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第二章
《网络经济学》备考资料

《网络经济学》(全校任选课)复习提纲(2016年6月)第一章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概述一名词解释网络经济二简答题1 网络经济给当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2 网络经济的特征。
3 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
第二章数字产品及其供给一名称解释数字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外部性摩尔定律正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临界点临界容量赢家通吃转移成本锁定路径依赖安装基础二简答题1 网络经济中信息与数字产品的边界如何确定。
数字产品是被数字化的信息产品,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的交换物。
2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如何。
3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4 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哪些特点。
5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6 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何,如何理解其经济内涵。
7 分析网络经济正反馈中的市场均衡(图示分析),说明为什么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影响供求,而是供求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8 图示说明某种数字产品的正反馈发展过程。
9 分析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对产品市场、网络企业、政府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数字产品需求一名词解释梅特卡夫法则(定律)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互补产品软件—硬件范式二简答题1 网络外部性的特征.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3 数字产品的价值如何构成。
4 数字产品在网络外部性影响下的需求曲线如何。
5 数字产品的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图示如何(理解其经济含义)。
第一-- 三章选择题1. “网络经济学”对网络产业中广泛存在的___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A. 外部性B. 锁定C. 转移成本D. 企业战略正确答案: [A ]2 ____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Networks)。
A. 网络经济B. 工业经济C. 农业经济D. 后工业经济正确答案: [A ]3 从本质上说,数字产品本身就是____——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
A. 数字产品 B. 信息 C. 信息产品 D. 产品正确答案:[B ]4 信息产品侧重于讨论产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而____则强调其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一些特性。
网络经济学第二章

2.4 质量信息不对称下的电子市场道德风险问题
2.4.1 电子市场的道德风险 2、电子市场道德风险的产生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根本原因 电子市场交易中信用的缺失 电子市场中的惩罚激励机制不够
电子市 场的道 德风险
2.4 质量信息不对称下的电子市场道德风险问题
2.4.2 基于买方机会主义行为的道德风险
I的严格增函数,R为 信息量I的凸函数.
I1
I2
If
I* I
图2-1 垄断企业的成本和收益
2.2 电子商务对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2.2.2 电子商务环境下垄断企业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变化
结论
对于消费者来讲,为获取搜索的最大收益, 必须确定搜索信息量的大小。当搜索的边际成 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搜索利 益。
象征 买 方 获取
质量 反馈信息 信息
信息 卖方提供
价格、经济状况等决策影响因素
商品感知质量
购买选择域
购买
偏好
经验质量信息
信息获取
信息与影响的输入—输出流
其他因素影响
反馈效果
图2-5 质量信息表示与传递对买方购买决策的影响
不论是传统市 场还是电子市场, 影响买方形成感知 质量的因素是质量 信息表示与传递以 及买方质量信息的 获取。然而,电子 市场在质量信息表 示、传递和获取方 面与传统市场存在 着差异,这也是形 成电子市场质量信 息不对称的原因。
Pi(I) Pmin
R=MR=MC= 0
If I* I
图2-4完全竞争的市场
在电子市场中价格差异仍然存在,消费者的搜索 仍然能够带来收益,差异原因是品牌、产品属性或者 是厂商的差异化战略。
2.3 质量信息不对称下的电子市场逆向选择问题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 网络经济学PPT课件

会相应增加,因而需求曲线向下。
边际网络外部性递减的现象
2.4 网络外部性的载体
数字产品 网络产品
2.4.1 网络产品
张小蒂、倪云虎
盛晓白
• 一切满足人与人 之间交往的产品。 网络由节点和连 线组成,节点的中 心即单个的人,节 点间的连线即为 连接单个人之间 的媒体,人与人之 间通过网络交往 的物质产品和信 息产品都属于网 络产品。
2.3.3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消 费 者 效 用
自有价值 协同价值
消费者对网络产品自有价值的判断基于 这一产品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属性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除了对自己的 支付能力(收入水平)、产品的自有价值进 行权衡判断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消费者
的购买行为。
2.3.3.2网络外部性的需求曲线
传统的需求曲线并未消亡,只是随着消费 者网络的增加,需求曲线一直在变化。
降 •由于技术的改进导致价格
的下降。
与正外部性差别
