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最新传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是楚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个人。
②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起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③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剑术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④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筑营驻扎,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⑤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⑥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⑦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千金悬赏征求我的人头,封邑万户,我为你做件好事吧。
《苏武传》重点句子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正义行为,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趁机送厚礼给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如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4、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送回营帐。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勇壮,早晚派人探望、问侯(苏武)。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逐渐痊愈。
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审判虞常,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白白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让自己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表现在哪里呢?7、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
传记文言文及翻译

王阳明,字子静,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生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嘉靖七年(1529年)。
阳明先生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亦为心学集大成者。
其学说主张“知行合一”,影响深远,被誉为“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幼聪颖异常,读书过目成诵。
及长,入仕途,历官南京、江西等地。
然先生不喜俗务,常以读书讲学为乐。
先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疏弹劾权奸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是时,先生始悟“知行合一”之理,遂有“致良知”之教。
先生于龙场讲学,弟子云集。
其教法以“致良知”为核心,主张“知”与“行”不可分,强调“知”与“行”相互为用。
先生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此言深得人心,一时之间,龙场成为天下士子向往之地。
嘉靖元年(1522年),阳明先生被召回朝廷,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是时,江南一带盗贼蜂起,先生受命前往平叛。
先生以“致良知”之理教化士卒,使之改邪归正。
经先生调兵遣将,终平定了江南之乱。
嘉靖四年(1525年),先生因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先生不改其志,仍致力于讲学。
嘉靖五年(1526年),先生病重,临终前遗言:“吾平生所学,惟‘致良知’三字。
吾子吾孙,当以此为法。
”先生言毕,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八岁。
阳明先生一生,历尽坎坷,然其心学影响后世,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先生之学说,不仅在中国,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生之品德、学问、事功,皆为后世所景仰。
翻译:传:王阳明先生传王阳明,字子静,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生于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嘉靖七年(1529年)。
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主张“知行合一”,影响深远,被誉为“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从小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
成年后,进入官场,历任南京、江西等地官职。
然而,先生不喜欢世俗的官务,常常以读书讲学为乐。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篇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传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是楚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个人。
②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起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③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剑术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④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筑营驻扎,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⑤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⑥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⑦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千金悬赏征求我的人头,封邑万户,我为你做件好事吧。
《苏武传》重点句子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正义行为,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趁机送厚礼给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如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4、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送回营帐。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勇壮,早晚派人探望、问侯(苏武)。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逐渐痊愈。
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审判虞常,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白白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让自己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表现在哪里呢?7、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
第三册重点翻译句

重点翻译句《陈情表》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独无依,一直到成人自立。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父叔父,又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血缘关系较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朝廷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担任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恩典,任命我担任洗马。
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想接受任命赴京就职,但是祖母刘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请求不被批准。
我现在进不得退不得,处境非常狼狈。
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承蒙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要求呢?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二州的官员们清楚明白,就连天地神灵明察了解。
8、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希望陛下能够怜悯我的愚拙的诚心,听任我微不足道的心愿。
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应当结草报恩。
