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1篇)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1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篇11、对定位轴线、轴线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桩等加以保护,并经常测量观察。
2、土方开挖时,应观测邻近的建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施工中如发现古物或墓等,应妥善保护,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4、基础或管沟的现浇砼应达到一定强度方可回填土。
5、砌砖基础时,应加强对抗震构造柱钢筋和拉结筋的保护,不得踩倒弯折;基础墙两测回填土,应同时进行,防止回填土挤歪挤裂,回填土严禁不分层夯实和向槽内灌水的所谓“水夯法”。
6、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7、在安装模板和浇筑砼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
8、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砼受冻。
9、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砼或模板。
10、尚未安装模板或屋面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
11、墙、柱拉结筋,构造柱钢筋,大模板砼墙体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等均应保护,并应保持墙面洁净。
12、钢模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补涂刷防锈剂。
13、不得踩踏绑扎好的钢筋,绑扎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
14、往楼上吊钢筋时,应清理好存放点,以免钢筋变形。
15、柱子、钢筋、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钢筋绑扎后,不准踩在上面行走;在浇砼前保持钢筋的原有形状,浇灌中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整;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
16、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17、浇注砼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18、浇捣砼时,不得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免钢筋移位,模板变形或预埋件脱落。
19、散落在模板上的砼应及时清理干净。
20、不用重物冲击楼板,不在梁或楼梯模板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21、已浇筑的模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砼要加以保护。
必须在砼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准在上面进行操作和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1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1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管理目标及分段实施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确保每项医疗行为都有制度和规程,各级岗位职责都得到落实。
同时,应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和合理收费。
此外,应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根据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改进意识,提高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和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和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和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
因此,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应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应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应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坚决执行住院医师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应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
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应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
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应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
质量管理11_标准化与企业质量文化

3.通用化 通用化是指在独立的系统中,选 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和尺寸互 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 形式。通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 扩大同一子系统(如产品的零部件) 的使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4.组合化 • 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形成 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 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 种标准化形式。 • 组合化是通用化的进一步发展,当通用件 (部分)的通用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可以 从具体产品(总体)中分化出来,变成独立 的、标准的组合单元。
四、标准化的形式
标准化的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 组合化、系列化等。
1.简化 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务)的 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问内满足一般需要的 标准化形式。也就是在不改变对象的性质、不 降低对象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对象的多样性、复 杂性。简化的目的是通过消减数量,减少不必 要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一般的需求。 例如,历史上,在铸币出现之前,人们在交易 时总要用秤来称量银两,很麻烦。后来发明了 铸币,事情就简单多了。但是最初的铸币有各 种形状,大小不一,用铜的重量也不一致。到 了秦朝以后才用法律规定了铸币的重量和大小, 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见统一原理)。
5.系列化 、 系列化通常指产品系列化,它是对同 类产品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进行标准 化的一种形式。
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它是简化的 延伸,但不同于简化的之处在于,简化是在 品种盲目泛滥超过一般需要时才进行的,做出科学的安排,它不仅可以简化现存的 不必要的多样化,而且能够有目的地规划未 来的多样性,使同类产品的系统结构保持一 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 念所做的统一规定(这些规定最终表现 为一种文件)。
质量管理-11章

11.3.2 纠正措施控制要求: • 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 求; •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11.3.3 预防措施 控制要求 •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量、分析和改进