直接网络外部性
•消费者可以内化外部性 •只有不能内化的网络外部
性才属于外部性的一种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经济学家Liebowitz和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经 济学家Margolis认为,网络效应和网络外部性是不同的。他们认为,网 络中市场参与者行为产生的相互影响称为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广泛
难界定,网络中的 用户很难观察到隐 藏的使用者。 • 社交网络、消费者 网络
2.1.2 网络的分类
双向网络
• 节点之间能够相 互通讯。
• 铁路、公路和许 多电信网络
单向网络
• 节点之间只能单 向通讯
西财《网络经济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1.简述网络消费者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网络消费者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子商务市场中进行消费和购物等活动的消费者人群。
网络消费者的特点主要有:网路消费者年轻化、网路消费者高学历化、中低收入阶层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不愿面对销售员、女性是网路消费者的主导。
2.网络消费者有哪些群体特征?答: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注重个性化。
(2)头脑冷静,擅长理性分析。
(3)消费行为的主动参与性。
(4)重视信息搜集。
3. 简述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过程。
答: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就是指在网络购买活动中,驱使网络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某些内在的驱动力。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需求动机和心理动机。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也就是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和不买的过程,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可以大致分为购买需求产生、购买信息收集、购买信息评估、确定购买决策与商品购后评价五个阶段。
4.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既受到个人消费水平、商品价格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消费者个性心理、需求与动机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职业环境和相关群体的影响。
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商品的特性、商品的价格、企业形象、购物的便利性、网络购买的安全可靠性。
5.网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存在哪些风险?答:网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网络安全风险、商品交易风险、商家信誉风险、理赔退款风险。
6.结合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谈谈你对网络消费文化的认识。
答:网络消费文化是在当今社会中以因特网为平台发展起来的,反映网络消费领域的一种消费文化形式。
它是消费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延伸形态,这种文化与网络上所有上下游厂商及消费者相联系,衍生出网络消费文化产业和商业,其中包括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吧、网络动漫、在线点播、网络聊天视频、网络培训、网络教育等内容。
《网络经济学》第2章

PPT文档演模板
《网络经济学》第2章
3.信息不对称性
网络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率,但虚拟市场中因质量信 息不对称所引起的“柠檬”问题,却可能因此而 有恶化的趋势。在实体市场中,虽然也存在着产 品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影响范围有限。
越过临界点,不需要借助外力,该产品的市场规模 就能自行成长,企业将因此而赢利。
因此,在网络效应很强的产品市场,企业竞争的关 键在于能否抢先突破临界容量。
PPT文档演模板
《网络经济学》第2章
4.需求方规模经济
1)网络效应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 模经济,与产生于供给方面的传统规模经济不同 的是,这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的需求方面。
PPT文档演模板
《网络经济学》第2章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三)
3)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的比较
•消费者A的决策
•消费者A的决策
•直
•消费者 •消 费
•间
接
决策直 者 决
•互补品情况
接网
•网
接相互 策 间
络外
络
影响
接相
部性
•外 •消费者B的决策 互 影 •消费者B的决策
部
•图2-2 直接网络外部性与响间接网络外部性比较
PPT文档演模板
•n1 •n •n •n
•n
234
0
•图2-3 网络产品的需求曲线
•1 •n
《网络经济学》第2章
3)对网络产品需求曲线的进一步分析
存在网络效应的市场上,产品的根本优势在于市场 规模的大小。规模越大,对消费者的效用越大, 越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规 模的扩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与此相反,规模 较小、难以扩张的产品网络将陷入恶性循环,最 后只能走向消亡。临界容量就是这个良性循环和 恶性循环的交界点。
网络经济学 第二章

二,数字产品的特点
1,不可破坏性 2,可变性 3,可复制性 4,公共品性质 5,经验产品 6,数字产品 7,个人偏好依赖
本节小结
数字产品必然具有信息内容,同时具有信息内容 的事物就可以数字化;但信息产品不一定是数字 产品.可能以实物的形式存在; 数字产品是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并 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 数字产品具有不可破坏性,可变性,可复制性, 公共品性,经验产品性,外部性和对个人偏好的 依赖性.
