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方法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方法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方法一、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1.流程分析图:流程分析图也称为流程图,用于展示一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步骤和关系。

通过分析流程分析图,可以识别出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并找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必要的环节,以便进行改进。

2.帕累托图:帕累托图也称为80/20法则图,用于识别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可以确定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控制图:控制图用于监控和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过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和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散点图:散点图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两个变量的值绘制在坐标系中,并观察其分布情况和趋势,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5.直方图: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将数据根据其取值范围进行分组,并绘制为垂直矩形条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以便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二、质量管理的七大方法:1.设计实验法:设计实验法用于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最佳工艺参数。

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对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性的测试和调整,以找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2.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用于解决质量问题和缺陷的产生。

通过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和工具,如5W1H、鱼骨图、因果分析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3.技术审查法:技术审查法用于评估和审核产品或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能力。

通过对技术文件和工艺流程的审查,可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或项目的质量。

4.过程审核法:过程审核法用于评估和审核生产过程的执行情况。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控制措施,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样品检验法:样品检验法用于评估产品的合格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质量管理方法及工具

质量管理方法及工具

质量管理方法及工具
一、质量管理方法
1、设计检查点法:设计检查点法是将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各个步骤分
解成一系列检查点,以衡量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让每一步都得到检查
和确认,比如产品的原材料采购,下料,成型,调试,检验等等,都应该
有相应的检查点,来对每一步进行检查,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2、等级评定法:等级评定法是指设定一定的标准,将产品或服务等
按照标准进行评定,以便于直观地反映出它的质量水平,比如采用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等不同等级的评定,或者给产品或服务打分,以反映出它
的质量水平。

3、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是把产品或服务的几个关键
参数做统计分析,如原材料的成份,生产过程的温度,时间等,制定出一
定的管控标准,对参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节,以保证最终产品或服务的
质量。

4、技术改进法:技术改进法是指检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出现问题后,对所用工艺和设备等进行改进,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促进产品或服务的
质量提高。

二、质量管理工具
1、质量计划工具:质量计划工具是指根据质量管理计划,依据产品
技术要求。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过程,由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构成,这些工具
和方法能够实现组织对质量的控制和保证。

以下是关于质量管理工具和方
法的具体介绍。

1、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的目的
是提出明确的目标,明确在质量方面需要达到哪些目标,并规划出如何实
现这些目标。

质量计划可以帮助组织确定质量标准、组织结构、组织资源、质量流程和控制程序等,以便更好地实现质量目标。

2、测量:测量是质量管理中最常用的管理工具,它的主要目的是帮
助组织明确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实际水平,并记录测量结果,及时发现和解
决质量问题。

常用的测量技术有标准测量、统计测量和实验测量等。

3、过程分析:过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将组织的工
作流程分解成一系列独立的子流程,然后分析每个子流程的质量水平,以
确定组织的质量保证水平。

4、控制图:控制图是质量管理中一种常用的工具,它是一种分析质
量变量变化趋势的方法,用于确定质量控制的上下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事件。

控制图通常有均值控制图、分布控制图和变异控制图等多种。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2. 5W1H: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对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解答。

3. 三不原则:三不原则是指来料不接受、不制造、不放行的质量管理原则。

4. 流程图:用于分析作业流程,帮助识别瓶颈问题,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5. 质量功能展开(QFD):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一组质量特性,并确定如何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的系统方法。

6. 统计过程控制(SPC):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在工艺过程失控之前发现潜在问题,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7. 测量系统分析:是对一组测量数据的系统性误差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以使数据趋于真实值。

8.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这是一种预先发现潜在问题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优化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

9. 风险分析:确定产品或过程特性变异的概率以及其导致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严重程度。

使用这些工具与手法,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包括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包括

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通常会采用各种工具和手法来进行质量管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五大工具1.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通过监测过程数据来判断过程稳定性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控制图常用于生产制造领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2. 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

通过构建因果图,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寻找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绘制散点图,管理者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了解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4. 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用来帮助管理者确定关键问题的工具。

通过分析帕累托图,管理者可以找到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5.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工作流程和流程中各步骤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绘制流程图,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和瓶颈,并进行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大手法1. 5W1H法5W1H法是一种用来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问答“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这六个问题,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2.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通过不断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来持续改进的方法。

