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接驳方案研究
关于轨道站点接驳规划设计及实施机制的探索

关于轨道站点接驳规划设计及实施机制的探索摘要:轨道接驳设施是提升轨道交通辐射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系统。
传统轨道站点接驳规划设计方案中主要考虑轨道站周边的接驳设施布设,论文提出以片区相邻站点为整体单元统筹规划的方法,以及接驳路径规划的实施方案。
针对实施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地铁疏解恢复范围划定实施主体,保障规划设计方案有序落地。
【关键词】轨道站点接驳、接驳方案实施机制、接驳范围1、引言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力量,但是轨道站点的分布密度比较有限。
轨道交通接驳规划是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一体化的接驳系统,可以实现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自行车、小汽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高效换乘,提升吸引力,扩大轨道交通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
在城市建成区,轨道站点周边路网已建设完善,但以往道路建设中对慢行交通重视不足,交通出行品质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结合轨道建设契机,以低碳生态交通为导向,基于交通组织优化道路交通规划和基于人的行为选择优化慢行空间方案,对于全面推动交通模式低碳化、交通建设精细化具有示范意义。
同时,轨道设施建设与接驳设施建设、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紧密相关。
梳理建设时序、合理划分实施主体,可有效避免轨道交通建成后的二次开挖,减少对站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降低工程投资。
2、传统轨道站点接驳规划设计方案分析2.1传统轨道站点接驳规划设计内容介绍传统的轨道站点接驳规划主要涉及公交站点、小汽车即停即走泊位、自行车停放点等设施布局规划。
主要工作过程分以下步骤:一、现状交通调查、交通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通过资料收集、现状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轨道沿线城市发展、路网形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等现状情况,调查车站周边交通运行状况,评估轨道交通接驳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轨道沿线城市规划、用地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成果,分析轨道沿线未来的城市发展特征,判断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二、交通需求预测及评估客观分析各站点周边的发展现状,岗位人口分布及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预测线路各车站客流集散量以及分向客流,分析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的比例及其客流量,为接驳设施规模的估算、接驳设施的布局以及接驳交通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双轨并轨方案

双轨并轨方案双轨并轨方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升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出行方式,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不同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城市交通系统中存在双轨并轨的问题。
双轨并轨方案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双轨并轨方案有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目前,城市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并非互通互联,导致线路运营效率低下。
而双轨并轨方案即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线路进行衔接和整合,使得不同线路之间形成有效的运营网络,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
比如,上海地铁9号线与13号线的并轨,实现了两条线路之间的无缝连接,减少了换乘时间,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其次,双轨并轨方案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
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存在双重建设和维护的问题,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通过双重支出,不仅增加了城市负担,而且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而双轨并轨方案则能够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减少了浪费,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与9号线的双轨并轨方案,有效解决了城市地铁线路之间的资源浪费问题,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另外,在双轨并轨方案中,还需要考虑不同线路之间的技术兼容性问题。
由于不同线路的车辆和设备存在差异,进行并轨时,需要解决技术兼容性问题。
这需要在进行设计和施工时进行合理规划和协调,确保各项技术指标的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
比如,广州地铁6号线和7号线的并轨方案,需要对不同线路进行车辆和信号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以确保线路之间的技术兼容性和安全运行。
此外,双轨并轨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体验的提升。
通过双轨并轨,能够缩短换乘时间,减少换乘次数,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同时,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换乘指引和设施,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换乘。
比如,香港地铁西铁线与东铁线的双轨并轨,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两条线路的无缝连接,提供了便捷的乘车体验,得到了广大乘客的一致好评。
无线WiFi-智能交通-上海地铁2号线

上海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2号线东沿线计划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届时将形成上海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这两大机场间的快速直达通道,全程仅需一小时二十分钟。
建成后的2号线东延伸段线路,将进一步发挥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承担的市区客运走廊的交通功能,缓解上海城市交通紧张状况。
相比早期建设的地铁,新建地铁均新增了屏蔽门,以保护站台人员安全。
那么列车进站与屏蔽门的开启又是基于何种技术平台呢?屏蔽门保护:WLAN为车、地通讯提供承载平台地铁高速运行时,人员进入轨道是极端危险的。
车站站台人员密集,为防止旅客有意或者无意的进入车辆运行轨道,须在轨道和站台之间安装屏蔽门,将站台和列车运行区域隔开,保障列车与旅客的安全。
当车辆进站时,屏蔽门打开;车辆离站时,屏蔽门关闭。
而车辆与屏蔽门之间的配合正是通过WLAN系统实现控制的。
当车辆进站时,车载MR与轨旁AP建立无线WLAN 通道,传输列车控制信号;当车辆靠站时,再次通过WLAN通道下达屏蔽门开启指令,屏蔽门打开,旅客上下车;当车辆离站时,通过WLAN通道传输屏蔽门关闭指令。
针对这一应用,H3C提供了专业定制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部署H3C 企业级WLAN产品,包括达到IP66级别的室外型专用AP,配合有线无线一体化iMC网管系统,为上海地铁2号线屏蔽门提供了高速可靠的车、地通信WLAN网络。
曾经的困惑:WLAN技术能否可靠保障车、地通讯上海地铁2号东延线部署WLAN网络实现车、地互通面临以下三大挑战:第一,如何快速建立无线通道:车、地无线连接建立必须在车辆进站且尚未停车之前完成,以免让旅客等待过长时间,影响乘坐体验。
车辆在不同站台之间运行时,又如何保证无线信号频段的正确选择?MESH通路又该如何优选与备份?第二,统一管理:站与站之间相距甚远,AP部署分散,如何统一管理数量庞大的轨旁AP和车载MR?第三,对环境的适应性:2号东沿线站点分为地下站、地面站以及高架站,设备是否能适应高低温、高湿度、电磁干扰、震动等严酷的环境?华三的解答:H3C定制化地铁WLAN解决方案可靠保证系统运营根据上海地铁2号线延长段的应用需求,H3C为地铁量身定制专业WLAN解决方案,采用FIT(瘦)AP +FAT(胖)AP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地铁2号线的业务需求。
QC小组优秀成果报告-缩短施工周期QC小组成果报告教案资料

