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水资源

合集下载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5〕230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5〕230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5〕2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直各相关单位,淠史杭管理总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编制完成,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将此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及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方案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工作目标。

附件:《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年12月29日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和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精神,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六安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为指导,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全面提升地表水水质为核心,规范实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把六安打造成安徽优质水源地、大别山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六安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3.3%以上,大别山区水库群水质保持在Ⅱ类,引江济淮区域水质达到工程规划要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

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六安市情

六安市情

六安市情介绍概述篇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全市159个乡镇、8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2846个村民委员会。

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

总人口704.8万人。

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7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财政收入68.6亿元。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

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

“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

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故六安又称“皋城”。

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

秦属九江郡。

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臵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三国时由魏控臸。

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

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

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臵舒城县和盛唐县。

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

元末,始设六安州。

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

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

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

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

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

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

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

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

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

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

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王飞【摘要】以皖江城市带各城市2005-201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构建了两者的协调度模型,并从时空两个方面对其作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①时间上,皖江城市带2005-2014年以基本调和及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大致经历了水资源滞后弱势协调发展模式,到水资源超前基本调和和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水资源超前强势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②空间上,9个地级市协调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合肥、芜湖、滁州、六安、安庆5个城市属于水资源滞后基本调和发展模式,铜陵和马鞍山归于水资源超前基本调和发展模式,宣城和池州为水资源滞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由计算结果可知,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还较低,因此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对于水资源超前的发展模式要更加注意生态环境优化,对于生态环境超前的模式应侧重于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09【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度;皖江城市带【作者】王飞【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改变环境状况,开发合理得当,可以使环境由荒原变为文明,开发利用不当,也会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

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系统的动态平衡。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是处于同一系统中即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1],两者的的协调关系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效评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态水利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2]。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互动耦合关系(图1)可以进行如下概括。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5〕6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5〕6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2015〕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3月25日六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包括地热水、矿泉水)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地下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全面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采补平衡、防止污染的原则,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综合效益。

第四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区)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环保、国土、城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有关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和利用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环保、国土、城管等有关部门编制全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安市自然资源

六安市自然资源

六安市自然资源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南山地腹地,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

六安市总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

本文将从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植被覆盖和矿产资源等方面介绍六安市的丰富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六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皖南山区,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和
山地。

六安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地区。

山地占地总面积的80%以上,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山地城市之一。

气候条件:六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夏无
酷热,适宜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水量充沛,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

水资源:六安市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淠河、潘河、坡淮河等,水资源丰富。

同时,六安市还有众多湖泊和水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资源。

植被覆盖:六安市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类型齐全。

山地林地、草甸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矿产资源:六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安市的铁矿资源、石灰石资
源也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六安市自然资源的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实例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实例

六安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1、功能区划分目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保障人体健康,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结合六安市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水域功能对水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实现对不同保护对象进行分区保护,制定六安市水环境功能区划。

2、划分依据1)《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六安市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4)六安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5)六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年)6)六安市城市发展规划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9)《六安市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实施方案》3、功能区划分原则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原则按《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规定,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设立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

2)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原则根据现状水质监测结果,划分水环境功能区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

3)按高功能保护原则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水环境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4)总量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为实现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按陆源污染源《六安市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实施方案》要求,强化污染源监控和总量控制指标落实,使功能区划和总量指标相协调,体现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总量目标落实在陆上。

4、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六安市区水环境功能区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控制范围内淠河总干渠上游水质较好,是城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具体控制如下: a、淠(pì)河总干渠上游两河口—横排头—樊通桥作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b、樊通桥至梅山路桥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水水质标准;c、梅山路桥—朝阳路桥—罗管闸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

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第30卷第2期2020年6月安徽地质Geology of AnhuiJune 2020Vol.30No.2文章编号:1005-6157(2020)02-安徽六安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朱训和1,彭军1,何涛2(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0;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池州247100)收稿日期:2020-3-25作者简介:朱训和(1965—),男,安徽怀宁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

0引言六安市金安区江淮分水岭脊线及两侧涉及8个乡镇,152个自然行政村,总面积约860km 2,约32万人口。

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降水补给动态变化明显,时空降雨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配差异大,水资源严重短缺。

同时受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制约,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分布虽普遍但不均一,地表水难以蓄存。

旱季缺水严重,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找水定井工程,采集地下水样品。

根据地下水水化学指标和同位素分析,利用水化学图解方法,综合研究和分析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区内最大年降水量为1817.5mm ,最小年降水量为568mm ,平均年降水量为1088mm ,雨量相对充沛,多集中在5~8月份;降水量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研究区从南向北属丘陵区向江淮波状平原过渡带,为剥蚀沉积型,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岗冲相间。

其中波状平原大面积分布,相对高差小。

区内为六安红层盆地,地层为六安地层分区和北淮阳地层分区,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巨厚层细砾岩夹砂砾岩,产状平缓,厚度大。