通过反复进行PDCA循环,管理者可以逐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

3. 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一种用来设定目标的方法。

根据SMART原则,目标必须具备Specific(具体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chievable(可实现性)、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ound(限时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实现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法一、PDCA 循环(戴明环):是各级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 PDCA 循环四个阶段:1、 P (plan )—计划,是计划,方法目标的确定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2、 D (Do )—实施,是执行,实施具体运行、实施计划中的内容。

3、 C(Check)—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结果,分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 A (Actiou )—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进行标准化,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PDCA 循环。

(二) PDCA 循环四个特点:1、 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周而复始。

1) 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终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2)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以此类推—持续改进无止境。

2、 大环套小环。

在PDCA 的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制定计划、落实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进度和处理的小PDCA 循环。

大循环套小环3、 阶梯式上升的循环。

1) 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逐步上升的过程,是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

2) 每循环一次,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4、 科学统计的工具。

1)PDCA 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2)典型的模式:“四个阶段”“九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① 四个阶段:P —计划、D —实施、C —检查、A —处理。

② 九个步骤:发现问题(F )→成立改进小组(O )→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C )→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U )→选择可改进的流程(S )→计划(P )→实施(D )→检查(C )→处理(A )。

③七种工具: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控制图、相关图、分层法、统计分析表。

二、常用质量改进工具与方法1、头脑风暴法采取会议方式,利用集体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员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发表独特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方法。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 1、流程图:用于描述和表达一个任务或流程的步骤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控制图:用来显示一个系统中变量的变化趋势,帮助管理者对系统的变化作出决策。

3、Pareto 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找出某个问题中最主要的原因。

4、样本检测:根据样本检测,可以发现质量问题以及控制质量。

5、统计过程管理:用于评估和改进一个过程的性能,是系统性地改进过程的重要工具。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 1、PDCA 循环:即 Plan-Do-Check-Act 循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用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2、5S 管理:5S 是 Sort 、Set in Order 、Shine 、Standardize 和 Sustain 的简写,用于提高生产环境的整洁度和操作效率。

3、人本管理:依靠员工的积极性,强调创新、求实的工作理念,以提高员工素质和组织效率。

4、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的简称,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

5、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的简称,从流程重组的角度出发,改造企业流程,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6、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的简称,是一种行业标准,用于确定企
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7、Kanban:是一种库存管理方式,用于控制物料的流动和消耗,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工具。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引言质量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法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过程。

在质量管理中,有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是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并说明它们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五大工具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通过图形表示工作流程的工具,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一个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有助于找出其中的问题和瓶颈。

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改进流程,并最终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 鱼骨图鱼骨图,又称因果图或Ishikawa图,是一种通过图形表示问题和其可能的根本原因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鱼骨图通常包括人、方法、机器、材料、测量等几个主要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工具。

在质量管理中,直方图经常被用来分析数据的分布和变异情况,以及找出其中的异常值。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质量。

4.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通过点的位置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在质量管理中,散点图常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绘制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模式和趋势,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5.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分析过程中的变异性的工具。

在质量管理中,控制图被用来监控和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通过绘制控制图,我们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在可控范围内,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大手法1. PDCA循环PDCA循环,又称为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

它包括四个步骤: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通过不断地循环执行这四个步骤,可以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持续的质量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 调查表法
——常用类型 (1)缺陷位置调查表。 (2)不良项目调查表。 (3)不良原因调查表。
缺陷位置调查表
? 若要对产品各个部位的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可将产品的草 图或展开图画在调查表上,当某种缺陷发生时,可采用不 同的符号或颜色在发生缺陷的部位上标出。若在草图上划 分缺陷分布情况区域,可进行分层研究。分区域要尽可能 等分。缺陷位置调查表的一般格式可参照下表绘制。
(5)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 数大小。
(6)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描点,用实线连接,画 累计频数折线(帕累托曲线)。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11.1.4 排列图法
某酒杯制造厂:
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 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大部分质量问题即可消除。




