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文明交融与冲突一、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第1课农业时代.pptx
农耕文明时代-PPT课件

2、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 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
3、通过了解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秦的统一等重要事件,分析它们对后世产生的影 响。
h
2
礼乐文明的确立
变革与争霸
百家争鸣
秦朝一统
h
3
h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h
5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h
14
我们的骄傲
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⑵“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 了什么?
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反映 了什么?
⑷“钟鸣鼎食” 是什么意思? …………
h
15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 还能感受到礼乐文明?
12
P71材料2第2段、P72阅读卡“乐” 文化
⒈孔子是怎么看待周代的礼乐制度的?
他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些制度?
1.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⒉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
2.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一方面压
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h
13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⑷找一找:西周形成的宗法等级制在近、现代社
会还留有的影子?
h
9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 身份地位,使贵贱、长幼有序,涉及生 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 崩、驾崩 诸侯 薨
农耕文明时代-课件

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人们修 建了大量的灌溉系统,如水渠、水坝 等。这些灌溉技术的出现,使得农业 生产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土地利用与农业布局
土地利用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地形等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不同 的区域,用于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
生态保护
传统农业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有机耕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方式,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健康。
文化遗产
农耕文明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的习俗、节庆 、技艺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农业现代化与创新发展
1 2
技术进步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法律与秩序
法律体系
以习惯法和成文法为主,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正。
司法机构
设立专门的司法机关,处理案 件和纠纷。
社会治安
通过警察和军队等机构,维护 社会治安和稳定。
法律意识
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 念,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文化
教育体系
建立学校和教育机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学术研究
开展学术研究和探索,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
农产品贸易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进行农产品贸易。各地的农产品通过贸易得 以流通,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还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04
农耕文明的环境与 生态
农业环境
土壤类型与质量
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水分 等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气候条 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有直 接影响。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PPT文档共36页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Hale Waihona Puke 嗟身后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章农业文明.ppt

四、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
▪ 在古代中国,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生产 者自身和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不 是为了交换和积累。
▪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他们认为农业是立国 之本,商业是“末作”。
▪ 在海洋贸易方面,中国与希腊不同,赐贡 贸易占主导地位,私人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地形图 郑和
下一张幻灯片
然环境中形成的:地理环境影响区域 服饰;地理环境影响区域食物。
下一张幻灯片
二、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中原文化
▪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 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农耕
▪ 黄河流域分布着广泛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 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 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 西安半坡 ▪ 龙山文化 三足器 彩绘陶壶 ▪ 结论:中华农耕文明是在中原开始形成的。
下一张幻灯片
三、早期农业文明与国家的产生
▪ (区: 粟、黍是主要粮食。驯养羊、猪、狗、黄 牛、鸡等。
▪ 长江流域农业区: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鸡等。
▪ (二)农业与国家的产生
▪ 中国国家产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 一是原来的氏族部落没有被解体。 ▪ 神农氏 黄帝 黄帝战蚩尤 ▪ 二是农业生产是国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神农氏 ▪ 结论:国家的产生与大规模的农业协作生产有联系。
第二节 农业文明与前诸子观念系统
一、尚德自强与早期人文主义 神农本经 后羿射日 舜帝 《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四季观念系统与中国主体思维方式 (一)上古自然观与四季观念系统 古代中原曾把每年的季节分为春秋二季,春秋时期随
着疆域的扩大,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商周时代出现二分(春分、秋分),春秋时期确定二
第一章 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发生
第一节 农业与中国文化的产生 一、中国早期文明的分布及地域特征 (一)人类的起源
主题四文明交融与冲突

主题四:文明交融与冲突一.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第1课农业革命。
重点是农业革命发生的年代和最早的中心地区;难点是农业革命发生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改变。
教学的重点农业革命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进步性首先,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便于人们识别族群血缘关系,人类普遍进入了氏族社会;其次,农业革命使人类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使人类逐步向阶级社会演进;第三,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一部分人可以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创造日益丰富的精神财富。
农业革命浪潮的局限性:(一)因农业生产对自然气候的依赖而使人们十分崇拜自然神;(二)因定居于村落之中,视野受到很大局限;(三)技术世代相传造成技术保守,受教育人数很少;(四)对农田开垦造成大片森林被毁,造成农业生态危机。
第2课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教学重点是工业革命浪潮的两个阶段,难点是工业革命发生后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改变。
1.工业革命发生的年代和两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以蒸汽为动力,第二阶段以电气为动力。
蒸汽机的使用最初主要局限于欧美,进入电气时代,电能、蒸汽等动力的使用在全世界普及了。
工业革命发生后,人类成为自然力的征服者,欧洲的工业人口向美洲、澳洲迁移,形成了今天世界人口分布的格局。
2.工业生产的地位、性质,即取代农业而在生产总值中占据首要地位;是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3.在工业革命浪潮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领得先机的主要国家,第一阶段是英国和法国,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德国。
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加以提炼和概括。
如工业革命两个阶段,应回顾初中课本;工业人口增长和分布可复习高中历史课本上册第8课“人口增长”、“人群迁徙”两目的内容。
二工业时代教学重点是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难点是工业革命的局限性。
1.城市生活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2.工业生产的要求对于社会生活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体制;(二)、使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口摆脱了贫困;(三)、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四)、推动了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主题四文明交融与冲突一、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第1课农业时代

