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差异视角下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退缩行为关系研究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综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的压力源也越来越多。
其中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是常见的两种类型。
挑战性压力源指的是对个体能力和技能的正面挑战,具有激励个体积极向前发展的作用;阻碍性压力源指的是对个体能力和技能的负面压迫,导致个体产生消极情绪。
在工作场所中,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都会对工作绩效和个体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的定义、特点、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挑战性压力源挑战性压力源是指对个体能力和技能的正面挑战,具有激励个体积极向前发展的作用。
挑战性压力源常常来自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晋升机会和个人发展契机等,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当个体能够克服挑战并获得良好的成绩时,其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与阻碍性压力源不同,挑战性压力源通常被视为积极的因素,可以促进个体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
阻碍性压力源是指对个体能力和技能的负面压迫,导致个体产生消极情绪。
阻碍性压力源常常来自于工作上的挫败、工作冲突、工作不确定性等因素,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阻碍性压力源会降低个体的动机和自信心,导致其在工作中表现不佳,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的特点挑战性压力源体现了一种正面挑战,主要是个体对工作、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阻碍性压力源体现了一种负面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约束和压制,具有明显的客观性。
挑战性压力源可以激励个体的动机和积极情绪,促使其认真投入工作。
阻碍性压力源则会导致个体的动机和情绪下降,导致其在工作中表现不佳。
3. 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的影响不同挑战性压力源可以促进个体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
阻碍性压力源则会降低个体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降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是指个体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具有挑战性和阻碍性特征的压力源。
这些压力源可能来自于工作任务、角色期望、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方面,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研究综述的角度,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定义、分类、影响和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和总结。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是指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所面临的能够激发其积极应对行为和心理资源的压力源。
挑战性压力源是指个体感受到的具有动力作用、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和提高工作表现的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是指个体感受到的具有负面影响、能够阻碍个体发展和影响工作表现的压力源。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工作任务压力源:包括工作要求、工作量、时间压力等。
这些压力源能够激发个体的工作动力和积极应对行为,促进工作表现的提高。
2. 角色压力源: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期望等。
这些压力源能够对个体的角色认同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工作满意度。
3. 人际关系压力源:包括与同事、上级、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冲突等。
这些压力源会对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4. 组织结构压力源:包括组织文化、权力结构、职业前景等。
这些压力源会对个体的组织认同和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
2. 心理健康影响:挑战性压力源有助于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阻碍性压力源会给个体带来压力和焦虑,严重时还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个体面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时,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问题导向策略: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改变现状,提高工作表现。
2. 情绪导向策略:关注和调节自身的情绪反应,寻求心理平衡,保护心理健康。
3. 社会支持策略:寻求与他人的合作和帮助,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合作。
4. 自我反思策略:及时反思自身的行为和表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摘要: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两种压力源。
本综述主要研究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工作表现和健康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发现,挑战性压力源可以促进个体的工作表现和健康,而阻碍性压力源则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个体的应对策略和工作特征也会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个体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个体工作表现、个体健康、应对策略、工作特征引言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体在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两种压力源。
挑战性压力源通常指一些要求个体发挥能力、提升自我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如承担重要任务、参加竞赛等;阻碍性压力源则指个体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阻碍和限制,如工作压力、工作冲突等。
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对这两种压力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方法本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总结了过去几年来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压力源对个体工作表现和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和探讨。
结果与讨论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阻碍性压力源会增加个体的工作压力和冲突,降低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能。
阻碍性压力源还会导致个体的情绪失控和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应对策略和工作特征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
个体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和具备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征,可以减轻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相反,消极应对策略和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特征将增加个体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压力感受和负面影响。
结论。
抗逆力在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