11.1 监视和测量 目的: •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范畴: • 顾客 • 体系 • 过程 • 产品 方法: 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11.1.1 顾客满意度的监视和测量
11.3 改进 11.3.1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预防措施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 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 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 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 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1.1.1.1顾客满意度测量方法的策划 确定调查的对象 确定调查的时机 确定发放的范围和回收的数量 确定调查的项目 确定分析的方法 11.1.1.2实施调查,收集信息,关注不满意信息 11.1.1.3传递、分析、沟通、改进 作业:编制一份麦当劳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
11.1.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范畴: • 原材料 • 外协件 • 半成品 • 成品 控制要求: • 策划:编制检验规程,包括项目、水平、抽样、频次 • 实施检验:人员培训、记录、判定。 • 紧急放行要求: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 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 之前,不能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 统计、分析、改进
品质保证质量管理11种质量检验方法的分类方式介绍

品质保证质量管理11种质量检验方法的分类方式介绍01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1. 进货检验定义: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
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求:由专职进货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含控制计划)执行检验。
分类:包括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定义:也称工序过程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生产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产品特性进行的检验。
目的: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品的继续加工,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
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要求贯彻执行的作用。
要求:由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按生产工艺流程(含控制计划)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分类:首验;巡验;末验。
3. 最终检验定义:也称为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
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顾客。
要求: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
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员要作好返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常见的成品检验:全尺寸检验、成品外观检验、GP12(顾客特殊要求)、型式试验等。
02按检验地点分类1. 集中检验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
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2. 现场检验现场检验也称为就地检验,是指在生产现场或产品存放地进行检验。
一般过程检验或大型产品的最终检验采用现场检验的方式。
3. 流动检验(巡检)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应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
检验人员应按照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
质量管理标语(11篇)

质量管理标语(11篇)质量管理标语11.质量放松,劳而无功。
2.没有质量等于没有效益。
3.质量来自细心操作。
4.质量靠大家,情系你我他。
5.疼惜原料一点一滴,包装很重要。
6.包装是产品质量的最终保障。
7.制造世界级质量的产品而不懈努力。
8.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看法,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
9.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是员工的成果和骄傲。
10.多流一把汗多操一分心,多创一批优质产品。
11.工厂好像常表藤,产品如同藤上;好才能卖好价,工厂效益全靠它。
1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命要职工来爱惜。
13.企业要兴盛,质量是保证。
14.平日精耕细作,来时五谷丰登。
15.抓好产品质量,必需从我做起。
16.每项振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
17.用户是上帝,下道貌岸然工序就是用户。
18.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19.到处讲质量,贯彻生产线。
20.树立自我信念,把握各工段流程;毁灭疵点起因,管理操作是关键。
21.宁愿事前检查,不行事后修改。
22.全员专心做得好,企业提升跟着跑。
23.整理整顿做得好,生产管制难不倒。
24.做工作就是要把所做的工作让自己满足,而不是“做了”。
25.遵守百次不如处置一次。
26.追根究底,消退不良因素。
27.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
28.不转机制就转岗,不换观念就换人。
29.同心协力创佳绩,敬业乐群齐参加。
30.下道工充即顾客,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
31.强化班组建设,将不良品毁灭在本工序。
32.只有不完善的产品,向零缺陷迈进。
33.合理搬运运周转,疼惜劳动成果。
34.力求一次做好,争取最大效益。
35.马虎大意,不良品就会从手中流走。
36.强化服务意识,提倡奉献精神。
37.节省应从点滴做起。
38.工作做得好,你会更骄傲。
39.令顾客开心,他们才会做好,次次都做对。
40.坚持守则,实践优质。
41.得过且过,品质不妥。
42.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43.品质为本,财宝为果。
44.齐心协力,共创优质境界。
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心得(精选11篇)

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心得(精选11篇)质量管理体系学习心得 120xx年4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党和政府关于质量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过今天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和沟通,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将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进步都将有新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要围绕“质量强国、质量兴企”的发展目标,把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的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和交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寻找薄弱环节,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完善制度管理。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岗位培训。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文本,要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正确认识“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正确处理“企业靠职工发展,职工靠企业生存”的辩证关系,通过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紧紧依靠上级的正确领导,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谋求企业的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重视顾客满意,改进服务流程。