系杆断裂
刹车片磨损
刹车失灵
润滑不良
机械故障
加速器失灵 训练不足
鲁莽
药物影响
汽车失控
反应慢
嗜睡
司机差错
11.1.3 因果分析图法
同样以尿素合成塔焊缝质量分析为例,我们对材料、 人员、工艺方法和设备这四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 例如,在工艺方法方面,导致焊缝质量的因素可 能有图纸混乱、要求不清等;在设备方面,可能 原因有电流不稳定、仪表不准等。将各个方面可 能造成焊缝质量缺陷的所有原因都列举出来后, 就可以用鱼刺图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逐一进 行论证。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如图所示。
类别
断裂 顾客索赔 零散批次 过高原料成本 停工损失 过渡检验F 过高检验成本 合计
年度质量 占总质量损失的百分比
损失
各类百分比
(千美元) (100%)
累计 (100%)
5560
61
61
1220
14
75
780
9
84
670
7
91
370
4
95
280
3
98
190
2
100
9070
100
按产品类型进行的帕累托分析
不良项目调查表
? 不合格品统计调查表用于调查产品质量发生了哪些不良情 况及其各种不良情况的比率大小。以内燃机车修理厂柴油 机总装工段一次组装不合格的返修为例,如表所示。
不良原因调查表
? 要弄清楚各种不良品发生的原因,就需要 按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 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11.1.2 分层法
图 酒杯质量问题排列图
11.1.4 排列图法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 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 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 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
焊缝缺陷的排列图
按构成类别进行的帕累托分析
产品类型
A B C D E F 其他(47种) 合计
每年的断裂损失 (千美元) 1320 960 720 680 470 330 1080 5560
占总断裂损 失的百分比 24 17 13 12 8 6 20 100
11.1.3 因果分析图法
——概念
? 也叫特性因素图/鱼刺图/石川图,是整理和 分析影响质量(结果)的各因素之间的一 种工具。
? 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 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原 因-结果”“手段-目标”的关系,使问题的 脉络完全显示出来。
11.1.3 因果分析图法
——基本格式:由特性,原因,枝干三部分构成。 首先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大原因,然后寻找到大 原因背后的中原因,再从中原因找到小原因和更 小的原因,最终查明主要的直接原因 (图11.3)
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
焊缝问题的对策表
11.1.3 因果分析图法
11.1.3 因果分析图法
——注意事项 (1)问题尽量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2)集思广益
(3)分析到能采取具体措施为止 (4)主要原因的确定 (5)对关键因素采取措施后,再用排列图等
方法来检验其效果
11.1.4 排列图法
? 概念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第一节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 调查表法 ? 分层法 ? 因果分析图法 ? 排列图法 ? 直方图法 ? 散布图法 ? 流程图法
11.1.1 调查表法
? 调查表法是利用统计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 粗略原 因分析的一种方法,也叫检查表法或统计分析表 法。
? 统计分析表是最为基本的质量原因分析方法,也 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统计 分析表和分层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把可能 影响质量的原因调查得更为清楚。需要注意的是, 统计分析表必须针对具体的产品,设计出专用的 调查表进行调查和分析。
(3)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 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
(4)两根纵轴和一跟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 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 的刻度,最大刻度为 100%。左边总频数的刻度与右边总频率的 刻度(100%)高度相等。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因果分析图的编制步骤
绘制因果分析图最一般的方法是“大枝展开法”,这种方法是从大枝 到中枝、从中枝到小枝,按此次序提出各种要因,这样往往可以将各 种因素限制在预先确定的框框内,容易形成小而整齐的因果图。因果 分析图的具体绘制一般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1.1.3 因果分析图法
胎瘪
路滑
钉子 石头 爆胎 玻璃
?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 (Pareto )。
? 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 块和一条折线所构成
? 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 类
排列图应用ABC分析法
11.1.4 排列图法
(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和收集数据 :
选题;调查期间;必要性数据及其分类;数据收集方法。
(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将数据填入其中,并计算合计栏。
? 概念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即: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 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
种方法。
? 原则 ? 根据分层的目的 ? 按照一定的标志 ? 数据的归类 ? 分层的关键
质量数据分层的标志(5M1E) o操作者 o机器设备 o原材料 o操作方法 o不同的时间 o不同的检验手段 o废品的缺陷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