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传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蔺相如传重要句子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骗;想不给吧,就担心秦兵打过来。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3、何以知之。

译: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译:但是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不应该。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译: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他不要以璧撞柱,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池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秦王把璧给他,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了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直向上顶起了帽子。

9、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在朝廷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10、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译: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您和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译:不如趁机优厚的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呢?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译: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布置了大量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

廉颇蔺相如传记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异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很是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当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争夺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骁勇善战而于诸侯各国有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食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获得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令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闻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恳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以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很多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忧秦兵打过来。

7、计不决,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想法拿不定,想找个能够差遣去答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领缪贤说:“我的食客蔺相如能够出使。

”9、王问:“何以知之” 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依据什么知道他能够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以前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食客蔺相如阻截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边疆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认识他,因此打算去他那边。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此刻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因此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必然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文:此刻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惧怕赵国,这类局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容您,并且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及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一句一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一句一译

以下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一译的注释: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3.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括而代颇。

译:赵王认为廉颇是个有才能的大夫,派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大将。

4.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乃诈之。

译:赵括的军队被打败了,四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5. 赵王亦以相如为贤,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译:赵王也认为蔺相如是个有才能的人,任命他为上卿,职位排在廉颇的右边。

6.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

7.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译:赵奢是赵国的田部官员。

8. 秦伐韩,军阏与。

译: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9. 赵王问诸大臣,皆以为王以五万之众,挟山而趋怀、阏与。

译:赵王询问各位大臣的意见,大家都认为赵王应该以五万大军,挟山而进,攻打阏与。

10. 唯司徒廉颇、司空乐乘以为不可。

译:只有司徒廉颇和司空乐乘认为这种做法不可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翻译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 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9、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但是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 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 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
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 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 的地步呀!
14、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 国中出名。 1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16、璧有瑕,请指示王。 璧上有点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重点句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 找不到。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 想跟您结交。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 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 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 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 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 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 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 们告辞离开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只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不敢用兵侵犯赵国的原 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 虎相斗,那情势必然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 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后面啊!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语句翻译上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语句翻译上课
•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 • 买五人之脰函之——用木匣子装 •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以
礼相待
③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
•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
•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④名词后面带补语。 • 沛公军霸上——驻军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⑤名词前面或后面有“而”字与动词连接。 •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2)词义缩小(“丈夫”:男子通称→妻的

偶)
(3)词义转移(“牺牲”:祭祀时用的牲畜, 名词→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 自己的生命,动词)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勇士、武将→帮
凶、狗腿子)等。
一词多义
•引
•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 ③相如引车避匿
延请 拉 牵,拉,引申为掉转
•徒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的
①安置住宿 ②用刀杀 ③穿,怀揣
【知识归纳与拓展五】
• 名词作动词的判断规律: • ①两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修饰关系,而是动宾
(支配)关系(即名词带宾语),则前一个名词活用 为动词。
• 微风鼓浪——激起 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道芷阳间行——取道
• ②名词后面跟着代词。
•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不过
•以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
•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而,来,连词
•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因为

• 相如因持璧却立 (连词 表承接 就、于是) (介词 趁机,由此)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全文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全文翻译

7、相如手持璧玉,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 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 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 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 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 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量此事,终究 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住宿。
5、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 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 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 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 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 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 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 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19、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 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 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 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6、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 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 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给相如。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 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 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 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平 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 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 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 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 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 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拜官做上卿。

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于诸侯各国闻名。

3、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4、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文: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被欺骗;糅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7、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8、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9、王问:“何以知之?”对日:“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译文: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10、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文: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11、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1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秦王把璧给他,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了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直向上顶起了帽子。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在朝廷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秦王怕他撞碎了和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唤有司查明地图,指点着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都邑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邑给赵国,实际上得不到。

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必定违背信约不补偿赵国城邑,于是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您和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不如趁机优厚的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呢?
9.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布置了大量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10.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说:“我做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仅凭言辞立了些功劳,却位居我上,况且相如向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我离开亲人而适逢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颇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况且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我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强秦不敢轻易侵犯赵国的原因,只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危急为先而以个人的仇怨为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