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40学时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40学时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0501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 Technology of Metals〔尝试4学时〕先修课程: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化学、物理、公差与配合、金工实习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车辆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成型、材料加工、交通运输、工商办理、企业办理、热能与动力工程、国贸、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油气储运、物流工程、给排水等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物流工程学院机械制造系、机电学院金工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学科根底课程,本课程是研究机械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及毛坯设计时的布局工艺性问题,同时还研究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各种加工方法对机械零件的工艺性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各毛坯制造方法的底子道理和工艺特点,而且对各种外表加工的方法选择和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有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选择毛坯、制造毛坯及零件加工的工艺阐发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底子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机器出产过程概念;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工艺学的方法与要求。

根底砂型锻造底子工艺;锻造工艺方案的制定;锻造工艺图的绘制及工艺阐发举例。

3.合金的锻造性能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锻造合金的凝固与收缩;铸件中常见的缺陷及防止。

4.铸件布局设计的工艺性锻造工艺对铸件布局的要求;锻造合金性能对铸件布局的要求。

5.常用合金铸件的出产铸铁件的出产;铸钢件的出产;铝、铜合金铸件的出产。

6.特种锻造熔模锻造;金属型锻造;压力锻造;低压锻造;离心锻造;其他特种锻造方法;各种锻造方法的比拟。

7.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本色;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和性能;金属的可锻性。

8.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金属的锻前加热;锻造温度范围及加热尺度;锻件的冷却方法;加热设备简介。

碳素钢教案

碳素钢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课题】碳素钢【课时】45分钟
【教材版本】《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碳素钢是工业生产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把握好碳素钢牌号---化学成分---性能特点---用途之间的关系,做到根据牌号知道大致应用,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碳素钢。

【学情分析】
1、专业水平:学生在生活中对金属材料这部分内容有所接触,加之碳素钢的广泛应用,理解和接受应该不成问题。

但职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观察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力都有待提高。

2、采取措施:①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把握好碳素钢牌号---化学成分---性能特点---用途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掌握碳素钢的种类牌号及用途,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理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常用碳素钢的牌号、性能和应用。

2、教学难点:根据碳素钢的牌号能分析它的性能特点和大致应用范围。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内容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器制造过程。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

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冷却曲线和过冷度。

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

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

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

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

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铸铁的石墨化。

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

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

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

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

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

常见手工造型方法的选择。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时:45学分:3一、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热加工工艺基础,包括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常用工程材料的选择,铸、锻、焊及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毛坯的选择与结构工艺性分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简介等。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1)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2)掌握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3)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过下列课程:(1)大学化学概论;(2)大学物理;(3)机械制图;并必须先完成金工实习。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才能进入下列课程的学习阶段;(1)机械工程材料:(2)机械设计;(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应对本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应用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

五、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第一篇金属材料基本知识(10学时)熟悉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了解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结晶;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熟悉钢的热处理工艺;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第二篇铸造(8学时)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对铸件质量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熔炼及铸造特点;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具有铸件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

《金属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掌握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金属的晶体结构;(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金属加工工艺的特点;(3)运用实践操作,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晶体结构(1)金属晶体的特点;(2)金属晶体的结构类型;(3)金属晶体的性质。

2. 金属的熔炼与铸造(1)金属的熔炼工艺;(2)金属的铸造方法;(3)铸造缺陷及防止措施。

3. 金属的锻造与热处理(1)金属的锻造工艺;(2)金属的热处理方法;(3)热处理变形及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2)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结构的微观解释;(2)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及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金属加工工艺的实验操作;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工艺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显微镜、铸造模具、锻造设备等;3. 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演示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金属加工实践,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技能。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加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分享学习心得。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机电专业的学生能熟悉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钢的热处理、各种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以及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工艺,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业生产技术、管理及有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学习的要求如下:1.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2.掌握毛坯制造和零件加工的主要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

3.熟悉金属切削加工的工艺系统(机床、刀具、夹具、工件)及加工工艺规程。

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本课程与有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后开设,它的后续课程是模具的专业课,它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绪论介绍本课程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方法。

