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钱塘湖春行

合集下载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5钱塘湖春行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5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15.钱塘湖春行1.(2016·安顺)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啄。

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初春的活力与生机。

2.“几处”“谁家”用得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诗歌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几处”表现黄莺不多,“谁家”指燕子筑窝范围较小。

“几处”“谁家”暗示黄莺和燕子刚刚从南方飞回。

若换成“处处”“家家”,就会显得莺燕的数量和活动的范围更多更大了,描绘的就不是早春的景色,也就不能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了。

3.(2015·海南)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2016·襄阳)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的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一: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5.(2017·毕节)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整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

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

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第 1 页共1 页。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5钱塘湖春行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5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15.钱塘湖春行1.(2016·安顺)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作简要赏析。

争、啄。

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初春的活力与生机。

2.“几处”“谁家”用得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诗歌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几处”表现黄莺不多,“谁家”指燕子筑窝范围较小。

“几处”“谁家”暗示黄莺和燕子刚刚从南方飞回。

若换成“处处”“家家”,就会显得莺燕的数量和活动的范围更多更大了,描绘的就不是早春的景色,也就不能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了。

3.(2015·海南)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2016·襄阳)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的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一:早莺——初春时飞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5.(2017·毕节)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整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钱塘湖春行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钱塘湖春行
【答案】 诗中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如“早莺”“新燕”; “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早莺争夺 向阳的树木;“啄春泥”,说明燕子始回,开始筑巢;“乱花”“渐欲” 说明花儿还未盛开,但盛开可期;“浅草”“才能”说明芳草柔嫩,尚未 长高。

符合季节特点。“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 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译文:纷繁的春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 修辞:对偶。“乱花”“浅草”分别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 欲”“才能”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早春生机勃 勃的特点。 炼字:◎“乱”字写出花的缤纷色彩,刻画出早春时花东一团、西一簇的 景象。◎“浅”字表明草长得很短,刚刚露芽,突出了早春的特点,表达 了诗人初见早春景象的喜悦之情。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⑤。 译文: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玩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 沙堤。 课下注释:⑤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写法:“最爱”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本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诗歌精讲
孤山①寺北贾亭②西,水面初③平云脚低。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语文综合知识.doc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语文综合知识.doc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语文综合知识-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者介绍】见《卖炭翁》。

【解题】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行不足:百游不厌。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巩固练习(本篇为2013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4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选自《白氏长庆集》。

2.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卖炭翁》。

二、重要注释:1.钱塘湖,指杭州西湖。

2.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3.乱花:纷繁的花。

4.足:满足。

5.阴:树阴。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首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整幅画面非常宁静。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早”和“新”写莺燕新来,“争”和“啄”写其动态,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又表现了诗人乍见莺燕的喜悦心情。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以“乱”“浅”“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渲染春天来了的勃勃生机。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流连忘返的喜悦之情。

2.整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

写出了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2分)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面初平云脚低”勾画出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B.“几处”勾画出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C.“行不足”说明诗人喜爱西湖美景。

D.“没马蹄”写出仲春青草长得茂盛,已没过马蹄。

【第二组】1.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首叙事诗。

(2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写诗人在孤山寺所见之景,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显示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

D.尾联写白沙堤,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中考古诗《钱塘湖春行》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中考古诗《钱塘湖春行》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中间四句咏春。选择莺、燕、花、草四种最常见的春天景物,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西湖早春图。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春景的喜爱、欣赏之情。
【总体欣赏】
这是一首咏赏西湖风光的诗,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全诗描绘出钱塘湖畔明媚的春光,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紧扣“春行”两字,处处着眼于明媚的春光。通过诗人“行”中观赏,把精选的钱塘湖春景摄入诗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优美的画面,读来顿觉春风扑面,神清气爽。
那刚刚度过寒冬的黄莺,一大早就在向阳的树木间抢占高枝,竞相鸣叫。这个“争”字,既写出黄莺争享阳光,撒欢打逗的动态,又写出它们争相鸣叫,比试歌喉的声音。
“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正顾盼于暖树枝头,忽见几只新燕衔泥而过,忙于筑巢,这燕子的奔忙勤劳,与初春蕴藉的无限活力,是多么协调!“谁家”这一疑问,顿使气氛亲切,既流露出对勤劳新燕的喜爱,又含有对有幸留宿此燕子的人家的羡慕。
【重点句鉴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气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性,成为春的象征。诗人选择典型事物用笔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婉转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此句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刚刚没过蹄深的浅草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欣赏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但看花的时间长了,入目不暇的美,使人产生迷乱的感觉。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5钱塘湖春行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15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15.钱塘湖春行1.(2016·安顺)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啄。

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初春的活力与生机。

2.“几处”“谁家”用得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诗歌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几处”表现黄莺不多,“谁家”指燕子筑窝范围较小。

“几处”“谁家”暗示黄莺和燕子刚刚从南方飞回。

若换成“处处”“家家”,就会显得莺燕的数量和活动的范围更多更大了,描绘的就不是早春的景色,也就不能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了。

3.(2015·海南)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2016·襄阳)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的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一: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5.(2017·毕节)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整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
15.钱塘湖春行
1.(2016·安顺)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啄。

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初春的活力与生机。

2.“几处”“谁家”用得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诗歌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几处”表现黄莺不多,“谁家”指燕子筑窝范围较小。

“几处”“谁家”暗示黄莺和燕子刚刚从南方飞回。

若换成“处处”“家家”,就会显得莺燕的数量和活动的范围更多更大了,描绘的就不是早春的景色,也就不能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了。

3.(2015·海南)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2016·襄阳)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的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一: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

/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5.(2017·毕节)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整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作者对钱塘湖的观察点是固定的某一处,从一个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十分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