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最完整
颐和园的长廊介绍

颐和园的长廊介绍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长廊是其著名景点之一,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长的长廊之一。
颐和园的长廊建于乾隆年间,是以“万寿无疆”为主题的长廊,长廊两侧悬挂着精美的彩绘画作。
长廊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修养。
长廊两侧的彩绘画作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画作中的山水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和情怀,花鸟画作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人物画作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长廊内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颐和园的长廊不仅是一处建筑景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廊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颐和园的长廊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也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颐和园的长廊漫步,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情怀。
长廊两侧的彩绘画作仿佛在讲述着古代中国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颐和园的长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颗明珠,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魅力。
颐和园的长廊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长廊内的彩绘画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颐和园的讲解

北京颐和园的讲解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颐和园主要包括昆明湖、万寿山和各种建筑构筑,是一处集山水园林、古建筑和皇家艺术为一体的景点。
颐和园最初名为清漪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母亲的60寿辰而修建的,后来由光绪皇帝扩建并更名为颐和园。
园内的主要建筑有佛香阁、宜芸馆、乐寿堂、颐和园大殿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昆明湖中的大石桥、十七孔桥和佛香阁,它们都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体,湖水清澈,四周山峦环抱,景色非常优美。
在昆明湖畔,有许多古建筑、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典型的中国园林景致。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颐和园以其精致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清朝皇家园林中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式园林。
颐和园的古迹留存完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满、蒙等多种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颐和园历史悠久,始建于1709年,当时的清朝皇帝溥仪为迎接耶稣会传教士做了颐和园的前身颐和宫。
1751年,继溥仪之后的清朝皇帝乾隆将颐和宫扩建成颐和园,并取名为“万寿园”,作为清朝皇室行政、典礼及休养游乐的场所。
乾隆将颐和园扩建成拥有99座建筑物的宫殿式园林,特别是以六大园林为主体,将多种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颐和园内有许多杰出建筑,其中以少林寺、黄山洞、回鹘石林、太湖山庄、五福四圣殿、清漪园为主。
少林寺是颐和园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建筑,它由依湖而立的精美建筑组成,结合了院落和寺院的风格,是一处安宁、神圣而精致的古代建筑。
黄山洞主要是石雕建筑,位于回鹘河北岸,在乾隆时期,朝廷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其建筑气势宏伟,雕塑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回鹘石林以其独特的石雕著称,建筑特色鲜明,可以看到此石雕极具中国特色的风格,其刻画的侠士和花木繁多、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太湖山庄依山而建,犹如天然的游乐场,连接着黄山洞和少林寺,因此也被称为“少林寺伴山”,乾隆五御园林中的颐和园,以及钟表馆、官船楼和九龙壁等建筑也是颐和园的精美之处。
颐和园不仅古迹珍贵,还有许多种类繁多的植物,古松数量众多,有桂花、菊花、梅花、柳树等许多花木,而且还有珍稀植物,如金叶榆、太湖藻等。
颐和园的建筑与植物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自然之美的童话世界,充满了浓浓的古典情怀。
颐和园的历史令人惊叹,它是在清朝末期才建成的,所以它代表了清朝最佳的仪式和营造技术,在园林建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文化精髓。
颐和园历经百余载,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记录历史变迁的历史文物,也是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
颐和园一日游最佳路线图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颐和园景色宜人,而且真的很大,如果是徒步一圈,也需要两三个小时,走上个2万多步。
不过这也是走马观花,颐和园建议抽出一天时间来游玩,感受帝皇游园的乐趣。
颐和园一日游详细行程:北宫门入园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
有时间还是建议乘船至湖心岛改为绕外圈徒步一圈,这样一天充实走完,如果有家人孩子,体力不太跟上,可以选择乘船至湖心岛。
颐和园不愧为皇家园林的典范。
轻轻松松转下来,虽然不能遍观颐和园景观,但是主要景致都没有错过,颐和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如果有时间两天三天慢慢才能欣赏的颐和园的美。
小贴士:去颐和园最好是阳光明媚的时刻,可看风吹浮云、湖面光影变幻。
站在佛香阁上可以眺望北京市容。
注意,很多建筑上的彩绘很精美。
穿便于长时间步行的鞋。
昆明湖可划船。
门口有工作人员租用“电子感应导游机”服务机器10元/人,包括园内所有主要景点,讲解详细大型接待事件。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史上的瑰宝,不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颐和园有着皇家园林的庄严高贵,又有私家园林的柔和优美,随着时代的变迁,颐和园依然保持着她独特的魅力,为世人展示她的无限风采。
我是畅旅阿诗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了解一下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北京颐和园有哪些景点?超详细的颐和园游玩攻略颐和园景点信息旺季:单门票:30元/张联票:60元/张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闭园时间:20:00淡季:单门票:20元/张联票:50元/张开放时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 ,闭园时间:19:00Tips:联票包括园中园(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苏州街)颐和园主要景点介绍仁寿殿仁寿殿是颐和园的重要行政区,这儿是慈禧皇太后和光绪帝临朝理政会见国外使臣的地区,里边有老寿星石,铜麒麟和四季石,四季石边也有乾隆的题字,正殿陈设设计极为奢侈,还陈设设计很多宝鲜花花篮,有一米多大,各种各样花瓣全是用宝石雕刻而成的。