我怀着象犬马一样非常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禀告。
9、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已经临近死亡,气息微弱,生命不能长久,朝不保夕。
1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祖母和我两人,互相依靠,命运相关,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父母而远离。
1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我凭借低微卑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重任,不是我牺牲生命就能向上报答陛下的。
《项脊轩志》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常考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
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所作皆寓言以讥刺世事,不复出仕。
年四十有一,会郡守江州刺史王弘,命为建威将军参军。
谓颜延之曰:“潜若枕化,依我于门下,足以仪形范物矣。
”延之以为不可。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求之耳,本非望也。
”亲旧云:“似闻执事云:‘云何世故,而令心愤愤?’虽世故,未至于此。
”渊明曰:“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亲旧见余如此,或谓:‘生事亦可乐,何为自苦如此?’常言:‘人生归田,力耕不吾欺。
’”后为彭泽令。
在官八十余日,公田悉以分赐亲故,余不悉用。
书报子安:“吾始为吏,本不欲为,而势不得耳。
今少日,吾将求之去。
”及少日,辄阻,不复出。
州召为建威将军参军,闻之,叹曰:“吾本怀归也,岂谓今夕复见此!”因出,舍舟,步归。
告诸人曰:“吾作彭泽令,奉事公田,悉以酒得。
既不复用于世,欲奉养亲族,故求为建威参军。
自谓是永毕,不意复为彭泽令。
吾去何辞?即今当去。
”于时骖 俱至,便自屈乘,止车请罪。
亮曰:“昔陶朱公辞秦相而不受,况吾之不得意,何至于是!”彭泽令闻之,解印绶,赋《归去来兮辞》。
自免去职,既耕且读。
及少日,遣子刘和之游学京师,告之曰:“吾少而贫,事亲数迁。
二十有五,家贫,应州郡命,为建威将军参军。
及吾亲老,归闲养亲。
余闲居,高卧东篱,以养性也。
吾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吾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吾之不饮,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初中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生而贵,不幸嗣位时年幼,国政多由母后执掌。
及长,知母后偏宠骊姬,而骊姬生子奚齐,心欲废之,以立己子申生。
然申生仁厚,不忍见母后忧,遂辞退,自归曲沃。
重耳乃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狄国,居十二载,历尽艰辛。
狄君闻重耳贤,欲以女妻之。
重耳以礼辞,曰:“吾乃逃臣,不敢当君之礼。
”狄君不从,遂娶狄女,生子伯宗。
居狄五年,重耳因狄君无道,复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齐国。
齐桓公知其贤,礼遇之,赐以田宅,重耳遂留齐,居五年。
齐桓公薨,公子小白欲夺位。
重耳闻之,与赵衰、狐偃等谋,避齐而奔宋。
宋襄公待之甚厚,与盟而许立。
后因宋国内乱,重耳复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郑国。
郑文公待之不厚,重耳乃与赵衰、狐偃等谋,转往楚国。
楚成王闻重耳至,以礼相待,问以治国之道。
重耳对曰:“治国之道,以德为本,以法为用,以民为基。
”楚成王大悦,遂以女妻之,生子商臣。
居楚三年,重耳因楚成王无道,复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秦国。
秦穆公闻重耳至,礼遇甚厚,遂以女妻之,生子重驩。
居秦五年,秦穆公薨,重耳闻之,与赵衰、狐偃等谋,复归晋国。
途中遇盗,重耳为盗所执,幸得赵衰、狐偃等设法脱身。
重耳归国,群臣皆迎,晋惠公恐惧,遂让位。
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文公励精图治,国势大振。
五年后,会盟诸侯于葵丘,齐桓公以霸主之尊,举国来朝。
文公以礼待之,诸侯咸服。
晋文公在位九年,德政昭著,民安国泰。
晚年,病重,遗诏太子瑕继位。
文公崩,太子瑕即位,是为晋景公。
译文: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他出生时就是贵族,不幸的是在他即位时年纪还很小,国政大多由他的母亲执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得知母亲偏袒骊姬,而骊姬生下的儿子奚齐,他心中想要废黜奚齐,立自己的儿子申生为太子。
然而申生仁厚,不忍看到母亲忧虑,于是辞退,自己回到曲沃。
重耳于是与赵衰、狐偃等人商议,逃往狄国,在那里居住了十二年,历经艰辛。
狄国的君主听说重耳贤明,想要把女儿嫁给他。
重耳以礼节推辞,说:“我只是一个逃亡的臣子,不敢接受君主的礼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是楚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个人。
②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起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③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剑术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④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筑营驻扎,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⑤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⑥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⑦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千金悬赏征求我的人头,封邑万户,我为你做件好事吧。
《苏武传》重点句子翻译: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正义行为,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趁机送厚礼给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如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
4、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送回营帐。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勇壮,早晚派人探望、问侯(苏武)。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逐渐痊愈。
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审判虞常,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
你呢!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白白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让自己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7、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
隔离他的下属官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在)别的地方。
8、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是人世间最大的耻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马钧传》重点句子翻译
1、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这就像轮扁对齐桓公所说的那样,不能用语言表达,又怎能用语言检验呢?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3、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他内心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这就是马先生不再答复(您的责难)的原因了。
4、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5、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即使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认识事物,但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
6、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为什么这样?空谈理论,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考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
7、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丢开(考察实验)这个标准不用,这就是美玉被诬说是石头,卞和要抱着玉璞痛哭的原因了。
8、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
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
9、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用人不能符合他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用事情来考验他,这实在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