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五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镇痛药常用实验方法,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加深对兽医临床常用中药材功效的理解和记忆,并验证延胡索镇痛的药理作用。

【实验原理】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是止痛的良药。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小鼠的足部受热板刺激而产生疼痛时,就发生舔足的特殊反应。以接触热板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作为痛阈值,以此为观测指标。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痛阈值的变化,来验证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内容】用哌替啶注射液(lmg/ml)作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用盐胡索水煎醇沉液(4g/ml)作药物实验,分三组,每组5只预选合格的实验小白鼠,三组分别按0.2ml/10 g用药量经过腹腔注射哌替啶注射液、生理盐水、盐胡索水煎醇沉液,纵向比较各组小白鼠在用药前后痛阈值的变化,横向比较各组实验动物在应用不同药物后痛阈值的变化,分析结果。

【实验组织】

(一)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小组3名学生;

(二)每个实验小组5只实验动物;

(三)每4个实验小组组由一名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实验准备】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每组预选合格数量为15只。

(二)实验器材鼠笼、水浴锅、烧杯(500ml)、天平、注射器、秒表、钳子、镊子、棉棒等。

(三)实验药品哌替啶注射液lmg/ml;延胡索水煎醇沉液4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标记用)。

【方法步骤】

(一)预选实验动物(结合给药前第一次痛阈值测定):调节水浴锅,使温度恒定在55±

0.5℃,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烧杯内。记录自放入烧杯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

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30s内不出现舔后足者,弃之不用。依次测量各小鼠的痛阈值。取预选合格的小鼠15只作为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分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用苦味酸标记并编号。

(三)用药前第二次测定痛阈值:再重测痛阈1次,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四)用药:然后,第一组腹腔注射延胡索液0.2ml/10 g,第二组腹腔注射哌替啶注射液0.2ml/10g,第三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

(五)测定给药后的痛阈值: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觉反应,应取出,按60s计。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值。

【数据统计】

将实验数据按下表纪录。

根据上述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包括组内分析和全班分析。

【注意事项】

1. 室温以15~20℃为宜,过低则小鼠反应迟钝,过高则过于敏感,而引起跳跃,影响实

验的准确性。 2. 正常小鼠一般放入烧杯后10~15s 内出现不安,举前肢,舔后足,踢后肢,跳跃等现象。

这些动作均不作为疼痛指标,只有舔后足才作为疼痛的指标。

3. 一般不选用雄鼠,因雄鼠阴囊可触及烧杯底部,易呈现敏感反应,影响结果。 【问题讨论】

试述延胡索镇痛的有效成分及机理。

痛阈提高百分率

用药后平均痛阈值 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100%

镇痛药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 有镇痛、解热作用 B 有镇痛、抗炎作用 C 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 口服不吸收 B 片剂不稳定 C 易被肠道破坏 D 首关消除明显 E 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 迷走神经背核 B 延脑的孤束核 C 中脑盖前核 D 导水管周围灰 E 蓝斑核 4、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 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 作用于蓝斑核 张力的敏感区 D 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C 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 2 E 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5、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 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 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 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 作用于蓝斑核 E 作用于边缘系统 6、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 吗啡 B 喷他佐辛 C 芬太尼 D 美沙酮 E 可待因

