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配筋操作
楼面板配筋图1

LB-3矩形板计算项目名称________楼面板配筋图(7200*4000)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一、构件编号: LB-3二、示意图三、依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四、计算信息1.几何参数计算跨度: Lx = 4000 mm; Ly = 7200 mm板厚: h = 100 mm2.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 C30 fc=14.3N/mm2ft=1.43N/mm2ftk=2.01N/mm2Ec=3.00×104N/mm2钢筋种类: HPB300 fy = 270 N/mm2 Es = 2.1×105 N/mm2最小配筋率: ρ= 0.300%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20mm保护层厚度: c = 10mm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3.300kN/m2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4.计算方法:弹性板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固定/固定/固定6.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泊松比:μ = 0.200五、计算参数:1.计算板的跨度: Lo = 4000 mm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00-20=80 mm六、配筋计算(lx/ly=4000/7200=0.556<1.9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1.X向底板钢筋1) 确定X向板底弯矩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0.0383+0.0058*0.200)*(1.200*3.300+1.400*2.000)*42 = 4.268 kN*m2) 确定计算系数αs = γo*Mx/(α1*fc*b*h o*ho)= 1.00*4.268×106/(1.00*14.3*1000*80*80)= 0.047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47) = 0.048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80*0.048/270 = 202mm25) 验算最小配筋率ρ = As/(b*h) = 202/(1000*100) = 0.202%ρ<ρmin = 0.3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300%*1000*100 = 300 mm210@200, 实配面积392 mm22.Y向底板钢筋1) 确定Y向板底弯矩My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0.0058+0.0383*0.200)*(1.200*3.300+1.400*2.000)*42 = 1.458 kN*m2) 确定计算系数αs = γo*My/(α1*fc*b*ho*ho)= 1.00*1.458×106/(1.00*14.3*1000*80*80)= 0.016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16) = 0.016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80*0.016/270 = 68mm25) 验算最小配筋率ρ = As/(b*h) = 68/(1000*100) = 0.068%ρ<ρmin = 0.3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300%*1000*100 = 300 mm210@200, 实配面积392 mm23.X向支座左边钢筋1) 确定左边支座弯矩M o 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0.0812*(1.200*3.300+1.400*2.000)*42= 8.779 kN*m2) 确定计算系数αs = γo*M o x/(α1*fc*b*ho*ho)= 1.00*8.779×106/(1.00*14.3*1000*80*80)= 0.096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96) = 0.101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80*0.101/270 = 428mm25) 验算最小配筋率ρ = As/(b*h) = 428/(1000*100) = 0.428%ρ≥ρm in = 0.300% 满足最小配筋要求10@180, 实配面积436 mm24.X向支座右边钢筋1) 确定右边支座弯矩M o 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0.0812*(1.200*3.300+1.400*2.000)*42= 8.779 kN*m2) 确定计算系数αs = γo*M o x/(α1*fc*b*ho*ho)= 1.00*8.779×106/(1.00*14.3*1000*80*80)= 0.096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96) = 0.101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80*0.101/270 = 428mm25) 验算最小配筋率ρ = As/(b*h) = 428/(1000*100) = 0.428%ρ≥ρmin = 0.300% 满足最小配筋要求10@180, 实配面积436 mm25.Y向上边支座钢筋1) 确定上边支座弯矩M o y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0.0571*(1.200*3.300+1.400*2.000)*42= 6.176 kN*m2) 确定计算系数αs = γo*M o y/(α1*fc*b*ho*ho)= 1.00*6.176×106/(1.00*14.3*1000*80*80)= 