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运动协调功能
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诊断标准

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是指儿童在运动时出现下肢功能障碍或异常,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困扰。
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常见疾病。
一、临床表现1、步态异常:儿童在行走时出现明显的步态异常,如跛行、摇摆、拖足等。
2、肌肉无力:儿童在进行运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无力表现,如爬坡困难、爬楼梯慢等。
3、关节活动受限:儿童在进行活动时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受限表现,如屈膝受限、伸膝受限等。
4、平衡困难:儿童在站立或行走时出现明显的平衡困难表现,如摇摆、摔倒等。
5、疼痛反应:儿童在运动时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如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等。
以上临床表现如果儿童出现其中一种或多种,应该怀疑是双下肢活动障碍,建议及时就医。
二、体格检查1、神经系统检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肌强度等内容。
2、肌肉力量测试:对儿童的肌肉力量进行测试,评估其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3、关节活动度检查:对儿童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检查,评估其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
4、步态分析:对儿童的步态进行分析,评估其步态是否正常。
以上体格检查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儿童的双下肢情况,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三、辅助检查1、肌肉电图:进行肌肉电图检查,分析儿童肌肉的电活动情况。
4、CT或MRI检查:进行CT或MRI检查,评估儿童的软组织结构是否正常。
四、诊断标准根据以上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儿童的病史和家族史,可以做出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的诊断。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儿童的双下肢活动障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总结儿童双下肢活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22春“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中国医科大学22春“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简述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1)注意障碍: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表现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2)活动过多和冲动:患儿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
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3)学习困难:因为注意缺陷和多动致使学业成绩差,低于患儿的智力水平所应达到的学业成绩。
(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活,左右分辨也困难。
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低下等问题。
智力测验显示部分患者的智商偏低,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注意集中分量表得分较低。
(5)品行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同病率高达30%~58%。
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人、伤人、性攻击、破坏物品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偷盗以及对异性的猥琐行为等。
2.名词解释:遗忘参考答案: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3.谵妄状态时最常出现的幻觉是()A.听幻觉B.味幻觉C.视幻觉D.本体幻觉参考答案:C4.躁狂发作的核心症状是()A、情感高涨B、思维敏捷C、动作行为增多D、感知障碍参考答案:A5.如何鉴别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参考答案:真性幻觉的知觉体验清晰、鲜明、生动,来源于外界,具有鲜明的定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感觉到的,患者常叙述是亲眼所见或亲耳听见的,因而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的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或体内,不是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虽然幻觉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听到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感觉统合训练