7、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 无便秘作用 B 呼吸抑制作用轻 C 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 成瘾性较吗啡轻 E 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8、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 阿托品 B 哌替啶 C 氯丙嗪+阿托品 D 哌替啶+阿托品 E 阿司匹林+阿托品. 9、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 肾上腺素 B 沙丁胺醇 C 地塞米松 D 格列齐特 E 吗啡 10、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 黑质-纹状体通路 D 脑干网状结构 E 大脑边缘系统 11、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 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 神经痛 C 脑外伤疼痛 D 分娩止痛 E 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2、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五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镇痛药常用实验方法,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加深对兽医临床常用中药材功效的理解和记忆,并验证延胡索镇痛的药理作用。 【实验原理】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是止痛的良药。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小鼠的足部受热板刺激而产生疼痛时,就发生舔足的特殊反应。以接触热板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作为痛阈值,以此为观测指标。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痛阈值的变化,来验证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内容】用哌替啶注射液(lmg/ml)作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用盐胡索水煎醇沉液(4g/ml)作药物实验,分三组,每组5只预选合格的实验小白鼠,三组分别按0.2ml/10 g用药量经过腹腔注射哌替啶注射液、生理盐水、盐胡索水煎醇沉液,纵向比较各组小白鼠在用药前后痛阈值的变化,横向比较各组实验动物在应用不同药物后痛阈值的变化,分析结果。 【实验组织】 (一)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小组3名学生; (二)每个实验小组5只实验动物; (三)每4个实验小组组由一名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实验准备】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每组预选合格数量为15只。 (二)实验器材鼠笼、水浴锅、烧杯(500ml)、天平、注射器、秒表、钳子、镊子、棉棒等。 (三)实验药品哌替啶注射液lmg/ml;延胡索水煎醇沉液4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标记用)。 【方法步骤】 (一)预选实验动物(结合给药前第一次痛阈值测定):调节水浴锅,使温度恒定在55± 0.5℃,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烧杯内。记录自放入烧杯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 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30s内不出现舔后足者,弃之不用。依次测量各小鼠的痛阈值。取预选合格的小鼠15只作为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分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用苦味酸标记并编号。 (三)用药前第二次测定痛阈值:再重测痛阈1次,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四)用药:然后,第一组腹腔注射延胡索液0.2ml/10 g,第二组腹腔注射哌替啶注射液0.2ml/10g,第三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 (五)测定给药后的痛阈值: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觉反应,应取出,按60s计。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值。 【数据统计】 将实验数据按下表纪录。

镇痛实验

实验题目:镇痛药对疼痛反应的镇痛作用 实验目的: 1、掌握扭体法及热板法的镇痛实验方法; 2、观察哌替啶的镇痛效应。 实验原理: 各种伤害如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疼痛。镇痛药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或者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皮下注射醋酸后刺激腹膜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高起。 实验动物:热板法:雌性小鼠10只;扭体法:小鼠10只,雌雄均可;18~22g。实验器材及药品: 热板仪,电子秤,秒表,1ml注射器(3只以上);哌替啶溶液,醋酸溶液,生理盐水,苦味酸。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热板法镇痛实验(物理刺激法) (1)动物筛选将热板仪调至55±0.5℃,将小鼠置于热板上,密切观察小鼠反应,以舔后足为痛觉敏感指标。秒表记录从将小鼠置于热板上到出现舔后足的时间,共两次,每次间隔5分钟,取其均值为该小鼠的痛阈值。痛反应过敏(跳跃、逃窜或痛阈值小于10秒)或痛反应迟钝(痛阈值大于30秒)的小鼠弃去不用。筛选合格小鼠10只,称重编号。 (2)分组和给药将10只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只。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皮下注射哌替啶溶液0.1ml/10g。 (3)观察和记录给药后15min、30min、45min依次测定各鼠痛阈1次,如小鼠在60秒内仍无产生疼痛反应,应立即取出不再刺激,痛阈值按60秒计算。(二)扭体法镇痛实验(化学刺激法) 取健康小白鼠10只,称重,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只,观察各鼠活动情况后,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皮下注射哌替啶溶液0.1ml/10g。给药30min后,各鼠分别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15min内产生“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及扭体次数。 预期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热板法: (1)甲组小鼠给药后平均痛阈值跟给药前平均痛阈值无明显变化; (2)乙组小鼠给药后平均痛阈值跟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相比明显提高。 (二)扭体法: (1)甲组小鼠给药后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及扭体次数跟给药前出现扭体反应动物数及扭体次数无明显变化; (2)乙组小鼠给药后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及扭体次数比给药前出现扭体反应动物数及扭体次数明显减少。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类镇痛药适应症各不同 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双氯酚酸)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如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