0.067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7) = 0.070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80*0.070/270= 296mm25) 验算最小配筋率ρ = As/(b*h) = 296/(1000*100) = 0.296%ρ<ρmin = 0.3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300%*1000*100 = 300 mm210@200, 实配面积392 mm26.Y向下边支座钢筋1) 确定下边支座弯矩M o y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0.0571*(1.200*3.300+1.400*2.000)*42= 6.176 kN*m2) 确定计算系数αs = γo*M o y/(α1*fc*b*ho*ho)= 1.00*6.176×106/(1.00*14.3*1000*80*80)= 0.067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7) = 0.070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80*0.070/270= 296mm25) 验算最小配筋率ρ = As/(b*h) = 296/(1000*100) = 0.296%ρ<ρmin = 0.3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300%*1000*100 = 300 mm2采10@200, 实配面积392 mm2七、跨中挠度计算:Mk --------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q --------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1.计算荷载效应Mk = Mgk + Mqk= (0.0383+0.0058*0.200)*(3.300+2.000)*42 = 3.347 kN*mMq = Mgk+ψq*Mqk= (0.0383+0.0058*0.200)*(3.300+1.0*2.000)*42 = 3.347 kN*m 2.计算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1) 计算按荷载荷载效应的两种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k = Mk/(0.87*ho*As) 混规(7.1.4-3)= 3.347×106/(0.87*80*392) = 122.661 N/mmσsq = Mq/(0.87*ho*As) 混规(7.1.4-3)= 3.347×106/(0.87*80*392) = 122.661 N/mm2)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 Ate = 0.5*b*h = 0.5*1000*100= 50000mm2ρte = As/Ate 混规(7.1.2-4)= 392/50000 = 0.784%3)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k = 1.1-0.65*ftk/(ρte*σsk) 混规(7.1.2-2)= 1.1-0.65*2.01/(0.784%*122.661) = -0.259因为ψ不能小于最小值0.2,所以取ψk = 0.2ψq = 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 1.1-0.65*2.01/(0.784%*122.661) = -0.259因为ψ不能小于最小值0.2,所以取ψq = 0.24) 计算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αEαE = Es/Ec = 2.1×105/3.00×104 = 7.0005) 计算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γf矩形截面,γf=06) 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ρ = As/(b*ho)= 392/(1000*80) = 0.490%7) 计算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Bsk = Es*As*ho2/[1.15ψk+0.2+6*αE*ρ/(1+ 3.5γf')](混规(7.2.3-1))= 2.1×105*392*802/[1.15*-0.259+0.2+6*7.000*0.490%/(1+3.5*0.0)] = 8.286×102 kN*m2Bsq = Es*As*ho2/[1.15ψq+0.2+6*αE*ρ/(1+ 3.5γf')](混规(7.2.3-1))= 2.1×105*392*802/[1.15*-0.259+0.2+6*7.000*0.490%/(1+3.5*0.0)] = 8.286×102 kN*m23.计算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B1) 确定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θ当ρ'=0时,θ=2.0 混规(7.2.5)2) 计算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Bk = Mk/(Mq*(θ-1)+Mk)*Bs (混规(7.2.2-1))= 3.347/(3.347*(2.0-1)+3.347)*8.286×102= 4.143×102 kN*m2Bq = Bsq/θ (混规(7.2.2-2))= 8.286×102/2.0= 4.143×102 kN*m2B = min(Bk,Bq)= min(414.319,414.319)= 414.3194.计算受弯构件挠度f max = f*(q gk+q qk)*Lo4/B= 0.00245*(3.300+2.000)*44/4.143×102= 8.020mm5.验算挠度挠度限值fo=Lo/200=4000/200=20.000mmfmax=8.020mm≤fo=20.000mm,满足规范要求!八、裂缝宽度验算:1.