抗逆力在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贾园园,荚恒娅,闫红丽,周小涛,王彭针,胡冰摘要目的:探讨抗逆力在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4月 6月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㊁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量表㊁医护人员抗逆力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简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㊂运用S P S S21.0软件描述变量及相关分析,采用AMO S26.0软件检验抗逆力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㊂结果: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得分为(18.57ʃ4.14)分,阻碍性压力源得分为(14.68ʃ3.86)分,抗逆力得分为(64.55ʃ15.06)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2.17ʃ7.19)分;挑战性压力源得分与抗逆力总分㊁工作投入总分(r值为0.423,0.450,均P<0.01)均呈正相关,阻碍性压力源得分与抗逆力总分(r=-0.220,P<0.05)㊁工作投入总分(r=-0.409, P<0.01)均呈负相关,抗逆力总分与工作投入总分呈正相关(r=0.448,P<0.01);抗逆力在挑战性压力源㊁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09,-0.067,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7%和13.5%㊂结论:急诊护士挑战性压力源㊁阻碍性压力源均处于中等水平,抗逆力和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挑战性压力源可通过正向影响抗逆力从而提高工作投入水平,阻碍性压力源则负向影响抗逆力和工作投入㊂建议管理者识别两种压力源水平,合理安排工作负荷,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提升护士抗逆力,有助于提升护士工作投入和职业稳定㊂关键词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抗逆力;工作投入;中介作用K e y w o r d s e m e r g e n c y d e p a r t m e n t;n u r s e;c h a l l e n g e-h i n d r a n c e s t r e s s o r;r e s i l i e n c e;w o r ke n g a g e m e n t;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d o i:10.12104/j.i s s n.1674-4748.2024.04.013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第一窗口,工作环境具有急㊁忙㊁险㊁杂等突出特点,医务人员处于高强度㊁高压力的工作状态[1]㊂军队医院同时承担所在驻地的军地卫勤保障和救援任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常态化发展期间,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更加繁重㊂长期的高负荷不利于护士身心健康,也使其负面情绪和离职意愿较高[2]㊂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压力的正向作用,有学者根据压力源的二维结构将工作压力分为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前者包括工作责任感㊁时间紧迫感㊁工作负荷等,对个体完成工作和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后者包括官僚程序㊁角色冲突等个体难以克服的压力,会削弱个体工作动力[3]㊂工作投入指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充实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状态,与护理质量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4]㊂已有研究表明,挑战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呈负相关[5]㊂但在护士群体中探究两类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作者简介贾园园,专科,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荚恒娅㊁闫红丽㊁周小涛㊁王彭针(通讯作者)㊁胡冰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㊂引用信息贾园园,荚恒娅,闫红丽,等.抗逆力在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J].全科护理,2024,22 (4):657-662.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㊂抗逆力(r e s i l i e n c e)也称心理弹性,指个体面对压力源时维持生理和心理稳定,并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不断提升的积极心理资源[6],对工作投入有强预测作用[7]㊂同时,工作压力是护士抗逆力的重要影响因素[8],挑战性压力源有利于增强护士抗逆力,而阻碍性压力源则会对抗逆力产生不利影响㊂目前尚无研究探讨护士工作压力㊁工作投入与抗逆力间的内在关系㊂因此,本研究假设抗逆力是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工作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变量,并以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明确抗逆力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为帮助急诊科护士有效应对工作压力㊁提升工作投入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稳定度和护理质量㊂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㊂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4月 6月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㊂纳入标准: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在职注册护士;急诊工作时间ȡ1年;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并自愿参加㊂排除标准:实习㊁进修㊁轮转护士;休病假㊁产假ȡ3个月的护士㊂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样本量要求,模型中包括5个及以内潜变量,需100个以上样本方能保证模型稳定㊁适配度较好[9]㊂本研究实际㊃756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回收有效问卷110份㊂1.2调查工具1.2.1一般资料调查表课题组根据文献回顾自行编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婚姻状况㊁子女情况㊁学历㊁职称㊁急诊工作时间㊁平均每周夜班数量㊁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及月平均工资等㊂1.2.2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量表(C h a l l e n g e-H i n d r a n c e S t r e s s o r S c a l e,C H S S)该量表由C a v a n a u g h等[10]于2000年编制,郭加佳等[11]于2017年翻译汉化并在护士群体中应用,评价护士3个月内压力源对其带来的压力水平, 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76㊂该量表包含两个维度(挑战性压力源㊁阻碍性压力源),共11个条目㊂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计分,1~5分代表 从不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挑战性压力源总分6~30分,阻碍性压力源总分5~25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感受到的挑战性压力或阻碍性压力越大㊂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806和0.838㊂1.2.3医护人员抗逆力量表该量表由朱厚强等[12]于2016年编制,用于测量我国医务人员的抗逆力水平㊂该量表包含4个抗逆力维度(决策应对㊁人际联结㊁理性思维㊁柔性自适),共18个条目㊂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计分,1分为 完全不同意 ,5分为 完全同意 ,总分18~90分,分数越高表示医护人员抗逆力水平越高㊂初始量表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07,在护士抗逆力研究中应用时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3-14]㊂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78㊂1.2.4工作投入量表简版(U t r e c h tW o r kE n g a g e m e n t S c a l e-9,UW E S-9)该量表由S c h a u f e l i等[15]开发㊁F o n g等[16]翻译汉化,原量表和中文版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护士群体中应用时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00[17]㊂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活力㊁专注㊁奉献),共9个条目㊂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计分,1分为 