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工艺的设计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原理:⑴⑵第七章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工艺7-3、在半合成制备头孢菌素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步骤采用生物合成答:在化学酰化路线中;7位的酰化和3位的取代采用化学合成..在酶化法生产路线中;酶进行水解;采用生物合成..第八章甾体激素生产工艺8-2在制备氢化可的松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为生物法答:化学合成:1△5;16 —孕甾二烯—3B—20二酮—3—醋酸酯的制备216a—17a—环氧黄体酮的制备3 17a—羟基黄体酮的制备4△孕甾烯—17a;21—21二醇—3;;2—二酮醋酸酯的制备生物法:最后一步5最终产物氢化可的松的制备第十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10-1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征答:分为三个时期:一:菌体生长期菌体生长期也称为发酵前期;是指从接种菌种至菌体达到一定临界浓度的时间;包括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呵减速期;菌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碳源;氮源等分解代谢;培养基质不断被消耗;浓度降低;而菌体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浓度增加;溶氧量不断下降;在菌体临界值时;溶解氧浓度降到最低..二、产物合成期产物合成期也称为产物分泌期或发酵中期;主要进行代谢产物或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至达最大高峰;随后合成能力衰退..呼吸强度无明显变化;菌体在增重;但不增加数目..三、菌体自溶期菌体自溶期也称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基氮含量增加;PH 上升;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产物被破坏;同时菌体自溶给过滤和提取带来困难..10-3微生物生长与生长之间的关系模型有集中与过程控制的关系是什么答:有三种:1、长与生产偶联型..生长与是为你歌唱偶联型是微生物生长与产物生长直接关联;生长期与生产期是一致的..微生物生长、基质消耗、邻里公园利用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曲线几乎平行;变化趋势同步;度有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接近;菌体生长期和产物形成不是分开的;产物往往是初级代谢的直接产物..2、生长与生产班欧联型..生长与生产偶联型介于偶联和非偶联模型之间;产物生成与基质消耗、能量利用之间存在间接关系..产物来自于能量代谢所用的基质;但是在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是分开的在菌体生长期产物内基本无产物生长;在生长的中后期长成大量的产物而进入产物形成期..3、生长与生产非偶联型是指微生物生长期为独立的两个阶段;先形成基质消耗和菌体生长高峰;此时几乎没有或很少有产物生成;难后进入菌体生长静止期;而产物大量生成;并出现产物高峰期;产物来自于中间代谢途径;而不是分解代谢过程;初级代谢与产物形成是完全分开的..10-12 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搅拌有何影响;如何控制答:发酵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点;温度对呼吸代谢强度;物质代谢方向;产物合成速率等等影响是不一致的;温度还影响产物的稳定性..搅拌时影响温度的一个因素;搅拌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平衡温度..发酵温度的控制:发酵温度采取反馈开关控制策略;当发酵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冷水阀关闭;蒸汽或热水阀打开..当发酵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蒸汽或热水阀关闭;冷水阀打开..10-16 如何确定发酵终点如何实现发酵过程的最优化控制答:发酵重点是结束发酵的时间;控制发酵终点的一般原则是高产量;低成本;可计算相关的参数;如发酵率;单位发酵液体积;单位发酵时间内的产量;发酵转化率或得率;单位发酵底物生产的生产量;发酵系数;单位发酵罐体积;单位发酵周期内的产量..最优化控制:1经济因素;2下游工序;3其他因素第十一章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11-5;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过程是什么发酵控制原理及其关键控制点是什么答:发酵工艺过程;1.生产孢子的制备..2.种子罐培养工艺..3.发酵罐培养工艺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制药工程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制药工程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制药⼯程学作业及参考答案制药⼯程学作业三1、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可⽤该反应物的()与反应物的()之⽐来表⽰,即2、某产物的收率(产率)可⽤()与()之⽐来表⽰,即也可⽤该产物的()与()之⽐来表⽰,即3、若反应体系中存在副反应,则在各种主、副产物中,()与()之⽐称为反应的选择性,即4、综上,收率=()×选择性5、产品的⽣产⼯艺过程通常由若⼲个物理⼯序和化学反应⼯序所组成,各⼯序都有⼀定的收率,各⼯序的()即为总收率。