跨中X方向裂缝1) 计算荷载效应Mx = 表中系数(qgk+ψqqk)*Lo2= (0.0383+0.0058*0.200)*(3.300+1.00*2.000)*42= 3.347 kN*m2) 带肋钢筋,所以取值v i=1.03) 因为C < 20,所以取C = 204) 计算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q=Mq/(0.87*ho*As) 混规(7.1.4-3)=3.347×106/(0.87*80*392)=122.661N/mm5)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ρte=As/Ate 混规(7.1.2-4)=392/50000 = 0.0078因为ρte=0.0078 < 0.01,所以让ρte=0.016)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1.1-0.65*2.010/(0.0100*122.661)=0.035因为ψ=0.035 < 0.2,所以让ψ=0.27)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n=1000/dist = 1000/200=58)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 eq= (∑n i*d i2)/(∑n i*v i*d i)=5*10*10/(5*1.0*10)=109)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q/Es*(1.9*C+0.08*Deq/ρte) (混规(7.1.2-1)=1.9*0.200*122.661/2.1×105*(1.9*20+0.08*10/0.0100) =0.0262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2.跨中Y方向裂缝1) 计算荷载效应My = 表中系数(qgk+ψqqk)*Lo2= (0.0058+0.0383*0.200)*(3.300+1.00*2.000)*42= 1.143 kN*m2) 带肋钢筋,所以取值v i=1.03) 因为C < 20,所以取C = 204) 计算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q=Mq/(0.87*ho*As) 混规(7.1.4-3)=1.143×106/(0.87*80*392)=41.905N/mm5)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ρte=As/Ate 混规(7.1.2-4)=392/50000 = 0.0078因为ρte=0.0078 < 0.01,所以让ρte=0.016)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1.1-0.65*2.010/(0.0100*41.905)=-2.018因为ψ=-2.018 < 0.2,所以让ψ=0.27)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n=1000/dist = 1000/200=58)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 eq= (∑n i*d i2)/(∑n i*v i*d i)=5*10*10/(5*1.0*10)=109)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q/Es*(1.9*C+0.08*Deq/ρte) (混规(7.1.2-1) =1.9*0.200*41.905/2.1×105*(1.9*20+0.08*10/0.0100) =0.0089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3.支座上方向裂缝1) 计算荷载效应M o y = 表中系数((qgk+ψqqk)*Lo2)= 0.0571*(3.300+1.00*2.000)*42= 4.842 kN*m2) 带肋钢筋,所以取值v i=1.03) 因为C < 20,所以取C = 204) 计算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q=Mq/(0.87*ho*As) 混规(7.1.4-3)=4.842×106/(0.87*80*392)=177.475N/mm5)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ρte=As/Ate 混规(7.1.2-4)=392/50000 = 0.0078因为ρte=0.0078 < 0.01,所以让ρte=0.016)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1.1-0.65*2.010/(0.0100*177.475)=0.3647)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n=1000/dist = 1000/200=58)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 eq= (∑n i*d i2)/(∑n i*v i*d i)=5*10*10/(5*1.0*10)=109)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q/Es*(1.9*C+0.08*Deq/ρte) (混规(7.1.2-1)=1.9*0.364*177.475/2.1×105*(1.9*20+0.08*10/0.0100) =0.0689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4.支座下方向裂缝1) 计算荷载效应M o y = 表中系数(qgk+ψqqk)*Lo2= 0.0571*(3.300+1.00*2.000)*42= 4.842 kN*m2) 带肋钢筋,所以取值v i=1.03) 因为C < 20,所以取C = 204) 计算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q=Mq/(0.87*ho*As) 混规(7.1.4-3)=4.842×106/(0.87*80*392)=177.475N/mm5)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ρte=As/Ate 混规(7.1.2-4)=392/50000 = 0.0078因为ρte=0.0078 < 0.01,所以让ρte=0.016)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1.1-0.65*2.010/(0.0100*177.475)=0.3647)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n=1000/dist = 1000/200=58)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 eq= (∑n i*d i2)/(∑n i*v i*d i)=5*10*10/(5*1.0*10)=109)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q/Es*(1.9*C+0.08*Deq/ρte) (混规(7.1.2-1)=1.9*0.364*177.475/2.1×105*(1.9*20+0.08*10/0.0100) =0.0689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5.