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至晚期疼痛如焚心蚀骨般难熬,寝食难安,“生不如死”。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即缓释片美菲康与美施康定等)、什冷丁、羟考酮和丁内 诺啡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依痛和二氢埃托啡。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塞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 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存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有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严遵医嘱,不可贪快而加大剂量“退热”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有害健康,严重者可因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甚至休克。 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均无效果。

镇痛药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练习题:第十九章镇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有镇痛、解热作用 B.有镇痛、抗炎作用 C.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口服不吸收 B.片剂不稳定 C.易被肠道破坏 D.首关消除明显 E.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 A.导水管周围灰质 B.蓝斑核 C.延脑的孤束核 D.中脑盖前核 E.边缘系统 4、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迷走神经背核 B.延脑的孤束核 C.中脑盖前核 D.导水管周围灰 E.蓝斑核 5、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作用于蓝斑核 C.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区 D.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E.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6、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作用于蓝斑核 E.作用于边缘系统 7、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 B.喷他佐辛 C.芬太尼 D.美沙酮

. E.可待因 8、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无便秘作用 B.呼吸抑制作用轻 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成瘾性较吗啡轻 E.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9、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阿托品 B.哌替啶 C.氯丙嗪+阿托品 D.哌替啶+阿托品 E.阿司匹林+阿托品。 10、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地塞米松 D.格列齐特 E.吗啡 11、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黑质-纹状体通路 D.脑干网状结构 E.大脑边缘系统 12、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神经痛 C.脑外伤疼痛 D.分娩止痛 E.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3、二氢埃托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壳核 B.大脑边缘系统 C.延脑苍白球 D.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E.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14、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A.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B.派替啶、吗啡、异丙嗪 C.哌替啶、芬太尼、氯丙嗪 D.哌替啶、芬太尼、异丙嗪 E.芬太尼、氯丙嗪、异丙嗪 15、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的药物是: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 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 .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 1% , 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 ?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实验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 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氯丙嗪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0.25%氯丙嗪,随即安放在冰浴的纱布上 10~15min,使呼吸频率降至70~80次/min;生理盐水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放置10-15min,作为对照。之后将2只小鼠分别放入100ml的广口瓶内,连接好测耗氧装置。如右图。 1.4.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乏氧性缺氧组小鼠放入含有5g钠石灰的100ml密闭瓶中;一氧化碳中毒组小鼠放入500ml密闭瓶,注入10ml co气体。 另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亚硝酸纳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并随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亚硝酸纳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后即刻腹腔注射10g/l亚甲基蓝0.2ml 。 2.观察项目 2.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记录下小鼠的体重w(g)。从密闭测耗氧装置开始记时到小鼠死亡,分别观察氯丙嗪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存活时间t(min)、总耗氧量a(ml)。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总耗氧率r[ml/(g·min)]: r[ml/(g·min)]= a(ml)÷w(g)÷t(min) 2.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处理前分别测出两鼠的正常呼吸频率(次/min)。待塞

解热镇痛抗炎药详解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项对阿司匹林的叙述是错误的 A、最常见恶心、呕吐、胃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 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 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B、对中枢COX抑制作用弱 C、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 D、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是因为对外周COX抑制弱 E、无明显的胃肠刺激 3、下列哪项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A、瑞夷综合征 B、水杨酸反应 C、“阿司匹林哮喘” D、恶心、呕吐、胃出血 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刺激凝血酶原形成 4、以下哪种作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 生物合成无关 A、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致胃出血、胃溃疡 D、“阿司匹林哮喘” E、水杨酸反应 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错误 A、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 B、可减少炎症部位PG合成 C、治疗浓度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生成 D、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E、能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6、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仅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 B、中度镇痛作用 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 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下列哪个药物几乎没有抗炎作用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 、尼美舒利 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防止血栓形成宜用大剂量 B、用量大于1g时,水杨酸的代谢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 C、碱性尿促其排出 D、既抑希y COX-2,又抑希y COX-1 E、血浆t 1/2短,约15min 9、下列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正确的叙述是 A、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B、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相同 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D、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 E、很容易产生耐受与成瘾 10、抑制环氧酶作用较强者为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吲哚美辛 D、保泰松 E、氢化可的松 11、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 A、预防心肌梗死 B、预防脑血栓形成 C、慢性钝痛 D、风湿性关节炎 E、肺栓塞 1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应首选何药处理 A、口服碳酸氢钠 B、口服氯化铵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口服氢氯噻嗪 E、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哪种药物是急性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甲芬那酸 E、吲哚美辛 14、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甲芬那酸 B、布洛芬 C、对乙酰氨基酚

