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试验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观测与遗传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观测与遗传实验设计引言细胞观测与遗传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细胞结构、功能以及遗传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高中生进行的细胞观测和遗传实验设计。
一、细胞观测实验设计实验目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玛坝片、盐水、酒精棉球等。
实验步骤:1.准备玛坝片样品:将玛坝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
2.取一滴盐水放在玛坝片上,并用一个盖玻片封住。
3.将封好的玛坝片放在显微镜下,逐渐调节显微镜倍数,观察样品。
4.观察并描述:使用眼睛或摄像机来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并写下详细的描述。
结果与讨论:根据不同的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部分,了解到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
二、遗传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遗传规律,理解基因传递和表现。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水培器具、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搭建水培系统:将豌豆种子放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其放入盖玻片中。
2.观察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状变化,并记录下来。
3.分析结果并讨论:对比不同性状表现的概率和比例,探讨遗传规律。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不同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情况,并分析遗传规律。
例如,通过观察黄色籽粒与绿色籽粒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了解到这个性状的遗传方式是隐性或显性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因转录和转译过程,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结论通过细胞观测和遗传实验设计,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功能以及遗传规律。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引发他们对生物学领域更深入的思考和兴趣。
希望这些实验设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设计:
1.DNA怎样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2.DNA如何维系他的遗传稳定性?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特定问题引导学生进一部深入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环节四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反思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包括设计制作的思路、依据、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后期制作的改进方向。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科学探究实验创新设计作品系列
课题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本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4.感悟科学家为探索生命奥秘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形成为科学事业作贡献的责任与担当。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构建出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构建过程中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对于3种分子的连接方式。
2.各小组用手边的材料依据实验原理及创新之处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3.巡回检查各小组学生的设计制作,同时针对学生的方案设计以及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解答。
4.各小组上讲台展示制作模型,老师点评。
1.各组利用桌面上的材料用具构建出一个脱氧核苷并展示介绍。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导入
设问:我们之前学了分子DNA的结构,那么它的立体结构是怎样的? “沃森和克里克是如何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呢?
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精英对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生物实验项目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项目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实验项目设计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生物实验项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选择实验主题在进行生物实验项目设计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
实验主题应符合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选择与生物多样性、光合作用、遗传与进化等相关的主题。
三、确定实验目的在确定实验主题之后,下一步是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实验主题相对应。
例如,如果选择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主题,实验目的可以是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四、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所需材料。
实验方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
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验的时间和安全性。
五、选取实验材料根据实验方案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关键步骤之一。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与实验目的和实验主题相一致,同时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可获取性。
六、实施实验在实施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推论和解释实验结果,可以使用图表等形式将实验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
八、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应该能回答实验目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
九、讨论实验误差在实验报告中,学生还应该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分析这些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的全面理解和进一步思考。
十、提出改进方法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反思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高中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器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细胞切片标本(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2. 显微镜3. 盖玻片4. 溴酚蓝染液5. 定影液6. 滴管7. 显微镜玻璃片三、实验步骤1. 准备细胞切片标本: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将细胞切片标本均匀涂抹在上面。
2. 染色:将细胞切片标本加入溴酚蓝染液中,静置5分钟。
3. 洗涤:用滴管将溴酚蓝染液洗净,再用纯水洗涤2次。
4. 固定:用滴管将定影液滴在细胞切片标本上,固定标本。
5. 准备显微镜:将细胞切片标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6. 观察细胞切片:调节显微镜镜头,逐渐放大细胞切片标本,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器的位置和数量等。
7. 记录观察结果:使用实验记录本,记录每一组细胞切片的观察结果,并绘制相应的示意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戴实验手套,以免在细胞切片上引入外部细菌等。
2. 用显微镜镜头时要轻拧,调整清晰度适中。
3. 观察细胞切片时要注意细胞器的位置和数量,以便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结束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实验器材归位,注意实验室卫生。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生将能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观察细胞切片标本,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六、拓展实验1. 利用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的结构和形态。
2. 制作盐水中的等渗酵母细胞实验。
七、实验安全提示1. 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并正确佩戴实验室必须的安全设备。
2. 实验结束后,注意清理实验台面,及时处理废弃物。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并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此外,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更复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可能性,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实验创新大赛高中生物实验创新设计精选

生物实验创新大赛高中生物实验创新设计
精选
