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报任安书 原文 重点字词翻译

答信司马迁1.名作状:像牛马一样两次2推对对方的尊称从前用【状后】,情意怨恨;我动作偏指一方效法、学习请允许形作名隔了很久(固执鄙陋的意见)回复责备3。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本来名作状蓄养(像乐师、优伶一样).假令仆伏法受诛,一毛,与蝼蚁轻视失去(亡羊补牢)【宾前】为……而死比拟只是以何,有什么(把……看成一样).最终靠近、走向平素这样本来有的人比【状后】因为.,趋求、追求使……受辱使自己受辱色,其次不辱辞令,同“屈”弯曲换同“贯"套上杖刑环绕!传极点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等到,势不入;削木为威力制约逐渐造成的状况所以态度鲜明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被动】【状后】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撞击,已经厚颜哪里尊重况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被动】【状后】淮阴,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状后】戴上刑具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被动】【状后】穿上同“贯"套上灌夫受辱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省略】【状后】使……听闻,在尘埃之中,古今一同“网”法网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宾前】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审视、明白,逐渐这……的原因慎重对【状后】大概4。
夫句首发语词没有(谁)厌恶顾念妻子儿女.今仆不幸,早失…的人这样【被动句】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况且为…而死勉励虽然想苟且取舍的界限陷身!尚且何况……的原因幽禁【状后被动】拒绝者遗憾文章表露【状后】也。
,姓名同“磨" 尽、全非同寻常被称道句首被拘禁【被动句】遭受困厄【被动句】发语词,发议论秋》被流放【被动句】写、创作才语》;孙子膑脚,不韦迁蜀,世传《吕著述、编著览》《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被囚禁【状后被动省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同“抵”,大都抒发悲愤写行其道,即实行其理想。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
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任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两汉:司马迁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报任安书 原文 重点字词翻译

答信
司马迁
1..
名作状:像牛马一样两次
2.
对对方的尊称从前用【状后】
情意怨恨;我动作偏指一方
效法、学习
请允许形作名隔了很久
(固执鄙陋的意见)
回复责备
3.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
本来名作状蓄养
(像乐师、优伶一样)
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轻视失去(亡羊补牢)
【宾前】为……而死比拟只是
以何,有什么(把……看成一样)
极,
最终靠近、走向平素这样
本来有的人比【状后】因为
趋求、追求使……受辱使自己受辱
色,其次不辱辞令,
同“屈”弯曲换
同“贯”套上杖刑环绕
极点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
等到
威力制约逐渐造成的状况所以
态度鲜明
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
【被动】【状后】
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撞击
已经厚颜哪里尊重况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被动】【状后】
【状后】戴上刑具
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
【被动】【状后】
穿上同“贯”套上
灌夫受辱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省略】【状后】使……听闻
同“网”法网
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
【宾前】
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审视、明白
至于鞭箠之间,
逐渐这
……的原因慎重对【状后】大概。
报任安书翻译

8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 自见。 就像左丘双目失明,孙子截去双足, 像左丘双目失明,孙子截去双足, 像左丘双目失明 终究不被重用。退隐著书立说,来宣 不被重用。 不被重用 退隐著书立说, 泄(抒发)内心的愤懑,想留下著作 内心的愤懑, 内心的愤懑 著作 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9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 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遭遇这场祸患, 草稿未完成,恰好遭遇这场祸患,痛 草稿未 , 遭遇这场祸患 惜全书没有完成, 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极残酷的刑 受极残酷的刑 没有恼怒。 罚却没有恼怒。 没有恼怒 10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但是这可以 智慧的人说,难以 世 这可以对智慧的人说 难以对世 这可以 智慧的人说, 俗的人讲。 俗的人讲。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 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而世人又不把我同 而世人又不把我同能为气节而死的人 相提并论,只是认为我智慧穷尽 认为我智慧穷尽, 相提并论,只是认为我智慧穷尽,罪 恶极大,不能自己免除,终于被杀罢 恶极大,不能自己免除,终于被杀罢 了。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用之所趋异也。 本来有一死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 有一死, 人本来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 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这是运 比鸿毛还轻, 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运 死的地方不一样。 用死的地方不一样。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恍恍惚惚,心 神不定的样子 失 通其狂惑 南面称孤 达 抒发 内心的悲愤 面向南方
通假字 诎体受辱 屈 头枪地 抢 剔毛发 剃 名摩灭 佚 抵 债 网 法网 磨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大底圣贤发愤 仆偿前辱之责 及罪至罔加
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 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 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 人不能早在法律制裁之前自杀 自杀, 人不能早在法律制裁之前自杀,以致 渐渐志气衰颓 到了受杖刑的时候, 衰颓; 渐渐志气衰颓;到了受杖刑的时候, 想到为气节而自裁, 不是与名节 才想到为气节而自裁,这不是与名节 有差距吗 古人对大夫慎重施刑的原 有差距吗?古人对大夫慎重施刑的原 大概就是这个吧 就是这个吧。 因,大概就是这个吧。
报任安书-原文-重点字词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重点字词翻译原文闵公奏事,对曰:“臣闻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欲速其除,咎欲避其所聚。
今陛下欲得中和之美而忘危亡之象,欲得四海之宁而忘威武之业,此欲速其除而咎又将至者也。
不然,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随时而革,其失也可以勉而王,今陛下失其士,天下共谔谔,时运不齐,其险也可以赖而至,欲以四海之众,叩关东,诚宜三思。
昔晋阳陨胡,非杀胡人过也,而阴晋有倾覆之咎;商臣之祠不毁,而宋人有败国之灾;楚庄之兵不用,而楚人有亡国之累。
此皆以欲先而道后也。
今陛下窃据要津之地,拥兵自守,诚善始者也;而轻发蹈海之决,未始不妨者也。
以臣论之,愿陛下以此时图之。
臣以为北方未定之时,未可与共事,设失利,虽有万全之策,必难免于咎;设先利,虽无所凭,而以陛下之明,必有所克。
此臣之所以不安也。
”重点字词翻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害最大的是贪心不满足,过失最大的是贪图追求。
•中和之美:指道家中性而和合的美德。
•危亡之象:指国家危在旦夕的状况。
•四海之宁:指全国平静安宁。
•威武之业:指国家壮大的事业(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威武)。
•速其除:快速地解决问题。
•共谔谔:指人人议论纷纷的情况。
•时运不齐:指时机不好。
•险也可以赖而至:形势危险也可以靠运气度过。
•叩关东:指出兵攻打关东地区。
•欲先而道后:指先考虑得利,不顾后果。
•窃据要津之地: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重要的地点。
•轻发蹈海之决:冒险出击,不顾后果。
•北方未定之时:指北方尚未太平稳定的时候。
以上就是对《报任安书》文本中的重点字词的翻译。
这篇文本写于唐朝,是当时辅臣报任安给唐朝皇帝的一封上书。
文本中主要讲述了目前国家面临的危机和任务,以及建议和对策。
文本的内容不仅深刻指出了问题的所在,而且提出了相对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方案。
报任安书节选注释