6、物理变化热是指()或()时所产⽣的热效应,常见的有()和()。

7、空间时间不等于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只有对于(),空间时间才与物料的停留时间相等,并为管式反应器内物料的(),即8、对于等温等容过程,同⼀反应在()下,达到相同转化率时,在间歇釜式反应器中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与在()中所需要的空间时间相同。

9、通过搅拌,可以加速()之间的混合,提⾼()速率,促进反应的进⾏或加快物理变化过程。

10、试述推进式搅拌器的机理和特点。

11、试述涡轮式搅拌器的机理和特点。

12、液体的()越⼤,流动阻⼒就越⼤;⽽在达到完全湍流区之前,随着液体()的增⼤,流动阻⼒也随之增⼤。

因此,当⼩直径⾼转速搅拌器⽤于中⾼粘度的液体搅拌时,其()会因巨⼤的流动阻⼒⽽⼤为缩⼩。

对于()粘度液体的搅拌,宜采⽤⼤直径低转速搅拌器。

13、平浆式搅拌器可使液体产⽣切向和径向运动,可⽤于简单的()、溶解和()等过程。

但是,即使是斜浆式搅拌器,所造成的轴向流动范围也不⼤,故当釜内液位较⾼时,应采⽤(),或与()配合使⽤。

当旋转直径达到釜径的0.9倍以上,并设置多层浆叶时,可⽤于()粘度液体的搅拌。

14、锚式和框式搅拌器在层流状态下操作,主要使液体产⽣()流动,基本不产⽣轴向流动,故难以保证轴向混合均匀。

但此类搅拌器的搅动范围很⼤,且可根据需要在浆上增加(),以进⼀步增⼤搅拌范围,所以⼀般不会产⽣死区。

此外,由于搅拌器与釜内壁的间隙很⼩,故可防⽌()在釜内壁上的沉积现象。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单元操作?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萃取2.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固体物料的粉碎?A. 搅拌器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发器3.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液体制剂的特点?A. 易吸收B. 易保存C. 易计量D. 易携带4.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胶囊B. 糖浆C. 软膏D. 溶液5.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药物浓度6.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 热压灭菌B. 紫外线灭菌C. 化学灭菌D. 所有选项都是7.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粉剂D. 气体剂8.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活性成分B. 稳定剂C. 防腐剂D. 所有选项都是9. 在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A. 含量均匀度B. 崩解时间C. 外观色泽D. 药物纯度10.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玻璃瓶B. 铝箔C. 塑料袋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______、______等。

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保持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4.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制药工艺学中液体制剂的特点。

2. 阐述制药工艺学中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及其特点。

3. 说明制药工艺学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作业答案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作业答案

作业答案绪论1.5 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7 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按照我国传统的设计体制,一般可分为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的中期工作和设计的后期工作。

而设计的前期工作又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厂址选择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等项工作。

1。

10 简述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个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工作程序:提出项目建议书→批准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审查及批准→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选择建设地点、进行勘察)→初步设计中审→施工图设计(进行建设准备)→组织工程施工→试车(进行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生产1.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设计任务书2.设计中期工作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有一些大型项目,在中间还需有扩大初步设计)3。

