最强。
2消化系统类药物为很好地发挥疗效,消化系统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如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甲氧氯普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助消化药如多酶片、乳酸菌素等;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空腹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若需合并应用制酸药,则两类药应间隔1小时服用。
时辰药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时辰药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论述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依据时辰药理学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
方法从时间、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给药途径等方面分析临床用药的方案。
结果与结论根据药物特点及人体生物节律,依托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合理的用药目的。
【关键词】时辰药理药学服务生物节律合理用药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理想目标。
随着“三医(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的健全完善以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药学人员的职责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于医疗机构的药学人员,由以前的制剂生产和处方调配为主要工作,转向为病人提供包括临床应用在内的全程化服务。
比如,我们平时在用药咨询的工作中经常遇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咨询一些相关药品的最佳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时辰药理学也叫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一门科学,从时辰的角度研究生物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药物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人的一切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激素与酶的合成、分泌、释放、物质代谢等,无不遵循严格的时间程序,以突发式或脉动式周期性地进行。
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机体在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人体的生物节律对人的一生都起着调节影响作用,表现了独特、严谨和有规律的运转变化。
对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药物的治疗效应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现代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激素分泌、酶的活性都呈节律性变化。
因此,依照生物节律的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用药时间,对提高药物的治疗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药物毒性,促进机体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机体节律性影响药物吸收
Summary 不同时间点或时间段给药,药物Tmax、Cmax和 AUC不同,产生的药效亦就不同。
二、机体昼夜节律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Question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昼夜节律性
◎体液pH值及药物的解离度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体内屏障
Question 1.白天和夜间哪个时间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哪个
时间易发生缺血性卒中(脑血栓)? 2.根据高血压的用药原则,你认为对原发性高 血压,应在何时应用降压药最好?为什么?
降血压药
§降血压药应用方案 Question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抗者高血压药采用每天清晨一 采用清晨一次顿服,可有次效顿控服制, 其血目压的的是高什峰么。? 如效果不满意,下午仍有①高②峰出现,可以约下午 14:00时再加服1片。
相反; ➢ 鼠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峰值都出现在夜
间。
13
血液,尿液、唾液成分的昼夜节律 血糖的特点是昼低夜高、胰岛素浓度在明期较低 而胰高血糖素浓度在明期较高; 游离脂肪酸含量在明期较高;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具有晨高夜低的特点;
14
血液,尿液、唾液成分的昼夜节律 总蛋白质、尿酸、血清钾具有昼高夜低的特点, 尿素氮、甘油三脂、无机鳞、血清淀粉酶和碱性 磷酸酶则具有夜高昼低的特点; 尿中电解质中的钠、钾、磷酸盐和肌酐等谷值在 4:00~8:00,而峰值在正午到傍晚。
传统观念:药物强度与药物剂量或浓度呈正比
洋地黄:夜间用药较白天用药,敏感性高40倍 普萘洛尔:14:00用药作用最明显(Cmax和AUC最 高) 青霉素皮试:反应峰值23:32
时辰药效学
例 ◎夜间和白天服用同剂量的洋地黄类药物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夜间≈白天的40倍 ◎14:00给予普萘洛尔:脉搏和BP下降最明显 2:00给予普萘洛尔:脉搏和BP下降微弱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2)

! # %%# 抗溃疡病药
抗酸剂如氢氧化镁、 碳酸氢钠、 胃舒平等
宜餐后 ! % 2 , 和临睡前服用最佳, 因该类药物餐后服用, 其 排空延缓, 具有更多的缓冲作用。而睡前服用可中和夜间胃 酸分泌高峰。3’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法莫替丁、 雷尼替丁 可于早晚各 ! 次或睡前 ! 次服用效果更佳。质子泵抑制剂奥 美拉唑、 兰索拉唑等早上 & 时 ! 次顿服, 可提高疗效, 减少副 作用
・ 2%$・
!) (<) 安 徽 医 药! !"#$% &’(%)*+ *"( ,#*-.*)’$/%)*+ 01$-"*+! 9%%= ?E+;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沈! 斌
(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 嘉兴! "#$%%% ) 摘要: 目的 介绍时辰药理学对临床用药决策的指导作用, 以 参考有关文献, 结合临床用药实 至下午仍 好。老年高血压患者, 如清晨 # 次顿服效果不满意, 有血压高峰出现, 可在下午 #: 时左右再加服 # 片。吲达帕 胺、 美多洛尔、 氨氯地平、 珍菊降压片等, 以上午 < 3 #% 时或下 午 #$ 3 #= 时服用为宜。胍乙啶在上午服用疗效最好, 但引起 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也最明显, 而在下午应用, 却又不足
