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金融合作形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及中哈合作

(三)优化引资环境
数说明,在保证经济自由化的同时,政府在管理经
2003 年哈萨克斯坦颁布《投资法》、《哈萨 济成效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先经济领域清单》,
目前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较为 宽松,虽然保留了通过立法设
表 1 美国传统基金会 :哈萨克斯坦经济自由度指数(满分为 100)
【关 键 词 】 丝绸之路经济带 哈萨克斯坦 经济战略 中哈合作 【中图分类号】 F125.4【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 2095-1094(2016)02-0038-0009
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颗明珠,独 立二十多年来,哈国在强人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励 精图治和全体国民的不懈努力下迅速发展,在独联 体国家中,综合国力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经济 体,正在努力向世界发达国家前三十强的目标迈进。
及持有在哈长期居住证人员的资产公开进行大赦 豁免等问题进行修改补充》法案,以简化资产和 资金合法化程序,延长资产合法化活动的期限①。
境预测报告(Doing Business 2016)》中,哈萨克 斯坦名列第 41 位,较前一年上升 12 位④。
世界银行对哈萨克斯坦与其他中亚三国 2016
此外,2015 年哈萨克斯坦议会审议并通过 80 年营商环境预测指数进行对比(详见表 2)发现,
初期提出的扩大内需、加大境内企业购买本国产品 的力度、实施贸易保护的政策。主要是针对政府采 购以及有关地下资源开发利用合同的总价值中,哈 国商品、工程劳务和服务所占比例过低问题而提出 的。实施“哈萨克斯坦含量”的目的是,国家从招 标阶段开始监控,推行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提 高本国基础产业、本国附加值产品、服务和人员在 项目采购中的比重。1996 年 1 月 27 日颁布的《地 下资源和资源利用法》、2007 年 6 月 21 日颁布的 《政府采购法》、2009 年 1 月 21 日第 733 号总统 令颁布的《关于企业和国家机关采购商品、实施工 程(服务)过程中“哈萨克斯坦含量”的若干问题 的规定》指出,在政府采购和地下资源开发领域内, 应强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购买和经营活动中增加对 哈国劳动力、商品、工程和服务的使用比例,同时 加大对非资源领域的投资,最终在 2015 年前使政 府采购和地下资源利用合同中的“商品哈含量”达 到 50%—60%、“工程和服务哈含量”达到 90% 的 目标。与此同时,哈政府还公布有关“哈萨克斯坦 含量”的计算方法,要在国家机关和机构、国家股 份大于等于 50% 的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国有控股集 团及其分支机构、地下资源开发者及其授权人、其 他法律规定的企业或机构中普遍推行①。在政府大 力推动下,这一政策效果显著 :2009—2011 年, 哈政府采购中的国产商品比重分别是 51.8%、76% 和 71% ;本国工程劳务比重分别是 83.3%、85% 和 85% ;本国服务比重分别是 91.1%、85% 和 87% ②。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_4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一、上合组织面临的问题1.区域内经济贸易及投资差异方面。
一方面,经验数据表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国的GDP以及人均GDP 相差较大,中国与俄罗斯是该组织中的领头羊,相对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其余四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均与中俄两国有较大差距。
2011年,中国企业对俄非金融类投资18.9亿美元;对哈萨克斯坦投资额5.82亿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投资额为1.45亿美元;对塔吉克斯坦投资额为2.31亿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额为1.56亿美元。
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的投资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减少,且俄罗斯吸引中国资本进入的能力远远大于其余四国,各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提升了不平衡与不稳定性。
同时,中俄对其余四国的投资数额总体来讲都比其余四国对中、俄两国的投资数额大,甚至吉、塔、乌对中的投资为零。
各成员国对外投资能力弱将制约相互投资和发展,影响区域投资促进措施的效果。
2011年各国排列前5位的主要投资伙伴国(地区)2.合作内容方面,能源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前景最广阔的领域,也是将各国安全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纽带。
但能源合作目前依旧缺乏国家之间的多边协调机制,成员国、观察国及对话伙伴国中一些国家能源政策尚不稳定,个别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较为尖锐的利益冲突,在合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歧和摩擦影响到了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简历大全/html/jianli/3.政策机制方面。
上合组织的多边协调机制相较于双边协调机制,发展十分不完善和不健全,多边合作形式重于内容,使得项目进展缓慢。
同时双边合作在进程中也存在着摩擦与分歧,例如中俄两国在双边合作内容中由于战略视角、利益驱使的不同,使其在能源金融谈判的问题中出现多次反复。
4.基础及环境建设方面,依旧普遍存在的贸易与投资壁垒阻碍了上合组织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各成员国往往会设置某些关于贸易及投资方面的限制性措施及制度法规。
霍尔果斯中哈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客户版+)

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2013年12月内容提要xxx 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简介相关政策及意图二、政策出台的背景金融服务政策优势三、金融服务政策优势四、税务政策优势近期跨境人民币金融政策对比产品简介六、客户分类NRA 账户开户客户分类税务政策优势一、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简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沿中哈界河横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经由专门通道连为一体,实行全封闭管理。