服务质量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结合目前实际,我们应积极改进服务流程,组织专人定期进行顾客走访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和要求,对产品进行数据定量分析,不断提到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四、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奖惩制度。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三全”,即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全过程控制、全员性。
要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全员参与,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要以人为本,完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技术,分析不合格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的时效性。
11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程序

1 目的为证明本化验室的活动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同时对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对记录的标识、填写、收集、整理、保管、更改、查阅/借阅和销毁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本实验室各种质量活动产生记录的管理。
3 职责3.1 质量负责人应:3.1.1 负责组织建立化验室的全部质量记录,负责批准记录的借阅和销毁;3.2 分析工程师应:3.2.1 负责建立有关检验工作、质量活动所涉及的各类记录;3.2.2 负责对主管站(组)的原始记录每周进行抽查。
3.3 各分析站(组)长应:3.3.1 负责对本分析站(组)的原始记录进行检查。
3.4 资料员应:3.4.1 负责对质量活动中产生的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3.5 全体员工应:3.5.1 在质量活动中认真记录活动的过程和数据;4 程序4.1 记录的控制范围记录的控制范围包括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相关/支持性文件中形成的所有记录,以及来自分包方的记录。
记录可以呈任何媒体形式,可以是书面的、照片、磁带、软盘、电子硬拷贝等。
4.2质量活动记录的管理按GB/T 15481-2000标准的要素分类管理,无法按要素分类的记录另档管理。
4.2.1化验室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命文件,委托方有关检验要求的资料,有关认证/认可和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文件,化验室内部、外部审核评审、客户抱怨的、化验室能力验证和内部质量控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整理,资料员存档保管;4.2.2化验室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类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中形成的记录,由资料员分类、归档、保存;4.2.3 员工的培训记录和技术档案由培训工程师负责建立,由资料员归档保管;4.2.4 本化验室全体员工应在质量活动中认真填写和记录有关质量活动的过程和数据;4.2.5一般情况下,记录的保存期限执行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记录要存放在适宜位置,以便于存取和检索,要有适宜的保管环境,应做好防火、防尘、防霉、防虫等工作,以防损坏或丢失;4.2.6有关检验工作、质量活动所涉及的各类记录由各分析工程师负责组织建立,资料员负责保管;4.2.7各分析站长助理(组长)负责组织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校验记录、分析原始记录、环境记录等工作记录的收集整理,定期交资料员处归档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项结果之形成,必定有其原因,应设法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来。
因果图
因果图/石川图/鱼刺图
充足的时间 学习材料 讲师水平
成为PMP
身体素质
学习方法 原因
主观意愿 结果
9
因果图/石川图/鱼刺图—找出问题
10
控制图—及早发现问题
7点规则 控制上限 UCL
标准值
控制下限 LCL
质量失控(Out of Control)
30 25 20 15 10 5
外径尺寸 频数
0
11.405 12.405 11.505 11.605 11.705 11.805 11.905 12.005 12.105 12.205 12.305
频数直方图
看直方图时应着眼于图形的整体形状,根据形状判断它是正常型还 是异常型。正常型直方图具有“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的特 征,它的形状像“山”,字。因此,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值的频数分 布所画出来的直方图是正常型时,就可初步判断为生产过程是稳定 的,或工序加工能力是充足的。
2014-12-7 28
现代质量管理
克鲁斯比 克鲁斯比以提出组织向零缺陷努力而闻名。他认为,低劣质量成 本应包括没有做对这件事的所有成本,而不仅是某个环节。例如: 废料、返工、失去的劳动时间和机器时间、失去的销售额和客户 恶劣的印象等等。克鲁斯比开发了提高质量的14个步骤。 石川磬 石川磬在1972年《质量控制指南》一书中,以首次应用鱼刺图提 出质量圈的概念而闻名。石川研究了日本企业质量管理和美国企 业质量管理的情况,指出,日本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人对质量都有 不同的责任,类似全员的质量责任和全员的质量管理,而在美国, 则将质量责任授权给少数人。石川发明的鱼刺图,可以将在产品 后端发现的有关质量问题,一直追溯到负有责任的生产行为,这 样,从生产的源头,可以帮助产品找出质量原因,真正获得质量 的改进和提高。
范围定义 5.2
项目范围说明书
质量保证 9.3
执行的变更需求 执行的纠正措施 执行的缺陷补救 执行的预防措施 监控项目结果,判断 工作绩效信息
质量控制测量
开展规划确定的质量 活动,确保项目实施 满足质量要求。
它们是否符合质量标 4.4指导与管理 准,并找出消除不良 项目执行 的因素。 可交付成果
4.7项目收尾
ISO9000: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 非一致成本பைடு நூலகம்
PMI:过程、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 能力的特征 区分概念:质量和等级,精确和正确 质量的内涵:功能、美学性、特殊性、一致性、 安全性、可靠性、寿命、售后服务等多方面
一致成本
2
事业环境因素
政府标准、规则和方针 商业数据库 质量政策、程序和方针 经验教训 知识数据库
(1) (2) (3)
以客户满意为质量目标; 比注重结果更多地注重过程; 管理层对质量负有责任。
这些观点,是以下这些质量管理大师和前辈,在逐步总结 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7
2014-12-7
现代质量管理
戴明 W.爱德华.戴明,以研究二战后有关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而闻名,戴 明总结日本改良的经验,提出的管理 14 点——戴明技术,成为美 国企业争先恐后向日本学习的象征。戴明奖则象征着高质量组织 的最高标志,戴明改进的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或 改进)为以后ISO体系的持续改进的基本架构。 朱兰 约瑟夫.朱兰也是从帮助日本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为美国企业所 知晓。朱兰1974 年在《质量控制手册》中,特别强调了高层管理 行为对连续的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性。该书在1999 年出版了15 版, 此时,朱兰已经是 94 岁高龄。朱兰发明了“朱兰质量三部曲”, 即质量提高、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朱兰改变了在质量标准中, 是以制造商的关注产品规范还是以用户的更多地关注产品的适用 性的争论,在现在大部分的有关质量的定义中,都使用适用性概 念,以满足用户明确和隐含的需求为质量的目标。朱兰提出了质 量改进的10个步骤。
质量控制测量 确认的缺陷补救 质量基线(更新) 推荐的纠正行动 推荐的预防措施 请求的变更 推荐的缺陷补救
3. 质量检查单
4. 组织过程资产 5. 工作绩效信息
6. 批准的变更请求
7. 可交付成果
8.
