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岩溶泥石流 44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泥石流PPT课件

7
§4泥石流 §4.1概述
二、泥石流的特性
泥石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并以此与挟沙水 流和滑坡相区分: 其中土体的结构性,即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而挟 沙水流的抗剪强度等于零或者接近于零。 其中水体的流动性,即泥石流与沟床面之间没有截 然的破裂面,只有泥浆润滑面,从润滑面向上有一 层流速逐渐增加的梯度层;而滑坡体与滑床之间有 一破裂面,流速梯度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 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地下水泥石流
冰(川)雪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
火山泥石流
地震泥石流
人为泥石流
18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的104国道分水关路段发生泥石流灾害
19
冰川泥石流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 哥华北部滑坡型泥石流 20
2007年3月10日,在印尼东爪 哇诗都阿佐地区的泥火山喷出 的泥浆覆盖了大片土地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现象;
它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是一种饱含大量泥 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 或者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
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 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4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
第四章
泥石流
1
§4泥石流
§4.1 概述 §4.2 泥石流的类型 §4.3 泥石流的成因 §4.4 泥石流的危害 §4.5 泥石流的防治
2
§4泥石流
§4.1 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二、泥石流的特性 三、泥石流的分区构成 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五、泥石流的典型案例
3
§4泥石流 §4.1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4泥石流 §4.1概述
二、泥石流的特性
泥石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并以此与挟沙水 流和滑坡相区分: 其中土体的结构性,即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而挟 沙水流的抗剪强度等于零或者接近于零。 其中水体的流动性,即泥石流与沟床面之间没有截 然的破裂面,只有泥浆润滑面,从润滑面向上有一 层流速逐渐增加的梯度层;而滑坡体与滑床之间有 一破裂面,流速梯度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 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地下水泥石流
冰(川)雪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
火山泥石流
地震泥石流
人为泥石流
18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的104国道分水关路段发生泥石流灾害
19
冰川泥石流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 哥华北部滑坡型泥石流 20
2007年3月10日,在印尼东爪 哇诗都阿佐地区的泥火山喷出 的泥浆覆盖了大片土地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现象;
它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是一种饱含大量泥 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 或者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
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 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4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
第四章
泥石流
1
§4泥石流
§4.1 概述 §4.2 泥石流的类型 §4.3 泥石流的成因 §4.4 泥石流的危害 §4.5 泥石流的防治
2
§4泥石流
§4.1 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二、泥石流的特性 三、泥石流的分区构成 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五、泥石流的典型案例
3
§4泥石流 §4.1概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及时搬迁和疏散; (3)植树造林; (4)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5)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产生或降 低
危害程度。
社会科技
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课堂练习
1、 202X年3月30日,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9次列车途经京广铁路某 村路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列车脱轨侧翻,而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
新 知 讲 授 2、泥石流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
①山区(特别是峻峭地形)有利于水流聚集,水流的流速较大, 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疏松碎屑物(土、石块等),容 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活动:
1)用疏松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 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观 察在图 3-47A 处产生的现象。 3)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较大 的水流,再次视察在 A 处产生的现象。 4)在图 3-47A 处产生的现象和图 3-48 中 C处类似吗? 类似 5)在图 3-47A 处产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 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______山__区__、__丘__陵__等__坡__度__峻__峭__的__地__形。;且暴
雨或持续性降水,形成水量很大的流水。
新知讲授
B.地震等灾难引发泥石流: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产生。
活动: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 较大的水流。视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
课堂练习
5、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B )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危害程度。
社会科技
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课堂练习
1、 202X年3月30日,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9次列车途经京广铁路某 村路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列车脱轨侧翻,而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
新 知 讲 授 2、泥石流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
①山区(特别是峻峭地形)有利于水流聚集,水流的流速较大, 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疏松碎屑物(土、石块等),容 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活动:
1)用疏松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 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观 察在图 3-47A 处产生的现象。 3)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较大 的水流,再次视察在 A 处产生的现象。 4)在图 3-47A 处产生的现象和图 3-48 中 C处类似吗? 类似 5)在图 3-47A 处产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 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______山__区__、__丘__陵__等__坡__度__峻__峭__的__地__形。;且暴