小白鼠的缺氧实验

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潍坊医学院2009级临床26班山东潍坊261053)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对小白鼠体征的影响。 方法:取五只小白鼠,通过制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三种模型并与正常状态的小白鼠作对比,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及皮肤、黏膜、肝脏的变化。 结果:小白鼠的乏氧性缺氧模型肝脏为青紫色,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为樱桃红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肝脏青石板颜色,正常小白鼠肝脏为红色。 结论:不同的缺氧因素对小白鼠肝脏颜色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青石板颜色 前言 缺氧是由于机体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的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1]。理论上由于不同机制的缺氧通过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改变了血红蛋白的颜色从而我们可以复制相应模型以观察其血液的变化。至于类似的实验,前人已经将其机制研究清楚了,做本次实验只是加以验证,观察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时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但主要是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器材: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硝酸钠、1%美兰、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 2 缺氧模型的制备 2.1乏氧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 取钠石灰约5g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 频率(次/10s),深度,皮肤和口唇粘膜颜色,然后紧塞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 动物尸体留待2.2、2.3、2.4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 或肝脏颜色。 2.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 装好CO发生装置。 (2) 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连接。 (3) 取甲酸3ml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 CO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4)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 2.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模型的制备 (1) 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 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注入1%美兰溶液0.3ml,另 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ml。 (2)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2.1,比较两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2.4解剖正常小白鼠

第十五章 镇痛药

镇痛药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吗啡的中枢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2.吗啡禁用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三、是非题 1.吗啡可用于脑肿瘤疼痛。 2.哌替啶无缩瞳作用。 3.颅通定亦有成瘾性。 4.镇痛新可减轻吗啡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5.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四、选择题: A型题 1.对μ受体有弱拮抗作用的镇痛药是: A.吗啡B.哌替啶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2.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B.哌替啶 C芬太尼D.美沙酮 E.喷他佐辛 3.与吗啡成瘾性密切相关的阿片受体亚型是A.κ亚型B.δ亚型 C ε亚型D.μ亚型 E.ζ亚型 4.吗啡的中枢作用不包括: A.抑制呼吸B.镇咳 C缩瞳 D.恶心、呕吐 E.体位性低血压 5.吗啡可用于: A.支气管哮喘B.心源性哮喘C.阿司匹林哮喘D.过敏性哮喘E.喘息性支气管炎 6.与吗啡成瘾性最密切的作用部位是:A.蓝斑核B.孤束核 C导水管周围灰质D.中脑盖前核K.脊髓罗氏胶质区 7.下列屑于阿片受体拮抗药的是:

A.喷他佐辛B.美沙酮 C纳洛酮D.芬太尼 E.哌替啶 8.下列成瘾性极小的镇痛药是: A.哌替啶B.可待因 C.美沙酮D.喷他佐辛 E.芬太尼 9. 吗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是: A.阻断α受体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C.抑制血管平滑肌D.激动β受体 E.激动M受体 10. 有关吗啡的作用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可传递痛觉引起的疼痛B.吗啡可使P物质释放减少 C.吗啡激活K+电流,抑制Ca2+电流,引起膜超级化D.吗啡与阿片受体结合后减少P物质释放 E.吗啡直接作用于中枢的痛觉感受器 11. 关于吗啡描述错误的是: A.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B.镇静作用 C.呼吸抑制

