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水量预测

合集下载

运城市气候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运城市气候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山西省运城市气候的变化及原因小调查1、运城气候概括我的家乡在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最南部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西临黄河,东依太行山,北靠吕梁山,山河纵横,地势复杂。

从气候上来看,运城地区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年均气温为11—13度,年辐射总量为5016-5852 MJ/(m2·a),是全省最低值,但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

从地形上来看,运城市全区平均海拔350一400米,属于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运城盆地。

由于地势低洼且较平坦,那里形成了700平方公里的闭流区,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内流域区。

2、气候成因及变化趋势运城地区地处华北平原西部,黄土高原的西部,属于季风气候影响的边缘地区。

由于地处太行山以西,高耸的山脉阻断了来自海洋上源源不断的水汽,加之处于盆地地区,降水明显小于山区,各种地形因素使得当地十分缺水,常有“十年九旱”之说。

降水及水资源利用情况称为当地发展的瓶颈。

然而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运城地区的气候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表现最为显著的是降水和气温。

气温呈最年上升的趋势,而降水则逐年减少,干旱的形势令人堪忧。

具体如下两图。

其中粗实线表明线性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年降水呈逐年少的趋势。

其中粗实线表明线性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气温呈逐升高的趋势。

3、气候变化成因我认为我的家乡未来几十年里,这种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气温的升高,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气温的升高,海陆差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东亚中纬度地区,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山西省的夏季风减弱,而运城地区的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这是导致山西干旱的主要原因。

当然,影响运城气候因素的年际变化的因素还有太平洋副高的变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未来若干年里,全球变暖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运城市乃至山西省的这种气温降水变化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全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占有一部分不可忽略的比例。

运城环境调查报告

运城环境调查报告

运城环境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运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是该省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为了全面了解运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首先,我们收集了运城市环保部门的公开数据和报告,并与其他可靠资源进行核对。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调查团队,对运城市的主要工业区、生活区和农田进行实地调查,采集了大量的实时数据。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与相关专家、当地居民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三、主要问题及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运城市的工业发展极为迅猛,但也伴随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原因。

建议采取严格的排污控制措施,加强尾气治理和推广清洁能源。

2.水污染问题运城市的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存在,水质逐渐恶化。

我们建议加强监管措施,提高水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3.土壤污染问题运城市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和农药、化肥的使用。

我们建议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修复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工业废弃物和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

4.噪音污染问题由于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运城市的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建议加强对噪音污染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改善运城市的环境状况: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水资源课件5. 需水量预测

城市水资源课件5. 需水量预测
分为4个主要部分:
生活用水 工业水量 农业用水 生态环境用水
3.1 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1)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城市居民住宅用水,公共建筑用水 不同地域城市的生活用水量,受到当地气候、生 活水平、用水习惯与水价影响,差别明显。 生活用水量一般可根据实际调查求得,城镇供水 统计年鉴提供各地自来水公司统计的人均生活用 水量。
总用水量Qt 可表示为补充水量和重复用水量之和:
Qt=Qw+QR
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2)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水平一般以单位产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用率这两 个指标来衡量。重复利用率R以重复利用水量QR占总用水量Qt的百分数表示:
R QR 100 % Qt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越高,工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程度越高。
人均综合用水量
将城市用水总量,包括工业与市政用水等 ,平均到每个居住人口,作为一个综合的 用水量宏观指标。规范有相关定额。
这个指标受到不同地区工业用水量的影响 大,不同城市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3.1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3)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包括种植业灌溉用水、林业和牧业 灌溉用水,是通过水利工程设施输送到农田、林地和牧场以满足作 物需水的水量。
实际操作上,按照单位用地用水量估算比较常用。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用地代号 工业用地类型 用水量指标
M1
一类工业用地 1.20-2.00
M2
二类工业用地 2.00-3.50
M3
三类工业用地 3.00-5.00
这个老规范的指标太高,脱离实际
年代
国内部分城市的综合生活用水指标
人 口 综合用水量 居住用水量 公共用水量