雨或持续性降水,形成水量很大的流水。
新知讲授
B.地震等灾难引发泥石流: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产生。
活动: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 较大的水流。视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
课堂练习
5、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B )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岩溶与泥石流

67-35
冲毁道路
67-36
冲毁道路
67-37
冲毁道路
67-38
毁坏桥梁
67-39
毁坏桥梁
67-40
67-41
67-42
2004 年 7 月,云南 省德宏州盈江县先 后发生了两次特大 洪涝泥石流灾害,
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
67-43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
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67-66
思考题:
1.试论述岩溶形成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 2.试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
67-67
67-2
漓江两岸如诗如画的风景
67-3
67-4
广西5
2.岩溶的形态特征
(1) 溶沟
67-6
(2)石芽
67-7
(3)石林
67-8
(4)漏斗
67-9
(5)落水洞
67-10
(6)溶蚀洼地
67-11
(7)溶蚀盆地
67-12
(8)峰丛
67-13
(9)峰林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及高程应根据主河床与泥石流沟 淤积率、主河摆动趋势确定;
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 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沟床断面,改沟并桥或沟中设墩; 桥下应留足净空; 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或作路堑。
67-61
道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具体位置,通常 有五种方案可供比选:
67-14
(10)孤峰
67-15
(11)干谷
67-16
(12)溶洞
67-17
地 下 溶 洞 的 形 成 过 程
67-18
该溶洞有上、中、下三层,每层相互连通。 上洞、中洞属同一水平溶洞系统,都很开阔, 可容数百人;下洞中发育有近100m的地下河, 沿地下河行舟可以直通地面。
《安全教育泥石流》PPT课件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导致大量山体被破坏,最终引发泥石流灾害。
失误案例三
某旅游景区未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导致在泥石流发生时未能及时疏散游客,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防范失误的案例
救援案例二
某次泥石流灾害中,当地民众自发组织救援行动,积极参与搜救工作,为被困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救援案例三
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泥石流灾害的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建立应急预案
修建挡土墙、护岸、排水沟等工程设施,以阻挡、引导泥石流的流动,减少灾害损失。
采取工程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搜救失踪和被困人员
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救治伤员
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食品、饮水等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安置受灾群众
尽快抢修被泥石流破坏的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抢修基础设施
泥石流救援的具体措施
04
安全教育在泥石流防范中的作用
预防为主
分级防范
综合治理
应急响应
泥石流防范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预防是泥石流防范的最基本原则,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不同等级的泥石流灾害,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防范效果。
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从源头上治理泥石流灾害。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泥石流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失误案例三
某旅游景区未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导致在泥石流发生时未能及时疏散游客,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防范失误的案例
救援案例二
某次泥石流灾害中,当地民众自发组织救援行动,积极参与搜救工作,为被困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救援案例三
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泥石流灾害的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建立应急预案
修建挡土墙、护岸、排水沟等工程设施,以阻挡、引导泥石流的流动,减少灾害损失。
采取工程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搜救失踪和被困人员
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救治伤员
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食品、饮水等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安置受灾群众
尽快抢修被泥石流破坏的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抢修基础设施
泥石流救援的具体措施
04
安全教育在泥石流防范中的作用
预防为主
分级防范
综合治理
应急响应
泥石流防范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预防是泥石流防范的最基本原则,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不同等级的泥石流灾害,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防范效果。
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从源头上治理泥石流灾害。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泥石流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泥石流、岩溶、地震ppt课件

使地表建(构)筑物面临遭到破坏的威胁。 (4)溶洞和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溶洞和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 2)埋深对地基稳定性影响。①如埋置很浅,则溶洞的顶板
可能不稳定,甚至会发生地表塌落。②若洞顶板厚度大于溶洞 最大宽度的1.5倍,同时溶洞顶板岩石比较完整、裂隙较少,岩 石也较坚硬,则该溶洞顶板作为一般地基是安全的。③如若溶 洞顶板岩石裂隙较多,岩石较为破碎,则上覆岩层的厚度大于 溶洞最大宽度的三倍时,则溶洞的埋深是安全的。
3)抽水对土洞和溶洞顶板稳定的影响。如果进行地下水的 抽取,①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大地减弱了地下水对土 层的浮托力。②由于抽水时加大了地下水的循环,动水压力会 破坏一些土洞顶板的平衡,因而引起了一些土洞顶板的破坏和 地表塌陷。
五、 防治方法
(1)挖填:挖除溶洞或土洞中的软弱充填物,回填以碎石、块 石或混凝土等,并分层夯实
陷落地震特点:是影响范围很小,强度微弱,地震次数少, 占世界总地震次数3%左右。
人工触发地震特点:一般小震多,震动次数多,震级较小, 震中位置发生在离蓄水处近,一般10~20km范围内,极 少超过40km。震源深度较浅。
三、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1.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是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 少来划分的。地震时所释放的能量可以根据地震仪记录到 的地震波来测定。国际通用震级定义:以μm为单位来表 示离开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并用 对数来表示。
2019年神户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
