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氮、碳的吸附特性

合集下载

土壤吸附等级的划分标准

土壤吸附等级的划分标准

土壤吸附等级的划分标准土壤吸附能力是土壤对于污染物质吸附的能力。

划分土壤吸附等级的标准是根据土壤的吸附能力进行评价的,其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

根据吸附能力的不同,土壤吸附等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强吸附等级、中吸附等级、低吸附等级和非吸附等级。

1.强吸附等级:强吸附等级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将大量的污染物质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

这种土壤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高含量的粘粒:土壤颗粒中的粘粒含量较高,表面积大,能与污染物质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2)丰富的矿物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铁锰氧化物、粘土矿物等,这些矿物质能够与污染物质形成络合物,增强吸附效果。

(3)有机质的含量较高:有机质对于污染物质的吸附能力较高,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速度。

2.中吸附等级:中吸附等级的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能力适中,能够吸附一定量的污染物质。

这种土壤具有以下特点:(1)适度的粘粒含量:土壤颗粒中的粘粒含量适中,能够提供适量的吸附表面。

(2)一定的矿物质含量: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能够与一些污染物质发生作用,但不如强吸附等级土壤那样明显。

(3)适度的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含有适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具有一定的作用。

3.低吸附等级:低吸附等级的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吸附大量的污染物质。

这种土壤通常有以下特点:(1)充分的砂粒含量:土壤颗粒中的砂粒含量较高,砂粒表面较为光滑,难以与污染物质发生作用。

(2)低含量的粘粒和有机质:土壤中的粘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较低,表面积小,吸附能力弱。

4.非吸附等级:非吸附等级的土壤几乎无法吸附污染物质,通常是因为土壤中几乎没有可吸附污染物质的物质存在。

这种土壤的特点包括:(1)极低的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几乎没有有机质,有机质对污染物质的吸附能力非常弱。

(2)极低的矿物质含量:矿物质对于污染物质的吸附作用非常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吸附等级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各种土壤吸附等级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域。

土壤碳氮比大小标准

土壤碳氮比大小标准

土壤碳氮比大小标准土壤碳氮比是指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的比值,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碳氮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养分供应和作物生长发育。

不同的土壤碳氮比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类,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碳氮比大小标准。

1. 碳氮比小于10当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远远低于全氮含量时,土壤的碳氮比小于10。

这种情况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有机碳的含量无法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因此,对于大部分农作物来说,碳氮比小于10的土壤并不理想。

2. 碳氮比在10-20之间当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接近全氮含量时,土壤的碳氮比在10-20之间。

这种情况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适中,有机碳的含量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土壤肥力较好。

大部分农作物在这个范围内能够获得较好的生长发育。

3. 碳氮比大于20当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远远高于全氮含量时,土壤的碳氮比大于20。

这种情况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有机碳的含量过高,导致养分供应不足。

对于一些特殊的作物来说,如豆类作物,碳氮比大于20的土壤可能更为适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作物对碳氮比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沙质土壤、盐渍土和酸性土壤对碳氮比较敏感,较低的碳氮比更为适宜;而粘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则对碳氮比较宽容,较高的碳氮比更为适宜。

此外,不同的农作物对碳氮比也有一定差异,一些耐寒作物和耐旱作物对较高的碳氮比更为适应。

总结起来,合理控制土壤碳氮比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碳氮比标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能力。

土壤有机氮分类

土壤有机氮分类

土壤有机氮分类
土壤中氮的形态有有机态和无机氮之分,二者合称为土壤全氮。

其中土壤有机氮占土壤全氮量的98%以上。

第一类为水溶性有机氮(包括一些结构简单的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是速效氮源,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其含量不超过土壤全氮量5%;第二类是水解性有机氮,它包括蛋白质类(占全氮量的40%~50%)、核蛋白质(占全氮量的20%)、氨基糖类(占全氮的5%~10%)等,它们经微生物分解后均可成为作物氮源。

水解性有机氮占全氮量的50%~70%,所以在植物营养上具重要意义;第三类为非水解性氮,主要有胡敏酸氮、富里酸氮和杂环氮等,其含量约占土壤全氮的30%~50%,它很难水解。

土壤无机态氮也称矿质氮,它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气态氮(N2)。

常说的土壤无机氮主要是指铵态氮和硝态氮。

土壤的无机氮一般只占土壤全氮量的1%~2%,而且波动性大。

虽然是土壤中的速效氮,但其含量不能代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内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氮的总量,也不能把上年或上季所测得的无机氮含量直接作
为下年或下季作物施用氮肥的依据。

铵态氮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吸附,亦能被2∶1型的黏土矿物所固定,在土壤中比较稳定,不易流失。