完全不同意 ,5分为 完全同意 ,总分9~45分,分数越高表示受访者的工作投入水平越高㊂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54㊂1.3资料收集方法采用 问卷星 系统将调查问卷二维码及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发给急诊科护士长,征得同意后,将链接发送至护士㊂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㊁意义及内容,保证收集资料匿名和严格保密,仅供研究使用,取得受访者知情同意后由护士自行填写㊂1.4统计学方法通过 问卷星 导出数据,运用S P S S21.0和AMO 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描述,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㊁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定性资料采用人数㊁百分比(%)描述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变量得分,采用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3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AMO S26.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拟合模型,并用B o o t s t r a p法检验中介效应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与工作投入得分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得分为(18.57ʃ4.14)分,阻碍性压力源得分为(14.68ʃ3.86)分,抗逆力得分为(64.55ʃ15.06)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2.17ʃ7.19)分㊂2.2不同特征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㊁工作投入得分比较结果显示,1)挑战性压力源:不同性别㊁职称的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护士略高于男护士,职称更高的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越高㊂2)阻碍性压力源:不同急诊工作时间的护士阻碍性压力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工作时间越长的护士阻碍性压力源水平越低㊂3)抗逆力:不同年龄㊁职称㊁急诊工作时间的护士抗逆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长㊁职称更高㊁急诊工作时间更长的护士抗逆力水平更高㊂4)工作投入:不同性别㊁急诊工作时间的护士工作投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更高,工作ȡ10年的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最高,工作3~<6年的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最低㊂见表1㊂㊃856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2N o.4表1 不同特征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㊁工作投入得分比较(x ʃs ,n =110)单位:分 项目人数(%)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抗逆力工作投入年龄 20~<30岁95(86.4)18.73ʃ4.4915.02ʃ4.2062.41ʃ17.7931.80ʃ7.17 30~<40岁14(12.7)18.57ʃ4.0313.85ʃ3.3473.50ʃ16.6633.86ʃ6.86 ȡ40岁1(0.9)18.00ʃ0.0012.00ʃ0.0085.00ʃ0.0044.00ʃ0.00F 值0.0210.7323.1181.892 P >0.05>0.05<0.05>0.05性别 男6(5.5)17.50ʃ0.8415.00ʃ0.0059.00ʃ12.2626.33ʃ4.55 女104(94.5) 18.63ʃ4.2514.66ʃ3.9764.87ʃ15.1932.51ʃ7.19 t 值-2.1070.865-0.927-2.075 P<0.05>0.05>0.05<0.05婚姻状况 已婚32(29.1)18.44ʃ4.2814.56ʃ4.2765.00ʃ13.3732.50ʃ8.15 单身78(70.9)18.63ʃ4.1014.73ʃ3.7064.36ʃ15.7732.04ʃ6.82t 值-0.219-0.2070.2020.304 P >0.05>0.05>0.05>0.05子女情况 无91(82.7)18.74ʃ4.1414.78ʃ3.8863.88ʃ15.8932.15ʃ6.94 1名16(14.5)17.63ʃ4.2714.00ʃ4.1168.50ʃ10.6332.87ʃ9.12 ȡ2名3(2.7)18.67ʃ4.1615.33ʃ0.5863.67ʃ1.1529.00ʃ3.46F 值0.4870.3180.6420.364 P >0.05>0.05>0.05>0.05学历 专科57(51.8)18.75ʃ3.8514.23ʃ3.3364.00ʃ14.1432.14ʃ5.80 本科53(48.2)18.37ʃ4.4615.17ʃ4.3465.13ʃ16.0132.21ʃ8.50 t 值0.226-1.647-0.154-0.002 P >0.05>0.05>0.05>0.05职称 护士66(60.0)17.91ʃ3.9914.68ʃ3.7560.17ʃ15.4031.86ʃ6.90 护师41(37.3)19.34ʃ4.1614.76ʃ4.0970.17ʃ11.8132.36ʃ7.85 主管护师及以上3(2.7)22.66ʃ4.0413.67ʃ4.1684.00ʃ3.0036.33ʃ4.04F 值3.1430.1109.4130.573 P<0.05>0.05<0.05>0.05急诊工作时间 1~<3年53(48.2)18.43ʃ3.8815.57ʃ3.4760.30ʃ16.0131.34ʃ7.54 3~<6年29(26.4)18.52ʃ4.5214.55ʃ4.0464.24ʃ13.5230.82ʃ6.15 6~<10年19(17.3)18.84ʃ4.5213.32ʃ4.2870.37ʃ11.7033.84ʃ7.69 ȡ10年9(8.2)19.00ʃ4.1512.77ʃ3.4978.22ʃ8.0437.89ʃ3.92F 值0.0782.5715.4152.960 P >0.05<0.05<0.05<0.05每周夜班数 0个12(10.9)19.00ʃ4.2615.25ʃ4.6361.83ʃ26.0231.58ʃ11.45 1个或2个88(80.0)18.47ʃ4.1814.47ʃ3.9165.41ʃ12.4932.48ʃ6.65 ȡ3个10(9.1) 18.90ʃ3.9315.90ʃ1.9760.20ʃ19.3030.10ʃ5.67F 值0.1170.7630.7520.535 P>0.05>0.05>0.05>0.05每周加班时间 0~<6h89(80.9)18.48ʃ4.1614.47ʃ4.0764.40ʃ15.9132.40ʃ7.55 6~<10h 19(17.3)19.16ʃ4.2615.63ʃ2.7966.26ʃ11.0132.11ʃ4.65 ȡ10h 2(1.8)17.00ʃ1.4115.00ʃ0.0054.50ʃ0.7122.50ʃ6.36F 值0.3510.7110.5681.884 P >0.05>0.05>0.05>0.05月平均工资 ɤ3000元4(3.6)18.50ʃ6.2514.50ʃ3.3162.75ʃ18.1729.25ʃ11.32 >3000~5000元31(28.2)18.00ʃ3.2014.54ʃ4.5765.48ʃ13.1132.93ʃ5.40 >5000~8000元22(20.0)19.18ʃ3.8114.81ʃ2.8361.18ʃ14.0631.90ʃ6.08 >8000~10000元35(31.8)18.77ʃ4.5014.06ʃ3.6364.97ʃ18.3232.97ʃ8.08 >10000元18(16.4)18.44ʃ5.0116.00ʃ4.1966.61ʃ12.4730.28ʃ8.56F 值0.8870.5490.4010.613 P>0.05>0.05>0.05>0.05㊃956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2.3 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源得分与抗逆力总分㊁工作投入总分均呈正相关(r 值为0.423,0.450,P <0.01),阻碍性压力源得分与抗逆力总分(r =-0.220,P <0.05)㊁工作投入总分(r =-0.409,P <0.01)呈负相关,抗逆力总分与工作投入总分呈正相关(r =0.448,P <0.01)㊂见表2㊂表2 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r 值)项目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抗逆力决策应对人际联结理性思维柔性自适工作投入活力专注奉献挑战性压力源1.000②阻碍性压力源0.128 1.000②抗逆力 0.423②-0.220①1.000②决策应对 0.365②-0.160 0.947②1.000②人际联结 0.359②-0.200①0.949②0.865②1.000②理性思维 0.455②-0.250②0.942②0.815②0.880②1.000②柔性自适 0.444②-0.248②0.951②0.860②0.895②0.910②1.000②工作投入 0.450②-0.409②0.448②0.327②0.406②0.502②0.514②1.000②活力 0.468②-0.316②0.371②0.249②0.342②0.422②0.448②0.916②1.000②奉献 0.410②-0.435②0.447②0.328②0.398②0.502②0.515②0.969②0.828②1.000②专注0.386②-0.407②0.449②0.348②0.408②0.496②0.490②0.938②0.745②0.911②1.000②①P <0.05;②P <0.01㊂2.4 抗逆力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检验采用AMO S 26.0软件以挑战性压力源㊁阻碍性压力源作为自变量,以工作投入作为因变量,抗逆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假设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图1㊂采用最大似然法评估模型拟合情况,结果见表3,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㊂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源对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和工作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值为0.491,0.372,均P <0.01),阻碍性压力源对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和工作投入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为-0.303,-0.431,均P <0.01);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可正向预测工作投入(β=0.221,P <0.01);抗逆力在挑战性压力源㊁阻碍性压力源和工作投入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09(0.491ˑ0.221=0.109)㊁-0.067(-0.303ˑ0.221=-0.067),总效应值分别为0.481(0.372+0.491ˑ0.221=0.481)㊁-0.498[-0.431+(-0.303ˑ0.221)=-0.498],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7%和13.5%,见表4㊂图1 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标准化)㊃066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 2024V o l .22N o .4表3中介效应模型适配度评价及拟合指数拟合指标χ2/d f R M S E A G F I C F I N F I I F I判断标准<3.00<0.08>0.90>0.90>0.90>0.90检验结果1.5900.0740.9420.9870.9660.987注:χ2/d f为卡方/自由度;R M S E为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G F I为拟合优度指数;C F I为比较拟合指数;N F I为规准拟合指数;I F I为增值拟合指数㊂表4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检验自变量因变量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挑战性压力源工作投入0.3720.1090.481阻碍性压力源工作投入-0.431-0.067-0.498挑战性压力源抗逆力0.4910.491阻碍性压力源抗逆力-0.303-0.303抗逆力工作投入0.2210.2213讨论3.1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㊁工作投入现状结果显示,本组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得分为(18.57ʃ4.14)分,条目均分为(3.10ʃ0.69)分;阻碍性压力源得分为(14.68ʃ3.86)分,条目均分为(2.94ʃ0.77)分;均处于中等水平㊂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得分略低于钱艳等[18-19]报道的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得分,略高于刘静芳等[20]报道的精神科护士得分㊂原因可能是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紧急㊁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相较于普通临床护士磨炼出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能较好地适应各类工作压力,而精神科病人特殊,护士可能面临各类突发攻击行为和自杀自伤等应激事件,护理难度较大,负性心理体验多㊂对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特征分析发现,不同性别㊁职称的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越高的护士挑战性压力源水平越高,可能是由于随着职称的提升,护士除临床护理工作外逐渐开始承担教学㊁科研㊁管理等挑战性任务,同时他们具有更强的工作自主性[21],适度的挑战性压力将激发其成就感,有助于其个人发展和职业认同;不同急诊工作时间的护士阻碍性压力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工作时间越长的护士阻碍性压力源水平越低,这与王雅勤等[22]的研究结论相同,可能由于阻碍性压力源主要与组织官僚制度㊁职业生涯瓶颈等个体难以克服的压力有关,因此工作时间越长,个体获得工作资源相对丰富,对组织信任感更高,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晰[23]㊂本组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得分为(64.55ʃ15.06)分,条目均分为(3.59ʃ0.8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㊂年长㊁职称更高㊁急诊工作时间更长的护士抗逆力水平更高(P<0.05),与黄晓琴[24]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㊂随着年龄㊁护龄㊁职称的增长,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都更加丰富,自我效能逐渐提高[25],面对急诊突发事件能快速做出最佳决策,即抗逆力水平较高㊂本组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得分为(32.17ʃ7.19)分,条目均分为(3.57ʃ0.8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国内相关研究[26]结果相似㊂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监护室(I C U)护士[23]和肿瘤专科护士[27],由于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第一线,护士须时刻保持高度专注和奉献精神㊂不同性别㊁急诊工作时间的护士工作投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护士工作投入略高于男护士,工作ȡ10年的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最高㊂3.2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㊁抗逆力㊁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得分与抗逆力总分(r=0.423,P<0.01)㊁工作投入总分均呈正相关(r=0.450,P<0.01),阻碍性压力源得分与抗逆力总分(r=-0.220,P<0.05)㊁工作投入总分(r=-0.409,P<0.01)呈负相关,抗逆力总分与工作投入总分呈正相关(r=0.448,P<0.01)㊂即挑战性压力源能正向预测个体抗逆力和工作投入水平,而阻碍性压力源则负向预测个体抗逆力和工作投入水平,抗逆力水平越高的护士工作投入越高㊂与已有理论模型[28-30]和研究结果一致㊂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抗逆力在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投入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㊂根据工作需求-资源模型(j o b d e m a n d s-r e s o u r c e sm o d e l)[31],每种职业都有其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工作者的动机激发和工作投入㊂工作要求可细分为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本研究的中介变量(抗逆力)属于工作资源中的个体资源,其中介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考察的热点㊂本㊃166㊃全科护理2024年2月第22卷第4期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良好,抗逆力在挑战性压力源㊁阻碍性压力源和工作投入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7%和13.5%㊂原因分析如下:1)急诊科护士克服挑战性压力源能够激发成就感和工作动力,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抗逆力,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工作投入㊂而阻碍性压力源使护士产生挫败和消极情绪,从而削弱其抗逆力和工作表现㊂2)抗逆力作为重要的个体保护性资源,直接决定其应对压力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影响其工作投入,抗逆力高的个体在面临压力或挫折时能以理性思维应对,积极寻求帮助,做出有利于病人利益和个体发展的最佳决策;而抗逆力低的个体往往采取消极㊁退缩的应对方式㊂因此,一方面管理者应适当增加急诊科护士挑战性压力源,同时加强对护士的抗逆力评估和干预,提升其抗逆力水平,有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政治环境,明晰各岗位角色职责,积极引导护士做好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减少阻碍性压力源的消极影响,将有利于改善其工作投入,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和人员稳定㊂参考文献:[1]张玲玲,薛小静,敬星操.