2019年北川妇幼保健院在地震中被挤扁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海城地震冒沙现象
唐山地震冒沙
地震引起的地基液化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
溶洞和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 2)埋深对地基稳定性影响。①如埋置很浅,则溶洞的顶板
可能不稳定,甚至会发生地表塌落。②若洞顶板厚度大于溶洞 最大宽度的1.5倍,同时溶洞顶板岩石比较完整、裂隙较少,岩 石也较坚硬,则该溶洞顶板作为一般地基是安全的。③如若溶 洞顶板岩石裂隙较多,岩石较为破碎,则上覆岩层的厚度大于 溶洞最大宽度的三倍时,则溶洞的埋深是安全的。
3)抽水对土洞和溶洞顶板稳定的影响。如果进行地下水的 抽取,①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大地减弱了地下水对土 层的浮托力。②由于抽水时加大了地下水的循环,动水压力会 破坏一些土洞顶板的平衡,因而引起了一些土洞顶板的破坏和 地表塌陷。
五、 防治方法
(1)挖填:挖除溶洞或土洞中的软弱充填物,回填以碎石、块 石或混凝土等,并分层夯实
陷落地震特点:是影响范围很小,强度微弱,地震次数少, 占世界总地震次数3%左右。
人工触发地震特点:一般小震多,震动次数多,震级较小, 震中位置发生在离蓄水处近,一般10~20km范围内,极 少超过40km。震源深度较浅。
三、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1.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是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 少来划分的。地震时所释放的能量可以根据地震仪记录到 的地震波来测定。国际通用震级定义:以μm为单位来表 示离开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并用 对数来表示。
2019年神户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
2019年北川妇幼保健院在地震中被挤扁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海城地震冒沙现象
唐山地震冒沙
地震引起的地基液化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
泥石流灾害及防治ppt课件

.
按流域形态分类
•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 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 (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 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 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
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 自然因素: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 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 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 因都能造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
形成条 件
地形地貌 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 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 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 分
松散物质 来源条件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发育,为泥 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人类 活动如开山采矿等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 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 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按流域形态分类
•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 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 (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 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 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
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 自然因素: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 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 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 因都能造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
形成条 件
地形地貌 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 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 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 分
松散物质 来源条件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发育,为泥 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人类 活动如开山采矿等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 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 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泥石流》PPT【优秀课件】42页PPT

《泥石流》PPT【优秀课件】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工程地质(泥石流部分)PPT课件

7.3.2 泥石流的分类
❖按流域形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十几~几十平方公里), 能明显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狭长条型,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 体物质来源于沟谷中分散的坍塌体,沟谷中一般常年 有水,水源较丰富,流通区和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 开,在流通区内既有冲刷,又有堆积; ❖3.山坡型泥石流
重度小,rc < 1.6t/m3 。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和特征
类 别
泥石流特征
流域特征
亚 严重 类 程度
流域 面积 (km 2)
固体物质 一次冲出
量 (× 104m 3)
流量 (m 3/s)
堆积区 面积 (km 2)
Ⅰ
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发
多 位 于 强 烈 抬 升 区 , I1 严 重 >5
高 生。固体物质主要来源干沟谷 岩层破碎,风化强烈,
• 水的作用
• 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使其摩阻力减小,滑 动力增大以及水流对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
• D. 其他条件 • 如人为地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石等,往往提供 大量物质来源。
• 上述条件概括起来为:①有陡峻便于集 水、集物的地形;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此三者缺 一便不能形成泥石流。
频
率 泥
的滑坡、崩塌。暴发雨强小于 山体稳定性差。泥石流 2 ~ 4 m m / 1 0 m i n 。除 岩 性 因 素 外 , 堆 积 新 鲜 , 无 植 被 或 仅
I2 中 等
1~5
石
流 滑坡、崩塌严重的沟谷多发生 有稀疏草丛。黏性泥石
沟 谷
黏性泥石流,规模大,反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质环境条件:岩石破碎,提供松散固体物质来源。
区域大断裂破碎带、强烈构造揉皱带、 易风化岩层的风化破碎带
3.水文气象条件:突发性水源(短期暴雨或冰雪溶水)
二、泥石流的主要特征 1.泥石流的流态特征
σs
σs
K
牛顿流体
εs
dv
dy
2. 泥石流体的结构特征
宾汉流体 εs
0
s
dv dy
稀性泥石流:固体0-40%,水为主,不形 成粘稠整体,不作整体运动,散流。
四、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选线原则
流通区最好:沟床固定,冲刷淤积不严重。 堆积区最不利:沟床固定,冲刷淤积不严重。
十分严重区:靠山作隧道,跨河绕避
2.防治措施
形成区:水土保持 流通区:拦挡
目的:减小流速规模,固定沟床
四川防治盐井沟5号泥石流的垂面格栏坝
Ca 3 C H 2 O O C2 O C2 a 2 H3 C
循环交替的水流:水的运动不断提供新的 侵蚀性CO2,促使岩溶进行.