设计后期工作阶段:组织工程施工→交付生产第二章2.2设计前期应做哪些工作?(同上)2.3 项目建议书包括哪些内容?①项目名称、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即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②产品需求的初步预测; ③产品方案及拟建生产规模;④工艺技术方案(原料路线、生产方法和技术来源);⑤资源、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⑥建厂条件和建设厂址初步方案⑦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方案;⑧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估算;⑨项目实施规划设想;⑩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及筹措设想;⑾环境保护;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⒀结论与建议2.7 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内容?(1)总论(2)需求预测(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4)工艺技术方案(5)原材料、燃料及公用系统的供应(6)建厂条件及厂址选择布局方案(7)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8)环境保护(9)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10)消防(11)节能(12)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3)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实施规划的建议(14)项目实施规划(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6)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17)评价结论2.8 设计任务书编制工作的任务是什么?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建厂地区和建设进度、原材料、动力和燃料的供应,以及协作关系和设计分工等重大问题。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2)生产成本因素,(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4)环境保护的考虑,(5)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1)(2)(3)(4)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反应(4)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2)生产成本因素,(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4)环境保护的考虑,(5)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1)(2)(3)(4)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反应(4)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

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

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

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原理:⑴⑵第七章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工艺7-3、在半合成制备头孢菌素过程中,哪些步骤采用化学合成哪些步骤采用生物合成答:在化学酰化路线中,7位的酰化和3位的取代采用化学合成。

制药工艺设计(2.1.1)--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设计(2.1.1)--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习题答案

第1章制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一、填空题1制药工程项目从设想到交付生产整个过程的基本工作程序分为设计前期、设计中期 和设计后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互相联系、步步深入的。

2制药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

3制剂工业用水分为非工艺用水和工艺用水两大类。

4药厂总图布置设计的范围包括总平面布置设计、竖向布置设计、交通运输设计和绿化布置设计。

5药厂总图布置要满足生产、安全、发展规划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6药厂进行总图设计时,应按照管理系统和生产功能划分为行政区、生活区、生产区和辅助区进行布置。

四个区域既要不相互影响,又要便于相互联系。

7办公、质检、食堂、仓库等行政、生活辅助区布置在厂前区,并处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8三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包括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9对于重要大型企业,或采用比较新和比较复杂生产技术企业,为保证设计质量可采用三阶段设计。

目前,中国的制药工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

二、判断题【√】1项目建议书是法人单位向国家、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项目时提出的报告书,建议书主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

【×】2设计任务书主要对拟建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和外部协作条件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以及方案比较。

因为:可行性研究主要对拟建项目在技术、工程、经济和外部协作条件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以及方案比较。

【×】3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以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形式下达给项目主管部门,以明确项目建设的要求,是进行工程设计的依据。

因为:设计任务书是以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形式下达给项目主管部门,以明确项目建设的要求,是进行工程设计的依据。

【√】4制药工厂不宜建在: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地区;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生物保护和风景游览地;地耐力在0.1MPa以下地区;对机场、电台等使用有影响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答案绪论1.5 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7 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按照我国传统的设计体制,一般可分为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的中期工作和设计的后期工作。

而设计的前期工作又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厂址选择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等项工作。

1.10 简述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个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工作程序:提出项目建议书→批准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审查及批准→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选择建设地点、进行勘察)→初步设计中审→施工图设计(进行建设准备)→组织工程施工→试车(进行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生产1.设计前期工作阶段: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设计任务书2.设计中期工作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有一些大型项目,在中间还需有扩大初步设计)3.设计后期工作阶段:组织工程施工→交付生产第二章2.2设计前期应做哪些工作?(同上)2.3 项目建议书包括哪些内容?①项目名称、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即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②产品需求的初步预测;③产品方案及拟建生产规模;④工艺技术方案(原料路线、生产方法和技术来源);⑤资源、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⑥建厂条件和建设厂址初步方案⑦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方案;⑧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估算;⑨项目实施规划设想;⑩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及筹措设想;⑾环境保护;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⒀结论与建议2.7 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内容?(1)总论(2)需求预测(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4)工艺技术方案(5)原材料、燃料及公用系统的供应(6)建厂条件及厂址选择布局方案(7)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8)环境保护(9)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10)消防(11)节能(12)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3)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实施规划的建议(14)项目实施规划(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6)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17)评价结论2.8 设计任务书编制工作的任务是什么?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建厂地区和建设进度、原材料、动力和燃料的供应,以及协作关系和设计分工等重大问题。