六、方案确定
方案比选表
序 方案 号 名称
分析
加长 1 泵管
长度
☆方法简单; ☆有效距离短; ☆容易发生堵管。
研发 2 新型
机械
☆可有效减少资源占用; ☆可有效加快施工进度; ☆研发费用较高,风险高
改装 ☆设备设计简单;
3
铺轨 门吊
☆道床及水沟一次浇筑 ☆减少一道工序效率高;
尺寸 ☆一次性工完料净。
华海公司 “HH”工法 是一套地铁 铺轨工程比 较成熟的工 法,难以突 破。
确保全部工程 达到国家现行 的工程质量验 收标准,一次 验收合格率 100%,力争优 质工程。
轨道车在轨 行区须运输 混凝土、轨 排等材料, 保证轨行区 的安全,是 施工运输的 重点。
针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将运用QC方法,充分应 用科学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主要对缩短地下整体 道床施工周期攻关,保时保质完成生产任务。
大专
男
31
大专
男
29
大专
男
61
本科
小组类型
职务
分公司经理 分公司书记 分公司总工
技术主任 机物室主任 安质检主任 公司机物部
HH2008-9
2008.9.15 攻关型
职称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工 工程师
助工 高工
三、确定选题
洞内整体道床短轨排施工工艺
清理道床基底
测量放线
短轨排拼装
铺设道床底层钢筋
目标
设计加工出可 一次性浇筑整 体道床及水沟
的设备 可按照设计意 图,加工生产
设备
轻便 实用
设备合格,进 场安全,顺利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设计与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设计与评价研究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惊人的。
如今,许多城市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但是,面对着如此庞大的交通系统,人们常常会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缺乏行人友好的道路设计、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轨道交通的接驳方案成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的设计重点首先,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应该要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都市交通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引起施工期间的噪音、扰动等问题,而此类问题往往会对周边居民产生不好的负面信息影响,甚至会影响施工的最终进展。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方案设计时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扰动等环境影响,并针对这些负面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对于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的行人和车辆,合理的接驳方案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和行人安全。
设计有完善的人行步道,并保障道路的畅通,同时,便捷的自行车租借站、更多的步行通道、优质的公交转换点等设施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的拥堵和拥护问题,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也能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三,环保因素也是一个关键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环保因素,尽量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建设健康、美丽、舒适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的评价指标为了评估一个接驳方案的优劣,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基于以往的经验和文献调研,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驳方案的针对性。
好的接驳方案应该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出行需求,不仅考虑到通勤时间及其方向,也应考虑到周边居民的购物、娱乐、医疗等方面需求。
2. 接驳方案的便利性。
好的接驳方案应该对出行人们来说是便利的,这是评价接驳方案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从自行车租借、打车软件等方面考虑,从而更好地为乘客提供便利性。
地铁2号线3号出入口施工方案 3.26)

