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12)

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本人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和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建构概念1、我们每天走路,运动都离不开鞋,可你仔细观察过鞋吗?(出示一只新鞋,一只旧鞋)看看这两双鞋的鞋底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鞋底的花纹被磨平了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摩擦现象。
(板书:摩擦)2、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谁和谁发生了摩擦?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就会发生摩擦。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4.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2).doc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有关。
过程和方法:
能够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全班准备体积相同的纸箱两个(一个纸箱较轻,底面光滑;另一个纸箱较重,底面粗糙),擦手油,水、圆形笔杆的铅笔、胶带
每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
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
每组四名学生,讨论交流、共享实验结论,通过合作共同提高;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运动与摩擦力
物体重量重大
轻小
光滑程度光滑小
粗糙大附:
实验记录单
实验目的:研究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计划:
(1)我们准备这样实验:
(2)实验中用到的材料:
(3)其中改变的影响因素:
(4)不改变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_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旧轮胎新轮胎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沿着好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温馨提示:1、小组内分工合作,确定谁测量,谁读数,谁记录。
2、测量时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 0”刻度。
如果不是,请老师帮忙。
3、测力计要沿水平方向拉物体,不要碰到桌面。
4、及时做好记录。
5、测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放在桌子中间。
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光滑程不改变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单位:N)木板光滑的一面物体的重量(钩码数)木板粘有地毯的一面拉动的速度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推测: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土。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木板光滑的一面 物体的重量(钩码我们的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大。
要改变的条件 (接触面光滑程度) 不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的大小(单位:N ) 木板粘有地毯的一面 数)、拉动的速度 .....实验二:摩擦另头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接触面的光滑程 度、运动方 式.…… (单位:牛顿)推测: 物体轻,摩擦力小。
物体重, 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 '擦力的大小(物体重量)t实验二:摩擦另头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我们的发现: 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9)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螺帽、锁、等物体、毛巾1条,钩码1盒,实验记录表三张。
教师: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擀面杖1根,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这是什么?(擀面杖)(给学生看一看)老师在木棒的中间钉了一根钉子,通过旋转木棒,看谁能先把这根钉子移过中点谁就获胜?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比赛,谁愿意?再交换一下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生:手握粗糙的一头会赢生:手握粗糙的一头能用上劲,手握光滑的一头滑,使不上劲。
(游戏中的学生)师:那这是为什么呢?(停顿一下)(让学生先说一说,老师不作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好吗?二、学习新课(一)感受摩擦力1、现在请同学们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再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感觉非常费力,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手向前推进。
当手离开桌面时,毫不费力的把手伸出去。
)2.其实刚才同学们将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感觉有一种阻碍手前进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3.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板书:运动)师: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都会产生摩擦,他们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二)测量摩擦力1、师:摩擦力既然是一种力,就有大有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4)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测力计、一个盒子、2个钩码、一张A4的纸、光滑的玻璃和粗糙的地毯板面。
教师:自制教具光滑的玻璃和粗糙的地毯板面、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感知摩擦力1.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放在地上用你们的脚踩一踩。
纸上有什么?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呢?看看你们的鞋印,小组内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鞋防滑效果最好?为什么?花纹粗、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4)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运动与摩擦力一、概述《运动与摩擦力》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运动与摩擦力》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感受物体运动与摩擦;(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学目标分析(1)、科学知识: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产生摩擦力,并且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参与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激发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能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技的力量,用科学服务于生活。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拉力、反冲力、弹力等力,知道力有大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这些原有的知识为本环节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结合现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和本质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法,启发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这节课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这些力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并且简单地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学生在前几节课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从重力,弹力,然后进入本课的摩擦力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也是为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打下基础。
另外力这一单元本身跟初中物理中的力学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之打基础的课程,摩擦力也是其中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探讨生活现象与动手实践,了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学生通过推测与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学生通过做对比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选择与运用已知器材,掌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