2.9 初步设计的依据、目的?初步设计是根据已下达的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基础资料,确定全厂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

2.10 初步设计的作用。

初步设计是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征用土地、组织主要设备及材料的采购,以及编制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也是签订建设总承包合同、银行贷款及实行投资包干和控制建设工程拨款的依据。

2.15 施工图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批准的(扩大)初步设计及总概算2.16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艺专业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工艺图纸目录、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公用工程系统图、设备一览表、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管架管件图、设备管口方位图、设备和管道保温及防腐设计、各部分的施工说明等。

2.18 生产车间(装置)设计是工厂设计的核心,它是由工艺专业和非工艺专业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的。

2.19 工厂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什么?是工艺设计2.20 工厂工艺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其任务是选择和确定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是全部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计算(是工艺设计的中心环节)、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提供设计条件、编写设计文件、编制概(预)算等。

2.22 工艺计算包括哪些内容?主要物性数据的获取、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计算和选型。

2.23 车间布置设计的主要任务?对厂房的配置作出合理安排以及确定整个工艺流程中全部设备在平面和空间的具体位置。

为土建、采暖、通风、电气、自控、给排水、外管等专业的设计提供依据。

2.24 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确定装置的全部管线、阀件、管件以及各种管架的位置,以满足生产要求。

2.26方案设计是全部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计算是工艺设计的中心环节;车间布置设计是化工设计中的工艺专业和专工艺专业密切配合完成的主要工作环节;管道布置设计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章3.3 厂址选择包括哪些内容?现场调查取得原始依据;拟定技术经济指标;实地踏勘收集资料(气象、水文、地质、地震、动力、矿产及原材料、人文经济、土地情况等);编制选址工作报告等3.11 厂址选择是一项政策、技术、经济紧密结合、综合性较强、较复杂的工作。

3.13 厂址选择报告的内容?(1)选址依据及选址经过简况;(2)选址中所采用的主要技经指标;(3)拟建地点的概况和自然条件;(4)拟建项目所需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水源、交通运输及协作条件;(5)各个选址方案比较(有时需列表);(6)对场址选定的初步意见及当地领导部门对选址的意见;(7)主要附件:A、各项协议文件;B、拟建项目地区位置草图;C、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第四章工艺流程设计4.1 工艺路线即生产方法,其选择是以后各步设计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4.2 “化工设计/张颖编”P17正文第三行。

4.3 “化工设计/张颖编”P17-要考虑的因素4.4 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19-选择工艺路线的步骤4.5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04.6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04.7 同上4.8 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确定流程的组成(单元反应和单元操作内容及连接)(2)确定载能介质(蒸汽、水、冷冻盐水、压缩空气及真空)的技术规格和流向(3)确定生产控制方法(工艺参数的检测点、仪表安装位置)(4)确定“三废”的治理方法4.9 工艺流程设计一般分为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工艺流程框图、工艺流程简图(或设备工艺流程图)、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4.10 工艺流程设计的一般程序1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及处理2绘制工艺流程框图3进行方案比较4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简图)5 绘制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带控制点流程图)6绘制施工图阶段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4.11 工艺流程设计主要绘制哪些图纸?生产工艺物料流程图(PFD)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PID4.12 原则:1、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2、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满足GMP要求。

4、使用尽可能少的能耗。

5、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

6、具备开车、停车、易于控制。

7、具有柔韧性,即在不同条件下(如进料组成和产品要求的改变)能够正常操作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9、确保安全生产,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4.13是以方框或圆框、文字和带箭头的线条的形式定性地表示出由原料变成产品的路线和顺序,以及要采用的单元操作和主要设备。