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运城市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1 山丘 区地 下水 资源 量计算 方 法
直线 , 直线 以下 即为河川 基 流量 。退水 转折 点 可 用综 合退 水 曲线法 确定 。 绘制 历年 或包 括 丰 、 平、 枯 水 年 的 逐E l 平 均流 量 过程 线 、 降水 量过 程线 ( 流量 过程 线 纵 、 横 坐标 比例 尺要历 年一 致 ) 。 选择 峰后 无雨 、 退水 时 间
2 . 1 . 2 基 流模 数计 算
侧 向流 出量 是 指 地下 径 流 的形 式 向研 究 区域 以
单 站基 流模 数 以水 文站 1 9 8 0 - - - 2 0 0 0年逐 年 的 基
的第 四纪 沉 积物 覆 盖 , 河 床未 能 切 割 到 基 岩 , 这 时 出
口断 面所 测 的径 流量 不 是全 部 的径 流量 , 尚有 一小 部
川基 流量 的下限值 ; 若 降水年 内分配 比较均匀 , 河川 径流 始 终较 大 , 这 时用最 小 月平 均流 量分 割 得到 的基
S HAN XI W AT ER R ES O URC ES
运城 市 山丘 区地 下 水 资源 量 计算 与分析
李 强
( 运 城 市水 资 源管 理委 员会 办公 室 , 山 西 运 城 0 4 4 0 0 0 )
[ 摘要 ] 以运城 市为例结合地形、 地貌 、 水文地质条件 以及水资源流域 ( 水 系) 分 区, 阐述 了山丘  ̄ LTT g - 资源量 的计算方法 , 对运城市山丘 区地 下水资源量进行 了分析 , 为水资源规 划和布 井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山丘 区; 资源量; 地下水 ; 运城市 [ 中图分类号 ] T V 2 1 1 . 1 + 2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 号] 1 0 0 4 — 7 0 4 2 ( 2 0 1 5 ) 1 0 — 0 0 0 2 — 0 2

2023运城环保情况报告

2023运城环保情况报告

2023运城环保情况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总结和评估2023年运城地区的环境保护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将对运城市的环保工作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评价,并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1. 运城环境概况1.1 自然环境运城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平原、山地和丘陵。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农田占据了运城大部分的土地面积。

1.2 环境问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运城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其中,颗粒物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 环保政策和法规为了应对环境问题,运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旨在加强环保监管和管理,提升环境质量。

2.1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为了应对颗粒物污染问题,运城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包括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交通尾气治理等措施。

2.2 水环境保护法规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运城市政府加强了对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

同时,市政府还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城市供水系统,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能力。

2.3 土壤污染治理政策运城市政府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加强了农田土壤和工业用地的监测和管理。

市政府还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3. 环保工作进展和成果3.1 大气环境改善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运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颗粒物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指数逐渐改善。

3.2 水环境改善运城市加大了对水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并加强了水环境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水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3 土壤环境保护运城市政府加强了土壤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建立了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农田土壤的质量。

4. 面临的挑战和改进建议4.1 挑战虽然运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科技支持不足和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运城市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公示

运城市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公示

运城市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公示
以下为运城市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公示:
1. 雨水资源利用率:每个区域的雨水资源利用率不低于70%。

2. 建筑绿化覆盖率:各建筑物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3. 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率:道路雨水的收集利用率不低于50%。

4. 水体面积占比:市区内水体面积不低于25%。

5. 排水湿地面积占比:市区内排水湿地面积不低于5%。

6. 非建筑地面透水率:非建筑地面透水率应不低于30%。

7. 绿色屋顶覆盖率:市区内建筑绿色屋顶覆盖率应不低于10%。

8. 水系管理指标:水系长度应大于30公里,并要求保持良好
的水质。

以上指标要求是为了推动运城市向海绵城市转型,提高城市的抗洪、保水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运城市将加强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运城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及保护目标分析

运城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及保护目标分析
谷 地 、 涑 水 盆 地 、 峨 嵋 台塬 、 黄 河 谷 底 盆 地 平 原 区 。地 下 水
运 城 市 地 下 水 功 能 区划 主 要 技 术 路 线 包 括 :收 集 各 县 ( 市 )水 文 及 水 文 地 质 、地 下 水 监 测 、生 态 与 环 境 状 况 调 查 、
社 会 经 济 等 方 面 的 基 础 资 料 ; 已有 或 正 在 编 制 的流 域 和 区域
以及 城 市 水 资 源 规 划 、 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规 划 以及 社 会 经 济 、
补 给 、 赋 存 开 采 条 件 良好 ,是 当前 及 规 划 期 内 以地 下水 开 发 为主 的 区 域 ;岩 溶 水 开 发 主 要 为 泉 域 径 流 区及 泉 口一 带 ;其 次 为 一 般 山丘 区 山 间盆 地 及 河 谷 地 带 的 孔 隙水 。在 这 些 开 发 区 中 ,除 城 市 生 活 、工 业 集 中供 水 水 源 地 外 ,均 为 农 村 生活 、 农 田灌溉 、小 规 模 工业 用水 分 散 式 开 发 区l 2 l 。
运 城 市 多年 平 均 地 下 水 资 源 量 1 0 6 , 5 9 l 万 m。 ,地 下 水可利 用量 6 6 , 1 7 8 万 m 3 1 ,现 状 条 件 ( 2 0 0 5 年 )下 已
开 发 利 用 81 , 7 3 6 . 6 6万 m 。 ,开 发 利 用率 为 7 6 % ,开 发 利
基 础 ,结 合 运 城 市 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划 分 地 下 水 功 能 区 ,并 提 出 了 不 同地 下 水 功能 区开 发利 用和 保 护 目标 ,为 运
城市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 安全和地下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 用提供技术依据 。