药理学重点填空和选择题

1.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从量效曲线上能反应药物内在活性的特定位点是最大效应。 3.t 1/2的长短取决于消除速度。 4.毛果芸香碱对眼的调节作用是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 变凸。 5.与肾上腺素比较异丙肾上腺素不具备的作用是收缩支气管粘膜血 管。 6.为了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可配套应用的药物 是肾上腺素。 7.多巴胺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的原因是激动DA受体。 8.抢救心脏骤停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9.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首选利尿药。 10.强心苷治疗房颤的机制主要是减慢房室传导。 11.硝酸甘油没有下列哪一种作用增加室壁肌张力。 12.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药物是普萘洛尔。 13.某人嗜酒如命,不料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还有左 心室肥厚,请问他最好服用哪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14.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机制是抑制远曲小管近端钠氯离子共转 运子。 15.下列哪种药物不能用于心源性哮喘异丙肾上腺素。 16.下列药物对心肌收缩力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是维拉帕米 17.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时可产生下列哪一种不利作用心室容积扩大,

射血时间延长,增加氧耗。 18.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阻断中脑-边缘及中脑-皮层通路中 的D2受体。 19.吗啡主要用于急性锐痛。 20.不属于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异戊巴比妥。 21.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比较,前者没有哪个作用麻醉作用。 22.解热镇痛药有解热作用,主要由于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 23.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地西泮。 24.香豆素类药物的拮抗剂是维生素K。 25.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西咪替丁。 26.下列属于抗过敏平喘药的是色甘酸二钠。 27.奥美拉挫属于H-K-ATP酶抑制药。 28.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特点是小剂量引起子宫底节律性收缩, 子宫颈松弛,促进胎儿娩出。 29.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可能引起感染加重。 30.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的临床适应症不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 31.以下哪点不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 32.下列哪项不是甲硝唑的药理作用抗真菌作用。 33.可用于治疗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蠕虫病的药物是阿苯达唑。 34.可作为救援剂,拮抗甲氨蝶呤毒性的药物是甲酰四氢叶酸。 35.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细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利福平。 36.下列哪种药物与呋塞米合用增强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镇痛实验设计

镇痛实验设计 雷雪 1.实验材料 1.1动物与饲料 昆明小鼠,SPF级,18-22g,均购于吉林大学动物部,合格证号:****。实验动物均分笼饲养,标准颗粒饲料,自由摄食饮水,室温(20士2)℃,相对湿度55%一60%。 1.2药品与试剂 牛黄宁宫片原药,牛黄宁宫片新药(由****提供,批号:****)【配制方法:******】;阿司匹林(****批号****) 1.3实验仪器 YBS-L智能热板仪(生产厂家批号) 1.4药品与试剂的配制 参考文献[1],人与动物药物计量换算关系。选择人:小鼠二1:12倍比关系进行配制,此复方临床用量为成人**,制成原药组。新药选用临床剂量的0.5、1、2倍比关系,将药物配制成新低、新中、新高3个生物等效剂量,空白对照组为生理盐水。 2.操作方法 2.1将热板仪温度调节到55±5℃作为热刺激源。筛选合格小鼠:每次取一只1只小鼠放在热板上,小鼠自放在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舔后足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或跳跃者弃之不用。将合格小鼠重复测2次正常痛阈值,取平均值作为该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将合格小鼠分成6组,每组10只。 2.2各组小鼠给药(0.2ml/10g) 2.3给药30、45、60min后分别测小鼠痛阈值。如60s仍无反应,将小鼠取出,以免烫伤,其痛阈值按60s计算。[2] 3.统计学方法 小鼠镇痛实验热板痛阂值潜伏期和大鼠解热实验体温变化为两因素多水平重复测量数据资料,采用双因素测量方差分析评价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时间因素单独效应分析;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分组因素单独效应分析,显著性水准为a=0.05。[3]

