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报任安书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报任安书司马迁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从前,过去)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情意)..(与他人交往),推贤进士为务.(责任)。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怨恨)仆不相师..(不效法),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请略陈固陋..(时间隔了很久)久不报...(固塞鄙陋的意见)。

阙然(回复),幸勿为过.(责备)。

夫人情..(本性)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译】至于为正义和真理所激奋的人,就不是这样,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不一定)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舍生就义)之分.(分寸,道理)矣,何至自沉溺..(陷入)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我克制忍耐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的原因,是痛惜自己的志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代显露。

古者富贵而名摩.(通“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不同寻常)之人称.(扬名)焉。

盖文王拘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铺叙,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膑.(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大抵,大概,表示总结情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这些人都是心中抑郁不畅快,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记述以往的事情,想让后世的人了解自己的思想。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抒发)其愤,思垂.(流传)空文以自见.(通“现”,表现)。

仆窃不逊,近自托.(借助)于无能之辞,网罗..(招罗搜集)天下放失.(通“佚”,散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考察,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纪.(历史记录)。

报任安书-原文-重点字词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重点字词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重点字词翻译原文闵公奏事,对曰:“臣闻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欲速其除,咎欲避其所聚。

今陛下欲得中和之美而忘危亡之象,欲得四海之宁而忘威武之业,此欲速其除而咎又将至者也。

不然,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随时而革,其失也可以勉而王,今陛下失其士,天下共谔谔,时运不齐,其险也可以赖而至,欲以四海之众,叩关东,诚宜三思。

昔晋阳陨胡,非杀胡人过也,而阴晋有倾覆之咎;商臣之祠不毁,而宋人有败国之灾;楚庄之兵不用,而楚人有亡国之累。

此皆以欲先而道后也。

今陛下窃据要津之地,拥兵自守,诚善始者也;而轻发蹈海之决,未始不妨者也。

以臣论之,愿陛下以此时图之。

臣以为北方未定之时,未可与共事,设失利,虽有万全之策,必难免于咎;设先利,虽无所凭,而以陛下之明,必有所克。

此臣之所以不安也。

”重点字词翻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害最大的是贪心不满足,过失最大的是贪图追求。

•中和之美:指道家中性而和合的美德。

•危亡之象:指国家危在旦夕的状况。

•四海之宁:指全国平静安宁。

•威武之业:指国家壮大的事业(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威武)。

•速其除:快速地解决问题。

•共谔谔:指人人议论纷纷的情况。

•时运不齐:指时机不好。

•险也可以赖而至:形势危险也可以靠运气度过。

•叩关东:指出兵攻打关东地区。

•欲先而道后:指先考虑得利,不顾后果。

•窃据要津之地: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重要的地点。

•轻发蹈海之决:冒险出击,不顾后果。

•北方未定之时:指北方尚未太平稳定的时候。

以上就是对《报任安书》文本中的重点字词的翻译。

这篇文本写于唐朝,是当时辅臣报任安给唐朝皇帝的一封上书。

文本中主要讲述了目前国家面临的危机和任务,以及建议和对策。

文本的内容不仅深刻指出了问题的所在,而且提出了相对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方案。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之蔡仲巾千创作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成入;削木为吏,议不成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至激于义理者否则,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更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成入;削木为吏,议不成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成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1)至激于义理者否则,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克不及勉励自己呢?。

报任安书 原文 重点字词翻译

报任安书 原文 重点字词翻译

答信司马迁1..名作状:像牛马一样两次2.对对方的尊称从前用【状后】情意怨恨;我动作偏指一方效法、学习请允许形作名隔了很久(固执鄙陋的意见)回复责备3.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本来名作状蓄养(像乐师、优伶一样)一毛,与蝼蚁轻视失去(亡羊补牢)【宾前】为……而死比拟只是以何,有什么(把……看成一样)极,最终靠近、走向平素这样本来有的人比【状后】因为趋求、追求使……受辱使自己受辱色,其次不辱辞令,同“屈”弯曲换同“贯”套上杖刑环绕极点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等到威力制约逐渐造成的状况所以态度鲜明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被动】【状后】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撞击已经厚颜哪里尊重况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被动】【状后】【状后】戴上刑具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被动】【状后】穿上同“贯”套上灌夫受辱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省略】【状后】使……听闻同“网”法网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宾前】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审视、明白至于鞭箠之间,逐渐这……的原因慎重对【状后】大概4.夫句首发语词没有(谁)厌恶顾念妻子儿女…的人这样【被动句】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况且为…而死勉励虽然想苟且取舍的界限陷身尚且何况……的原因幽禁【状后被动】拒绝遗憾文章表露【状后】也。

姓名同“磨”尽、全非同寻常《春被称道句首被拘禁【被动句】遭受困厄【被动句】发语词,发议论秋》;《国被流放【被动句】写、创作才语》;孙子膑脚,不韦迁蜀,世传《吕著述、编著览》《说难》《孤愤》;《诗》三百篇,被囚禁【状后被动省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同“抵”,大都抒发悲愤写行其道,即实行其理想。

所以追述使…思就写作、著书来流传显露6.私下里谦虚凭借,依托不高明的文辞同“轶”传闻考证;考察规律【名作状】代词,其中的向上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名作状】此总共探究通晓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
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2分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
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
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
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2分
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 分)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
写作的。

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
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 2分) 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分)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
能勉励自己呢?。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报任安书句子翻译

报任安书句子翻译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译文
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
这些人都身居王侯将相的地位,邻近国家都知道他们的名声,一旦有罪受到法律制裁,而不能自杀。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大概是由于这个缘故啊。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难免要)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
我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
如今少卿却教导我推荐贤能之士,这岂不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吗?
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
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书上记载说:“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人不可不磨砺他的气节。
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免受辱)。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 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2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
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
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 2分)
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 2 分)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
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