运城市水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运城市水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水层和咸水层相互越流串层 , 导致各个含水系统水质
恶化 。目前 , 涑水 盆地各水 文地质 单元无 I 类水 , Ⅱ类 水 分 布 面 积 4. k 2 1类 水 分 布 面 积 556k z 58 m , 1 3. m,
地下水是运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 多年(0 1 20 年~ 20 05年 ) 平均开采 量为 7 0 984万 m , 占全市 水 资源总
(96 20 15 年~00年系列 )平均水资源总量 13 6 3 2万 3
m 3

其 中 : 表 水 5 9 地 860万 m3地 下水 9 3 万 m , , 99 l 3
为 0 7 /, 5 20 年 05年) . a 近 年(00 20 5m 平均下降速率 为 1 0 /, . a这说明近年来地下水持续超采 , 1m 水位下降
面 , 出 了解 决 水环 境 恶化 问题 的 思路 。 提
[ 关键词 ] 水环境 ; 地表水 ; 地下水; 超采 ; 污染; 下降漏斗 [ 中图分类号 ] V 1. T 2 34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0 4 7 4 (0 80 — 0 0 0 10 — 0 2 20 )5 0 3 — 2
表 1 运城市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水资源分区 吴堡 ~ 汾河 龙 门 ~ 潼 关 ~ 三门峡 龙 门 下 游 潼关 三 门峡 沁河
面积 /m l 【
溶泉水流量大大减小。运城市共有 四大泉水 , 即古堆 泉、 五龙泉 、 沸泉 、 吴泉 , 其中流量衰减最严重的是新 绛 县的古堆泉 ,9 7 15 年泉水流量为 1 3 , 9 年 . m/ 1 7 3 s9 减小到 01 3 ,00 . m/ 20 年泉水基本干枯 , 8 s 目前 , 只能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185202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水量预测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史晓红(682),女,讲师,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 史晓红摘 要:以2000年为基准年,通过分析运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三个水平年的需水量,并提出了缓解运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的建议,对保障和支撑运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现状,需水量,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91.1文献标识码:A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不仅成为运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威胁着运城市的生态环境。

文中对运城市未来三个水平年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为运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对保障和支撑运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运城市水资源总量为13.3亿m 3,其中河川径流量58690万m 3,降雨入渗补给量99931万m 3,重复计算量25259万m 3。

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6679万m 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4444万m 3,地下水可利用量57442万m 3,重复可利用量5207万m 3,可利用率57.5%。

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30.9%,其中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6.6%,开发利用程度为63.9%;地下水资源是运城市的主要供水源,其开发利用在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居于主要地位,可开采模数为4.04万m 3/km 2年,开采强度为5.96万m 3/km 2年,开采系数为1.48。

2000年运城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为112692万m 3,其中工业用水量15272万m 3,农业灌溉用水量81223万m 3,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量9140万m 3,林牧渔业用水量7057万m 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13.5%,72.1%,8.1%和6.3%。

2 运城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1 地下水超采严重运城市地下水多年一直处于严重的超采状态,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市超采区面积已达7551km 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83.63%,涑水盆地已形成了大面积中深层承压水混合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年下降速率3.67m ,年扩展速率63.21km 2。

全市浅层地下水已基本干涸,中深层水水位不断下降。

2.2 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运城市工、农业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而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农业用水因为灌溉渠系工程配套差,渗漏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部分企业自备井无节制开采;城区公共供水包费制和低水价普遍存在,计划用水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市民节水意识不强等等。

2.3 水体污染严重运城13个县(市、区)在2000年仅永济市建有一座日处理规务,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还必须按规范规定对室内排水管道做通水能力试验,规范规定[1]“室内排水系统,按通水系统1/3配水点同时开放,检查排水点是否畅通,接口处有无渗漏现象”。

根据规范要求,室内排水管道通水能力试验应自上而下进行,在浴缸、洗脸盆、水槽等用水设备充满水,再进行通水试验,以不渗不漏为合格,或在大便器内丢入2张~3张卫生纸,通水后观察是否被抽吸到污水管道内,并畅通排至室外管井处为合格。