支座左方向裂缝1) 计算荷载效应M o x = 表中系数(qgk+ψqqk)*Lo2= 0.0812*(3.300+1.00*2.000)*42= 6.883 kN*m2) 带肋钢筋,所以取值v i=1.03) 因为C < 20,所以取C = 204) 计算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q=Mq/(0.87*ho*As) 混规(7.1.4-3)=6.883×106/(0.87*80*436)=226.818N/mm5)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ρte=As/Ate 混规(7.1.2-4)=436/50000 = 0.0087因为ρte=0.0087 < 0.01,所以让ρte=0.016)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1.1-0.65*2.010/(0.0100*226.818)=0.5247)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n=1000/dist = 1000/180=58)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 eq= (∑n i*d i2)/(∑n i*v i*d i)=5*10*10/(5*1.0*10)=109)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q/Es*(1.9*C+0.08*Deq/ρte) (混规(7.1.2-1)=1.9*0.524*226.818/2.1×105*(1.9*20+0.08*10/0.0100) =0.1269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6.支座右方向裂缝1) 计算荷载效应M o x = 表中系数(qgk+ψqqk)*Lo2= 0.0812*(3.300+1.00*2.000)*42= 6.883 kN*m2) 带肋钢筋,所以取值v i=1.03) 因为C < 20,所以取C = 204) 计算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σsq=Mq/(0.87*ho*As) 混规(7.1.4-3)=6.883×106/(0.87*80*436)=226.818N/mm5)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ρte=As/Ate 混规(7.1.2-4)=436/50000 = 0.0087因为ρte=0.0087 < 0.01,所以让ρte=0.016)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ψ=1.1-0.65*ftk/(ρte*σsq) 混规(7.1.2-2)=1.1-0.65*2.010/(0.0100*226.818)=0.5247)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n=1000/dist = 1000/180=58)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 eq= (∑n i*d i2)/(∑n i*v i*d i)=5*10*10/(5*1.0*10)=109)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q/Es*(1.9*C+0.08*Deq/ρte) (混规(7.1.2-1)=1.9*0.524*226.818/2.1×105*(1.9*20+0.08*10/0.0100) =0.1269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
住宅楼板计算及配筋

住宅楼板计算及配筋一、关于计算模型1. 最小直径6mm,最大间距200mm。
2. 采用弹性算法。
3. 边缘梁、剪力墙按固端计算,有错层楼板按固端计算4. 负筋长度取整模数:50mm。
6. 钢筋面积调整系数:板底钢筋1.15,支座钢筋0.85。
7. 对于砌体结构周边板的边支座,按铰接考虑。
8. 对于内部的大板,大板与周边板厚度相差不宜超过30mm。
9. 对于便于导荷而设置在板中的虚梁,在进行板配筋计算时,应将虚梁删除。
(上条指当板跨大于3900时,小板就算了)。
10. 异形板及大跨度板当板上砌体墙较多,应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核对,补充板计算书。
二、板厚1. 一般情况,双向板的最小板厚取值详见下表,单向板厚取1/30板跨(同时考虑当地的习惯做法)。
2.特殊情况:1)屋顶板厚至少120;2)电梯前室、门厅走道板厚至少120;3)电梯机房层的底板厚120,无机房电梯的顶板厚150;三、配筋1. 不同支座情况、不同支座截面、不同砼等级下板面筋可用直径详见下表。
2. 一般情况,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底筋双向拉通,板面架立筋为Φ6@200。
3. 不同板厚的最小配筋量详见下表,最小配筋率在一般情况下,HRB400,砼等级C25取0.16,砼等级C30取0.18,砼等级C35取0.20。
4. 特殊情况:1)当板跨≤2400负筋拉通,当板跨≥3900时隔一拉一;当板跨≥4200时,直径不小于10mm;2)房屋四角配筋双层双向拉通;3)电梯机房层的底板配筋Φ10@150双层双向,无机房电梯的顶板配筋Φ10@150双层双向;4)屋顶板,配筋Φ8@150双层双向;5)房屋长度超限的端部,凹凸角处,异形板,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间距不大于150mm;四、习惯做法及注意事项1. 降板:卫生间以及阳台、露台、空调隔板、门厅等降板各多少详建筑。
2. 防水翻边:卫生间四周、厨卫井道处以及阳台、露台、空调隔板、门厅等室内外交接处均需做素砼翻边,上翻高度200或详建筑,宽度同墙。