12.3 岩溶的发育规律
岩溶的发育随深度而减弱,并受当地岩溶侵蚀基准面控制
岩溶的发育、分布受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
• 可溶岩与非溶岩相间区岩溶呈带状分布,可溶岩与 非溶岩接触地带岩溶极为发育
第十二章 岩溶(karst)
♪ 岩溶地貌及岩溶水的特征 ♪ 岩溶的形成条件 ♪ 岩溶的发育规律 ♪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 和改造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表及地下的地 质现象的总和。
可溶岩:包括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 泥灰岩)、硫酸盐岩、岩盐类岩石
12.1 岩溶地貌及岩溶水的特征
基岩1米左右的现浇钢 筋 混凝土桩基。
将石芽炸掉。
- 溶洞地基处理:整板刚性基础支承于溶洞周围较完
整的岩体上,溶洞内用碎石、泥砂回填。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固:用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抑制岩溶地面塌陷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跨:用扣轨梁跨越岩溶地面塌陷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地下洞室、隧道稳定和涌水问题
三、泥石流的分类
1.按泥石流物质成分分
水石质泥石流 泥石质泥石流 泥质泥石流
2.按水体补给分
雨水型泥石流 冰川型泥石流
3.按泥石流受 力性质分
土力型泥石流 水力型泥石流
滑坡型 崩塌型 坡面侵蚀型 河床侵蚀型
4.按泥石流的固体成分及流动特点分
粘性泥石流:土石固体含量40—60%, 水、泥沙石块混合成粘稠整体,以相同 速度整体运动,不散流,停积时保持流 动结构(泥包砾、包块结构)
四川防治八步里沟泥石流的栏沙栏坝
兰新线防治宣家沟泥石流的立 体格栏坝
兰青线防治泥石流的斜面格 栏坝
堆积区:排导(排洪道、导流堤) 宝成线红石花铺车站,导排泥石流的三线明硐渡槽
四川治理黑水沟泥石流的导排槽
陇海线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葡萄沟滑坡采取的大绕线措施
排洪道
思考题
11.解释泥石流 2.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岩溶地貌
溶沟、石芽
峰丛、峰林、孤峰
地 表
漏斗、溶蚀洼地
形 落水洞、竖井
态 溶蚀盆地
干谷、盲谷
地下 形态
溶洞 地下暗河
12.1 岩溶地貌及岩溶水的特征
二、岩溶水特征
1、水流方式
隙流 管流 脉流 网流
2、岩溶水循环分带
Ⅰ-充气带
最高岩溶水位 Ⅱ-季节变化带
最低岩溶水位
Ⅲ-全饱和带
Ⅳ-深循环带
• 包气带(垂直循环带):最高水位之上,垂直运动为主 •季节变动带: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均有 •饱水带(水平循环带):最低水位以下,水平运动为主; •深部循环带:地下水流向不受当地侵蚀基准面影响,
水流缓慢,岩溶不发育。
12.2 岩溶的形成条件
具透水性的可溶岩:透水性取决于岩石中的 裂隙和孔隙;可溶岩主要为碳酸盐岩。 有溶蚀能力的水:即含有侵蚀性CO2的水, 与碳酸盐岩进行溶蚀作用。
• 可溶岩中的节理密集带、断层破碎带特别是张性断 层破碎带以及褶曲轴部,岩溶发育,成条带状分布。
垂直剖面上岩溶的发育、分布常具成层性:
• 地壳上升,地下水为适应基准面的下降进行垂直溶 蚀而产生垂直的管道,如漏斗、落水洞;
• 地壳处于稳定时,地下水向河谷方向运动而发育近 水平的管道,如地下河。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谢谢!