药理学模拟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A型题 1、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适应症不包括: A 重症肌无力 B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C 尿潴留 D 房室传导阻滞 E 青光眼 如新斯的明,适应症: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H1受体、H2受体激动后均可引起的效应是: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 胃酸分泌增加 C 心率加快 D 血管扩张 E 肠蠕动增强 组胺H1受体、H2受体 3、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 A 作用原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故对胰岛功能丧失者有效 B 作用原理为激活胰岛素受体,使细胞内量减少 C 均具有抗利尿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尿崩症 D 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昏迷 E 和磺胺类药合用时,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还可治疗尿崩症,(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是血小板粘附力减弱。 降血糖原理:1、作用原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 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4、的中文名是: A 麻黄碱 B 间羟胺 C 去氧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E 以上都不是 5、军团菌感染应首选: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土霉素 D 四环素E红霉素 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50s亚基,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部分阴性菌有作用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布鲁斯菌,军团菌等。对螺旋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杆菌也有抗菌作用。 6、胆绞痛时的最佳治疗,应选用: A哌替啶+阿司匹林B哌替啶+阿托品C哌替啶+毛果芸香碱 D哌替啶+妥拉唑啉E哌替啶+卡马西平 哌替啶:又名度冷丁,作用镇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及与氯丙嗪,异丙嗪组成人工冬眠药。 阿托品: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尤其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作用更为显著。7、有一药物在治疗剂量静脉注射后,表现出心率明显加快,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而总外周阻力明显降低。该药应是: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阿拉明 E多巴胺 β受体激动剂: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加快心率,由于兴奋心脏和外周血管舒张,

镇痛实验报告doc

镇痛实验报告 篇一:镇痛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XX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 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 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 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 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 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 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 2 3 4 5 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 7 13 每 次持续时间(秒) 0 2 0 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 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 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 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 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

试验六远志对小白鼠的祛痰作用

远志对小鼠的祛痰作用 小鼠气管酚红法 【目的】 1.学习酚红呼吸道排泌试验筛选祛痰药的方法。 2.观察远志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原理】 给小鼠腹腔注射指示剂酚红后,后者可以部分地从气管分泌排出。远志能增强呼吸道的分泌功能,从而相应增加酚红的排泌量。经碳酸氢钠溶液灌洗气管后,使灌洗液显色,灌洗液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或与酚红标准管比色,可确定酚红的排泌量,从而检验药物的祛痰作用。 【材料】 1.动物 昆明种小鼠,20±2g ,清洁级,雌雄兼用。 2.器材 722n 型分光光度计、JY4001电子天平、离心机、注射器(1mL )、5号针头、8号针头、小鼠灌胃器、手术剪、眼科剪、眼科镊、蛙板、蛙钉、橡皮泥、丝线、试管、酚红标准管(0.1μg /mL ~100μg /mL )、滤纸等。 3.药品 1g /mL 远志水煎液、0.05g /mL (5%)氯化铵溶液、0.005g /mL (0.5%)酚红溶液、0.05g /mL (5%)碳酸氢钠溶液、1mol /L 氢氧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0.005g /mL 酚红溶液的配制:酚红0.5g ,以1mol /L 氢氧化钠5mL 溶解,加生理盐水至100mL 。 【方法】 取6只小鼠,称重、编号,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只、标记,分别灌胃远志水煎液、氯化铵溶液、生理盐水0.2mL /10g 。30min 后,每鼠分别腹腔注射酚红溶液0.1mL /10g 。30min 后,处死动物,解剖分离气管,于喉头下将磨平的8号针头插入气管约0.3cm ,用丝线结扎固定后,用1mL 注射器抽取0.05g /mL 碳酸氢钠溶液0.5mL ,通过针头来回灌洗呼吸道3遍,最后1遍抽回灌洗液,注入试管中。上述操作连续重复3次,共冲洗9个来回,抽得灌洗液1.5mL (极限量,尽可能回抽获得),混匀于同一试管中。 酚红浓度的测定: 方法1:灌洗液经3000r /min ,15min 离心后取上清液,用722n 型分光光度计、波长546nm ,读取吸光度。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换算出相应的酚红浓度。 方法2:灌洗液与不同浓度酚红标准管比对颜色,按颜色接近程度确定相应灌洗液酚红浓度。 汇总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远志能否增加气管酚红排泌量。 【结果】 表 远志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_ x ±s ) 组别 药物 剂量 (g /kg ) 动物数 (n ) 气管酚红排泌量 (μg /mL ) 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 — 阳性对照组 氯化铵溶液 1.0 受试给药组 远志水煎液 20.0 【注意事项】 1.酚红必须准确注入腹腔内。 2.解剖操作及针头插入气管时应避免损伤血管,以免血液混入灌洗液而干扰比色。 3.必须按时处死动物,及时灌洗;事先应掌握好个体间实验间隔时间。 4.灌洗操作应轻盈连贯,抽得灌洗液量应一致。 5.标准曲线适用于同批次实验。 【讨论】 【结论】