颐和园十里长廊简介

颐和园十里长廊简介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290公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颐和园十里长廊。
颐和园十里长廊位于颐和园的东西两端,全长728米,是中国古代宫廷长廊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条。
长廊内悬挂着超过14000幅精美的彩画,是中国古代彩画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彩画的最高成就之一。
颐和园十里长廊的建造始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建造的。
长廊的建造历时15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长廊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建筑为主,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颐和园十里长廊的彩画是长廊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些彩画的主题涵盖了历史、文化、宗教、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画面精美绝伦,色彩鲜艳明亮,是中国古代彩画的代表之一。
这些彩画的制作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颐和园十里长廊的建筑和彩画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十里长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长廊的建筑和彩画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文章

颐和园文章
颐和园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郊,离北京市区较远。
颐和园是在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执政时,由江南昆明湖、万寿山一带的风景组成,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布局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分为三个景区:东宫门景区、万寿山景区。
其中,最着名的是位于东南角的排云殿和佛香阁,其余景点还有长廊、石舫、苏州街等。
颐和园建于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1662—1722)。
当时,清朝国力强盛,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它以世界上最长的皇家园林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有宫门、佛香阁、排云殿、排云门、长廊等主要建筑,占地约2800亩(含水域面积),建筑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东宫门是进入颐和园的第一道大门,这里有一座十米高的须弥福寿之塔。
东宫门前面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廊,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绿漆的柱子和红漆的栏杆把每一幅画都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
— 1 —。
人教版小学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颐和园》课文原文及赏析《颐和园》课文原文: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赏析:这篇课文以游览的顺序,详细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首先,文章通过对颐和园的位置和规模的介绍,让读者对颐和园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着,作者引领读者走进颐和园,通过描绘长廊的特色和画作的丰富多样,展示了颐和园的艺术魅力。
然后,作者引导读者来到万寿山下,通过描绘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展现了颐和园的建筑之美。
在登上万寿山后,作者以佛香阁为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颐和园的美景。
通过对昆明湖的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湖水的宁静和碧绿。
最后,作者以向东远眺的景象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远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描写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独特魅力。
同时,文章也寓含了对祖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的一座著名景点。
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由当时的清朝景观艺术家华熙所设计,历史上称它为紫禁城、皇家园林,因此也被称为“皇家园林”。
颐和园共建了四大部分,包括院落、文官园林、朝政园林和皇家园林。
院落由15座宫殿组成,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居中位置的是宣德门,代表着园林的重要性。
文官园林是以湖为主体,有三山围绕着湖水,山与山、山与水、山与宫殿、山与花园、花园与宫殿之间相互交错搭配,构成了瑰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朝政园林有太和殿、中和殿、仁和殿和养心殿等建筑物,原先是清朝皇帝朝政活动的地方。
皇家园林是最大的一个部分,建筑多而精美,占地面积大,有湖光山色和水上花园等景观,是以庆祝某个特殊节日为主题而建的宫殿式园林。
颐和园还有很多景点。
其中,乐寿堂位于颐和园的西北部,是清朝皇室成员婚丧喜庆的场所,呈现出极富艺术价值的雕塑和建筑;中海是颐和园中唯一的湖泊,水面平整,山水景观雅致;仙游池位于颐和园的最中央,是清朝的著名景点,它的西边有一座旱桥,桥的中心有一个大玉块,上面有古诗“曲径仙游”八个字;太清殿位于定慧门和朝政园林之间,曾历代皇帝先后在此进行冥福活动,现为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园位于颐和园西北,是清朝皇帝居住花园,拥有宫殿、花园、庭院等。
颐和园是一座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记录着五百多年的历史,代表着中国景观艺术的完整性。
游览其四大部分,可以感受到古代的奢华气息以及清朝皇帝的现代气息。
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颐和园不仅仅是一座景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体会到古代文明精髓的地方。
它的宫殿、廊桥、亭台、湖光山色等成为了北京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处有历史传承以及焕发着优雅气息的瑰丽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 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 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 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 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万寿山 长廊
昆明湖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门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
走完( 从(
),就到了( )下来,就是(
)。 )。”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 )。
走完( 长廊 ),就到了( 万寿山)。