一、农业革命
4、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生最早地区之一
中国农业在世界历史地位表现在哪些 方面?对文化有何影响?
主要表现
*最早种植稻、粟等农作物 *最早开始畜牧业 *最早种植纤维植物-麻 *最早开始养蚕缫丝
由于农业发达,中国的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中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
农业革命-就是农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活动
1、它是指人类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取代采集和 狩猎获取食物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仅经历了 漫长的时间,还包括广阔的空间发展。
2、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只是食物的获取者, 而采用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后,人类变成了食物的 生产者。(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农业社会
1、农业革命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分工影响 (原始村落图)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
3、
。20.1 0.2323: 26:042 3:26Oct-2023-Oct-20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23:2 6:0423: 26:042 3:26Friday, October 23, 2020
• •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5、
。20.1 0.2320. 10.232 3:26:04 23:26:0 4Octobe r 23, 2020
请根据课文搜集信息,填写下列表格:
内容
第一次
浪潮
开始年代
特征
人与自然关系
首先发生的国家或地区
生活方式 政治与文化 局限性
内容
浪潮 开始年代 特征
第一次
农业革命
1万年前
消费资料生产为主(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耕作
人与自然关系
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农业孕育着文明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黄土 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 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 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 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 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 烈,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 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 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 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青土 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 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 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 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绿色 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精选PPT课件
10
茶照片
茶壶
茶具
精选PPT课件
11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 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 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杀青方 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 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 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 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精选PPT课件
2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古中国 古印度
古埃及 古巴比伦
精选PPT课件
3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精选PPT课件
4
现代农业生产
精选PPT课件
5
蔬菜大棚
精选PPT课件
6
现代蔬菜大棚
精选PPT课件
农业孕育着文明PPT课件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
2021
10
古埃及农耕景象的壁画
印度——阶梯井
2021
14
种桑养蚕
纺丝织布
发达的 丝绸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山采茶
绿茶
六 白茶 大 红茶 茶 黑茶 类 青茶
黄茶
中国名茶
•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 江苏吴县碧螺春 • 福建白毫银针 • 福建安溪铁观音 古印度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2021
8
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历 经4000多年依然矗立在 尼罗河畔。它是古埃及 人运用先进的天文学, 数学等科学知识建造的 伟大工程,被公认为世 界古建筑的奇迹,同时 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片 反映着古希腊发达的 耕作、种植农业,由 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 陆交界地带,所以古 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 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 的影响。
2021
2
2021
3
2021
4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种植,
并获得衣食。人类的文明就是 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农业是人 类文明的摇篮。伴随着农业文 明的发展,水利、天文、历法、 数学等科学技术也逐渐发展起 来。
2021
5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112233442021半坡遗址发掘现场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2021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历经4000多年依然矗立在尼罗河畔
做个小游戏,考考你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落
政治与文化 局限性
专制体制、社会分工和体脑 分工
原始信仰;视野狭窄、教育 缺乏、农业生态危机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0.11.920.11.9Monday, November 09, 2020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07:54:3707:54:3707:5411/9/2020 7:54:37 A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1.907:54:3707:54Nov-209-Nov-20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07:54:3707:54:3707:54Monday, November 09, 2020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1.920.11.907:54:3707:54:37November 9, 2020
