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

1.形式美的艺术语言 形式美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是由哪几方面构成的?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是由哪几方面构成的?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元素: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 (3)语言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 语言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 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2.艺术美的形成 艺术美的形成
总结艺术美的概念并由此引出画面的形式美感
什么是形式美
1.形式:(1 形体、形态, 1.形式:(1)形体、形态,极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 形式:( 样子 (2)指形体或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 来的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2.形式美 形式所传达出来的美感, 形式美: 2.形式美:形式所传达出来的美感,它不仅包含在 艺术美中,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艺术美中,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构成( 3形式美构成(1)语言元素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艺术实践
请同学们小组的方式讨论,分析、 请同学们小组的方式讨论,分析、交换结果 并派一名代表说明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并派一名代表说明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课堂小结与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漂亮不是美术鉴赏的唯一 标准,形式美的法则不仅仅存在于美术作品当中, 标准,形式美的法则不仅仅存在于美术作品当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也是符合法则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也是符合法则的,也可 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内容, 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内容,希 望同学们更多的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 望同学们更多的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并学会再 创造它们。 创造它们。
高中美术艺术美和形式美优秀教案

美术课教案
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梵高
板书设计
艺术美和形式美
形式美包含的内容。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及其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比照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1、知识和技能:(1)了解美术作品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2)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
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调查、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有关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素材。
(2)对搜集的材料、作品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
(3)尝试把“搜集资料→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走近鉴赏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鉴赏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3)懂得鉴赏美术的重要性,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直观性的一面可以为我们所把握,但要能更敏锐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本镇户口子女,高一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鉴赏美术、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只留于表面。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浏览网页、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老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
假如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作品,也就不会有艺术美。
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其美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
美术作品中的美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
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等,从而学生可以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美的享受。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教案:《艺术美和形式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2.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幅名画,并问学生对这幅画的感受和评价。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感受,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美指的是作品表面的形式和结构在美学上的组织和表现。
3.特点比较(15分钟)分别列出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两者的异同,并总结归纳。
4.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欣赏和评价。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5.互动讨论(15分钟)6.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美和形式美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四、课堂延伸:1.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写一篇欣赏和评价的文章。
2.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欣赏和评价的作品,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演讲或展板等形式。
3.课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1.一幅名画;2.相关的教学PPT;3.学生可以选择的艺术作品图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3.学生的互动讨论和课堂表现。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
2. 掌握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
2.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1.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的深入理解。
2.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感到美的画和感到美的家具有何区别?2. 讲解艺术美与形式美(10分钟)老师通过PPT或黑板画,讲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艺术美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美感。
它强调的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内涵的美,以及观念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
形式美是指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形式和结构的美感。
它强调的是物体外在的形态和结构的美,以及物体的功能和布局的合理性。
3.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15分钟)老师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艺术美强调的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形式美则强调物体的外在形态和结构的美。
艺术美追求的是独特性和创新性,形式美则注重物体的功能和布局的合理性。
联系:艺术美和形式美都是对美的追求,都在追求审美的愉悦和感受。
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很多时候是相互依存的,艺术作品要通过形式的表达来传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4. 观赏艺术作品与形式美的鉴赏(20分钟)老师选择一些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观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分享感受。
5. 学生创作(20分钟)老师给学生准备一些美观的素材,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够既满足艺术美又符合形式美的作品,例如漂亮的手工艺品或装饰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思合理的结构,体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结合。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设计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2.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
3、教学难点:①、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②、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理解。
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
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的第二自然。
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
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
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艺术美与形式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互动学会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艺术形式美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
会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
审美价值观。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
碍等)
普通高中生对美术的理解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很多
学生还停留在“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上,
这种固有观念深深影响了他们对美的正确认识,当面对 学生学习能
一些艺术形象不好看,甚至有些丑陋的但却给人内心极 力分析
大震撼的作品时,往往无从下手,甚至直接跳过不予理
会,就此本课着力于从专业的角度改变学生传统的观
念,面对不同样式的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方法,让学
生对艺术美的概念及艺术家创造艺术美时作品中所表
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及时代精
神所创造的通过特定形象表现出来的美术自身的美,相
对于自然来说,艺术就是创造了“第二自然”,即常说 教材分析
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形式美的概
念及法则,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
的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美主要有几个方面: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所构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
现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的运用有系统而
全新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教学策略选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
择与设计 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
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教材有所选择和拓展,
采用讲解及引导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1.观赏图片 2.
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文章标题: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前言美,是人类最早的追求和探索对象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也不尽相同。
从古希腊的“形式美”到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美”,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艺术美和形式美作为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们对美追求的重要路径。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真正领略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内涵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二、课程设计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并不是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完全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理解、感受。
同样是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内容中添加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技能所代表的美学意义;二是安排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主题学习,包括对于不同主题的艺术品的观赏研究、感性体验和思考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和形式美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交互合作中展开对于艺术和形式美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剖析和解读,从艺术品所代表的主题、情感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互动体验和反馈,包括对声音、光影和空间等因素的感知和处理。
四、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必要手段。
在学习评价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感受体验和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作品展示和演示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有效地考察学生在艺术和形式美方面的认知、感受和表现能力。
五、结语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并认识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2对于美术作品的描述、分析、评价等认识美术作品与生活以及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艺术美。
3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并且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感悟美术作品所渗透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艺术美。
难点:从形式美的角度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
教师展示一组绘画作品,分别是《蒙娜丽莎》与《戴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
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引出马蒂斯的一句话“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究竟怎样鉴赏美术作
品,能不能以“漂亮”、“好看”来作为美术鉴赏的标准呢?从而揭示题《艺术美与形式美》。
环节二:欣赏作品,感知艺术美
展示《欧米艾尔》《呐喊》《威伦道夫的维纳斯》等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怪异、不安、不好看、不漂亮……
2引导学生欣赏罗丹的《欧米艾尔》并思考:这作品漂亮吗?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会给我们这种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这作品不好看、不漂亮,却给人心灵的震撼,是种残缺美。
3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像《欧米艾尔》《呐喊》这一类作品的美吗?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形象,不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了艺术自身的“美”,这正是艺术美。
环节三:对比分析,理解艺术美
提出问题:什么是艺术美?我们通过作品的分析一起来解答。
2多媒体展示席里柯的《艾普色姆的赛马》与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摄影与席里柯作品,并思考两者有何不同?画家是如何表现奔马状态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所表现的马的奔跑动作并不
真实,却以低矮、翻滚的云层和阴暗的光线营造出一种赛马时的紧张气氛。
3教师总结:席里柯所描绘的马并没有按照马真实的奔跑状态来表现,而是表现了四蹄张开、急驰奔腾的状态,可以说是席里柯概括抽象出来的艺术形象。
4现在同学们思考画家所表现的美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有什么关系?
教师补充总结并讲授艺术美:美术形象是艺术家利用美术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致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因此人们称这种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环节四: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展示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与当时的摄影照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思考:画家如何体现艺术美的?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画家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运用响亮的色彩,渲染热烈的气氛。
构图上的变化,使视角转向毛主席的位置,从而突出了毛主席的地位,也体现了画家对毛主席的尊重;另一方面柱子的变化更好的突出了天安门的庄严,并且菊花与广场的体现更好的突
出当时欢快的气氛与恢宏的气势;从这些可以看出画家这一系列的处理都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开国大典”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也体现了画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总结升华:同学们要多多的观察生活,发现其中的美。
2后作业:思考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是如何体现的。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