附录:数字产品的实例
①信息和娱乐产品 ②象征,符号和概念 纸介信息产品:报纸,杂志 定票:飞机;酒店;音乐会 产品信息:产品说明,用户手 财务工具:支票;电子货币;证券 册 ③过程和服务 图形图像:照片,地图 政府服务 音频产品:唱片,mp3 电子消费 视频产品:电影,电视 经济交易 远程教育,医疗,娱乐
第二章 数字产品
第一节 数字产品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数字产品的定义, 第二节 数字产品的经济学问题
第一节数字产品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一,数字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二,数字产品的特征
一,数字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在网络经济交易中的可以被数字化, 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 传播的事物(信息). 2数字产品和信息产品的比较 数字产品必然要求具有信息内容,同时具 有信息内容就可以数字化;信息产品未必 是数字产品,可能以实物的形式存在.
�
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均衡图
图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
二,数字产品版权保护的经济学问题
1,版权保护存在的必要性 ①公共品;②可复制性;③可变性 2,版权保护的效率与公平 ①创新的可持续性;②福利最大化
本节小结
数字产品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成本结 构,同时其需求日益受到价格以外因素(网络外 部性)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中边际分析和均衡 定价难以解释; 知识产权保护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可以促进创造性 活动的增加,但同时增加了垄断剥削的努力,不 仅可能造成社会净损失,也可能使创造性活动减 少.
网络经济学ppt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

w ifiX 1 i,X 2i,...,X n i,X m kik
第一节 外部性
二 外部性的分类
1
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2 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3 技术外部性与金钱外部性
第一节 外部性
三 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一)负外部性:社会有效产出的偏离
价格
P1
MSC MC MR MEC
❖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与网络外部性相关的市场失灵存在,不加区分两 者的定义,本书采用这一观点。
第二节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与分类
二 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一)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 直接网络外部性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 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而产生的外部性。
❖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 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消费量增加、价格降低而产 生的价值。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二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一)需求曲线的变化 ❖ 传统经济中,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 网络经济中,需求曲线依然向下倾斜,但因为存在网络
外部性,又将随着其预期将售数量的增加而上升。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 个人需求
U
k
Hale Waihona Puke (ne)p0
p k (n e ) p k (n e )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
本章主要内容
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与分类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e
i n
第一节 外部性
一 外部性的定义
❖ 外部性是指一个市场参与者影响到他人或公共利 益,而行为人又没有因此做出赔偿或得到补偿的 现象。
❖ 用数学符号表示,所谓外部性就是某经济主体的 福利函数的解释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 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
网络经济学2章网络经济中的消费者行为

使用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即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因使用的数量不同而不同。随着使用的 数量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随之而减少。 在经济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如果是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 则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描述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决策或 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3、两种概念的区别
前一种概念可视为是信息资源,像其他自然资源一 样,它是外在的,自然生成的。
后一种概念可视为是信息产品,像其他产品一样, 它包含了人类的劳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信息的无限性和稀缺性
1、信息的无限性
世间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都是稀缺的。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使其 产生最大的效用。
4、价值让渡的可重复性
一般产品在交易完成后,所有权即发生转移,卖出方不再拥有 对产品的所有权。但信息产品为非物质产品,生产者将产品出售 后,并不失去对产品的所有权,同一产品还可以继续卖给他人。 信息产品之所以可以重复进行让渡,是因为信息和知识具有可共 享性,一件产品一个人使用和许多使用,不影响每个人所获得的 使用价值。
所不同的是,信息的稀缺性是一种主观稀缺性,即 能否得到有用的信息,主要不取决于外部在客观上是 否有这种信息,而是取决于使用者在主观上有没有得 到和应用这种信息的能力。
3、由此引发的问题
信息的稀缺性说明信息也存在有效配置的问题。但 信息是一种主观稀缺性,决定它的有效配置其形式与 过程的机理与其他普通资源不同。传统经济是客观的 稀缺性与主观的无限性的矛盾,而网络经济是客观的 无限性与主观的稀缺性的矛盾。矛盾发生变化,其内 在的规律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了一般的经 济学,还需要有网络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Q
信息产品种类的供给曲线
(4)信息产品的外部性与供给
信息产品具有外部性,即具有类似公共产品的属性。
非消耗性=非竞争性
可共享性=非排他性
问题:是否导致市场失灵?