心理资本在急诊科医务人员抗逆力与职业认同中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2,38(4):479-483.[2] M C C A L I S T E RKT,D O L B I E RCL,W E B S T E RJA,e t a l.H a r d i n e s sa n d s u p p o r t a tw o r ka s p r e d i c t o r so fw o r ks t r e s s a n d j o bs a t i s f a c t i o n[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H e a l t hP r o m o t i o n,2006,20(3):183-191.[3]王光秀,肖淑萍,张玉芳.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护士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7,31(8):911-913.[4] V A NB O G A E R TP,WO U T E R S K,W I L L E M S R,e ta l.W o r ke n g a g e m e n t s u p p o r t sn u r s e w o r kf o r c es t a b i l i t y a n d q u a l i t y o fc a r e:n u r s i n g t e a m-l e v e l a n a l y s i s i n p s y c h i a t r i ch o s p i t a l s[J].J o u r n a l o f P s y c h i a t r i c a n d M e n t a lH e a l t hN u r s i n g,2013,20(8):679-686.[5]廖春燕.挑战 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6] S A L A N O V A M,A G U T S,P E I R J M.L i n k i n 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w o r k e n g a g e m e n tt oe m p l o y e e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c u s t o m e r l o y a l t y:t h e m ed i a t i o no fse r v i c ec l i m a t e[J].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2005,90(6):1217-1227.[7] C A O X,C H E N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m o n g 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e m p a t h y,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w o r ke n g a g e m e n t i nh a e m o d i a l y s i sn u r s e s[J].I n t N u r sR e v,2019,66(3):366-373.[8] Y U F,R A P H A E L D,MA C K A Y L,e ta l.P e r s o n a la n d w o r k-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n u r s e r e s i l i e n c e: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N u r s i n g S t u d i e s,2019,93:129-140.[9] H A I RJF,B L A C K W C,B A B I N B J,e ta l.M u l t i v a r i a t ed a t aa n a l y s i s(7t h E d i t i o n)[M].N e w J e r s e y:P e a r s o n P r e n t i c e H a l l,2009:1.[10] C A V A N A U G H M A,B O S W E L L W R,R O E H L I N G M V,e t a l.A ne m p i r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s e l f-r e p o r t e dw o r ks t r e s s a m o n g U.S.m a n a g e r s[J].T h e 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2000,85(1): 65-74.[11]郭加佳,葛新玲,张宁.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量表在护士中应用的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96-98.[12]朱厚强,万金,时勘,等.医护人员抗逆力结构研究与测评量表编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2):107-112.[13]王慧,侯铭,李萍.I C U护士抗逆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38(2):226-229.[14]王娇,盖海云.护士组织支持感和抗逆力对职业生涯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7-11.[15]S C H A U F E L IW B,B A K K E RAB,S A L A N O V A M.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o fw o r ke n g a g e m e n tw i t has h o r t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J].E d u c a t i o n a l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M e a s u r e m e n t,2006,66(4):701-716.[16] F O N GTCT,N GSM.M e a s u r i n g e n g a g e m e n t a tw o r k:v a l i d a t i o n o ft h eC h i n e s ev e r s i o no f t h e U t r e c h tw o r ke n g a g e m e n ts c a l e[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B e h a v i o r a l M e d i c i n e,2012,19(3):391-397.[17] C H E N G H,Y A N G H,D I N G Y X,e ta l.N u r s e s'm e n t a lh e a l t ha n d p a t i e n ts a f e t y:a ne x t e n s i o no f t h eJ ob D e m a n d s-R e s o u rc e sm o d e l[J].J o u r n a l o f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2020,28(3):653-663.[18]钱艳,何英姿,潘玲玲,等.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其工作投入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28(5):618-624.[19]王光秀,玄春香,于江红,等.临床护士情绪智力与挑战性-阻碍性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9):28-31.[20]刘静芳,宫璇,凌梅,等.湖北省6所医院精神科护士挑战性-障碍性压力与职业获益感现状及相关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38(4):507-510.[21]刘佳,温弗乐,章雅青.三级中医医院护士留职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1):1458-1463. [22]王雅勤,常淑莹,姚卓娅,等.医护人员挑战性-障碍性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9):3663-3666. [23]王慧,王丽萍,余莉,等.抗逆力在I C U护士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1,28(24):51-56. [24]黄晓琴.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22,21(2):10-12.[25]李颖,李晓英,安晓红,等.急诊科护士抗逆力与组织支持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3):82-85.[26]李博,张倩倩,李锋,等.425名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1,28(23):62-66.[27]许湘华,谌永毅,李旭英,等.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6):850-856.[28] C H E N H G,WA N G H Y,Y U A N M S,e ta l.D a i l y c h a l l e n g e/h i n d r a n c ed e m a n d sa n dc o g n i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a m u l t i l e v e lm o d e r a t e dm e d i a t i o nm o d e l[J].F r o n t i e r s i nP s y c h o l o g y,2021,12:616002.