(内容设置和项目说明可以参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感觉统合训练/一,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界定注意缺损多动障碍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情绪的综合症候群,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主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五方面:1.注意力缺损 ADHD儿童的注意障碍一方面表现为主动注意功能极差,难以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活动或任务上.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被动注意功能相对亢进,非常易于被外界任何小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无关事物.2.多动注意缺损多动儿童不分场合,特别好动.3.冲动此障碍儿童往往行动之前缺乏思考,难以在做出某一行动前思考其行为的后果.4.唤醒不足 ADHD儿童对那些要求长时间坚持注意的活动表现出倦怠,懒散,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常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思想开小差,易分心,不能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5.角色管理失控行为注意缺损多动儿童,由于情绪不稳定,缺乏克制力,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二,感觉统合的意义,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j.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最初提出了感觉统合这一理论和方法.她认为,作为人类行为,动作发育的基本感觉系统,如触觉系,前庭感觉系,本体感觉系,这些系统对于人类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国内资料报道: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各种运动协调失衡的约占28%,学习困难的约占3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约占41%,可见感觉统合失调与多动症,学习困难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能力一般指获得知识与保持知识的能力,与听,说,读,写等一般学校技能关系密切,如感觉统合失调,前庭系统不健全,肌张力不足,平衡觉差,大小肌群协调能力不足,以致于视觉,听觉,手眼口协调配合运动差;患儿坐在椅子上,很难维持举头姿势,常下巴垫在手背趴在桌子上,或动来动去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体位.由于知觉发育不足,听的识别力和专注力差,以致于注意力涣散;视知觉发育不足,视空间距离感差,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看书时感到吃力,阅读常窜行,漏行,掉字而不喜欢看书.视知觉的不成熟而影啊手,眼运动的协调.针对多动症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前庭功能不全,触觉不当,本体感不足,以致整个身体协调不良等进行感觉运动强化训练,对于矫正由于运动感觉不足或运动感觉扭曲等错误对感觉住处而产生的身体协调不良,身体形象不明等具有较好的作用,加强正确的运动感觉刺激为建立,恢复其健康和正常的运动模式是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所在.人类对于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无意识进行的,但要完成一些复杂的,高难度的动作和行为时,需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也就是说,对来自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内部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刺激和信息,进行选择,整理,有序的工作,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来完成的.一旦感觉统合发生问题,就会出现种种障碍,如动作不协调,不能完成复杂的动作和行为,不能正常地进行日常的生活,学习和游戏,因此,矫治ADHD儿的感觉统合障碍是极为重要的.三,ADHD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原则在设计运动感觉的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运动不只是平面性的,而且要有立体性的;(2)不但要注意"动",而且要注意"静";(3)要注意"动","静"运动配合时对身体的协调作用.在训练初期,运动发展的强化主要在高速活动时的平衡能力,促进身体和地心引力上的正确协调,能持久保持安定姿势的能力等方面.动态训练应包括回转,上下,左右的摇晃,有助于前庭系统的发展,对安定姿势和制平衡的能力,有功效的训练项目可安排大笼球,摇木马,旋转盘,平衡台,跳床,滑板,吊竖筒等.静态训练主要是加强对自己身体各部分位置的认知,在"动","静'协调运动时,掌握站,坐,卧位的正常姿势的保持.在触觉学习训练中,以改善触觉防御过度,改善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训练项目可安排有各种不同触觉的刺激:温,冷,湿,压等固有感觉,用不同的教具如沙土,粘土,棕刷,毛巾,地毯,木块,铁块等做游戏.洗澡时磨擦身体肌肤,抓痒,口腔周围的面肌触摸,舌头的运动等都有助于触觉健全和敏感抑制.空间知觉一强化训练:眼球运动改善,视知觉的学习训练,提高空间认知,距离判断能力,使视一动协调更顺畅,眼一手配合更精确."静"态训练的游戏可做拼图接龙,连点线成图,平衡台接投球,趴地推球,立定投篮等项目."动"态训练的游戏可做跳床,跳床上边跳边接投球,滑板,推击障碍物,有助于空间距离觉及判断力的发展. 四,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治疗:对具有感觉统合障碍的ADHD儿,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ADHD儿大脑神经系统的统合功能,根据每一个ADHD 儿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觉统合训练,这对提高ADHD儿的语言,认知,思考等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如下:1.触觉刺激的训练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机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胎儿在胎内的感觉体验,出生时通过产道的感觉体验,出生后与外界的温度,事物,以及和他人皮肤接触的感觉体验等,这对提高胎儿和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触觉刺激对于ADHD儿神经系统整体感觉的统合以及感觉认知,感觉运动起作用.如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稠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手背及前腕部是触觉防卫最小的部位,由于这些部位是和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最多的部位,而身体的腹侧部,颜,足部位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卫大,往往是难以接受的部位。