(2)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推测与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轻重的关系。
(3)学生通过探讨与合作理解常量与变量,做好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认真实验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内容四、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做好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实验教学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协助下,力求将传统课堂中看不到的每个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转化为教师可以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全程学习历程,以科学分析资讯进行即时辅导与补救。
采用TBL 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中心,扩大关注,优化应用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材说明1、《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2、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入手,认识并且展开对摩擦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总结能力。
3、以实验探究为主,经历提问—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规律的完整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数据整合能力。
(二)教法说明1、游戏引导:导入环节通过游戏“力夺接力棒”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2、合作学习:在经历探究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完成提出问题,实验推测,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社交技能。
3、实验教学:从体验物体间的摩擦现象、测量摩擦力到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都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科技应用说明1、智慧教室的irs即时反馈器:帮助教师看到每一位学生的思考,为更平等的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
并且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答案即时反馈,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
2、智慧教室小组平板: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实在TBL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小组活动的过程可以快速呈现,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飞递,递交),帮助教师更有效的处理小组汇报信息,有效教学。
3、智慧助教HiTa:对实验教学的现场环境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即时视频、即时照片等。
4、多媒体:利用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易错点清晰明了,利用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技术应用,帮助课堂联系实际。
二、教学活动(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T:今天我们来研究一种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吗?S:土壤T: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物质,看看《土壤中有什么》?(出示课题,板书)二、探究:土壤中的成分(一)观察干燥土壤T:土壤是我们常见的物质,那你们觉得土壤中有什么呢?S1:有小石子、草根、蚯蚓等S2:有沙子、蚂蚁……T: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上看,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土壤中到底有什么?那我们就通过观察来看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我们的发现:
物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
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物体越重, 摩擦力越大。 要改变的条件: 物体一个重,另一个轻。 不改变的条件: 物体间光滑程度,拉行的速度。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小;物体 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大。
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2、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 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 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感知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
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3、初步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
科学精神。
新轮胎 旧轮胎
运动
阻碍运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 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 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 擦力。
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表面粗糙, 摩擦力大。 要改变的条件: 光滑的桌面和粗糙的桌面。 物体的重量,拉行的速度。 不改变的条件: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 面粗糙,摩擦力大。
实验二: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 物体重量 )
摩擦力的大小 (单位:牛顿)
5、小车载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 A )。
A、大
B、小
C、与载重量无关
6、在做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时要改变的
条件是( B )。 A、拉动物体的速度
B、物体的轻重 C、表面的光滑程度
三、判断:
1、物体不动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 ) 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
3、载满货物的大卡车很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可以说明物体越
物品名称 物品特点 物品模拟图
物品评价
1、 2、 3、
一、填空:
1 、由于摩擦,物体会受到一个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
叫做 摩擦力 。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表面光滑程度 和 物体轻重 有 关。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 越小 ;两个 物体接触面越 粗糙 ,摩擦力就 越大 。物体越重,摩
擦力就 越大 ;物体越轻,摩擦力就 越小 。
实验一: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板、毛巾、可供 拖动的小纸片、钩码……
要改变的条件 ( 接触面光滑程度) 不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的大小(单 位:牛顿)
木板 毛巾
物体的重量 (勾码数)、 拉动的速度、 ……
实验一: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我们的发现: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大 ; 。
二、选择:
1、桌上拉动木块可以用( A )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A、测力计 B、水平尺 C、天平秤
2、在( A )上水平拉动同一辆小车,用的力最省。 A、玻璃 B、木板 C、毛巾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 B )。 A、相同 B、相反 C、都有可能 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C、物体越重,滑动摩擦力越大
运动 摩擦力 阻碍运动
接触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 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 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 实验一: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实验二: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一: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板、毛巾、可供 拖动的小纸片、钩码……
重,摩擦力越小。(×)
4、汽车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是滑动摩擦(√ )
5、因为摩擦力的存在,我们在拖动物体时很费力,所以摩擦
力的存在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6、物体要运动,就要先克服摩擦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