硝态氮不易为土壤胶体吸附,不太稳定,易于流失。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行为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上的吸附行为

有机物的不可逆吸附
Pignatello认为,玻璃态(凝聚态的土壤有 机质)中的孔隙刚性强,一旦有机分子钻入则很 难出来,而橡胶态(无定形的土壤有机质)的孔 隙弹性较强,钻入这些孔隙的有机分子比较容易 出来
三、土壤黑碳对污染物的吸附
黑碳是有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等不完 全燃烧生成,在土壤和底泥中普遍 存在,占总有机碳含量的1%-20%。 从结构上看,黑碳和活性炭相似, 由细小的石墨碎片经高度无序堆积 而成的疏松,多孔的聚集混合物。 不同来源。燃烧方式以及燃烧条件 下制备的黑碳,在结构形态和化学 组成上差异显著。
Title
Add your text
Diagram
Text Text Text
Text
Concept
Text Text
Add Your Text
Diagram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存在问题
解吸滞后
吸附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慢
2、非线性表面吸附与分配吸附联合作用
三元反应模型
要点一
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组分为无机矿物、无定形的有机 质(软碳)、凝聚态的有机质(硬碳)。无机矿物 和软碳的吸附以线性分配为主,快速可逆,硬碳则 为非线性吸附,吸附缓慢。
要点二
土壤/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是由一系列线 性和非线性的吸附反应组合而成。
2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

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

杨静,郭文圻,杨文浩,等.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2):351-359.YANG J,GUO W Q,YANG W H ,et al.Effects of the co-application of Chinese milk vetch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he leachingand los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ifferent paddy soils[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4,43(2):351-359.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杨静1,郭文圻2,杨文浩3,周碧青3,邢世和3*(1.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2.福建省龙岩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龙岩361000;3.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州350002)Effects of the co-application of Chinese milk vetch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he leaching and loss of dissolved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ifferent paddy soilsYANG Jing 1,GUO Wenqi 2,YANG Wenhao 3,ZHOU Biqing 3,XING Shihe 3*(1.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China;2.Fujian Provincial Longya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Longyan 361000,China;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we sough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ilk vetch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organic carbon (DOC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in paddy soil,and to elucidate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DOC and DON.We used three typical soils (yellow,yellow podzolic,and gray paddy soils )used to cultivate rice in a subtropical reg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ngle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K )and combined Chinese milk vetch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mv )treatment on the收稿日期:2023-07-20录用日期:2023-10-24作者简介:杨静(1992—),女,福建南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可溶性碳氮与环境生态研究。

施用无机氮肥和有机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农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施用无机氮肥和有机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农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施用无机氮肥和有机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农艺学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为探究氮源和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0062016年,在美国堪萨斯州进行了10 a的试验研究。

每年在春季耕种前采集土壤样本,样本采集深度为0~15 cm。

结果表明:耕种期间的土壤酸碱度、土壤全氮量、土壤磷、钾量均受氮源、施氮量和采样时间的影响,施有机氮肥地块比施无机氮肥地块的土壤全氮量均高19%。

免耕地块15 cm以上土层的土壤全氮量比传统耕作地块均高9%。

2016年测得的土壤磷含量比2006年增加约401%。

同样,与施无机氮肥相比,大量施用有机氮肥的地块土壤磷和钾含量分别增加约331%和43%,少量施用有机氮肥的地块土壤磷和钾含量分别增加约66%和20%。

观测到的土壤磷、钾含量的变化主要与有机氮肥的添加有关。

氮肥施用量可影响土壤电导率与土壤硝酸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施无机氮肥地块的土壤电导率的变化程度是施有机氮肥地块的2.8倍。

关键词:氮源; 施氮量; 养分管理; 土壤性质; 耕作;20世纪30年代,实验区发生过重大沙尘暴,导致该地区耕种方式发生变化。

在连续耕作和风蚀天气影响下,该地区农田失去表土层和生产力。

因此,一些被侵蚀的农田,正逐步实施如免耕和添加肥料改良剂等可提高土壤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管理措施。

对该地区土地来说,免耕要比传统耕作更适合,免耕可以提高土壤保水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SOC)量和土壤有效养分,维持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以及降低土壤可蚀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1)在两种施肥量[6 7kg/(hm2a)和134 kg/(hm2a)]及10 a研究期基础上,确定氮源(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2)依据研究期间每年的土壤养分动态时间变化分析量化每年的氮肥施用量。

1 、材料和方法1.1、实验设计本项研究在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哈斯附近的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研究中心进行。

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

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

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引言氮素(N)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它在植物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等。