室内排水系统通水能力试验的步骤是:a.按管路系统的层数先逐个开放给水排水各配水点,检查各排水口及立管应畅通无阻,接口处无渗漏。

b.按管道系统的每层给水系统配水点数同时开放1/3的配水点,各排水口及立管应畅通无阻。

c.按各管路系统的总配水点数同时开放1/3配水点(一般在最高层),各排水口及立管应畅通排流;对于设置在地面的地漏,应采用橡皮管引灌,地漏排水口应畅通排放;对于高于6层(含6层)的建筑物,在竣工前通水试验后,还必须对所有的污水立管、雨水立管等进行通球试验,试验的皮球直径为排水管道直径3/4,皮球从立管顶端投入,以落到相应窨井为合格,否则要查明堵塞位置,并予处理。

总之,室内排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防堵技术、措施及进行通水、通球试验,对检查和治理管道堵塞,搞好管道安装与土建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对提高工程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G B 50242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Hidden fa ult in installation of indoor dr a inage pipeline and its prevent ive mea sureWANG De 2shengAbstra ct :The following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blockade of indoor drainage pipeline ,proposes relevant preve ntive measures for it ,illus 2trates concrete measures to av oid t he damage of trap seal which causes effervescence and overflow in sanita ry ware ,a nd discusses the ste ps to carry out draining test and the relevant attentions to car ry out pigging test in indoor drainage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ng ineering quality.K ey w or ds :drainage pipeline ,hidden f ault in installation ,drainage system ,draining test ,pigging test581 第33卷第6期2007年2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 CHITECTUR E Vol.33No.6Feb. 2007:2000921:19044004模8000m 3的污水厂,其余高达8494万m 3的废污水直排河道、沟渠,对水体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其次,在涑水盆地,由于漏斗区水位逐年下降,已明显低于盐池、硝池水位,咸水倒灌也对水质造成了影响;另外,采煤采矿规模不断增大,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河川径流越来越小,不断增加的矿坑排水也导致了水体环境更加恶化。

3 运城市经济发展及需水量预测以2000年为基准年,通过分析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结合运城市经济技术水平,以黄土高原发展情况为参照,首先确定不同水平年的生活标准和各部门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然后以可供水量、经济规模和污水回用量等为切入点,预测不同水平年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水资源需求量。

3.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工业产值和实灌面积等发展指标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其进行预测是需水预测的基础。

根据运城市现状,结合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预测,不同水平年运城市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支撑的社会经济预测结果见表1。

表1 运城市不同水平年社会经济预测结果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化率/%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产值亿元耕地面积万亩实灌面积万亩2010511.8025127.96383.87408.02478.35837.3422.92020533.7433176.13357.61864.711218.34810.9425.02030556.5941228.20328.391638.492805.85790.9426.33.2 运城市需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以不同水平年可持续发展的可供水量等为基础,以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主要分析生活、工业、农业及生态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需水量。

运城市各行业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预测结果见表2。

表2 运城市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结果104m 3年份生活需水量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合计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灌溉林牧渔业合计生态需水量总需水量20106071.76865.512937.218320.878135.07403.485538.42983.1119779.520209064.57831.716896.228265.577741.07636.185377.14073.5134612.3203012494.08150.620644.640123.777433.17759.285192.35090.4151051.03.3 预测结果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用水是运城市的用水大户,2010年,2020年,2030年的用水比例分别占总需水量的71%,63%和56%,呈下降的趋势;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较快,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3.5%上升到2030年的26.6%,生活需水比例由2000年的8.1%上升到2030年的13.7%;同时,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因而生态需水量在未来三个水平年也纳入总需水量中,并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总的来看,在未来三个水平年,运城市的总需水量已接近或超过本地水资源总量,说明运城市未来的水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4 缓解运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的建议4.1 科学管理是前提在运城市水资源现状条件下,首先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严格禁止地下水新增开采量,要按运城各市(县、区)水资源的重要程度分别实行保护性矿业开采,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利用经济杠杆增强人们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调动人们使用雨水、中水和客水资源的积极性。

4.2 农业节水是关键运城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3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9,与农业技术先进国家灌溉水利用系数0.8~0.9相比,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仍很大。

首先应该选用耐干旱的作物品种,淘汰那些耗水量大而产量又不高的作物品种;其次,应该加大节水灌溉基本设施建设,增加渠道防渗面积,推广管灌、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改革落后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建立节水型农业,使农业逐步由高耗低效的传统化粗放经营方式向低耗高效的经营方式转化。

4.3 积极开源是出路地下水是运城市的主要水源,随着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必须加大地下水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开采量,积极寻求新水源。

据现状资料统计,沿黄万亩以上机电灌站现有提水能力80.71m 3/s ,而2000年该市提黄水量仅为12048万m 3,提黄工程效益还远未全部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