9.
组织过程资产
确认的可交付成果
10. 缺陷修补回顾
10.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因果图
A cause-and-effect(C&E) diagram is a picture composed of lines and symbols designed to represent a meaningful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effect and its causes. It was developed by Dr. Kaoru Ishikawa(石川磬) in 1943 and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an Ishikawa diagram or fishbone diagram because of its shape.
连续7点或以上位于 标准值同侧可能表现 出同向变化趁势,可 能是一种系统偏差。
过程处于正常范围内,就不应对其进行调整;过程如果失控,则必须对其调整
流程图
取消 1 产生成为 PMP的想法 2 了解报名要 求 3 准备报名材 料 4 是 否符 合报 名要 求 7 参加考试 6 开始学习 5 选择培训机 构 YES NO
数据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质量数据,并对数据进 行归纳、整理、加工、分析,从中获得有关产品质量或生产状态的 信息,从而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对 产品的设计、工艺进行改进,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数据
数据的处理 由抽样或试验收集得到的计量值数据中,蕴存着产品质量特性的 大量信息,但未经处理和归纳时,是分散而不规则的。只有经过 处理和归纳后,信息才能显示出来。处理计量值数据的基本方法 是列表和作图,通过这些表和图就能够大体看出数据所代表的产 品质量特性。
质量规划 9.2 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单 过程改进计划 质量基准
项目管理计划
4.3制定项目 管理计划
批准的变更请求
组织过程资产
确定项目适用的质量 批准的纠正措施 批准的预防措施 标准,并确定如何达 到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请求的变更请求 推荐的纠正措施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批准的变更请求
排列图
帕累托图—找出关键因素
200
误 点 发 生 次 数
100% 80%
160
120
60%
误 点 发 生 百 分 比
80 46% 40 36%
40%
20% 4%
0
12%
2%
0%
机械
空管
天气
机场
其他
80%的问题通常是由20%的原因引起的。
统计抽样
一切用数据说话,数据是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
数据反映出产品特定数据,称为质量特性。
1. 质量管理计划
2. 质量测量指标
3. 质量检查单 4. 过程改进计划
5. 附加的质量规划 工具
1、需求 2、限值 thresholds 3、验收标准
5. 质量基线
6.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4
关系图、力场分析、 名义组技术、模块图、 流程图,优先排序矩 阵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 一致成本 + 非一致成本 一致成本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实施 质量控制 9.4
质量控制测量 质量基准(更新) 推荐的纠正措施 推荐的过失修正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确认的可交付成果 确认的缺陷补救 请求的变更
4.6整体变更 控制
质量规划
依 据 工具与技术
1. 成本收益分析 2. 标杆法 3. 实验设计 4. 质量成本(COQ)
成
果
1. 事业环境因素 2. 组织过程资产 3. 项目范围说明书 4. 项目管理计划
8 成为PMP
12
排列图(帕累拉图)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于1897年在研究国民所得时发现大部分 所得均集中于少数人,而创出此原理。 Dr. Joseph Juran recognized this concept as a universal that could be applied to many fields. He coined the phrases “vital few and useful many”(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
一致成本 = 预防成本 + 评估成本 非一致成本 = 内部缺陷成本 +外部缺陷成本
非一致成本
5
质量保证
依
1.
2. 3. 4. 5.
据
工具与技术
1. 质量规划
2. 质量审计 3. 过程分析 4. 质量控制工具与 技术
成
果
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标准 过程改进计划 工作绩效信息 批准的变更请求
1. 请求的变更 2. 推荐的纠正行动 3.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4.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数据的处理
测定100只螺栓的外径所得到的100个计量值数据(略)。
频数分布表
׺ é Å 1 2 3 4 5 6 7 8 9 10 ¡ Æ
Ï ½ Â ç Ï Þ ~É Ï ½ ç Ï Þ 11.405~11.505 11.505~11.605 11.605~11.705 11.705~11.805 11.805~11.905 11.905~12.005 12.005~12.105 12.105~12.205 12.205~12.305 12.305~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