作物吸收氮素的形态多样,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及其特点。

无机氮形态氨态氮(NH4+)氨态氮是作物吸收的一种重要无机氮形态。

当土壤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铵态氮时,作物可以直接通过根系吸收。

它具有以下特点: - 吸收速度快:由于其带正电荷,能够与根系间隙中负电荷的离子交换复杂,从而加快了吸收速度。

- 吸附能力强:在土壤中,铵态氮很容易被粘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从而减少了铵态氮流失的可能性。

硝态氮(NO3-)硝态氮是另一种主要无机氮形态,也是作物吸收的重要来源。

它具有以下特点: - 吸收速度相对较慢:硝态氮需要通过根系被还原为无机氮形态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其吸收速度相对较慢。

- 易于流失: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发生淋溶和硝化作用,从而导致流失,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亚硝态氮(NO2-)亚硝态氮是一种不稳定的无机氮形态,在自然环境中很少存在。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水logged土壤),亚硝态氮可以产生并被一些作物吸收。

有机氮形态蛋白质蛋白质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有机氮形态。

它由多个氨基酸组成,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

作物通过分泌酶类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再通过根系吸收。

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氮形态。

它在土壤中很少存在,但通过根系分泌的酶类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被作物吸收。

氨基酸盐氨基酸盐是一种有机氮形态,在土壤中比较常见。

它由氨基酸与无机盐(如钠盐、钾盐等)结合而成,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形态转化在土壤中,无机氮和有机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些转化过程主要由微生物介导,包括硝化、还原和脱氨等。

通过这些转化过程,不同形态的氮素可以相互转换,为作物提供不同形式的营养。

•硝化:微生物将铵态氮氧化为硝态氮,从而使植物能够吸收。

土壤全氮范围

土壤全氮范围

土壤全氮范围土壤全氮是土壤中氮素总含量的量度,包括有机氮与无机氮。

他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标志。

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用途,所需的土壤全氮范围也不尽相同。

在此,我们一步步地来了解不同土地用途下,土壤全氮的标准范围。

1. 农田土壤全氮范围农田土壤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对于土壤全氮范围要求较高。

农田土壤全氮范围在1.0-6.0 g/kg之间。

一般来说,在肥力好的耕地中,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而贫瘠的耕地中,土壤全氮含量较低。

在进行耕作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养分检测,以便制定适当的施肥方案。

2. 果树园土壤全氮范围果树园是一种在农田中植树种果的农业形式。

与农田不同,果树园对于土壤全氮的要求要高些。

一般来说,土壤全氮范围在1.5-10.0g/kg之间。

果树生长繁忙期,需要大量氮素供应,在进行施肥时要根据果树所需的养分进行合理的配比,切勿过量用肥。

3. 节水农业土壤全氮范围随着气候变化和粮食需求的增长,节水农业越来越受到农民们的重视。

节水农业所用的土壤全氮范围与其他的土地用途有所不同,其范围为1.0-5.0 g/kg之间,在进行施肥时应该考虑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精准施肥,避免产生农业污染和浪费。

4. 林地土壤全氮范围林地土壤全氮范围相对较低,一般在0.5-3.0 g/kg之间。

但是,林地中的植物更强调土壤的基础性和松散程度,以便便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吸收水分与营养物质。

总之,不同土地用途下,土壤全氮的标准范围是不同的。

了解土地的用途与土壤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可有效地提高土地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保护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预备试验发现, 滤液与树脂 ( 干质量) 的比例 分
, 它 们 含 有 数 量 可 观 的 可 溶 性 有 机 氮、
[ !! ] , 其在 有 机 肥 养 分 损 失 中 的 作 用 值 得 关 注# 碳 [ !, - !. ] $%&’()&*+ 等 研究发现, 施用禽粪或红三叶草
为 ,"@ ! 时, 可有效分离提取液中的无机离子, 因此, 正式试验分离时选择这一比例# 分离无机氮前的滤 液的电导率为 0 9/" !( ・ D+ - ! , 分离后为 ,!5 !( ・ -! D+ , 说明这种分离方法显著降低了滤液中交换性 离子的数量# 分离前、 后滤液中 C8. - EC、 C7/ F EC、 G8C、 G8; 和总可溶性氮 ( HGC) 含量见表 !# 将分 离 后 滤 液 稀 释 成 " 、 ,1 . 、 /1 0 、 01 9 、 91 0 、 !!1 . 、 ,,1 4 、 /01 , +’ G8C ・ I - ! 和 " 、 ,.1 . 、 /41 0 、 051 , 、 991 4 、 !!41 / 、 ,.,1 9 、 /401 0 +’ G8; ・ I - ! 各 5
[ !/ - !0 ]
试验, 分别称取风干过 , ++ 筛的供试土壤 ( 红油土 和淋溶褐土) !" ’, 各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稀释溶液 !"" +?, 在 0 K、 4" &6+ 下振荡 ,/ L, 离心并过 "1 /0 测 定 滤 液 中 C8. - EC、 C7/ F EC、 HGC 和 !+ 滤 膜, G8; 浓度, 根据吸附前后 G8C 和 G8; 浓度的变化计 算其吸附数量# 每处理 . 次重复# !# $" 测定方法 有机肥和土壤提取液中 C8. - EC 浓度采用 MNE NOG 50""OO 紫外 P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C7/ F EC 浓 度采用 =O> G)<& 0""" 流动注射仪测定; 可溶性有机 碳 ( G8; ) 采用 H8;E0"0" 分析仪测定; 总可溶性氮 采用 .: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 紫外 P 可见分光光度计 测定# !# %" 数据分析
-! -! -!
、 全氮 !1 "0 ’ ・ 2’
-!