科斯:只要产权能够明晰,就能使外部性内化,通 过市场得到补偿,供给就不会不足。 公共产品的产权无法界定,或界定成本太高,因此 产权不明晰。信息产品的产权可以界定,而且界定成 本很低,因此使外部性得到内化,市场不会失灵。
2.1.1数字产品的定义
信息产品的定义:包括软件、所谓的“教育”和 “娱乐”产品以及其他的知识产品。 网络时代出现之后,这些信息产品明显的出现了 两大发展趋势:
①大量信息产品得以实现数字化。 ②信息产品的范畴不断扩大,非信息产品也可以数字化。
数字化过程可归纳为“两化”、“两性” 安全性、增值性 标准化、个性化
第二章 网络经济下的产 品与需求
2.1信息与数字产品
本节逻辑结构图
2.1.1数字产品定义 数字产品与 信息产品的区别 和联系 数字产品定 义 2.1.2数字产品分类 以数字产品 的形式和内容作 为划分依据 以用户与产 品交互为基础来 划分数字化产品 的方法 2.1.3数字产品特点 数字产品的 物理特性 数字产品的 经济特性
1、终端型网络产品与内容性网络产品共同组成了 一个“硬件——软件范式” 2、不同终端型网络产品的生产者可能会独立使用 不同的技术,这样它们的产品因为不能相互兼容而 形成了不同的网络。
特点
2.3.3提供共同生产条件与流通条件的网络基础 设施
提供共同生产条件与流通条件的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经济下,基础设施主要指为网络产品提供 传送和交互服务的物理载体,是网络经济中的 共同生产条件和共同流通条件。 如果我们将终端产品理解为网络的节点,那么 网络基础设施就是连结这些节点的连线。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网络基础设施属于自然 垄断这一命题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2)供给曲线
将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产品的数量在 坐标图是标出,再将其连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条 曲线,即供给曲线(S)。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价格 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
P
S
0
Q
供给曲线
(3)供给曲线右上倾斜的原因
原因:边际成本递增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而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 而递增的情况下,要求有更高的边际收益(价格)来 弥补成本。
网络是由互补的节点和链构成
“网络中的产品不一定是网络产品 ,而网络在网络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及其物理与经济特性, 可将网络中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类: 作为网络中传播的内容
信息与载体一起构成网络,将可在网络上传播的数 字产品确定为网络经济中的核心产品 。然而,不 仅仅局限于以数字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进行 ,例如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播的电视节目、在电影 院放映的电影、都属于这类内容性网络产品。
边际效用递增,用的人越多,效用越大,价格相应 也就越高。
(2)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在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决定供给,而是供给决定 价格。 用公式表示: PS=f(Q) 供给量越多,边际成本越接近于0,售价就可能越 低。 保罗· 克鲁格曼:在网络经济中,供给曲线下滑而不 是上扬。
P
S 0
Q
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数字产品: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 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2.1.1数字产品的定义
联系
从本质上,数字产品本 身就是信息,经数字化并 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 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 数字化的事物。
区别
数 字 产 品 与 信 息 产 品 联 系 与 区 别
数字产品强调其数字化的 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 一些特性 ; 而信息产品则侧重于讨论产 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 。 数字产品必然要求具有信 息内容—因为具有信息内容 是一个产品成为数字产品的 前提条件; 而信息产品则未必是数字产 品—它也可以以实物的形式 存在。
(2)信息产品的次数和种类供给曲线
信息产品的次数供给曲线
在某一价格水平P0上,低于这一水平,供应次数为 0,大于、等于这一水平,供应次数无限大。
信息产品的种类供给曲线
价格越高,厂商越倾向于开发新产品,提供的产品 种类越多。反之,价格越低,提供的产品种类越少。
P
SN
0
Q
信息产品次数的供给曲线
P
SM
3.5
网络经济下的需求
3.5.1 一般产品的需求
(1)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 数量。同样,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偏好 等,但其中价格是关键因素。因此,一般将需求视 为价格的函数。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 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Qd=f(P)