报任安书节选注释《报任安书》1.原文及注释:1.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2.注释:1.少卿:任安,字少卿,汉武帝时的益州刺史。
2.曩(nǎng)者:从前。
3.罢驽(pí nú):疲弱无能的马,这里是自谦之词,指自己才能平庸。
4.尤:指责。
5.“谁为为之” 两句:意思是谁会去做(这样的事)?又让谁去听(我的诉说)?6.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钟子期和伯牙是春秋时期的知音好友,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便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失去知音的悲痛。
这里作者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因无人理解而感到孤独。
7.由夷:许由和伯夷,两人都是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2.译文:少卿足下: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谨慎地接人待物,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
其实,我并非敢这样做。
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
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
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 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
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
像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然才能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报任安书详细注释

报任安书详细注释
报任安书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注释:
报:音bào,回答,报答。
任:远离、离别,放任、任凭。
安:平安、安定。
书:信函。
一枝:表示信函的信纸。
冰:比喻冰冷的境地,此处代指陌生人。
解语:解释言语,意为解释信函中的话。
含娇:含蓄的表达。
透翠:透过翠玉(古代邮局的称呼)寄达。
报任安书的意思是写一封回信答复远离之人,希望他平安,同时也表达对他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中的“一枝冰”意味着信函,作者通过这封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诗意流畅,表达深刻,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译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译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
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古来富贵的人名字已经摩灭的无法记清楚,只有那些潇洒不羁有性格的人可以被后世称赞。
文王被幽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命运困穷才撰写《春秋》;屈原被流放,才创作《离骚》;左丘明眼睛坏了,才写作《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修成《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时创作的。
这些人物都心情郁闷纠结,不能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所以记述过去的事情,让后来的人理解自己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从前,过去)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
..(情意)..(与他人交往),推贤进士为务.(责任)。
意气
勤勤恳恳,若望.(怨恨)仆不相师
..(不效法),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
如是也。
请略陈固陋
..(时间隔了很久)久不报...(固塞鄙陋的意见)。
阙然
(回复),幸勿为过.(责备)。
夫人情
..(本性)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译】至于为正义和真理所激奋的人,就不是这样,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
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
..(不一定)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
..(舍生就义)之分.(分寸,道理)矣,
何至自沉溺
..(陷入)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我克制忍耐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的原因,是痛惜自己的志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代显露。
古者富贵而名摩.(通“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不同寻常)之人称.(扬名)焉。
盖文王拘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铺叙,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膑.(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
..(大抵,大概,表示总结情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这些人都是心中抑郁不畅快,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记述以往的事情,想让后世的人了解自己的思想。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抒发)其愤,思垂.(流传)空文以自见.(通“现”,表现)。
仆窃不逊,近自托.(借助)于无能之辞,网罗
..(招罗搜集)天下放失.(通“佚”,散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考察,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纪.(历史记录)。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也想借此探究自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历史的变革,成就自己的一家之说。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
草稿尚未完成,适逢就遭到这场灾祸,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的脸色。
仆诚.(确实)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虽.(即使)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处在)下未易居.(处世),下流
..(处于卑贱的地位)多谤.(公
开指责)议。
仆以口语
..(说过的话)遇遭此祸,重.(深深地)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经历)百世,垢.(耻辱)
弥.(更加)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
..(即惚惚,心神不定的样子)若有所亡.(失去),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代词,这)耻,汗未尝不发
背沾衣也。
身直.(只是)为闺閤之臣,宁.(难道)得自引
..(自行隐退)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译】
所以,我只好暂且随波逐流,与世俗周旋敷衍,用来疏散内心的烦闷悲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译】如今少卿却教导我要推荐贤能之士,岂不是和我私下的愿望想违背吗?
今虽.(即使)欲自雕琢
..(粉饰),曼.(好听的话)辞以自饰,无益,于
俗不信.(信任),适.(恰恰)足取辱
..(自取其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才)定。
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
谨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