44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堵:用于处理集中渗漏通道。利用不同材料(块石、砂、混凝土或
粘土)回填堵塞空洞。底部应设反滤层,表面加粘土或混凝土盖板。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截:在地下岩溶管道的集中漏水处筑隔水墙截断渗漏通路。 围:适用于水深不大的小水库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铺:用于处理地表分散渗漏带。用混凝土盖板或粘土铺盖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地下洞室、隧道工程防治岩溶措施 - 超前钻探,预先排水 - 灌浆填堵,隔绝水源 - 堵塞溶洞 - 跨越溶洞
思考题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岩溶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第十三章 泥石流(mud flow)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泥石流: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 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冲毁铁路桥梁
Ⅰ—形成区
Ⅱ—搬运区
Ⅰ
Ⅲ—停积区
Ⅳ—泥石流堵河形成淹塞湖 Ⅱ
Ⅲ Ⅳ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利于水流汇聚,提供动能。
– 形成区:汇水面积大,山坡陡,利于水流汇聚。 – 流通区:坡降大,提供动能。 – 沉积区:开阔缓坡。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灌:灌入浆液充塞孔洞和裂隙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引:用渡槽引渡地表水,防止地表水渗入隧道和进入地下
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工业与民用建筑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地基基础处理措施
- 石芽地基处理:深入
岩溶渗漏问题 广西龙州县金龙水库岩溶渗漏,蓄水困难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广西苹果县敢怀水库岩溶渗漏,成为干库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渗漏的形式和途径 •河谷地段岩溶发育的深度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 •地下分水岭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岩溶区修建水电工程的防渗措施
充分利用隔水层、岩溶发育微弱的岩层或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大断裂破碎带、强烈构造揉皱带、 易风化岩层的风化破碎带
3.水文气象条件:突发性水源(短期暴雨或冰雪溶水)
二、泥石流的主要特征 1.泥石流的流态特征
σs
σs
K
牛顿流体
εs
dv
dy
2. 泥石流体的结构特征
宾汉流体 εs
0
s
dv dy
稀性泥石流:固体0-40%,水为主,不形 成粘稠整体,不作整体运动,散流。
四、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选线原则
流通区最好:沟床固定,冲刷淤积不严重。 堆积区最不利:沟床固定,冲刷淤积不严重。
十分严重区:靠山作隧道,跨河绕避
2.防治措施
形成区:水土保持 流通区:拦挡
目的:减小流速规模,固定沟床
四川防治盐井沟5号泥石流的垂面格栏坝
Ca 3 C H 2 O O C2 O C2 a 2 H3 C
循环交替的水流:水的运动不断提供新的 侵蚀性CO2,促使岩溶进行.