4.14 三种:连续、分批和半连续操作。

4.15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2~234.16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3中部4.19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34.20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3下4.21 在何时绘制物料流程图?物料衡算完成的同时4.22 物料流程图的作用可以为设计审查提供资料,并且作为进一步设计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在今后的生产操作中参考。

4.23 物料流程图的主要内容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5~264.24 物料流程图的画法见“化工设计/张颖编”P264.25 物料流程图的绘制采用从左到右的展开式,先画设备轮廓,再画物料线,引线将物料表与物料线连接起来。

图幅采用A1,没有比例。

物料管线用粗实线绘制,设备外形(或方框)、引线、表格用细实线绘制。

4.26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是以工艺管道及仪表为主体的流程图。

它是用图示的方法把工艺流程和所需的全部设备、机器、管道、阀门、管件和仪表等表示出来。

4.27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一般以工艺装置的主项(工段或工序)为单元绘制。

4.28 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都要绘制PID。

作为正式设计成果编入设计文件,供后续设计、施工、安装的依据和指导生产运行。

4.29 PID一般由物料流程、图例、图签、图框四部分组成。

4.30 PID中物料流程包括哪些部分?①设备示意图;②设备流程号;③物料及水、汽、真空、压缩空气、冷凝剂等管线和流动方向;④管线上阀门等;⑤设备及管道上的附件;⑥计量—控制仪表;⑦必要的文字注解(如:物料名称、设备名称、物料来自何处和趋向何处、三废及半成品、副产品的去向等)。

4.31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要画出设备的图例。

设备管口一般不予画出,若要画出,可用单线表示,设备上的传动装置应简单示意画出。

4.32 画出离心泵、固定床反应器、列管换热器的图例。

4.33设备位号应标注几个部分?举例说明。

设备位号应标注四个部分,即设备分类代号、主项号、设备顺序号、相同设备的尾号。

主项代号(常为设备所在车间、工段的代号)采用两位数字(01~99),如不满10项时,可采用一位数字。

两位数字也可按车间(或装置),工段(或工序)划分。

设备顺序号可按同类设备各自编排序号,也可综合编排总顺序号,用两位数字表示(01~99)。

相同设备的尾号是同一位号的相同设备的顺序号,用A、B、C……表示,也可用1、2、3……表示。

设备位号在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上标注时,要在设备位号下方画一条位号线,线条为0.9或1.0mm宽的粗实线。

如:4.34 设备位号可在流程图中的什么地方标注?一种是标在流程图的下方或上方,排列整齐,并尽可能正对设备(常用)。

位号线上方标注设备位号,下方是设备名称。

当几个设备垂直排列时,设备的位号和名称可以由上而下按顺序标注,也可以水平标注。

另一种是在设备图形内部或近旁仅标注设备位号。

4.35 辨识正误热水箱 V0518(对)分离器 R-510 (错!)应为V05104.36 在PID中经常将设备(机器)的位号、名称标注在图的下方或上方,并尽可能正对设备。

需要保温或伴热的设备(机器)要在其相应部位画出一段隔热层图例或一段伴热管。

4.37 在下列流程图中标注设备位号4.38 填表设备类别代号设备类别代号塔T 火炬、烟囱 S泵P 容器(槽、罐) V压缩机、风机 C 起重运输设备 L换热器E计量设备W反应器R 其它机械M工业炉 F 其它设备X4.39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的管道应标注几个部分?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管道应标注四个部分,即管道号(管段号)(由三个单元组成)、管径、管道等级和隔热或隔声,总称为管道组合号。

管道号和管径为一组,用一短横线隔开;管道等级和隔热为另一组,用一短横线隔开,两组间留适当的空隙。

一般标注在管道的上方。

4.40 解释 RW 0310—50 A1A—HRW流体代号,表示该流体为新鲜水;0310为管道号(03为主项号,10为同类管道编号);50为管子的公称直径,A1A为管道等级代号(第一个A是管道压力等级代号,1序号,后一个A是管道材料代号,为铸铁及硅铸铁);H为隔热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