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杜牧《泊秦淮》公开课实用课件
《泊秦淮》公开课优质课件

《泊秦淮》——诗歌赏析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唐) 泊:停泊,停靠。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位处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是中唐著名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人称“小杜”,以别于盛唐的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他的诗风格豪放疏朗、气势纵横、清新俊逸,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写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一个“寒”字,既写出了时令——深秋时节,又表达了凄冷的心情。
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冷寂而又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地点。
在酒家里的客人是什么状态呢?这句诗里并没有写出来,因为靠近酒家,自然而然就能听到歌女的歌声,这句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抒情指歌女。
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背景资料:唐晚期,内有军阀割据,外有敌人侵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抒情指歌女。
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
国家面临倾覆,百姓却浑然不觉,依旧纸醉金迷,抒发了作者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国之将亡,竟不自知,还在唱着亡国之音,是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歌女的批判。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共34张PPT)

读诗句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新知讲解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 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 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 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 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新知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 彩的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 奇葩,永开不败。有的诗人,他胸怀大 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 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 觅知音。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 首首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 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明诗意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歌女
怨恨,仇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
指秦淮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译: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 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 批判颓靡世风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明诗意
知作者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 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 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 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 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 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优质版PPT

烟笼寒水—— /月笼沙—— , 夜泊秦淮—— /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3、语气轻缓,读出清幽凄凉。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忧心如焚,读出愤恨无奈。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5、合作朗诵,读出诗情
要求:女生语气轻缓,读出清幽凄凉。男生 忧心如焚,读出愤恨无奈。
作为一个对国家命运关切和忧虑的 正直知识分子,杜牧又怎么会忍心进去呢!
描画出秦淮河朦胧凄清的水色夜景。
(男)商女不知/亡国恨, 相传《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亡国之主陈后主所作,男女之间互相唱和,绮艳轻荡。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小 结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三、走“进” 诗人
烟雾迷蒙,月色清冷,诗人 杜牧在秦淮河岸边泊船,听到附近 酒家隐隐传来吟唱《玉树后庭花》 的歌声,他进去喝酒了吗?为什么 呢?请你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背景 分析。
三、走“进” 诗人
诗中为“近”酒家而非“进”;并 且是“隔江”听,可见诗人并未进去喝酒。
因为歌女传唱的靡靡之音,使杜牧 非常感慨:表面上痛恨这些无知歌女,连 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 借题发挥,讥讽晚唐统治者们不以国事为 重,醉生梦死,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 关切和忧虑。
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今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这是一个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时代。 烟雾迷蒙,月色清冷,诗人杜牧在秦淮河岸边泊船,听到附近酒家隐隐传来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他进去喝酒了吗?为什么呢 ?请你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背景分析。
《泊秦淮》PPT教学课件

品味赏析
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 “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 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 地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鉴赏评价
简要赏析《泊秦淮》一诗是如何即景抒怀的。 《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 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为其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而生出 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朦胧、清冷;次句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 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醉生梦死的豪门贵 族。诗作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 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 不同侧面的写照。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文 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 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 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 杜”。代表作有《清明》《赤壁》 《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 江亭》等。
检查预习
(1)重点词语理解 笼:笼罩。 泊:停船靠岸。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
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
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
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 花》。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 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 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世达官贵人 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 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 了这首《泊秦淮》。
创作背景 《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六朝古都金陵的 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 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 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 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 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 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 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 《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 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 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 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 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 堪重听耳。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 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 秦 淮 》 课件PPT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
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 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 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
泊秦淮
知备查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 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 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 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 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 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合作探究
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 达什么?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 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 时之痛,委婉深沉。
借古讽今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 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 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
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共10张PPT)

一 、 古 代 两 河流域 文明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文明历程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文本背诵名句理解源自默写自 测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赏析:“一山放出一山拦”把山变 莫言下岭便无难, 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 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 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 ________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 ________ 一山放出一山拦。 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 ___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六 朝 古 都 金 陵
第
诗肆 章
词 详 解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
秦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
牧
淮
隔江/犹唱/后庭花。
笼罩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夜景
交代时间、地点
烟、水、月、沙四者, 被两个“笼”字和谐 地溶合在一起,绘成 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 夜色。
第
品五 章
味 妙 处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的是南朝典故。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用的是《玉树后 庭花》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 代陈国出了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朝政的皇帝陈后主。相传《玉 树后庭花》这首歌曲就是他在后宫与美女饮酒作乐时所写。
3、在陈后主的治理下,原本就羸弱的南朝情况更加糟糕 ,最终被北方新建立的隋朝灭国。然而,就算是兵临城下,陈 后主还是在后宫寻欢作乐,直到隋兵攻入金陵城的皇宫,他才 抱着妃子躲进了枯井里面。因此《玉树后庭花》这首歌曲就成 为了“亡国之曲”,是使得陈朝寿终正寝的靡靡之音。
哪商 个女 朝不 代知 的亡 典国 故恨 ?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 用 的
第
课陆 章
堂 练 习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泊秦淮》作者为宋代诗人杜牧;《游山西村》作者为南宋 诗人陆游。
D B.朗读“商女不知亡国恨”时语调应欢快,朗读“丰年留客足
鸡豚”时语调应伤感。 C.《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 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歌女耽于享乐的痛恨。 D.《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农村的风俗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
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 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2)烟笼寒水月笼沙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 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 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 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 么也讲不通。
诗歌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画面:如烟的雾气笼罩着寒冷的水面, 朦胧的月色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 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地说,它是这样 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 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 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 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 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的修辞方法。
互文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诗歌欣赏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形象化的 议论
借古讽今,运用曲笔和形象化的议论,表 面指责商女,其实在借题发挥,讽刺那些 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 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曲笔
曲笔,历史编纂术语。为当权者隐瞒、 曲折历史的真相。 1.史官由于某种原因,不据事直书, 有意掩盖事情真相,谓之曲笔。 2.指写作中委婉表达的手法。
诗歌欣赏
夜泊秦淮近酒家
此句点明时间、地点, 既照应诗题,又为下文 两句发表感慨点明主旨 做了铺垫。
诗歌欣赏
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 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 寻欢作乐。不久隋兵南下,攻破建康,后主被俘, 陈朝灭亡。诗人在船中听到附近酒楼中传来这种 亡国之音,自然会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 活和陈后主的灭亡。在这国运衰微的年头,那些 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 这种亡国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 的隐忧。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 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
泊秦淮
杜牧
富安中学刘瑛
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 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 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和李商 隐合称“小李杜”。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 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 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 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 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 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诗歌欣赏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形象化的 议论
一个“犹”字意味深长,将历史现实和想 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 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 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 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 物,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 的忧愤。
品读诗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品读Biblioteka 品读明意品读 明意
诗歌内容欣赏
内容 欣赏
诗歌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互文手法,连用两个“笼”字,将“烟、 火、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描绘 了一幅“秦淮月色图”,勾勒出一幅迷 妹冷寂的画面。后文商女的出现制造了 浓郁的氛围。 “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 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