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精品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优质教学设计

秋天来了秋天好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今天,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我们要去大自然中寻找秋天。
在东湖山边的路上,我们发现了掉落在地上的香樟树果实,只有小拇指的指甲盖大小。
轻轻剥开绿色的果皮,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果肉里面还包裹着一颗小而坚硬的黑色香樟树籽。
散落在路边的还有褚桃的红色果实,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又像极了可爱的红色绒线球。
这真是一个硕果累累、秋意盎然的成熟季节。
来到东湖山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丛丛的南天竹。
它是一种灌木植物,到了秋天,叶子中的叶绿素减退,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活跃起来,南天竹脱去了绿衣裳,换上了五彩斑斓的新衣,有浅绿、深绿、绯红、金黄、红绿相间……尤其是绯红,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似的。
这一路的南天竹,宛如一条姓紫嫣红的彩带环绕在湖边。
广场上的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也在悄悄变黄,它们像一只只手掌在向我们打招呼。
我想,如果到了晚秋,叶子全变黄了,它们就会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吧!这真是一个色彩缤纷、秋意浓浓的美丽季节。
小草黄了,叶子红了,我听见秋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寒意渐渐袭来,秋天真的来了!名师评析:小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秋景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全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堪称佳作。
观察晚霞夕阳姑娘慢慢地、害羞地将她那红扑扑的脸向两山背后藏去,奇妙的美景悠然呈现在眼前。
此时此刻,公路、房屋、汽车、行人……没有一个不披上绚丽的霞衣。
我抬起头,只见那天上的朵朵粉红的浮云,像一群被汽笛的怒吼惊吓到的大鸟一般,在天空中快速地飞着,过了两三秒,那群大鸟不见了。
忽然,天上又出现了一只大熊猫,大熊猫捧着糖果正往家跑,可跑着跑着,糖果撒了,大熊猫也不见了。
又过了一会儿,浮云变化的速度渐渐加快了。
有的散成一座岛屿,上面隐隐约约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翠柏;有的分成长条,好像一条半透明的鱼,在天空中逍遥自在地游着;有的像山一般耸立在那儿……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美极了!啊!晚霞,多么绮丽!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又像朵朵鲜花在绽放……我看着看着,感觉身体轻飘飘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晚霞。
习作例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六课《谁偷了我的糖果》中的习作例文环节。
在学生学习了本课文后,通过习作例文来锻炼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标题题目的意思,并理清习作例文的结构。
2.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经历。
3.学生能够在思路清晰、语言通畅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1.理解习作例文的结构。
2.运用恰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习作例文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2.帮助学生构思故事情节,调整语言表达。
五、教学准备黑板、教材、习作例文范文、笔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为学生播放一个短片段,用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习作(30分钟)1.讲解题目教师为学生介绍本节的习作题目:《我和小偷的故事》。
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心理感受,使作文更加具有个性。
2.分析范例教师给学生展示已经交作文的同学的范文。
范文简短、明了,语言通畅,行文流畅,告诉大家怎样达到较高水平,如何将思想表达得清晰明了。
3.习作学生开始构思自己的故事,调整语言,注意切入点和结构,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认真完成习作。
3.课堂讨论(1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读出习作,一边点评其中表达优秀的作品,一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借鉴优点,丰富自己的作品。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并在下节课提交。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构思到最后的润色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循序渐进,适当让学生接受挑战,需要老师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
通过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教学设计)

我家的小狗(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熟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体会“王子”的淘气可爱。
2.阅读例文,能够简单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手法。
3.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小狗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王子”的淘气可爱;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分析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认识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狗是最常见的小动物,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通过学习了解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板书:我家的小狗)【设计意图: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那几件事来写小狗淘气可爱的?(作者从两件事情描写小狗的淘气可爱:一是小狗“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真欢;二是“王子”竟然敢跟火车赛跑,真有趣。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习作例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习作例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和特点;2.通过分析习作例文,加深对于习作的理解;3.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求;2.通过习作例文,掌握习作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习作的特点;2.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部分的例文。
2. 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习作的基本要求;2.分析:分析习作例文的结构和特点;3.解读:解读习作例文中的生词和词语;4.创作: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作;5.审阅:互相欣赏和修改习作。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简要回顾上一课内容。
2. 分析(15分钟)老师出示习作例文,并分析其结构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习作的组成和写作方式。
3. 解读(15分钟)讲解习作例文中的生词和词语,让学生掌握表达方式和句型用法。
4. 创作(20分钟)老师布置习作作业,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老师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具体表现方式可以是描写场景或人物,抒发情感等。
5. 审阅(15分钟)学生相互欣赏和修改自己的作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意见和提高写作水平。
6. 总结(5分钟)老师在本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习作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习作作业,并在提交老师之前进行自我审阅和修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习作的例文,让学生了解习作的特点和写作方式,并通过创作和审阅进行实践。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丰富,内容有趣,学生成果顺利,但也需注意如何创设更有趣更具启发性的习作内容,让学生愉悦学习并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习作例文》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习作例文》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够进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学习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习作例文》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情感。
3. 讨论与问答(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相互问答,培养思维能力。
4.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仿写。
板书设计:《习作例文》生字词:课文大意:表达方法: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生字词。
3.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教学设想】学习《我家的小狗》,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
狗就是其中的一个。
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一)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学认字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2)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3)“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儿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找出重点语句:“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2)想一想,“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狗的喜爱之情。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优质版教案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思维能力: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场景的愿望,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我家的小狗》一文,要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还要关注作者在细致观察时想到了什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课文的旁批提示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这样观察的好处。
关注结构:《我家的小狗》一文,“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小狗“王子”淘气又可爱的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第1~3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和杨梅树的样子。第4~6自然段,写了作者观察到的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
关注描写:利用写小狗跟火车赛跑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对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写清青楚观察到的小动物的行为表现;利用写杨梅味道变化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对事物或或场景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
【教学目标】
1.学习习作例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借鉴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观察方法,继续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4)(出示课件9)教师小结。
(二)学习第二篇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出示课件10)(板书:《我爱故乡的杨梅》)
1.(出示课件11)你观察过果树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笔下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交流表格。(出示课件12)
3.借助表格,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清楚的。(出示课件13)
【板书设计】
《我家的小狗》——动物
《我爱故乡的杨梅》——植物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共两篇。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我直接点明本单元的“法宝”——习作例文,减轻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畏难情绪。接下来我尽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最后与“初试身手”整合,充分利用“初试身手”的学情,让学生修改、完善习作。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含两课时)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用小时候吃杨梅酸倒牙的事例证明了杨梅甜中带酸的特点。
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梅的味道,让人想亲自尝一尝。
四、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预设:
作者抓住了杨梅的特点。
无论是杨梅树的特点还是杨梅果的特点,都写得非常准确。
尤其是杨梅果的特点,更是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特点。
2.写作不但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富有条理。
预设:
课文先写我爱杨梅,后写杨梅树的特点和杨梅果的特点,这是总分关系。
杨梅树和杨梅果又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在写杨梅果的特点时,例文按照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来写,也是由表及里的顺序。
总之,作者的条理性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3.认真观察仅仅是仔细看看就可以吗?
预设:
观察不能只用眼睛,必要时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等。
这就是我们说的观察五宝。
出示图示:
五、大显身手
1.借鉴习作例文,用上面的写法,你也来写一个小片段,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水果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