[29] K I M M,B E E H R T A.C h a l l e n g ea n dh i n d r a n c ed e m a n d s l e a dt oe m p l o y e e s'h e a l t ha n db e h a v i o u r st h r o u g hi n t r i n s i c m o t i v a t i o n[J].S t r e s s a n dH e a l t h,2018,34(3):367-378.[30] N A I RA V,M C G R E G O R A,C A P U T IP.T h e i m p a c to fc h a l l e n g ea n d h i n d r a n c e d e m a n d s o nb u r n o u t,w o r k e n g a g e m e n t a n d p r e s e n t e e i s m.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 u s i n g t h e j o bd e m a n d s-r e s o u r c e s m o d e l[J].J O c c u p E n v i r o n M e d,2020,62(8):e392-e397. [31]齐亚静,伍新春.工作要求 资源模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拓展脉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8-36.(收稿日期:2023-02-08;修回日期:2024-02-20)(本文编辑李进鹏)㊃266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2N o.4。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是指工作环境中的一种压力源,这种压力源既可以激励员工努
力工作,也可以阻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许多研究已经探讨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
源对员工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方法。
在研究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时,研究者通常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并使用多
元回归分析法来分析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和难度是挑战性-阻碍性压
力源的重要来源。
当员工面临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激励,努力完成任务。
当工作任务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时,员工可能会感到压力,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
意度。
除了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和难度,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冲突也是挑战性-阻碍性压力
源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当工作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冲突时,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心
理健康会受到负面影响。
不确定性和冲突可能会导致员工感到焦虑和压力,从而影响他们
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个体特质也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感知有关。
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工
作投入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感受起到调节作用。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
员工更有可能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转化为积极的激励因素,而不会被其消极影响。
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组织控制措施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调节作用。
组织提供的
培训和发展机会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减轻挑战性-阻碍性
压力源的负面影响。
组织的支持和反馈也可以促进员工对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认同和
理解,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压力源。
压力源可以分为挑战性和阻碍性两种类型。
挑战性压力源具有激励人们超越自我、挑战自我、逐渐实现个人目标的积极作用;阻碍性压力源则直接阻碍或妨碍人们达成目标,会带来消极影响。
本文将综述过去二十年来有关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挑战性压力源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超越自我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压力源,如比赛、考试、竞争、困难任务等。
过去二十年来,研究者们关注了挑战性压力源对个体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度的挑战性压力源可以提高人们的兴奋度、关注度、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此外,挑战性压力源还能够促进人们的学习和评估,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调节和应对能力。
但是,过度的挑战性压力源会导致个体忧虑、压力、极端行为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阻碍性压力源则是指个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限制自己能力、妨碍任务完成的压力源。
典型的阻碍性压力源包括任务难度、工作压力、角色冲突、人际冲突、缺乏资源等。
过去二十年来,研究者们关注了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阻碍性压力源会导致焦虑、消极情绪、身体健康问题、工作疲劳、工作压力等负面影响。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压力源可以同时具有挑战性和阻碍性。
例如,艰难的决策过程或任务可能会使个人感到挑战性和阻碍性并存,因此需要更复杂的分析框架。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首先,应该进一步探究个体与压力源之间互动的机制,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压力源对个体情绪、认知、行为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压力源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影响。
不同的个人特征、背景和生活体验可能对压力源的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精准的研究。
第三,研究者应该关注压力源的缓解策略,例如情境调节、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等,以及这些策略对不同类型压力源的适用性。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研究综述摘要: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是指个体在工作中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或者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环境时所面临的压力来源。
本文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定义、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总结了相关研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研究表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个体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影响。
在应对措施方面,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等因素能够缓解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现有研究在概念定义和测量工具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且大多数研究是以横断面调查为主,缺乏纵向研究。
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明确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定义,并采用多方法和多层次的研究设计来探索其对个体的长期影响。