从(万寿山 )下来,就是(昆明湖 )。”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 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首尾照应
长廊
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注视 俯视 看见 仰望 环视 浏览 凝视 观望
我会填空:
远眺
仰望
环视
凝视
表示向四周看( 环视) 表示向上看( )仰望
表示向远处看(远眺)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 凝)视
zhū dī diāo shī tài yí
朱砂 堤岸 雕刻 狮子 态度 颐养 朱红 河堤 石雕 海狮 形态 颐和园
我会认:
sǒng
高耸
fǎng
画舫
tiào
远眺
闪闪发光 隐隐约约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小练笔:
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 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
向东远眺
———
近
正前面
门槛(kǎn): 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
石等)。
横槛 门槛
横槛上都画着什么?
(内容丰富)
据资料记载:长廊上的横槛和房梁 上的图画有14000多幅,这么多的画, 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才__干_ 和 _智__慧__。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数量多)
(品种多)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 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 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 内 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 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 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 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 外 爽。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许多间 。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用具体的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 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 多米长,分成273间 。
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 横槛(jiàn):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 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长廊 —— 万寿山脚下 —— 万寿山 —— 昆明湖
这样的顺序叫 地点转移顺序 或方位顺序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排云殿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 是排云殿。(面积大)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
上
的三层建筑耸立
在半山腰上,黄
色的琉璃瓦闪闪
发光。那就是佛
香阁。下面的一
下
排排金碧辉煌的
宫殿,就是排云
殿。
作者登上万寿山,都看到了什么?分别向哪 三个方向望?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用“〇”画出 表示往方向看的词语。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 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 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 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 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阁
排云殿
耸立:指高高的直立。
佛香阁
(矗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 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 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 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我会认:
diàn láng zhù zāi zhù gé
宫殿 长廊 木柱 栽树 建筑 楼阁 殿堂 走廊 柱子 栽花 修筑 佛香阁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 静。)
长长的堤岸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作者描写昆明湖,抓住了那些景物来写?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 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 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自主学习卡
1、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在课文中 圈出来。
2、你最在哪个景点拍照留恋?请你把这个景 点的特点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并介绍给同 组同学听。
交流讨论
1、小组内分任务选各自选一个景点汇报交 流。
2、选定一个景点进行小组汇报,要求 (1)展示思维导图,介绍景点特点 (2)找出体现景点特点的优美句子朗读
向下望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 静)态描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镜子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用了(比喻 )修辞手法,具体、形象 地写出了昆明湖( 静 )和( 绿 )的特点。
(可以请其他同学跟读哦)
长廊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 来到有名的长廊。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长廊
长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
长廊,在1992年被认定为 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 吉尼斯记录。”
•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列数字)
装饰华美、专供游 人乘坐的船。
画舫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动)态描写
能否换成“划”?为什么?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滑”字应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 冰”
“划”一般是船在水上行走,如“划船”
读一读,画一画: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 序游览的,从课文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来?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 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 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 到有名的长廊。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