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摘要】该文章探讨了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特殊儿童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和生活品质。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在身体上更加健康和强壮,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自我成长。
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的综合执行功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推动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强调了体育运动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和康复手段,能够为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特殊儿童,体育运动,执行功能,身体协调能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生活品质,综合能力,融入社会,教育。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殊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程度发育迟缓或缺陷的儿童,包括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感知运动障碍等。
这些儿童在执行功能上通常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身体协调能力差、认知能力低、社交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
过去的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特殊儿童可以锻炼身体、提升自信心、增强社交能力,进而改善综合执行功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目前关于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旨在通过全面的文献综述和分析,深入了解体育运动在特殊儿童身体、心理、社交、认知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从而为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的执行功能的具体影响,从而为相关学科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依据。
多动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案

多动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案摘要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常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等行为特征。
感统训练是一种帮助多动症儿童提升感知、协调和运动控制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方法。
本文介绍了多动症儿童感统训练的意义和目的,并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感统训练方案,以帮助儿童克服多动症带来的困扰,促进其全面发展。
1.引言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这些行为特征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造成了困扰。
感统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通过刺激和调节儿童的感觉系统,帮助改善多动症儿童的感知、协调和运动能力,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2.感统训练的意义与目的感统训练旨在刺激和调节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系统,提升其感知、协调和运动控制能力。
具体而言,感统训练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2.1增强感官认知通过针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的训练,帮助多动症儿童提高感知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外界信息。
2.2改善运动协调通过定向运动、平衡训练等活动,帮助多动症儿童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其运动控制与平衡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冲动行为。
2.3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控制通过感统训练,使多动症儿童学会专注于任务,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其学习和行为表现。
3.多动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案下面给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多动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案,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和平衡训练四个方面。
3.1视觉训练-圆圈寻找: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圆圈画在纸上,要求孩子按顺序找出不同大小的圆圈。
-目标定位:利用目标图片或物品,让孩子准确定位目标,并尽快反应。
-视觉跟踪:以移动的目标为对象,要求孩子进行目标跟踪,训练其注意力和眼球运动协调能力。
3.2听觉训练-声音辨识:播放不同频率、音量和节奏的声音,要求孩子准确辨别不同声音。
-听觉定位:通过播放声音源,让孩子定位声音的方向和距离。
-听觉记忆:播放一系列音调不同的声音,要求孩子记住并按顺序复述。
体操运动与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辅助治疗

体操运动与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辅助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也是影响儿童学习和日常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之外,体操运动已被证明是一种辅助治疗ADHD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体操运动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与优势。