关于后期楼板植筋现浇的规范

关于后期楼板植筋现浇的规范一、植筋的施工工艺流程1、植筋的工艺流程弹线定位钻孔洗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筋浇混凝土2、施工操作2.1 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主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2.2 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
孔深为钢筋直径的15d.钻孔时。
2.3 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合格后方可注胶。
2.4 注胶强力植筋胶是双组分,取一组强力植筋胶,装进套筒内,安置到专用手动注射器上,慢慢扣动板机,排出铂包口处较稀的胶液废弃不用,然后将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长度不够可用塑料管加长,然后扣动板机,板机孔动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这样能排出孔内空气。
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
孔内注胶后应立即植筋。
2.5 植筋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2.6 固化养护钢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
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24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7 检测试验在植筋施工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8 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钢筋在抗拉拔试验合格后就可按施工图开始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
二、植筋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1.锚固构造措施要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有关规定。
2.孔内尘屑是否清净、钢筋是否除锈、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孔内胶是否密实决定了锚固效果的优劣。
3.结构胶添加了纳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检查包装桶内胶有无沉淀是良好的习惯,若有沉淀,用细棍重新搅拌均匀即可。
4.冬季气温低时,A组分偶有结晶变稠现象,只需对A胶水浴加热至50℃左右,待结晶消除搅匀即可,对胶性能无影响。
钢筋技术操作规程

钢筋技术操作规程
《钢筋技术操作规程》
钢筋是建筑行业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和强度,能够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钢筋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程和操作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作安全。
首先,在进行钢筋技术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了解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保证钢筋的切割、弯曲和焊接等工艺操作符合要求。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具,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要求。
另外,在进行钢筋安装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和监督,确保钢筋的规格、材质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为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建筑安全隐患。
同时,在钢筋工程完工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验收和质量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标准满足相关的要求。
总的来说,《钢筋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导并规范钢筋施工操作的重要文件,它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该规程,做到规范操作、严格验收、保障质量,才能确保钢筋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板配筋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6. 梁详图: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PKPM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

PKPM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PKPM2010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付成在PKPM结构平面中,楼板计算即有弹性计算、还有塑性计算,弹性计算中还有查静力手册计算、有限元计算,边界元计算的不同方式,考虑一些特殊情况,用户还可以选择按照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或者按照连续板块的计算方式。
面对诸多选择,广大用户可能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合的方式,本文结合2010版针对新规范的修改,深入剖析不同算法的应用技巧和技术条件,使用户在计算时做到心中有数。