关键词: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应对措施1.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心理问题。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是个体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性任务或者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环境时所面临的压力来源。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会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个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
研究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3.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目前,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测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主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工作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问卷”和“工作环境问卷”。
前者主要从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测量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后者主要从组织环境和团队氛围两个方面测量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
4.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个体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个体健康等方面有显著影响。
对于工作绩效方面,挑战性压力源能够促使个体发展成长并提高工作绩效;但是阻碍性压力源则会降低个体的工作绩效。
对于工作满意度方面,挑战性压力源能够提升个体的工作满意度,而阻碍性压力源则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
对于个体健康方面,挑战性压力源对个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积极影响,而阻碍性压力源则对个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角色超载和情绪枯竭的关系:心理弹性的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角色超载和情绪枯竭的关系: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摘要结合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和资源保护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与情绪枯竭之间关系的调节中介模型。
结果表明,角色超载在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和情绪枯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较低时,挑战性压力源会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角色超载在它们中间不起中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既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也对情绪枯竭产生间接正向影响。
心理弹性较高时,挑战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的直接影响不再显著,而是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正向影响:阻碍性压力源同样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影响。
心理弹性高和心理弹性低的个体相比,阻碍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影响的差异性并不显著。
关键词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角色超载,心理弹性,情绪枯竭。
l 问题提出压力源二维模型认为(Cavanaugh,Boswell,Roehling,&Boudreau,2000),工作要求对员工态度的影响取决于工作要求的类型和个体特征等因素,有些工作要求虽然会带来压力,但却被员工视为有回报的工作体验,这些工作要求带来的回报足以弥补它带来的痛苦,这种工作要求被视为挑战性压力源。
而阻碍性压力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如组织的政策、烦琐和拖拉的公事程序、角色模糊以及顾虑工作安全,该类压力源会阻碍个体的成长和同标的达成,限制个体能力的发挥,所以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以往实证研究表明,挑战性压力源与阻碍性压力源和结果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由于挑战性压力源可以为个体提供潜在成长和学习机会,所以,该类压力源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刘得格,时勘,王永丽,龚会,2011)、组织承诺(Podsakoff,LePine,&LePine,2007),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离职行为(Podsakoff,et a1.,2007)。
相反,阻碍性压力源却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搜寻行为、自愿离职率、离职意向、工作退缩行为,降低个体的学习绩效、忠诚度、满意度、工作动机、工作绩效、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Boswell,Olson -Buchanan,& LePine,2004;Ca-vanaugh,et al.,2000;Podsakoff,et al.,2007;刘得格等,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际差异视角下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退缩行为关系研究作者:董进才王浩丁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摘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利用SEM Bootstrap和多群组分析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代际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压力源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挑战性压力源减少个体工作心理退缩,阻碍性压力源增加个体工作心理退缩和工作行为退缩;(2)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有显著代际差异,且新生代内部的压力应激反应也有显著差别;(3)工作退缩行为二维度模型在国内情景具有适用性,其量表信效度达标,且压力源对退缩行为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别。
关键词:工作退缩行为;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代际差异;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回归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2101(2018)05-0085-08一、研究背景网络经济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间竞争加剧,员工也面对着更大的工作压力。
维信科技在《2014职场白领压力调查报告》中指出,仅有3.4%的职场白领认为自己未感知到压力,而且高达15.5%的白领认为,自身因为过大压力,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压力是人感受最为强烈的情绪之一,对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和员工身心状态的消极影响已得到证明[1][2],但也有研究发现压力能促进个体工作投入、组织绩效或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3][4][5]。
压力是把“双刃剑”,为探究其作用原理,Cavanaugh根据良劣属性,将压力源区分为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3]。
不过,即使是同种压力源,实证研究的作用结果也不一致。
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挑战性压力源的研究中,有学者称为挑战性压力的两面性[6]。
如Rodel和Judge的研究表明,挑战性压力源既可能引起正面情绪反应,也可能导致负面或中性情绪反应[7]。
Boswell等人的研究显示,挑战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阻碍性压力源对工作退缩行为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8]。
但Sokolic等人的元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对个体的退缩行为没有影响,而阻碍性压力源能够显著导致个体的退缩行为[9]。
压力源研究结论的差异可能是研究样本中个体特质不同所致。