虹桥临空24号地块轨道交通2号线3号出入口车体主体改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虹桥临空24号地块改造项目,现场已出±0.00,且顶板均达到设计强度。
二、施工过程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底板开洞做旋喷加固试验旋喷加固施工挡墙施工清障挡墙间回填土并低掺量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MJS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施工第二道混凝土支撑施工基础底板施工支撑拆除及主体结构回筑1、现场施工准备:1.1、首先完成3号出入口与地铁主体间的封堵墙的施工,采用混凝土墙体封堵。
如下图位置1.2、根据号出入口改造图纸,现场需拆除残疾人电梯、自动扶梯、防护棚及部分围墙等具体如下图2、坑底钻孔试验,现场准备工作完成后,因考虑到⑤2层承压水水位埋深在6.22m左右,而坑底采用对三重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加固范围为-9.20m—16.20m,为考虑坑底加固是否会出现冒水突涌现象,故决定先进行坑底加固实验。
首先在坑底底板上开孔,破除底板,孔径300mm,采用高压旋喷钻机XP-20A型,钻深至-16.20m,观察是否有冒水突涌冒水情况,如无冒水突涌情况,则在3号口底板上进行坑底三重高压旋喷满堂加固,如出现冒水现象则对试验孔进行粘土封堵,并将3号口回填,先进行钻孔灌注和MJS施工,后期在自然地面处施工三重高压旋喷满堂加固。
(根据前期虹桥临空24号地块施工情况估计坑底会出现冒水情况)3、三重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3.1、机械选型,如坑底无冒水情况下在号出入口底板上施工三重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此时因考虑到3号出入口主体结构层高为3050mm ,故采用机械时需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做相应的调整。
对高压旋喷桩的高度、导管的长度都做相应的降低和缩短。
3.2、三重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现场采用Φ1200@800三重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加固范围-9.20m~-16.20m。
施工时采用人工开孔、跳孔施工的方法。
高压旋喷桩施工流程图②、施工技术参数③、施工方法1) 桩位放样由公司专业测量员承担测量定位工作,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钢卷尺定位,桩位用钢筋标出,施工定位时要重新复测桩位,保证桩位误差不大于40mm 。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及其线路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及其线路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单纯依靠城市轨道交通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设立和线路优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讨论线路优化的策略和效果。
一、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1. 公交站点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站通常相距一定距离,为了方便乘客的接驳,应在轨道交通出口附近设置公交车站。
这样一来,乘客可以方便地从轨道交通站出来,步行短距离即可到达公交车站,继续他们的行程。
2. 灵活调整公交线路为了更好地接驳轨道交通,公交线路需要灵活调整,使其能够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的居民区和商业区。
根据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可以增开或调整公交线路,使其能够与轨道交通站点形成有效的衔接。
3. 优化公交运营时间和间隔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时间段内,公交车的发车间隔可以适当缩短,以便更好地满足乘客的接驳需求。
此外,根据轨道交通的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可以调整公交车的运营时间,确保乘客在任何时间都能够方便地接驳。
二、线路优化的策略和效果1. 调查乘客出行需求在进行线路优化之前,我们需要对乘客的出行需求进行详细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乘车人数统计等方式,了解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出行特点,从而优化线路和发车间隔,提高接驳效率。
2. 增加公交站点数量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可以适当增加公交站点的数量。
这样一来,乘客在接驳城市轨道交通时,不需要走太远的距离,能够更快捷地换乘公交车。
3. 优化线路布局通过分析乘客的出行路径和目的地,我们可以对公交线路进行布局调整。
将公交线路直接贴近人口密集区和主要商业区,减少不必要的转车和换乘,提高乘客的整体出行效率。
4. 密集供给车辆根据接驳需求,我们可以增加供给车辆的数量。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还能够保证公交车的空间充裕,乘客能够更加轻松地换乘和乘车。
上海2020前地铁建设规划图

[编辑本段]开工总表2010 二号线东延伸段(浦东机场——龙阳路)及西延伸段(淞虹路——诸光路)及七号线北延伸段(锦秋路——罗店)、十号线(新江湾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站/航华新村)、十三号线世博段(淮海中路——长清路)通车;十九号线、二十号线、二十一号线开工。
2011 十四号线、十五号线、十六号线、十七号线、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开工。
2012 五号线二期(东川路——海湾大学城)、十一号线二期(江苏路——济阳路)通车。
2013 十二号线(凌空路——友东路)、十三号线(华江路——孙桥)、二十一号线(龙阳路——临港新城)通车。
2015 八号线三期(中国航天科普园——航头)、九号线南段(松江新城——枫泾)及二期东段(民生路——凌空路)、十号线二期(五号沟——新江湾城)、十一号线三期(济阳路——迪斯尼乐园)、十三号线西延伸段(华江路——华新)、十四号线(安亭北站——合庆)、十五号线(锦秋路——南桥新城)、十七号线(共青森林公园——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十九号线(凌空路——新民/城桥新城)、二十号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朱家角)、二十二号线(闵行开发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机场快速轨道交通二期(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龙阳路)通车;沿江线开工。
2016 一号线北延伸段三期(城桥新城——富锦路)及南延伸段二期(莘庄——松江新站)、十八号线(长江西路——航头)通车。
2017 十七号线北延伸段(共青森林公园——吴淞第二邮轮港)、十二号线西延伸段(青浦工业园区——友东路)、六号线北延伸段(高桥滨江森林公园——港城路)通车。
2018年二号线南延伸段(浦东机场——浦东客站)、十六号线(带状环线)通车。
2020年十三号线西延伸段二期(华新——白鹤)、沿江线(新江湾城——关港/友谊河)、机场快速轨道交通西延伸段(青浦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南延伸段(浦东机场——浦东客站)、二十二号线二期(闵行开发区——卫清路) 通车。
[1]近期规划只列出新建线延伸线不列出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为上海市2010~2013年(待有关招投标审批程序完成后,初定于2010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工期约3年)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轨道交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