一:自动计算方法的选择程序在计算时根据楼板的形状可分为矩形板和非矩形板两大类。
自动计算时程序会对各块板逐块做内力计算,对非矩形的凸形不规则板块,程序用边界元法计算该块板,对非矩形的凹形不规则板块,程序则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块板,程序自动识别板的形状类型并选相应的计算方法。
对于矩形板块,计算方法采用用户指定的计算方法(如弹性或塑性)计算。
当房间内有次梁时,程序对房间按被次梁分割产生的多个板块分别计算。
如图1所示。
楼板计算满足近似矩形计算条件矩形楼板非矩形楼板非单一边界单向板计算双向板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弹性查表法塑性计算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图1从上图可以看出,非矩形板计算也可以采取静力手册查表的方法计算,对于矩形楼板,即使用户选择了按照塑性计算,但很多情况并没有按照塑性计算,塑性计算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一个条件:1:选择了按照塑性计算。
2:按形状是矩形楼板或者近似矩形楼板。
3:四边的任意一边边界条件必须相同。
以下分别就矩形和非矩形楼板计算方式做简要说明二:矩形钢筋混凝土楼板计算《砼规》(GB 50010,2010)9.1.1条规定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楼板配筋(卫生间简支)

(3).计算简图:
按单跨简支板计算。
(4).荷载设计值:
q=1.4× = , p=1.2× = ;
(5).弯矩计算:
M1=( + )× 2/8=
(6).配筋计算:
混凝土:C20;fc=9.6 ;
钢筋:HRB335级;fy=300 ;Es=2.0×105 ;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0.0033; =0.8(混凝土强度小于C50)
=
配筋:
判断中和轴位置:
h0= -20= mm; =1.0(混凝土强度小于C50)
= × × × ( - /2)×10-6
= >M1=
故中和轴在上翼缘内。
= -[ 2-2× ×106/( × × )]1/2
= mm
/ = < = ,满足要求
.楼板配筋计算
1卫生间简支板:
(1).荷载取值:
卫生间楼面恒载:6.0 ;活载:2.0
(2).计算方法:
压型钢板仅作模板用,砼板仅考虑单向受力,其板肋方向即为板跨方向,按T形受弯构件进行计算,取bf’=1米板宽进行计算。
计算截面示意图
跨度:L=3.60m;
板厚:hf =76mm;hf’=64mm;h= mm。
× × × / =实配钢筋Φ4@172(每波底两根Φ ),Ass= >As,满足要求。
允许最大配筋率: = × × / = %,
ρ=Ass/(bf’*h0)
= /( × ) = %< ,满足要求。
(整理)PKPM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

PKPM2010版画结构平面图楼板配筋计算详解付成在PKPM结构平面中,楼板计算即有弹性计算、还有塑性计算,弹性计算中还有查静力手册计算、有限元计算,边界元计算的不同方式,考虑一些特殊情况,用户还可以选择按照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或者按照连续板块的计算方式。
面对诸多选择,广大用户可能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合的方式,本文结合2010版针对新规范的修改,深入剖析不同算法的应用技巧和技术条件,使用户在计算时做到心中有数。
一:自动计算方法的选择程序在计算时根据楼板的形状可分为矩形板和非矩形板两大类。
自动计算时程序会对各块板逐块做内力计算,对非矩形的凸形不规则板块,程序用边界元法计算该块板,对非矩形的凹形不规则板块,程序则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块板,程序自动识别板的形状类型并选相应的计算方法。
对于矩形板块,计算方法采用用户指定的计算方法(如弹性或塑性)计算。
当房间内有次梁时,程序对房间按被次梁分割产生的多个板块分别计算。
如图1所示。
图1从上图可以看出,非矩形板计算也可以采取静力手册查表的方法计算,对于矩形楼板,即使用户选择了按照塑性计算,但很多情况并没有按照塑性计算,塑性计算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一个条件:1:选择了按照塑性计算。
2:按形状是矩形楼板或者近似矩形楼板。
3:四边的任意一边边界条件必须相同。
以下分别就矩形和非矩形楼板计算方式做简要说明二:矩形钢筋混凝土楼板计算《砼规》(GB 50010-2010)9.1.1条规定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因此,PM 程序对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判断参照该条(第 9.1.1条)的第2项第3小款,即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7)现场操作人员必须遵守项目部的安全规章制度,戴好安全帽, 不违章作业。
• 3. 根据项目图下料计算并填写表12-2。
• 七、时间分配
• 时间分配见表12-3。
• 八、质量评价与验收
• 1. 评价方式 ________(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 • 2. 根据项目要求填写表12-4。
• 马凳高度d=顶板厚度-上下保护层-下网下铁直径-上网钢筋直径 • 钢筋根数通式=(净跨长-起步距)÷间距+1 • 2. 知识准备: • (1)板筋伸入支座部分如图12-3和图12-4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 时,不宜大 于200mm;当板厚d大于150mm 时,不宜大于1.5d,且 不宜大于250mm;对于厚度不小于1000mm 的现浇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九、问题与思考
• 根据图12-5所示板上部抗温度收缩裂缝钢筋非贯通排布构造,回 答下列问题:
• 1. 请在图中标出板上部负弯矩钢筋。 • 2. 温度筋与负弯矩钢筋的搭接长度是多少? • 3. 试计算温度筋的下料长度。
• 十、收获与不足
上一页 返回
图12-1楼板结构配筋施工平面图
Y方向的底筋配_____筋信息是________。 • 2. 轴①右侧的X方向面筋信息是_____,Y方向的分布筋信息是