◆金属材料基本知识【教学目的】本章学习应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相图。

【教学内容】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铁碳合金的结晶与合金相图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晶以及铁碳合金相图。

◆钢的热处理【教学目的】本章教学应使学生掌握钢的热处理基本原理;钢的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方法,并了解其他热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钢的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

【教学重点】各种热处理方法及钢在各种热处理下的性能。

◆金属材料[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碳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粉末冶金等各种材料的成分、性能及应用。

[教学内容]碳钢、合金钢及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及主要用途;主要有色金属的种类及其性能;粉末冶金的特点及应用。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金属工艺学》是工科类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如熔炼、铸造、轧制、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2.1.1 金属的晶体结构2.1.2 金属的物理性能2.1.3 金属的化学性能2.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2.2.1 熔炼与铸造2.2.2 轧制与拉拔2.2.3 锻造与冲压2.2.4 焊接与切割2.2.5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2.3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3.1 力学性能2.3.2 物理性能2.3.3 化学性能2.3.4 应用领域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特点。

3.3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工艺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4课时,实验授课8课时。

5.2 授课安排第1-8课时: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9-16课时: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第17-24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第25-32课时:实验及课程设计六、教学活动设计6.1 理论授课6.1.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通过PPT展示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

6.1.2 金属的制备与加工工艺:讲解各种金属制备和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工艺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

《金属工艺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的性能、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

2. 金属的分类:介绍常用金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 金属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性能指标及其意义,金属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加工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金属样品、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讲解金属的分类:介绍常用金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多样性。

4. 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介绍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工艺,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工艺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加工实例,让学生了解金属加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探讨金属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七、课堂练习(1)金属的硬度越大,其强度也越高。

(2)铸造是一种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工艺。

(3)热处理是一种改变金属组织,提高其性能的方法。

(1)下列哪种金属属于有色金属?(A. 铜B. 铁C. 铝D. 钢)(2)下列哪种加工方式属于热加工?(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冷加工)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金属的性能、分类和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学期教学计划表教师姓名:课程金属工艺学专业班级 15机电班
周次章节名称及主要内容
授课
节数
作业、实验、考核备注
1 第1课:绪论第2课:强度与塑性 4 2
2 第1章第1课:硬度第2课:冲出韧性与疲劳
强度
4 2
3 第2章第1课:工程材料的分类第2课:钢
4 2
4 第2章第1课:钢 4 1
5 第2章第1课:铸铁 4 1
6 第2章第1课:非金属及其合金第2课:非金
属材料
4 2
7 第3章第1课:钢的热处理概述第2课:退火
与正火
4 2
8 第3章第1、2课:淬火与回火 4 2
9 第2课:表面热处理中段考试 4 1
10 第4章第1课铸造概述第2课砂型铸造 4 2
11 第4章第1课:特种铸造(1)第2课:特种铸造(2) 4 2
12 测验第5章第1课锻造(1) 4 1
13 第5章第1课锻造(2)第2课:锻造基本知识 4 2
14 第5章第1课冲压与其他锻压方法测验 4 2
15 第6章第1课焊条电弧焊(1)第2课焊条电弧
焊(2)
4 2
16 第1课熔焊基本知识第2课其他焊接方法第 4 2
17 复习 4
18 考试 4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编制说明
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专业班级15机电班教师
教学大纲名称、版本《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第2版
使用教材名称、版本《金属工艺学》第2版
本学期教学周数18 本课程周学时数 4 本课程学期总学时72 本学期主要讲授内容及要求:金属工艺是机械类通用工种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

在教学内容上不论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中,都应以毛坏和零件的成形和改性等作为主要内容突出出来,较好地理解掌握各种成形工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的一般性能、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

2、初步掌握各种毛坏的生产方法与毛坏的选择;相关工艺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

3、初步掌握各种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对学生情况的初步了解和估计:同学们对本课程了解不多,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本校的模型、挂图、示教板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估计学习的难度不大
对教材的处理和采取的教学措施: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本校的模型、挂图、示教板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对铣工的加工方法能进行现场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异动及必要的说明事项:
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和安排:测验二次,每课安排一次作业,期末考试占60%,实习和测验占40%
科组长签名:教务处主任签名:
2015年 9月 10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