、 可溶性有机碳 .33 +’
・2’ 、 67 ( 7, 8 ) 值 01 /5 、 粘粒含量 /"1 !: 、 ;<;8. 含 量 !1 ,: 、=%, 8. 含 量 41 ,9: 、>?, 8. 含 量 !01 3:[ !0]#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碳采用蒸馏水 浸 提, 水土 比 为 !" @ ! ( 质 量 比) , 振 荡 ." +AB 后, 过 "1 /0 !+ 滤膜备用# 供试有机肥为采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近农村 的新鲜猪粪, 全 C 含量为 ,!1 ," ’ ・ 2’ - ! # 猪粪用蒸 馏水提 取, 提 取 液 与 有 机 肥 的 比 例 为 !" @ ! ( 质量 比) , 浸提液过 "1 /0 !+ 滤膜备用# 为了消除铵态氮 等无机离子竞争吸附位点而影响可溶性有机碳、 氮
[ !9 ] 可溶性有机氮 ( G8C) 计算公式 为: F G8C Q HGC - C8. EC - C7/ EC G8; 或 G8C 的吸附量计算公式为: !" ( #! $ # % #" ) &’ (
: 红油土有机
质含量 !01 . ’・2’ - ! 、 全氮 "1 34 ’ ・ 2’ - ! 、 可溶性有 机氮 45 +’・2’ - ! 、 可溶性有机碳 !/" +’・2’ - ! 、 67 ( 7, 8 )值 91 4" 、 粘 粒 含 量 ..1 5: 、 ;<;8. 含 量 31 .: 、 =%, 8. 含量 01 53: 、 >?, 8. 含量 !/1 ": ; 淋溶 褐土有机质含量 !.1 / ’ ・ 2’ 可溶性有机氮 ,94 +’・2’
( "&"%&$’’ , .&3%!&’% , .&%%"&3% ) 和西北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 $&&( ) !!通讯作者- A:S8<O:D@TBNCY LC@O<P- ;8- K9- P9 $&&(:!$:$’ 收稿, $&&%:!!:$& 接受[ ! 1 "] - 研究表明, 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提高是导 迁移 [ .] 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 可溶性有机氮、 碳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直接影 [ . 1 3] 响其在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和行为 - 林地土壤 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可溶性有机养分, 其可溶性有机 铁铝氧化物含量、 粘 碳吸附特性与土壤性质如 L6、 [ (] [ %] 粒含量、 表面积及有机碳等因素有关 - Z8<KHM 等 研究发现 )*+ 比 )*, 更易从林地土壤淋失- 污水中 [ ’ 1 2] 的有机态氮也具有较强的移动性 -
! 期T T T T T T T T T T T T 赵满兴等: 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氮、 碳的吸附特性T T T T T T T
99
有机肥是农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碳的主要来 源之一
[ !" ]
的吸附, 用离子交换树脂 ( 国产 9., 型阳离子树脂 和 9!9 型阴离子树脂) 分离有机肥滤液中的无机成
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氮、 碳 的吸附特性 !
赵满兴 # 周建斌
!, " !, $ !!
# 陈竹君 # 郑险峰
!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 ;$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北京 !&&&’! ;"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延安 %!(&&& )