概念界定
1、复制的生产方式 2、同一网络中内容产品之间的竞争与互补 3、内容产品的长尾市场
特点
2.3.2作为网络节点的终端
作为网络节点的终端
概念界定
作为终端构成网络节点的这类产品,它们在被用户 反复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需求 ,同时它们也是这些信息的聚合器
一类是数字类终端,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Office办公软 件、软件开发工具、杀毒软件、媒体播放工具等等 。另一类, 则是硬件终端,例如构成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构成互联网的各 种类型的计算机,构成电视游戏机用户网络的终端设备等等。
不可破坏性
在网络上传播不具有物理载体一经创生可永远 存在
可复制性
最大价值特点:大量低成本复制。 这个特性带来很多经济学问题,下一部分讨论
经济特性
非竞争性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由其信息内容的特征决定的。也 可以是排他性,通过制度性或技术性的设计。如: 经过加密的数字产品 如果消费者必须先尝试一种产品才能对它进行评价 ,经济学家就把它称为“经验产品”。对于数字产 品来说,它每次被消费的时候都可能是经验产品 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外部性;同时具有第二章提到的 网络外部性,这点是它的特殊之处 数字产品所携带的内容本质是信息——人类思想、 知识、智力、资料等。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这些思 想和信息的作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对数字产品的 需求似乎更容易随消费者个人的偏好不同而变化。
(3)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产品。在 有正的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 收益,因此,没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公共产品,而更愿 意从别人的生产中得到好处——“搭便车”。这样, 就会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 如图所示: 从社会收益看,均衡产量为Q1,此时为帕雷托最优。 但厂商的决策是这私人边际收益做出,均衡产量为 Q2, 偏离帕雷托均衡状态。
以用户与产品交互为基础来划分数字化产品的方法
着眼点为数字产品 形成时间,如各类 网上行情、广告、 资讯乃至新闻等 。这类产品的生产 特点。 一类为一次性使用。 另一类为反复使用, 如:软件程序和游戏 ,能够被反复使用的 产品的全部价值必定 随着使用而增加,但 其递增率可正可负。
被动传输式:用户一次 性或者断点续传以片段 方式下载后,直接使用 。 交互式模式,使用了实 时应用程序,需要在连 续的请求与回应之间交 谈和应用,具有互动性
所以,只有当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增加 产量,使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保持一致。 反过来,当价格下降,企业的边际收益无法再弥补 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减少产量,直至边际收益与边际 成本相等。
2.4.2、公共产品的供给
(1)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 私人产品归属于某个个体,只有他才能从这个产 品中获得利益。其他人要得到私人产品,必须为其 付出代价。
公共产品是归属于公众的产品,每个人都可以从 这个产品中获得利益,而且不需要为其付出代价。
(2)公共产品的性质
非竞争性
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 的消费。
非排他性
无法排除任何人对这个物品的消费,或者排除任何 人对此产品消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对公共产品不可能、也没有 必要去限制别人的使用,也正因为如此,使公共产品 成为公众消费的产品。
经验产品
外部性
对个人偏 好的依赖性
2.3网络产品的生产特性
“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生产”作为网络经济下生产的共同特 点可以得出一些笼统的结论,但远远不够,所以需要更进一 步,充分理解和把握研究的网络产品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不论是何种网络产品,它们必然存在 于某个网络之中,或者它们直接构成 某个网络
网络的各节点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 必须存在某种形式的信息交流 网络间的信息交流能够驱动网络各节 点间的协同价值,使网络外部性发生 作用进而使整个网络中所有用户获益 “协同价值占产品价值的比重”是 区分网络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标准。
产品的 传输模式
产品的 时效性
。
运行性使用表示一个产 品是可执行的程序或被 程序存取的文件。如, 交互式CD在一个由程序 设计人员设定的可控制 的环境下显示文件类素 材,这些素材很难在其 它环境中显示。
运行性 使用
同一产品需 求的数量和 使用的频繁 程度
2.1.3数字产品的特性
物理特性
可变性 随时可以被修改。修改表现形式:1订制;2 传输过程中;3到达用户手中;4升级
对于经济网络的研究
本质上,经济网 络的研究属于纯 粹的理论经济学 范畴。
将经济主体视 为网络中的节 点而将主体之 间的经济联系 视为网络的链
它的分析对象不 是经济体的某个 部分,而是整个 经济体系。 经济网络研究 把经济主体之 间的网络交互 作用引入模型。
从网络的视角透 视整个经济体。
与传统经济学的最 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