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合集下载

关于四川的介绍

关于四川的介绍

关于四川的介绍
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工业和旅游中心之一。

四川省的面积为48.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8300万人。

四川省的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

其中,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也是中国的农业重心之一。

四川盆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四川盆地还是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钾肥等重要产地。

四川省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水力、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

四川省还是中国的重要林业省份,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

四川省的自然保护区也比较多,其中有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

四川省的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四川省的成都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

四川省的九寨沟、峨眉山等地也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四川省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四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鲜香、口感独特而闻名于世。

四川省还是中国的茶叶产地之一,四川的熟茶、生茶、花茶等种类繁多,品质上乘。

总之,四川是一个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值得人们前来游览、探索和发展。

- 1 -。

中国四川简介

中国四川简介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

四川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

四川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

四川科教实力雄厚。

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简介资料

四川简介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谣
• 成都糖画: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 四川竹编: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03
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四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全国经济大省
• 2019年,四川地区GDP达到万亿元
产业结构
•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辅
经济发展特点
• 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四川主要产业及特点
主要产业
产业特点
• 电子信息产业:如成都富士康等
•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 汽车产业: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旅游业:四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等
四川省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 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等
• 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黄河等河流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
02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发展概述
远古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 四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 秦朝统一六国后,四川地区纳入
• 四川地区经历多次战乱,经济有
• 青铜器时代,四川地区出现蜀文
中央政权管辖
所衰退

• 汉朝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
• 清末,四川地区进行洋务运动,

四川简介概况介绍

四川简介概况介绍

四川简介概况介绍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拥有超过830万人口。

其西部山区和中部平原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拥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四川省以它的多样性而闻名,拥有众多民族,如汉族,壮族,藏族,彝族,羌族,回族等。

这些民族在本省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遗产,表现出独特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性。

四川省位于大西洋流域和太平洋流域之间,境内主要山脉有九寨沟、峨眉山、雅砻江大峡谷、芦山、怒江等景观名胜,有著美丽的自然风光,素有“西部明珠”的美誉。

四川省的经济急剧发展,社会进步。

它的半数以上的GDP来自农业,而且还有珠宝、旅游等其它行业。

四川也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培训基地之一,有许多著名公司,如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四川省的文化遗产也得到了重视,拥有多条文化沿革,如《川剧文化》,《戏曲文化》,《创意剧文化》,《蜀文化》,《民歌文化》等,充分展示了四川的多元文化,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处。

四川省的教育也迅速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都成为了四川的高等教育中心,吸引了众多中外留学生。

四川省是一个融合多元文化,自然风光无限的地方,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特有的山水地貌,多元文化和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
使其成为中国繁荣昌盛的一面镜子,也是华夏文明的缩影。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成都市(9区6县4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自贡市(4区2县):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荣县、富顺县;攀枝花市(3区2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泸州市(3区4县):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德阳市(1区2县3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绵阳市(2区6县1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广元市(3区4县):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遂宁市(2区3县):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内江市(2区3县):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乐山市(4区6县1市):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南充市(3区5县1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眉山市(1区5县):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宜宾市(1区9县):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广安市(1区3县1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达州市(1区5县1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雅安市(1区7县):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巴中市(1区3县):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资阳市(1区2县1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甘孜藏族自治州18: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凉山彝族自治州(1市16县):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四川

四川

四川简介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

全省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8138万人。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中国第二大藏区”、“全国唯一的羌族聚集区”。

全省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

全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

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

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

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

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和宜宾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

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中国第二重型装备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东方汽轮、东方锅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2008年四川全省GDP总量为12506.3亿元,较2007年增长9.5%。

其中,成都当之无愧占据第一位置;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9.3亿元,增长17.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81.2亿元,增长2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1.8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633元4121.2元。

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

最全四川省情.doc

最全四川省情.doc
四川省省情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 92°21’~108°12’和北纬 26°03’~34°19’之间,东西长 1075 余公里,南北宽900 多公里。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 1000~3000 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东部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 16.5 万平方公里。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900~1200 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 400 米~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人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 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 ,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公元前 316 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宋时) 。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 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 3 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 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 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 18 个市,3 个民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 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 4000-5000 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很早兴起,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文明渊源深厚。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地方特色显著。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文化珍品荟萃。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位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 5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 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7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4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2 座,其他人文景点 200 多个。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金沙遗址出土的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太阳神鸟”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 标志。菜位居我国三三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兼容多元文化。四川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除了境内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区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区域路途相接,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还吸纳了西方节庆文化与饮食文化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四川的城市化到 20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至 2009 年底,四川共有 32 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 1 个,地级市 17 个,县级市 14 个。全省人口城镇化率为 38.7%,比 2008 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城市和建制镇的等级规模变化较大,除成都、白贡、攀枝花、绵阳、德阳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外,城镇化率超过30%的还有遂宁、乐山、内江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成都为特大城市,绵阳、攀枝花、德阳、自贡等大城市,广元、遂宁、达州等中等城市,广汉、江油、阆中等小城市 4 个层次的城市体系格局。尽管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城市规模体系不完善。在 32个城市中,200 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 1 个,其余以中小城市居多。城市规模在 100 万人—200 万人、50 万人—100 万人档次的城市缺乏或不足,形成明显的断层效应。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也不甚合理,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东部占全省城市数的93.75%,东部地区和重庆地区一起构成中国西部城市群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的第四大城市群地区。四川西部只有攀枝花和西昌 2 个城市。中心城市地位突出。成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为全省最大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四川省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都高度集中,极化效应十分明显,成都市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 2.6%,而 2009 年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却分别占到全省的 15.61%和 31.82%。成都在四川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西部地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城市。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特征:城乡一体、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地方城市各具特色。除了成都这一综合性特大城市外,其它城市功能各有特点。绵阳为“西部科技城”,西昌是“科学卫星城”,攀枝花是“钢城”,自贡是“盐都”,南充是 “丝绸之府”,德阳是制造业重镇,宜宾、泸州是“酒城”。乐山、峨眉山、都江堰、阆中等是闻名的旅游城市。2009 年,四川省总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1%,居全国第 5 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汶川地震使灾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四川地貌复杂,以多山和高原为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 4 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7.1%、12.9%、5.3%、4.7%。土壤类型丰富,共有 25 个土类、66 个亚类、137 个土属、380 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43.48%和 32.60%。全省土地资源分为 8 个一级利用类型(表 1),45 个二级利用类型和 62 个三级利用类型。除橡胶园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四川都有,在全国极富代表性。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 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 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 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四川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东西部差异很大,总分三大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寒气候区。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地处长江上游。
秦岭 横断山脉 云贵高原 巫山
第二级阶梯
观察右图和图册第35页 《四川盆地的降水和主 要物产》图,说一说四 川盆地的地形特点。 日照不足 盆地边缘: 多山,山势陡峻; 盆地底部: 多丘陵、低山和平原。
这样的地形会对气候产生怎 样的影响呢?
四川 盆地
1、四川气候有什么特点? 气候温和、热量充足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多夜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9页阅读卡
水利价值 文化价值
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的人民从此 过上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生活。
1、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3、丰富的旅游资源
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特 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