一、体操运动的种类和对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体操运动(如艺术体操、竞技体操、蹦床等)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影响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都能带来积极的效果。
1. 艺术体操艺术体操是一种注重柔韧性、协调性和技巧性的体操项目。
通过艺术体操训练,儿童可以提高身体控制能力、视觉注意和空间感知能力,从而增强对注意力的控制和应对多动症症状的能力。
2. 竞技体操竞技体操强调力量、柔韧性、平衡和协调性。
这种体操运动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和协调性,从而增强对注意力的调控和集中力的提高。
3. 蹦床蹦床是一种以跳跃为主要动作的体操项目。
蹦床运动可以培养儿童的空间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动作控制能力。
二、体操运动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机制体操运动通过多种机制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进行辅助治疗。
1. 神经递质调节体操运动可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的症状。
2. 后天神经可塑性体操运动通过刺激大脑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元的连接和突触的形成,提高大脑的后天神经可塑性,改善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3. 情绪调节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常伴有情绪问题。
体操运动可以通过释放压力、提高自尊和情绪调节能力来改善儿童的情绪问题,减轻其对注意力的干扰。
三、体操运动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体操运动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与体操运动相结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四、体操运动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与药物治疗相比,体操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和可持续性等优势。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的临床表现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的临床表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不集中、冲动控制力差和活动过多三大症状,不同人三大症状的轻重不同。
另外,还出现一些其他症状比如:学习成绩低下、神经运动和神经生理功能异常、品行问题、社交问题、情绪异常等。
(一)注意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是诊断多动症的必须症状。
多动症儿童“注意障碍”主要表现在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上的异常。
一般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注意集中”的时间是不同的,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
一般来说,2~3岁时专注时间10~12分钟,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专注时间短于上述范围。
因此,他们很难在较长时间里维持注意力去从事某一活动,例如每节课听5~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完成父母分配的任务,但是做自已感兴趣的事情维持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他们从事一项活动时容易分心。
在上课时,只要听到教室内有一点响动,他的眼睛立即循声而去,窗户外面有人走过,马上就转头张望。
在家里做作业时,听到楼下小朋友的说话声会马上探头寻找或跑下楼去,具备典型的“蚂蝗听不得水响”的特性。
这种注意力分散性与注意力选择性差有关,他们不能同时在感觉到的各种刺激中选择性地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同时忽略另外一些剌激。
由于这种分心,他们对于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总是粗心大意,差错百出,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有耐心去观察的细节性任务上更容易出错。
他们经常丢三落四,把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丢失在家或忘在学校;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只有1个小时的作业,他们常常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东西,2~3个小时也不能完成,经常家长需要在旁边时时督促。
不同的人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有的儿童不能够专心接受视觉刺激,有的儿童不能够专心接受听觉刺激,还有一些对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不能够专心接受。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学龄前期儿童有哪些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一、发育问题1、智力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表现为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于同龄儿童水平。
心理测验时智商和社会适应商数都低于70。
2、孤独症类疾病:主要包括儿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表现为语言障碍、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社会交往功能障碍三大主要症状。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同时存在智力障碍。
3、运动发育障碍:表现为身体运动以及手运动的控制和协调障碍。
4、语言发育障碍:包括单纯的语言表达障碍、混合性语言障碍、发育性发音障碍以及口吃。
二、行为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注意集中障碍和冲动多动行为。