在生物学这个领域,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深入的知识和实验技巧,并有机会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
为鼓励和表彰高中生的实验创新设计,生物实验创新大赛应运而生,此次活动精选出了以下几个在实验设计上具有独特创意和较高实用价值的项目:
项目一: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
该项目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基因,使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向作物中引入了一些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基因修饰后的作物产量提高了25%。
项目二:利用细菌发酵技术制备天然食品添加剂
该项目探索了一种利用细菌发酵技术制备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手工筛选并培养了一种细菌菌株,通过控制其生长条件,发酵出了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
实验结果显示,该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市场上常见的添加剂更加安全可靠,同时还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和口感改良能力。
项目三:用DNA条形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中,提高物种鉴别和追溯的准确度。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提取了珍稀濒危物种的DNA样本,并通过测序技术获得了其DNA条形码信息,随后建立了一套DNA条形码数据库。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鉴别物种,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有效手段。
以上三个项目都充分说明了高中生在生物实验创新上的潜力和创造力,相信我们的未来会因为更多这样的实验创新而变得更加美好。
高中生物实践课程设计

高中生物实践课程设计在高中生物实践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中生物实践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1. 实践目标此实践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遗传原理;- 学习物种适应和进化的过程;- 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2. 实践内容(1)细胞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材料和设备,包括显微镜和玻璃片;- 采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样本;-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绘制所见结构;- 分析细胞结构和功能,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2)遗传实验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遗传原理。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材料和设备,包括花粉和授粉工具;- 选择不同特征的花朵进行杂交授粉;-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的种子和幼苗的特征;- 分析观察结果,讨论遗传原理。
(3)进化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了解物种适应和进化的过程。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某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 研究该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观察和记录环境因素对该物种的影响;- 分析观察结果,讨论适应和进化的原理。
(4)生态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如森林、湿地或草原;- 研究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并记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分析观察结果,讨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 实践实施为了顺利进行实践课程,需要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室和观察场地的安全性;-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 监督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光学实验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光学实验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年级:高中生物
目标: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材料:
1. 白底反射板
2. 照明设备(如手电筒)
3. 直尺
4. 墨水笔
5.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白底反射板平放在桌子上。
2. 将照明设备(手电筒)放在离反射板一定距离处,将其打开。
3. 使用直尺在反射板上标记出几个不同位置的点。
4. 选择一个标记点,将反射板倾斜一定角度,观察光线在反射板上的反射情况。
5. 用墨水笔在反射板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和反射方向。
6. 尝试调整光线的角度和位置,记录下不同情况下的反射情况。
7.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线的反射规律,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8. 结合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讨论实验结果。
拓展实验设计:
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反射板,比较它们对光线的反射情况。
2. 探究不同光线入射角度和反射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评估方式: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分析思路。
3. 老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会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引言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几乎涵盖了无数的领域和概念。
高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学生可以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过程,并以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作为例子进行详细讨论。
实验设计研究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研究目的。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想要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确定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以促进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与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仪器: - 某种含有酶的溶液 - 含有酶底物的试管 - 温度计 - 恒温水浴器- 定量移液器 -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温度的水浴。
2.将酶溶液和酶底物的混合液倒入试管中。
注意使用定量移液器确保底物的浓度相同。
3.将试管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让其在相应的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4.使用定量移液器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一种指示剂,例如酚酞溶液,以测量产生的产物的浓度。
5.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反应液的温度和产物的浓度。
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多次实验。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将温度与产物的浓度绘制成图表,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个线性图或者一个散点图来完成。
数据分析根据绘制出的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 1. 当温度较低时,酶的活性较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某个最高点。
2. 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酶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使其失去正常的功能。
3. 最适温度是酶活性的最高点,也是其最佳工作温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图表观察到最适温度附近产物浓度的最高峰值。
错误分析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潘卓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别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试验,写出实验结论2、分析得出高中生物实验原理3、区别和处理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思路能力目标:1、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思路,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原理和对照性实验的设计难点: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和反应变量的操控、控制和检测三、教学设计:【视频展示】考试说明解读:(二)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思路,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
【展示例题】:例一、研究发现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原因可能是紫外线提高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催化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失去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且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探究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光照,给予乙组光照。