小白鼠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学作业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13级生物科学汉班学号:20131106301 姓名:任晓英

小白鼠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小白鼠学习记忆行为检测方法。 2.学习BA-200小鼠避暗自动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的一个因素。 二、实验原理 啮齿类动物系夜行性动物,喜欢黑暗的地方,而回避光亮之地。它将设法逃向暗处,此时在暗处给予其电刺激,小鼠会被迫逃回明亮处,并获得记忆。根据此原理设计的实验为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实验。被动回避反应为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普遍用于检测小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一种动物模型。反应特征:动物必须学会躲避可怕的事件,而抑制其天然本性。被动回避反应有:避暗法、跳台法。 三、实验器材 小白鼠、常用手术器械、亚硝酸钠、东莨菪碱、生理盐水、35 %酒精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仪器 BA-20小鼠避暗自动测试仪购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由控制器和活动箱两部分组成,可同时对6只小鼠进行实验。明暗实验箱之间有一小门供动物进出,当动物进入暗室被电击时,它可自动记录小鼠第一次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受到电击的次数,还可通过按键灵活地选择刺激电压和设置实验时间。 2. 实验程序: 2.1适应:将动物头朝室壁放入明室,两室之间的门洞敞开,让动物在两室内自由活动2-3分钟,取出后放回饲养笼。 2.2训练:第二天, 将动物放入明室, 它很快钻入暗室, 连接两室的门洞关闭,同时启动电刺激器, 动物足部受电击。如果动物在第一次训练时超过100秒不进暗室, 淘汰之或用手把它轻轻赶进暗室。 记录指标:(1)记录动物自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可作为判断给药后动物行为是否有变的一个指标。若药物致使动物镇静,则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2)记录动物受到电击后的反应,如剧烈嘶叫并跳跃,评为A级反应;微弱尖叫,评为B级反应;不叫,评为C级反应。受到电击后动物一般均跳跃。C级反应常伴动物跳跃,动物虽不尖叫,但正常动物均能感受电击疼痛,显示好的记忆成绩。C 级反应多见于雄性动物。A级反应多见于雌性动物。该记录可作为动物痛域是否变化的一个辅助观察指标。 2.3重测试:训练后24小时(第三天),再次将动物放入明室,进行重测试。记录指标:(1)记录动物进入暗室的潜伏期,为步入潜伏期。最大潜伏期设为300秒。(2)记录动物300秒内进入暗室的错误次数,包括第一次错误进入暗室的次数。 五.实验结果 1.在暗处给予其电刺激,小鼠会被迫逃回明亮处,并获得记忆。 2.给药物后动物行为有变化。 3.动物受到电击后,反应级别不同。反应级别高者多见于雌性。反应级别低者多见于雄性。 4.动物进入暗室,最大潜伏期为300秒。

3.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 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 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给药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 2 杜冷丁0 0 3 安痛定10 2 4 安痛定0 0 5 生理盐水17 3 6 生理盐水1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2020年1月选考白鼠实验试题解析

2020年1月选考实验试题解析 2020年1月的选考实验试题中,出现免疫调节皮肤移植实验,属于实验分析为主的试题。是高中生物学习难点之一免疫知识的应用,需要用到细胞免疫原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不熟悉免疫抑制剂,更不知道大鼠品系(试题是不是要交待同一品系的大鼠有什么特点?如基因型相同)。 问题:器官移植的机理是怎么样的?免疫抑制剂有什么作用?大鼠的同一品系具有什么特点?器官移植有哪些类型? 2020年1月选考30题实验题: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与处理: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回答下列问题:(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2)分析与讨论: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 是。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与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还可设置组5,其处 理是,理由 是。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有。 答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