个体特质在压力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个体特质的员工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差异较大,探讨工作压力与不同个体特质交互作用的差异,拓宽压力作用的边界条件很有必要。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变化巨大,引起明显的代际差异。
“80前”“80后”“90后”个体的价值观、工作观、生活观等存在很大区别,对相同的压力源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结合代际差异分析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有其研究价值。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一)工作退缩行为内涵与维度工作退缩行为是个体为了远离某些情景、人物、任务而采取的一些逃避行为,工作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重视的问题之一。
本文引用资源保存理论来阐述工作退缩行为成因,资源保存理论中所定义的资源可以分为四类:(1)代表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物质性资源,如住房、车等。
(2)渠道类资源,帮助个体获得关键资源,如权力、朋友关系。
(3)积极的人格特质,如自我效能感、乐观等特质。
(4)能源性资源,是消耗类的资源。
个体总是努力维持、保护和构建他们所重视的资源,极力避免该类资源潜在和实际的损失。
而工作退缩行为则是企业员工损耗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偿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资源保存理论的核心假设认为个体总是在积极努力地维持、保护和构建他们认为的宝贵资源。
这些资源的潜在或实际损失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威胁。
员工面对工作情境时,会考虑资源回报预期,如果资源的补偿得不到有效补偿或者预期补偿较低,员工会倾向于消极的资源处理动机,具体表现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也会采取更多的工作退缩行为。
学者们参考最多的是Hanisch和Hulin[10]的二维度模型以及Lehman和Simpson[11]的三维度模型。
前者使用的是工作努力退缩、工作行为退缩双维度模型。
工作努力退缩是指员工因对工作条件不满而采取的用来回避工作角色的某些特定方面或在不影响自身工作角色的情况下,减少工作投入时间的行为。
工作行为退缩指员工因对工作条件、工作角色不满而采取的、意在回避工作情境的一系列行为,如辞职或退休的意愿、跳槽的意图等。
Lehman和Simpson提出工作心理退缩、行为退缩和敌意退缩的三维度模型。
心理退缩代表员工工作的时候发呆、做白日梦、不愿意工作等心理回避感,行为退缩是迟到、早退等直观的行为表现,敌意退缩代表对于某人和组织产生敌意而采取的行为。
至今,国内工作退缩行为的维度研究还在探索阶段,有关工作退缩维度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笔者将工作退缩行为分为了两个维度。
首先,工作心理退缩参考Lehman[11]有关工作退缩行为的定义,主要包括逃避心理、发呆和一些较为隐蔽的偷懒行为,如上班发呆、工作中花精力于私人事务等。
采用该类退缩行为的个体通常只是存在偷懒的心理,而不是对工作本身的不认可。
其次,参考了Hanisch和Hulin[10]的工作本身退缩和Lehman和Simpson[11]的工作行为退缩,以工作行为退缩作为一个维度。
相较于工作努力退缩,工作行为退缩拥有更为明显的消极信号。
因为资源损耗的加剧,员工疏离感增加,对工作的认同感降低,以此产生的工作行为退缩不仅仅是员工偷懒的行为,而是对工作本身的一种消极态度。
因此,该类退缩行为表达出的消极信号更加容易让别人察觉,并且该信号具有一定攻击性,容易引人反感,包括明显增加的迟到早退、上班肆意离开和推脱自己本分的工作任务以及对工作制度的蔑视。
(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和工作退缩行为关系本文应用资源保存理论来阐述挑战性压力源的作用原理,资源保存理论揭示了个体有对资源的保存、获取和利用的处理动机,而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到了个体所选择的资源处理动机的影响。
影响个体资源处理动机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的资源回报期望,即个体对于资源回报的预期。
工作场所的挑战性压力源是指工作的要求和竞争压力,例如任务负荷、时间压力、工作复杂性等。
一般情况下,挑战性压力源能够被克服且对个体的绩效和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中,挑战性压力源会消耗一定的资源,但是克服挑战性压力后会给个体带来资源补偿,如金钱、成就感和地位等。
个体都有着保护、获取和构建自身资源的意图,如果克服挑战性压力带来的资源能够补偿付出,个体会偏向积极的资源处理动机,即增加资源投入,包括精力、时间和金钱以及其他资源。
工作退缩行为各个维度代表了员工保护自身资源的意愿和行为,它们本质上都是因为工作中资源损耗和获取失衡所致,这与Beehr等[1]的观点有类似之处,他认为工作退缩行为的一些表现形式是由相同的前因变量(对制度不满、对领导不满、劣性工作压力)导致的。
而挑战性压力一定程度内可以使员工形成积极的资源处理动机,因此挑战性压力源可以抑制员工退缩行为和其他基于自我资源保护的消极行为的产生,该观点也得到了实证支持。
如Boswell[4]证明挑战性压力源能减少个体的工作搜寻行为、张韫黎[12]证明挑战性压力源和离职行为显著负相关。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挑战性压力源与工作退缩行为负相关阻碍性压力在以往研究中的实证结果趋于一致,究其原因,在于阻碍性压力源拥有资源回报的高不确定性这一特点。
阻碍性压力源通常是指组织政治、角色模糊、劣性人际冲突和官僚程序等与任务本身无关的压力来源。
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工作中员工所希望获得的资源补偿一般是经济利益、地位、成就感等。
而阻碍性压力源虽然给个体带来资源损失但是并没有很明确的补偿措施,即低资源回报预期。
根据资源保存理论中资源保护的首要性,各类个体在面对阻碍性压力源时会偏向消极的资源处理动机,降低工作投入,增加退缩行为等消极行为。
Cavanaugh等人[3]发现阻碍性压力源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搜寻行为,Boswell等[8]亦指出阻碍性压力源会提高员工的离职倾向。
H2:阻碍性压力源与工作退缩行为正相关(三)代际差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Kupperschmidt(2000)[13]的代群概念:拥有共同的年龄、出生年代和关键成长阶段中的重大人生事件的一类可识别群体。
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代际差异产生的基础。
不过本质上,代际差异的产生是个体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致。
国内一般以新生代和非新生代的代群划分方式进行研究,以1980年作为代群划分的时间隔点。
因为1978年三中全会正式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产生重大的社会变革。
此外,虽然1980—1990年没有明显的社会变革,不过,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趋于成熟和稳定。
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的当今格局使得经济形式和生活模式变化加速,“80后”“90后”个体的生活环境有着明显区别。
从年龄效应角度论述,“80后”个体总体处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处于自身事业的关键时期,工作压力较大。
而且“80后”大多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也背负着家庭的压力。
而90后个体总体进入工作的时间一般在5年之内,职业规划较为模糊,家庭压力一般较小,两者年龄段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于外部刺激的反应。
现今大量的“90后”已经毕业进入职场,成为职场的生力军主体。
不过,单独把“90后”作为一代的实证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文将代际划分为“80前”“80后”和“90后”三代来研究工作压力影响的代际差异。
资源保存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两类螺旋效应:丧失螺旋(loss spiral)和增值螺旋(gain spiral)。
其主要思想是拥有较多资源的个体不易受到资源损失的影响,而且更有能力来获取资源,形成增值螺旋。
资源较少个体更加容易失去资源,形成丧失螺旋。
“80后”“90后”员工生于改革开放后,物质和精神资源都比较丰富,因此面对挑战性压力源产生的资源损失较少。
而且,“80后”“90后”个人成长、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在其价值观中占很高比重,因此该类个体可能更偏向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如工作特征方面,“我喜欢很累但有权限和责任的工作”、“我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的得分中,“80后”个体得分最高[14]。
在面对挑战性压力源时,“80后”“90后”资源获取预期更高,偏向于积极的资源处理动机。
具体表现为工作投入增加减少自身的工作退缩行为。
H3:挑战性压力源和工作退缩行为的关系受到了“代”的调节:挑战性压力对“80后”“90”的影响更为积极。
新生代个体更多地展现了对于职业的忠诚而不是对工作的忠诚。
我国员工在情感承诺、针对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投入方面,呈现员工越年轻,程度越低的趋势;在离职意愿方面,呈现越年轻,程度越高的趋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