观察两组幼苗的并测量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适宜的光照;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线光;高度;3-亚甲基氧代吲哚;甲组高于乙组,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紫外线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引入】如果实验目的改成:探究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那答案哪里需要改动?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甲组高于乙组,且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则紫外线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若甲组低于乙组,且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多于于乙组,紫外线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若甲乙两组高度差不多,且两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相似,紫外线与植物的生长无关。
【板书】实验设计的常规解题思路:1、判断实验类型【板书】2.明确实验目的【教师说解】实验目的一般在题干中呈现。
审“实验目的”:例: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验证X对Y的影响(或关系);探究X对Y的影响(或关系)实验目的能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解读】1、实验类型2、根据实验的因果关系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X就是自变量,Y就是因变量【板书】3.分析实验原理【例题展示】(05年全国卷Ⅰ)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该实验原理是:【学生思考】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教师解说】什么是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结果分析的依据。
怎样书写实验原理?1、实验能够这样设计的科学理论依据。
2、实验能够这样检测结果的理论依据。
【例题展示】下图为测量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放出O2的实验装置。
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
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
实验过程如下: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 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o,放置水槽中(装置如图B);⑤每隔30s 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 min。
请根据实验1,设计一对照实验(实验2)探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实验原理:①②【错误展示】【答案展示】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可以催化H2O2分解产生O2;不同浓度的酶催化H2O2分解,可根据O2的生成速率探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板书】4.提出实验思路操纵实验变量(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适宜、重复实验反应变量(因变量)捕获观察现象、测量数值【教师讲解高中生物实验都是在施加实验变量后得到反应变量的变化过程。
操纵实验变量。
方法: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些特征、暴露出某种现象和属性。
反应变量类型:1、观察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2、观察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3、测量生长发育速度4、测量生化反应速度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察和测量的指标及方法。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生长状况一致、随机分组2、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干扰。
------设置对照3、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组就是施加实验变量,从而得到反应变量。
而作为对照组则一般不施加实验变量,导致反应变量改变或消失。
进而对照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例题展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实验步骤:1、将3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编为1、2、3号。
2、将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体长均为15mm),随机分为3组(每组5条),分别放入3个玻璃缸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
3、1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2号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5mg,3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4、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每天一次,药量相同。
5、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观察前肢、后肢和尾的变化,并记录。
【提问】:其中的实验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例题展示】例题1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相关的实验步骤。
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盆栽黄瓜幼苗2株,2只相同的小烧杯,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罩口径略大)、稀硫酸、亚硫酸钠,凡士林、水【学生解答】实验变量:SO2 操纵方法:使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干扰黄瓜幼苗生长无关变量:光照、温度控制方法:①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SO2其它因素与实验组相同等环境因素②适宜的环境反应变量:黄瓜叶片生检测方法:观察黄瓜叶片生长状况的变化长状况【学生解答】实验步骤:1、将2盆黄瓜幼苗分别放在玻璃板中央,罩上玻璃罩,并标号。
2、在1个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硫酸钠和稀硫酸,放入1号玻璃罩内,取另一小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放入2号玻璃罩内。
用凡士林密封两个装置。
3、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在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4、定时观察黄瓜幼苗叶片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例题展示】例题2为验证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不可再利用的元素”,请你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同种的具4-5片叶的小麦幼苗实验器材:自选【学生解答】实验变量:铁元素操纵方法:缺铁完全培养液无关变量:控制方法:小麦个体差异;对小麦幼苗进行随机分组;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其它必需元素;设置空白对照:完全培养液环境因素等其它条件相同;适宜的环境。
反应变量:小麦叶的生长状况检测方法: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颜色变化【学生解答】实验步骤:1、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A、B两组。
2、将A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将B组小麦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3、将两组装置共同置于温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4、每天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板书】5.实验步骤【讲解】实验的步骤中应表述的要点1、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2、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实验分组: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器械分组设置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实验步骤常用句式:第一步:把…(生长状况、大小、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等)相同的…随机平均分成A、B…组,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
(分组编号,等量对照—主要是描述“无关变量”)第二步:A组加适量的…(对照处理);B组加等量的…(实验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组进行处理—主要是描述“自变量”,平衡“无关变量”)第三步:把…培养(生理实验)或反应(生化反应类)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数据进行相关处理(求平均值等),(实验结果的处理—主要是描述“因变量”)【板书】6.预期实验结果【作业总结】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他的实验步骤为:(1)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右图所示);(2)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①应去掉顶芽。
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②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
因为没有对照,难以说明幼叶叶柄脱落是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对照设置:(1)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和顶芽;(2)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