摘# 要# 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红油土和淋溶褐土耕层土壤对分离的有机肥提取液中可溶性 有机氮、 碳 ( )*+ 和 )*, ) 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 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可以反映土壤对可 溶性有机氮、 碳的吸附特性, 土壤吸附 )*+、 )*, 的数量与它们各自加入的量呈极显著线性关 系- 从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的分配系数 ! 看, 淋溶褐土对 )*+、 )*, 的吸附能力强于红油 土- 红油土对 )*+、 )*, 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 $./ "0 和 !’/ ’0 , 淋溶褐土则分别为 "’/ "0 和 !’/ (0 ; 两种类型土壤对 )*+ 和 )*, 的吸附能力较低, 说明它们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移动 性; 土壤对 )*, 的吸附能力弱于 )*+, 说明 )*, 更易于从土壤中流失关键词# 农田土壤# 可溶性有机氮# 可溶性有机碳# 吸附特性# 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 ( $&&’ ) &!1&&%(1&3#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4 文章编号# !&&!12""$ !"#$%&’($) *+,%,*’-%(#’(*# $. #$/01/- $%2,)(* *,%1$) ,)" )(’%$2-) () ’3$ *0/’(4,’-" #$(/#5 " $ ! ! 564* 789:;<9=!, ,56*> ?<89:@<9!, ,,6A+ 5BC:DC9! ,56A+E F<89:GH9=( "#$$%&% #’ (%)#*+,% $ >%: ?<@ - ./01+#/!%/2 3,1%/,%) ,4#+256%)2 7 - 8 9/10%+)12: ,;</&$1/& %!$!&& ,35<</=1,"51/<; A#+<2#+: #’ B$</2 4*2+121#/ </C 4*2+1%/2 ":,$1/& #’ 7&+1,*$2*+% D1/1)2+:,E%1F1/& !&&&’! ,"51/<; " "#$$%&% #’ ?1’% 3,1%/,%,;</ ’ </ 9/10%+)12:,;</ ’ </ %!(&&& ,35<</=1,"51/< ) G @"51/G HG 7II$G $&&’ , 67 (!) : %(1’&.,#$- , !1#’%,*’:I9 JB<K L8LHM,KNOC@OH NM=89<P P8M@N9( )*, )89Q 9<JMN=H9( )*+ )RHMH H;JM8PJHQ GMNS S89CMH ,89Q JBH<M 8QKNMLJ<N9 PB8M8PJHM<KJ<PK <9 4M=NKNOK 89Q 49JBMNKNOK <9 EC89TBN9= MH=<N9 NG )B889;< UMNV<9PH RHMH <9VHKJ<=8JHQ- WBH MHKCOJK KBNRHQ JB8J JBH 8QKNMLJ<N9 NG )*+ 89Q )*, <9 JBH JRN KN<OK PNCOQ @H G<JJHQ @X <9<J<8O S8KK <KNJBHMS SNQHO ,89Q JBH 8QKNM@HQ 8SNC9JK NG )*+ 89Q )*, B8Q 8 K<=9<G<P89J O<9H8M MHO8J<N9KB<L R<JB JBH <9<J<8O PN9PH9JM8J<N9K NG )*+ 89Q )*, 8QQHQ <9JN KN<OKWBH L8MJ<J<N9 PNHGG<P<H9J,! NG JBH <9<J<8O S8KK <KNJBHMS SNQHO,<9Q<P8JHQ JB8J 4M=NKNOK B8Q 8 B<=BHM 8QKNM@<O<JX JB89 49JBMNKNOK- WBH 8VHM8=H 8QKNMLJ<N9 M8JHK NG )*+ 89Q )*, <9 49JBMNKNOK RHMH $./ "0 89Q !’/ ’0 ,89Q JBNKH <9 4M=NKNOK RHMH "’/ "0 89Q !’/ (0 ,MHKLHPJ<VHOX- WBH ONR 8Q: KNMLJ<N9 M8JHK NG )*+ 89Q )*, <9Q<P8JHQ JBH<M B<=B SN@<O<JX <9 JBH JRN KN<OK,89Q SNMH )*+ R8K 8Q: KNM@HQ JB89 )*, KC==HKJHQ JBH B<=BHM LNJH9J<8O NG )*, OH8PB<9= GMNS KN<O8-9 3$%"#:PCOJ<V8JHQ KN<O;KNOC@OH NM=89<P 9<JMN=H9( )*+) ;KNOC@OH NM=89<P P8M@N9( )*, ) ;8Q: KNMLJ<N9 PB8M8PJHM<KJ<PK;<9<J<8O S8KK( I7)<KNJBHMS# # 土壤中能够被水或盐溶液浸提出来的有机态氮 或碳被称为可溶性有机氮或碳 ( )*+ 或 )*, ) - 土壤 可溶性有机氮、 碳是土壤有机氮、 碳最活跃的组成部 分, 可以影响土壤酸碱性、 养分利用和微生物活动,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重金属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