本区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以地层岩性为基础,地质构造和微地貌是主控因素,气象植被等是影响地下水流场的重要因素。

岩石成分、岩性组合、岩相变化和胶结物是红层地下水富集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市水资源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

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

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安徽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2010年3月21日,我市与淮南市座谈交流了《六安市与淮南市加强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协议》进展情况。

淮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诚,六安市副市长钟园出席会议。

我市地处皖西,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淮南市与我市地缘相接,为加强两地区域合作,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大别山优质水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2009年5月,我市与淮南市签订了《六安市与淮南市加强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协议》。

钟园指出,我市与淮南市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互惠互利工程,各相关部门应加快工作推进步伐,科学测算,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护水资源,做好前期规划,综合、系统考虑,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措施有步骤地分段实施好,争取尽快让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造福两市人民。

/simple/?t9506.html皖西三大水库统一管理更好满足六安、合肥供水要求记者昨天从省水利厅了解到,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白莲崖水库管理处,并纳入佛子岭(磨子潭)水库管理处管理。

至此,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正式实现统一管理。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重要支流东淠河上游,磨子潭、白莲崖水库分别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东、西支流上,是为提高佛子岭水库防洪标准而兴建的水利工程。

其中佛子岭、磨子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批骨干工程。

三座水库均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白莲崖水库于2005年动工,建成后,通过佛、磨、白三库的联合运用,可以将佛子岭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5000年一遇,大大提高为淮河干流滞洪、错峰能力,满足淠史杭灌区灌溉用水和下游六安市、合肥市的供水要求。

据悉,批准新成立的白莲崖水库管理处实现了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座大型水库统一管理、联合调度,实现了统一调配水库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大水库的调节作用,实现一水多用、一库多利,充分发挥了水库的整体综合效益。

/a/20080916/000569.htm以水利规费征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水利产业化。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法规,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加大水利规费的征收力度,水费以及政策性规费、水资源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河道堤防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

水利产业化在水利规费征收的推动下,加快进程,布局趋于合理。

在水利规费的使用上力求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水,造福于社会。

“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水利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水利行业因此有了发展的后劲。

水利的基础作用和保障作用在全市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

区域供水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保证2000年7月28日人民报刊载曲格平同志谈水资源《原清清江河万古流》,记者问曲格平先生造成我国水危机究竟是天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答:“应该说,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有。

而人为因素加大了这一危机。

我国一些地区供水日趋紧张,除了水源不够充足外,主要是使用不当造成的……”。

对这位资深环保专家的话,笔者感触很深。

皖西·江淮分水岭一线所出现缺水,不也正是由于过去的政策、缄市规划的局限性,对水资源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对水体一经污染后的治理难度、资金投入,恢复效果认识不足。

皖西也就是现六安市的辖区,有丰富的水资源。

辖区内有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河流,有城西湖、城东河、瓦埠湖、安丰塘(古名芍陂,是城楚相孙叔敖兴建),有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五大水库。

淮河自我区朱港乡境,经正阳关东至郝家圩出境,区内长152km,河宽平均260m,水深3m~4m。

五大水库的部库容是62.176×108m3,平均每年的入库水量是49×108m3,多年的环境监测为I~Ⅱ类,应该说是很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

六安水司二个水厂都是从水库水为水源。

(附2001年·9月水源全分析表)为了能更好支配“水”,六安市境内不仅建国初期修建了五大水库(佛子岭是建国初期白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水库,全长510m,坝高75.9m,蓄水面积1840km2,总库容5亿多立方m3;磨子潭是大型钢筋混凝土空心双支墩坝,长331m,坝高32m,蓄水面积570km2,总库容3.4×108m3;响洪甸是拱坝,坝身水平截面园弧形,坝长360.8m,坝高87.5m,控制流域面积1431km2,总库容26.32×108m3;梅山坝长311.5m,坝高33.24m,控制流域面积1970km2,总库量23.26×100m3;龙河口是大型土坝,坝高74.4m,总库容8.196×108m3。

)而且从1958年开始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家投资3.25×108元,群众投工投料折款3.78×108元,共7.03×108元,修建了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13.130km2,可自流灌溉800多万亩的淠史杭工程。

中外水利专家称赞淠史杭工程:“这是一个神话。

这是一个关于农业命脉、工业血液、人民生活源泉的神话!”。

今年是淠史杭43周年,每年几十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资源,昌夜不停的流淌了43年。

但他目前的利用和保护一些数字和现象令人扼腕长叹!1、淠史杭总局在报上发布一组数字:淠史杭引水74.7×108m3,灌溉865万亩农田,增产330万吨粮食;城镇饮用水是2×108m3,50.9%(包括工业用水;两年灌区的水费收入分别是5072万元和6434万元,用于人员管理费是7416万元,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开支,收支相抵亏损1734万元。