12.3 岩溶的发育规律
岩溶的发育随深度而减弱,并受当地岩溶侵蚀基准面控制
岩溶的发育、分布受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
• 可溶岩与非溶岩相间区岩溶呈带状分布,可溶岩与 非溶岩接触地带岩溶极为发育
第十二章 岩溶(karst)
♪ 岩溶地貌及岩溶水的特征 ♪ 岩溶的形成条件 ♪ 岩溶的发育规律 ♪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 和改造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表及地下的地 质现象的总和。
可溶岩:包括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 泥灰岩)、硫酸盐岩、岩盐类岩石
12.1 岩溶地貌及岩溶水的特征
基岩1米左右的现浇钢 筋 混凝土桩基。
将石芽炸掉。
- 溶洞地基处理:整板刚性基础支承于溶洞周围较完
整的岩体上,溶洞内用碎石、泥砂回填。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固:用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抑制岩溶地面塌陷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跨:用扣轨梁跨越岩溶地面塌陷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地下洞室、隧道稳定和涌水问题
三、泥石流的分类
1.按泥石流物质成分分
水石质泥石流 泥石质泥石流 泥质泥石流
2.按水体补给分
雨水型泥石流 冰川型泥石流
3.按泥石流受 力性质分
土力型泥石流 水力型泥石流
滑坡型 崩塌型 坡面侵蚀型 河床侵蚀型
4.按泥石流的固体成分及流动特点分
粘性泥石流:土石固体含量40—60%, 水、泥沙石块混合成粘稠整体,以相同 速度整体运动,不散流,停积时保持流 动结构(泥包砾、包块结构)
四川防治八步里沟泥石流的栏沙栏坝
兰新线防治宣家沟泥石流的立 体格栏坝
兰青线防治泥石流的斜面格 栏坝
堆积区:排导(排洪道、导流堤) 宝成线红石花铺车站,导排泥石流的三线明硐渡槽
四川治理黑水沟泥石流的导排槽
陇海线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葡萄沟滑坡采取的大绕线措施
排洪道
思考题
11.解释泥石流 2.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岩溶地貌
溶沟、石芽
峰丛、峰林、孤峰
地 表
漏斗、溶蚀洼地
形 落水洞、竖井
态 溶蚀盆地
干谷、盲谷
地下 形态
溶洞 地下暗河
12.1 岩溶地貌及岩溶水的特征
二、岩溶水特征
1、水流方式
隙流 管流 脉流 网流
2、岩溶水循环分带
Ⅰ-充气带
最高岩溶水位 Ⅱ-季节变化带
最低岩溶水位
Ⅲ-全饱和带
Ⅳ-深循环带
• 包气带(垂直循环带):最高水位之上,垂直运动为主 •季节变动带: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均有 •饱水带(水平循环带):最低水位以下,水平运动为主; •深部循环带:地下水流向不受当地侵蚀基准面影响,
水流缓慢,岩溶不发育。
12.2 岩溶的形成条件
具透水性的可溶岩:透水性取决于岩石中的 裂隙和孔隙;可溶岩主要为碳酸盐岩。 有溶蚀能力的水:即含有侵蚀性CO2的水, 与碳酸盐岩进行溶蚀作用。
• 可溶岩中的节理密集带、断层破碎带特别是张性断 层破碎带以及褶曲轴部,岩溶发育,成条带状分布。
垂直剖面上岩溶的发育、分布常具成层性:
• 地壳上升,地下水为适应基准面的下降进行垂直溶 蚀而产生垂直的管道,如漏斗、落水洞;
• 地壳处于稳定时,地下水向河谷方向运动而发育近 水平的管道,如地下河。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谢谢!
44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堵:用于处理集中渗漏通道。利用不同材料(块石、砂、混凝土或
粘土)回填堵塞空洞。底部应设反滤层,表面加粘土或混凝土盖板。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截:在地下岩溶管道的集中漏水处筑隔水墙截断渗漏通路。 围:适用于水深不大的小水库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铺:用于处理地表分散渗漏带。用混凝土盖板或粘土铺盖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地下洞室、隧道工程防治岩溶措施 - 超前钻探,预先排水 - 灌浆填堵,隔绝水源 - 堵塞溶洞 - 跨越溶洞
思考题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岩溶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第十三章 泥石流(mud flow)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泥石流: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 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冲毁铁路桥梁
Ⅰ—形成区
Ⅱ—搬运区
Ⅰ
Ⅲ—停积区
Ⅳ—泥石流堵河形成淹塞湖 Ⅱ
Ⅲ Ⅳ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利于水流汇聚,提供动能。
– 形成区:汇水面积大,山坡陡,利于水流汇聚。 – 流通区:坡降大,提供动能。 – 沉积区:开阔缓坡。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灌:灌入浆液充塞孔洞和裂隙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引:用渡槽引渡地表水,防止地表水渗入隧道和进入地下
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工业与民用建筑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地基基础处理措施
- 石芽地基处理:深入
岩溶渗漏问题 广西龙州县金龙水库岩溶渗漏,蓄水困难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广西苹果县敢怀水库岩溶渗漏,成为干库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渗漏的形式和途径 •河谷地段岩溶发育的深度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 •地下分水岭
12.4 岩溶与工程建设
★ 岩溶区修建水电工程的防渗措施
充分利用隔水层、岩溶发育微弱的岩层或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