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合集下载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篇一:合欢树整理及(学案)答案参考《合欢树》整理一、文学常识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秋天的怀念》等。

评价:他(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二、思想主旨文章申请回忆了“我”与母亲的种种往事,通过母亲种合欢树,感受母爱的深厚和隽永,同时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缅怀、忏悔、感激、愧疚相交织的深沉情感。

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学会珍惜时间、亲情,更好地生活。

(关于温暖、健康、坚韧、珍惜的幸福生活的体验)。

三、理解重点1、母爱的内涵:温暖、鼓励、坚强、执著,面对苦难永不放弃、自我牺牲。

对于史铁生来说,母亲不仅给了他第一次生命的资格,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勇气。

母爱的内涵是奉献、坚持和鼓励(生命的温暖和厚重),而且这种精神影响了作者未来的一生。

母亲让史铁生学会学会感受爱、怎么样去爱(学会生活,学会感恩与珍惜)。

思考:对于你来说,母亲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母亲绝不仅仅给我们带来无忧的物质生活??2、合欢树的作用:象征参考《学案》第6题四、写作手法1.象征:“合欢树”、不哭不闹的“孩子”。

2.多角度塑造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

——使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细腻深沉。

3.语言风格:平淡质朴、隽永深沉。

《合欢树》学案(答案参考)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运用语言描写(手法),表现了母亲因给我治腿产生意外而。

2.“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运用了肖像描写(手法)。

3.“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运用了(手法),表现了接受我双腿治愈无望后,鼓励我写作,帮我燃起生活希望的执著和对我无私的爱意。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合欢树(节选)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合欢树》一、文学常识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秋天的怀念》等。

评价:他(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xx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二、思想主旨文章申请回忆了“我”与母亲的种种往事,通过母亲种合欢树,感受母爱的深厚和隽永,同时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缅怀、忏悔、感激、愧疚相交织的深沉情感。

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学会珍惜时间、亲情,更好地生活。

(关于温暖、健康、坚韧、珍惜的幸福生活的体验)。

三、理解重点1、母爱的内涵:温暖、鼓励、坚强、执著,面对苦难永不放弃、自我牺牲。

对于史铁生来说,母亲不仅给了他第一次生命的资格,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勇气。

母爱的内涵是奉献、坚持和鼓励(生命的温暖和厚重),而且这种精神影响了作者未来的一生。

母亲让史铁生学会学会感受爱、怎么样去爱(学会生活,学会感恩与珍惜)。

思考:对于你来说,母亲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母亲绝不仅仅给我们带来无忧的物质生活??2、合欢树的作用:象征参考《学案》第6题四、写作手法1.象征:“合欢树”、不哭不闹的“孩子”。

2.多角度塑造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

——使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细腻深沉。

3.语言风格:平淡质朴、隽永深沉。

《合欢树》学案(答案参考)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运用语言描写(手法),表现了母亲因给我治腿产生意外而。

2.“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运用了肖像描写(手法)。

3.“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运用了(手法),表现了接受我双腿治愈无望后,鼓励我写作,帮我燃起生活希望的执著和对我无私的爱意。

4.“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运用了(手法),写出了深地印刻在心底,但“我”又怕被触及伤痛而选择逃避的矛盾心理。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21分)合欢树史铁生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合欢树(节选)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合欢树常见习题总结及答案

合欢树常见习题总结及答案

《合欢树》习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B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那是我可能还不到10岁呢。

C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D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阅读文章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母亲,写了两件事情:2、选文按顺序组织材料3、写“我”十岁时与母亲的趣事,作用?4、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①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给我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过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5、选段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怎样的感情?6、你认为作者在十岁、二十岁和三十岁以后对母亲各有怎样的体会?7、在第二自然段的叙事中,作者将自己与母亲进行对比,请找出这些对比,并做分析。

8、在“我”的小说发表(三十岁),母亲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用原文回答)?9、解释文中两个“希望”的含义。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给我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10、文章两次提到“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第一的事,结合文中母亲的形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1、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还:②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尽力:阅读7—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终于:还是:2、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3、选文中开始说“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4选文中“竟”字的作用。

5选段中“叹息”“高兴”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怎样的寄托?6母亲的心思全在“别处”指什么?阅读7—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的出现几次合欢树,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 熏xūn 晃动huàngB胯上kuà 灸jiǔ 偏方piānC够戗chuāng 逛guàng 含羞草xiūD茂盛mia 瞪dang 偶尔ǒu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抖:哆嗦,晃动。

)3本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B文学评论C回忆性散文D小说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

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二、阅读题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

“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 为什么文中“我”听到回答“他心里太苦了,上帝看他受不住就召她回去”后“我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慰”()A母亲的死总算有了一点理由。

B“我”也就是需要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C我在做梦。

D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她终于解脱了。

3. 说说下列粗体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拓展阅读:阅读文段,解答后面有关问题。

合欢树(节选)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合欢树》节选,完成小题。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4.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味。

⑴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⑵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6.结合以上选文,分析作者这样组材的意图。

答案:
4.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5.⑴“却”,表达转折。

以医院放弃治疗我的腿,对比母亲的态度,表达母亲对我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表达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引出下文我人生路上不放弃的特点,赞美了母亲带给我的影响。

⑵“仿佛”好像,或者指模糊不真切的样子。

我不再对治腿抱有希望,但开始对写小说有了固执而模糊的坚持,这对比出母亲为我坚持治腿的行为,表现母亲对我的深爱和我因不够理解母亲而生的愧疚;也表现我固执找寻心灵和生活出口的坚持和困惑,我和母亲都有努力不放弃的品格。

6.作者选择10岁,20岁,30岁这三个时间段的事情来联结全篇。

我10岁获奖,母亲高兴;我20岁残废,母亲不放弃治疗;我熏伤,母亲愧疚自责;我发表文章及获奖,有母亲曾经的努力和期盼,但母亲已离世。

“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里都有母亲的付出、坚持、爱、希望。

刻画并赞美了用一生的付出来成就“我”的收获的伟大母亲形象。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愧疚和怀念之情。

选材组织上的独具匠心,质朴中藏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