%& (") 安 徽 医 药: !"#$% &’(%)*+ *"( ,#*-.*)’$/%)*+ 01$-"*+: ’(() MCH; 稀释, 达峰时间快, 疗效佳。抗结核药属于浓度依赖型杀菌 药, 可采用早晨餐前 ! 次服用的 “ 冲击疗法” 。 ! # "# 解热镇痛及抗炎药 吲哚美辛的吸收率以 $ % & 时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辰药理学在心血管给药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时辰药理学;心血管给药;护理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机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的影响
及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节律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一天中的体温、血压及心脏循环功能等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节律性变化。
心血管系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如人体血压下午升高,晚间降低,清晨又出现一个小高峰;心肌梗死清晨发病是夜间的三倍。
因此,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应遵循生物节律变化,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方可达最优疗效【1】。
1生物节律与机体的关系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又称生物钟,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2]。
人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随自然界的变化,机体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地规律性变化。
如人的体温在4时最低,18时最高。
2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有昼夜节律性变化。
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昼夜节律中0-5时为发作高峰,此时血中肾上腺素和环磷腺苷浓度低,乙酰胆碱和
组胺浓度高,气道阻力增大诱发哮喘。
故平喘药采用日低夜高的给药方案,每种药物在1 天中都有最佳用药时间,择时用药可发挥最佳的药效。
3心血管药物的时辰给药
3.1降血压药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即夜间血压最低, 清晨起床后迅速上升, 在8-10时及16-18时各有一高峰,18时呈缓慢下降趋势,次日凌晨2-3时时最低。
传统服药是每天3次平均服药,这样白天血压高峰虽降低,但夜间血压低谷会降得过低,致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
为了避免血压波动较大,防止夜间血压过低, 建议根据药物半衰期在早晨7时一次给药或上午、下午两次给药。
b一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的白天降压效果比夜间显著,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半衰期较长,药效可持续24小时,在上午给药效果好。
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用药后6~12h达峰,半衰期为40~60h,每天一次服药可获得24h抗心绞痛和抗心肌缺血的效果,在睡前给药效果为佳。
实施降压的时辰治疗关键在于掌握患者的血压时辰节律差异,做到用药个性化。
研究发现夜间血压平均下降幅度不足10%或下降幅度超过20%,对心、脑、肾损害机会及严重程度明显增加,因此建议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者,应用长效制剂晚1次顿服,必要时加用短效降压药物,增加夜间降压效果,保证次日清晨稳定的血药浓度;对于夜间血压下降超过30%者,应避免晚上服用短效降压药物,而早晨1次顿服长效制剂效果更为理想。
3.2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6时-12时。
硝酸盐药物在午前使用可明显扩张冠脉;而在午后使用却无法扩张冠
脉,故应清晨醒来或起床后即刻服用硝酸盐类药物。
普萘洛尔在午夜2时使用对心搏影响较小,不能抑制心动过速,而在早晨8时和中午12时给药可明显减少心搏数,有效抑制心脏病的发作。
3.2.1不稳定型心绞痛以7-12时为发作高峰期,这与上午血中儿茶酚胺浓度高、血小板聚集力强等因素相互作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有关,且体内药物经过一夜代谢后,已超过药物半衰期,血液中药物浓度低,失去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而采取6时给药,可尽快补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发挥其药理作用。
3.2.2稳定型心绞痛常由于体力劳动或增加心肌耗氧量而诱发,白昼多于夜间,以6—10时为发作高峰,心肌需血量的增加是引起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稳定型心绞痛主张每6 h 用药1 次,达到24 h药物覆盖,保持较高的血液浓度,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3.2.3变异型心绞痛多发生于休息时, 发作呈周期性,2—6时为发作高峰。
此时机体代谢率低,动眼期快速呼吸使血液偏碱,氢离子浓度降低,钙离子失去拮抗物而更多地进入细胞内,增加了冠状动脉张力;也与深睡到醒来时,由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突变成交感神经兴奋,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因此建议服用长效制剂使体内保持有效的血液浓度。
3.3强心甙类药物心衰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甙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最高,此时药物的强心作用比其他时间给药高40倍,予常规剂量极易中毒。
地高辛在上午8一10时服用血峰浓度低,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高;下午2—4时,血峰浓度高而生物利
用度低。
3.4他汀类调血脂药他汀类调脂药如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是通过抑制羟甲戌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
因夜间及清晨数小时胆固醇生物合成最强,故除阿托伐他汀可于全天任何时候服用不考虑进餐、洛伐他汀应于进餐时服用(与食物同服可增加吸收)外,其他他汀类药物宜在傍晚或睡前服用。
3.5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晨间服药其生物利用度较晚间高,在6时服药其体内消除速率慢,半衰期长,疗效高;在18时或22时服用,尿药排泄速率最快则效果差;研究发现晨间服用前列环素效果较好,夜间服用较差。
前列环素是血栓素的生理性拮抗药,其水平增高能抑制血栓形成。
为保证夜间前列环素处于较高水平,专家认为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早晨服用较晚间服用更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4结论
由于人体的生理变化按一定的生物节律进行,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和代谢等也呈节律性变化,因而根据时辰药理学、药动学和生物节律来服用心血管药物,可减少用量,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因此,运用时辰药理学的相关知识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对提高心血管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冬仙,章小敏.时辰药理学在给药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8,6(3):184-185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