2、幼儿攻击性行为:以攻击他人和破坏物体为主要表现。
3、咬指甲:表现为反复啃咬指甲及其周围的皮肤。
4、吸吮手指:表现为反复吸吮手指行为。
5、暴怒发作:表现为受到挫折后大发脾气,在地上打滚、哭闹、情绪爆发等现象。
6、屏气发作:在受到挫折后情绪爆发时,出现呼吸暂停,伴有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甚至有倒地抽搐、意识丧失等现象。
7、习惯性摩擦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出现双腿伸直交叉摩擦,或以会阴部倚靠在物体上摩擦,并伴有面红出汗的现象。
8、进食问题: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吃饭速度慢以及异食癖等各种进食行为问题。
9、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醒、磨牙、梦魇、梦惊和睡行等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
10、抽动性障碍:表现为反复刻板地、不自主地出现眨眼、挤眼、缩鼻、歪嘴、摆头、点头、张嘴、耸肩、肢体抖动、清嗓子、喉中发出怪声和秽语等症状。
11、遗尿症:表现为5岁以后的儿童还反复出现夜间或午睡时小便尿在床上的现象。
三、情绪问题1、儿童恐怖症:过分地害怕某些特殊物体、特殊动物、特殊场景的现象。
2、社交恐怖症: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过分胆小害怕,紧张不安。
3、儿童分离性焦虑:害怕与亲人分离而拒绝上幼儿园,一旦分离或面临分离时就焦虑、紧张、身体不适和哭闹,回到亲人身旁一切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 , 现有 8 的儿童 伴有 协调 障 碍 ] ak y 调 查发 发 % 1 。B rl 4 e 现 , 5 %来 自普 通人 群 的 A HD多动 冲动型 ( D — I 有 2 D A HD H )
题 的几率 明显增 加 J 。
有研 究 者 指 出 , 有 运 动 问题 的 儿 童 通 常 也 会 有 注 意 方 患 面 的 问 题 ; 时 , 注 意 问题 的 儿 童 往 往 也 共 存 运 动 方 面 同 有 的问题” 。A HD患 儿 常 共 患 运 动 协 调 方 面 的 问 题 , 患 D 共
活。
患儿存 在协调障碍 , 当临界值 为 1% 时 , 以判定 为笨 拙的 5 可
患儿达到 6 %。德国的一项研 究 同样 使用 MA C评定 协调 3 B
障碍 , 临界值 定 为 5 , 果在 4 % 结 7名 A H D D儿童 中有 2 1人 (4 7 可 以诊断为协调 障碍 。澳大 利亚 的一项 研究使 4 . %)
注 意 缺 陷多 动 障碍 ( t n o ect yeat i i r a et ndf ih prc vy d o— t i i it s dr A H 是儿 童精 神科 最 常见 的疾病 , e , D D) 与其 他 障碍 或者 疾病 同时存 在的 比例非常高 J大约 2 3的 A H , / D D儿童同时 存在其他 的精 神病性 或者发育性障碍 J其 中发育性协 调障 ,
1% ) Bun k—sr sy 5 、 rii sO ee k 运动熟 练度测 验 ( O M 临界值 n t B T P,
上世纪 5 0年代到 8 代早 期 , 0年 人们在 儿童精 神病 和儿 童发育学领域 广 泛使用 轻微 脑 功 能 障碍 ( io ba i r mnr ri ds - n o
drMB 这一概念 。当时人们 认 为 , B e, D) M D是 多个 领域 功
为 2% ) 3 和一份 问卷 ( 临界 值 为 1% ) 3 9名 儿童 的运动 6 对 7
功能进 行评定 , 至少 2项 达到标 准才诊 断为存 在运动 问题 , 结果发现在 4 8名符合 A HD诊 断的儿 童 中有 3 D 3人 (9 ) 6% 表现笨拙 。Pc i k等 采用 M B A C对 3 2名 A HD患 儿 的运 D 动功能进行 了研究 , 结果 发 现当 临界 值为 5 时 。 3 % 的 % 有 1
D D是一种特殊 的发育障碍 , C 其主要特征是运动 在协调性方
面的明显损害。 1 A H D D和 运 动 协 调 障 碍 的 共 患 现 象
的情 况会 依 据 不 同 的 评 定 工 具 和判 定 标 准 发 生变 化 。
K pa al n等 采用 儿童运 动评 定成 套测验 ( B 临界 值为 MA C,
儿童伴有协调 障碍 。
对于这些有轻度运动 问题 的“ 笨拙 的” 孩子 , 在斯堪 的纳
从上世纪 7 0年代 , 斯堪 的纳 维亚 半岛 的 国家就 开始 使
用注 意 、 运动控制和知觉 缺 陷( ec t ni , tr o— df i i a et n mo n it n t o oc t l n ecpi , A ) r dpret n D MP 这一名称 来形 容 MB oa o D儿童 中发现 的注意 、 记忆 、 知觉和运 动困难 经常伴 随 出现 的现象 。近 3 0 年来 , 他们做 了大量 的研 究 , 并将 D M A P作 为一种 单独 的诊
能障碍的组合 , 包括注意 、 活动调节 、 冲动控 制 、 动控制 、 运 学
习问题 、 言语和语言 困难 以及知 觉异 常 , 其存 在 的多种轻 微
运动缺陷则被称 为神经学 软体征。但是 MB D的概念 缺乏精 细 的分类 , 没 有 找到 脑 功 能 障 碍 的客 观 依 据 , 后 , 也 此 AH D D和发育性 协调 障碍 取代 了 M D这一 术语 。在美 B 国《 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 4版 ) ( S I 中 , C 第 》 D M— V) D D被
定 义为运 动协调能力显著低于患儿相 应 的年 龄和智力 水平 。 患 有 D D的儿童在 运动 的很 多方 面都 表 现 出问题 , 括运 C 包 动发育过程 ( 如坐 、 等 ) 迟 、 走 延 拿不住 东西 、 动作 笨拙 、 动 运 表现差或者 书写 能力 差 , 重 影响 了 患儿 的学 业 和 日常 生 严
・
综 述
・
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的运动协调功能
丰 雷, 程 嘉 , 玉凤 王
( 北京 大学 精神卫生研究所 , 北京 10 8 ) 0 0 3
[ 关键 词】 注意力缺 陷障碍伴多动 ; 动技能 障碍 ; 运 预后
[ 中图分类号]R 4 .9 7 2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6 X(0 7 0 -3 30 6 117 20 )30 3 - 4 退缩 的表 现。因此 , 笨拙 的孩子 表现 得更 内 向, 在身 体技 巧
维普资讯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 3 ・ 33
J U N FP K N N V R IY( E L H S IN E ) V 13 N . J n 0 7 O R ALO E I G U I E ST H A T CE C S o.9 o 3 ue2 0
碍( ee p n codnt nd odrD D) 较常 见的一 种。 dvl met oriai i re, C 是 o o s
和社交技 巧上 没有 自信 , 感到 自卑 , 而且 不被 同龄 人喜欢 , 从 而发 生行 为问题 、 感障 碍 、 校适 应 困难 以及其 他社会 问 情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