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理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高一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高一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超群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受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怜悯,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琵琶行原文以及翻译,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琵琶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仆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快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白话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必修一文言文

必修一文言文

以下是一篇必修一的文言文,供您参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
还也。

”亦去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课本文言文翻译》摘要: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且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唉!从师求学的风尚没有人继承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得很!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道文字的诵读,有的人从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

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

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业和修养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明白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必修一(第一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必修二(第二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必修三(第三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过秦论·贾谊12、*师说·韩愈必修四(第四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4、苏武传·班固15、张衡传·范晔16、*李贺小传·李商隐必修五(第五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陈情表·李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翻译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
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

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
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游褒禅山记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于是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