2、淠史杭灌共用水有效系数是30%,低于全国水平,发达国家是80%,有关资料统计:舒庐干渠四个渡槽,九十三个放水口。

每天漏损112×104m3:淠河干渠五十四个涵闸,每天漏损43×104m3。

3、淠史杭灌由于缺少资金维护,工程老化,效益衰减日趋严重。

全省万亩以上灌区收取的水费,连水利工程的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大修、折旧更无从谈起。

全省的机电排灌设备大部老化失修,效率下降,能耗增高,效益衰减,三分之一的水库被鉴定为病险库。

4、库区养殖业的发展,使库区的水质在变化,藻类开始增多。

六安水司的二水厂2001年起也开始了预加氯“杀藻”。

六安水司这两年还发生过因水草堵塞取水头部,不得不请潜水员来作业清除。

5、淠史杭灌溉面积1.02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占80%,需机械提水灌溉占20%,多年统计平均每亩用水325m3。

每年用于农灌的水=325m3×1.026万亩=63.45×108m3每年城市自来水用量比例=2亿/63.45亿=3.2%6、近年向合肥送水是淠史杭总局一项重要任务。

合肥是安徽省会,城区面积120km2,人口130万。

合肥供水总公司有4个水厂,综合供水能力是85×104m3/日,平均供水54.08×104m3/日,最高供水量62.95×104m3/日。

其中二水厂,三水厂以董铺水库为水源(30×104m3/日)四水厂、五水厂(引外资建立的现代水厂)(55×104m3/日)以巢湖为水源;(取水距离有20km)巢湖水污染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9.5期间投入巨资从各个方面来控制污染,但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合肥水司为克服这一问题投资1200万元,将四水厂取水口向巢湖中心延伸1.5km,并以每天增加成本5000元的代价,在十五里河拦截入巢污水。

同时采取折点加氯,投加粉末活性炭工艺,一切虽使出厂水水质有极大改善,但市民还是有意见。

为了让省城市民能喝上口感好优质水。

合肥水司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的办法还是引淠史杭的水。

现在向合肥送水是靠淠史杭总于渠再接支渠110km流进董铺水库,再通14km,直径2m钢管,送到五水厂,治好水再回送到市区的用户。

这么长距离土渠送水水损十分巨大,而且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调水,在干旱的时候和六安市的库区干渠沿线农民产生很大的矛盾。

2001年的7月底8月初,合肥用水告急,从六安集中调水5000×104m3,使佛子岭水库日下降0.4m,造成养鱼网箱出现翻塘、死鱼和破网等损失。

一切都是行政命令,群众意见大。

8月7日六安晚报以《去年辛酸的一幕今年又重演》为题报导了这次调水。

2001年8月21日《安徽日报》又以<省城水源另辟何处》发表文章,又引起对水源讨论。

六安的水资源未能很好的利用,未能发挥它应发挥的经济价值,原因是从建设的那一天就人为定性:淠史杭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水产、城市用水,城市用水是排在最后。

正常的调度是以农业对水的需求而定,每年的4月左右江淮大地农业需水栽秧放水,10月稻收完毕关水,淠河总干渠六安市区罗管闸以上有水,其它几百公里的支渠是基本无水。

合肥的五水厂可研期间考虑以淠河总干渠为水源,有关部门不批准,理由是:淠史杭是以农灌为主,不能保证合肥城市供水,不得已合肥水司引进日方资金3亿人民币,经巢湖为水源,兴建一期25×104m3/d大型·全自动化·工艺先进的五水厂。

巢湖的污染治理“九·五” 期间国家虽投入巨资,效果还是不能令人乐观。

从1997年起合肥水司又投资2.8亿人民币把董铺水调到五水厂,计划再把水调到四水厂。

人们把合肥董铺水库形象是头顶上的一碗清水,而巢湖是脚下一盆污水。

合肥1999年以前每天向巢湖排污50×104m3,又从巢源抽水50×104m3污水进行治理。

六安市和合肥市两城市之间的收费站仅有48km,六安市把东三十铺作为2010规划,东部城区组团,合肥市把西部又发展成科技、教育(国家级高开区在西部)新区。

两城市之间是不断的城镇,安徽目前的城市化率仅29%,到2010年要达到40%,又有多少人要住进城镇,要喝水,要用水。

如果在“8.5”初我们做规划,能跳出“城市”的框框,而站在区域的高度,把合肥的四水厂、五水厂建在六安市的罗管闸上,把西水东调的2.8亿、向巢湖湖心延伸1500万、筑坝拦藻和炸坝赶藻的1000万元,结合六安到合肥的道路改造,这水早送到合肥。

这样以上令人扼腕长叹的现象和数据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水法第十四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需要。

”第十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