——《全球通史》
二、农业社会
1、农业社会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分工影响 2)定居生活推动社会分工
——产生(畜牧业 手工业 商业)
社会大分工: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大的社会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分工 *农业与手工业分工
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
*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分工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 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交换, 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 充分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
——西亚、东亚、中南美洲
推动人类进入农业时代
请同学观察课本“埃及古画”, 从中获得那些信息?
这幅埃及古画分三层:
*上层——描绘农夫收获纸草情形(农耕)
*中层——描绘放牧的情形
(畜牧)
*下层——描绘渔猎的情形
(渔猎)
画面展现了古埃及农业社会劳动 分工的情况
原始农业有何特点?
*刀耕火种 *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劳动收
获在氏族内平均分配。 *生产力极度低下,很少有剩余劳动
产品。 *采集和狩猎仍占有一定比重。
早期农业革命发生的中心地区
西亚 东亚
两河流域农业:
起源于一万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
古代中国农业:
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水稻原产地
中美洲农业:
起源于距今7200-5400年左右——玉米、 马铃薯原产地
一、农业革命
2、农业革命发生后人与自然界关系改变 农业人口大幅增加
原始农业兴起:从事采集狩猎人口占多数 农业革命发展:农业人口迅速增长
3、农业时代生产的主要部分 ——消费资料生产 生产力发展主要标志
消费资料生产:
在消费资料中,食物,衣物等满 足人们最基本物资需要的劳动产品, 亦称生活资料,简称消费品。消费 资料生产是解决人们生存需要而进 行的生产,也是进行其他生产的基 础。
请根据课文搜集信息,填写下列表格:
内容
第一次
浪潮
开始年代
特征
人与自然关系
首先发生的国家或地区
生活方式 政治与文化 局限性
内容
浪潮 开始年代 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次
农业革命
1万年前
消费资料生产为主(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耕作
人与自然关系
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
首先发生的国家或地区 西亚、东亚、中南美洲
生活方式
一、农业革命
4、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生最早地区之一
中国农业在世界历史地位表现在哪些 方面?对文化有何影响?
主要表现
*最早种植稻、粟等农作物 *最早开始畜牧业 *最早种植纤维植物-麻 *最早开始养蚕缫丝
由于农业发达,中国的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中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
农业革命-就是农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活动
请概括农业时代所具有的特征?
解答:
采集狩猎时代:人类为获取食物 ——经常迁徙
农业时代:人类播种等待收获
——需要定居
二、农业社会
1、农业社会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分工影响
1)定居生活成为农业社会基本生活方式
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 的生活方式。人类现在能够定居了。于是,新 石器时代村庄取代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而成 为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实际上,它构 成了18世纪末期之前一直居统治地位的一种生 活形式的基础。这种生活形式即使到今天还存 在于世界上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1、它是指人类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取代采集和 狩猎获取食物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仅经历了 漫长的时间,还包括广阔的空间发展。
2、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只是食物的获取者, 而采用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后,人类变成了食物的 生产者。(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农业社会
1、农业革命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分工影响 (原始村落图)
从材料中看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父母在、 不远游”之说。它体现了古代中 国农业社会的哪些特征?
二、农业社会
3、农业革命浪潮局限性 *崇拜自然神 *视野受到极大限制 *技术保守,受教育人较少 *农业生态危机
农业生态危机:
传统农业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局 部地区的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多为毁林造田、过度放牧所造成。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由于工业污染 的加剧和对森林资源的大规模消耗, 往往会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生态危机。
第三次浪潮是人类思想的又一次大变革,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社会 需求成为它发展的强大动力,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人们将打破国界,寻求合作。
一、农业革命(定义)
1、农业革命发生年代和中心区域 (1)农业革命浪潮开始(大约8000年前)
——大约一万年前,原始农业产生
(2)农业革命中心地区
主题四 文明交融与冲突
第一课:农业时代
1983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 夫勒先生提出了“三次浪潮”的理论——
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人类从原始 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人类从工业 文明的崛起到工业化社会;
第三次浪潮则是人类近几十年在信息 技术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即信息时代。
——恩格斯
社会分工在推动人类社会走出
野蛮时代的所起进步作用。
二、农业社会
2、农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
人类社会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
*定居生活 形成村落 血缘关系族群
人类进入氏族社会
*农业革命 剩余产品 私有制发展
人类向阶级社会跨进,国家产生 *脑力劳动者出现 体脑分工 创造精神财富
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政治观念 文化艺术观念形成和发展
“三次浪潮”概念:
第一次浪潮产生于约公元10000年以前,从 人们第一次撒下种子,培育农作物的生长开始, 人类进入了农业时代,其划时代的意义在于人类 从此脱离了游牧,定居生活把人们的生活范围固 定下来,开始发展城镇和自己的文化。
第二次浪潮始于18世纪,人们以工业革命 为契机,离开农场,涌向大城市的工厂寻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