_______。 • 3. 轴A下方的X方向面筋信息是____,Y方向的分布筋信息是
_________。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三、项目任务
•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图12-2中所示有梁楼盖屋面板的配筋操作 , 梁截面尺寸为300mm×500mm,梁c均取30mm;板厚 100mm,板c取15mm。
• (5)顶板负弯矩筋处由于钢筋直径小,易产生变形,负弯矩筋处的 马凳间距为600mm。
• (6)楼板上铁没有拉通时,另加!8通长钢筋, 与板上铁未拉通的 钢筋搭接长度大于15d。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2. 安全与保障措施: • (1)绑扎前应修理模板,并将模板上的垃圾、杂物清扫干净。 • (2)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钢筋的分布间距。 • (3)按画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钢筋,后将分布筋并绑扎牢固。
返回
图12-2有梁楼盖屋面板
返回
图12-3端支座为梁
返回
图12-4中间支座为梁
返回
表12-1操作准备表
返回
表12-2钢筋下料单
返回
表12-3时间分配表
返回
表12-4质量评价与验收表
返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12-5板上部抗温度收缩裂缝钢筋非贯 通排布构造
• 不宜大于板厚的1/3,且不应大于500mm。 • (3)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板面钢
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能够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 (4)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板边在梁长度方向上配置
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 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l 0/4,l0 为板计算跨度。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板底纵向主筋下料长度=净跨长+max{5d,梁宽/2}×2+ 6.25d×2(HPB300级钢筋)
• 板顶负弯矩钢筋下料长度=ln/4(或给定数值)+la×2+6.2 5d(HPB300级钢筋)+板厚-2c
• 分布筋:截面积不应少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十分之一,且每米宽度 不少于三根,沿正负受力钢筋的内侧布置分布钢筋。
• (2)按弹好的间距位置线,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摆放分布筋,在上 铁绑扎前,做好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专业工种。
• (3)绑扎用八字扣,钢筋交点处均要绑扎。板筋在支座处的锚固伸 至中心,且不少于5d。
• (4)在双层配筋之间设置#12@1200马凳筋控制上下筋的间 距,顶板马凳必须采用定型模具加工,间距为1000mm。
• 1. 钢筋下料计算并填写下料单,依据下料单进行钢筋加工操作。 • 2. 按施工工艺流程完成钢筋笼的绑扎。 • 3. 学会钢筋质量验收与方法,并填写评判结果。
• 四、理论准备
• 1. 技术准备: • 板底横向主筋下料长度=净跨长+max{5d,梁宽/2}×2+
6.25d×2(HPB300级钢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根据项目要求填写表12-1。
• 六、操作步骤、实施与保障
• 1. 操作步骤及施工要点: • 操作步骤: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层受力筋→摆放马凳→绑
扎上铁→验收。 • 施工要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1)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模板上用墨线弹好 钢筋间距位置线。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一、项目目标
• 学会识读现浇楼板的结构施工图,理解结构图上所有信息,并学会配 筋的钢筋翻样计算与配筋施工;了解楼板的受力特点;掌握楼板施工 工艺流程和质量评价标准、方法等。
• 二、训练复习
• 根据图12-1所示楼板结构配筋施工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轴A~B/①~②中,X方向的底筋配筋信息是_______ ,
板的钢筋网除靠近周围两行的相交点全部绑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 可间隔交错绑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 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 • (4)钢筋的间距: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5)垫好的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呈梅花式布置。自检 合格后,准备钢筋验收。 • (6)现场所有钢筋机械必须严格按使用规程和交底要求进行操作。 现场所有机械必须由专业电工负责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十二 楼板配筋操作
• 3. 安全准备: • 遵守文明施工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十不准”和“三
不伤害”原则。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配料工 作应在地面进行,不准在高空中操作。绑扎悬空架,不得站在模板上 操作,应搭设脚手架。不准在钢筋骨架上行走。
• 五、操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