中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面积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面积1.85平方公里。
中心中方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等。
国务院赋予合作中心的优惠政策是:1、由国内进入中心的基础方面设施建设物资和中心内企业自用设备,按照出口贸易政策,予以退税;2、企业从哈方进口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和区内设施自用设备进入中心中方区域,按照保税区政策,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3、从中心进入中方境内的货物按一般贸易税收管理规定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4、旅客进入合作区内的,每人每次可携带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物品,每日可多次往返。
二、相关政策及意图政策:(一)《国务院关于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关问题的批复》(二)《关于印发<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乌银发〔2013〕119号)。
意图:(一)国家战略(二)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三)推动跨境人民币在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运用(四)打造跨境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实验区(五)尝试通过金融创新促进沿边经济发展。
四个主体试点银行:是指在中心中方区设立的、经营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的中资银行及其分支行境外机构:是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合法注册成立的非金融机构,在中心内试点银行开立人民币NRA账户。
中哈蔬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中哈蔬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一、中哈蔬菜贸易现状1.中哈蔬菜贸易品种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蔬菜的品种较为丰富,以葱蒜类蔬菜、番茄以及冷藏的其他蔬菜和干蔬菜的进口较多(见下表)。
2004年~2005年,葱蒜类蔬菜、番茄以及冷藏的其他蔬菜和干蔬菜从中国的进口额占从中国进口蔬菜总额的90%以上,进口品种非常集中。
2006年起,哈萨克斯坦开始从中国进口马铃薯,进口份额呈增长趋势,2009年马铃薯的进口份额达到31.09%。
2007年~2009年,葱蒜类蔬菜和干蔬菜的进口份额均有下降之势,2009年进口份额分别降至8.93%和2.97%,说明哈萨克斯坦从中国的葱蒜类蔬菜和干蔬菜进口下降;马铃薯、番茄以及冷藏的其他蔬菜的进口份额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番茄进口份额增长较快。
2008年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卷心菜、萝卜和黄瓜较多,占从中国进口蔬菜总额的27.08%,但2009年进口份额降至13.95%。
哈萨克斯坦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冷冻蔬菜,但进口不多,2007年进口份额最高,达14.24%。
豆类蔬菜、暂时保藏的蔬菜和脱荚干豆仅在个别年份有少量进口,2009年进口份额仅为2.21%。
2.中哈蔬菜贸易额中国蔬菜在哈国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一种爆炸性的增长。
从下表可以看出,2004年~2007年,中国蔬菜占哈国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而由于2007年哈国开始转向向中国进口蔬菜。
2008年市场份额骤增至47.67%。
中国主要通过新疆将蔬菜出口到哈国。
2011年一季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的蔬菜出口量近5000吨,出口额超过一千万美元。
3.蔬菜贸易互补性强中国出口到哈国的蔬菜主要有马铃薯、葱蒜韭菜类、番茄等。
由于哈国蔬菜生产能力不足,存在品种机构性短缺和季节性短缺,进口的蔬菜有很大一部分是反季节蔬菜,其消费量非常之大。
而哈国反季节蔬菜需求缺口高达60%以上,其蔬菜价格是中国(以新疆为例)蔬菜价格的2-3倍。
哈国大部分的反季节蔬菜都依靠进口,而中国新疆是其主要的反季节蔬菜来源地。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9海外文摘1 应对民族宗教反恐问题,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哈萨克斯坦有约1700万人口,有130多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66%,俄罗斯族占21%,其他包括乌兹别克族、乌克兰族、维吾尔族等均与我国少数民族有交叉。
1991年哈萨克斯坦建国时哈萨克族只有40%,民族“回归”运动向全世界哈族提供土地和资金,吸引了包括中国新疆地区哈族在内的大批“回归”者。
由于哈萨克承认双重国籍,引起部分非法移民问题。
民族问题无小事,且往往涉及宗教。
哈萨克斯坦人大都信教,约70%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约26%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一些极端分子发展的恐怖组织通过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向哈萨克斯坦渗透,在哈恐怖袭击也时有发生。
我国基于地区安全及“一带一路”合作,应进一步加强同哈萨克斯坦在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方面的协作。
充分发挥新疆在地理、民族、经济走廊方面的优势,大力扶植鼓励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中的对接合作。
中哈两国已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却发展缓慢。
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民间使用最广的仍是俄语,媒体受俄罗斯影响很大,民众对中国除新疆以外的内陆地区了解甚少,使部分私营媒体和外媒宣传“中国威胁论”、挑拨两国人民关系有机可乘。
对此我们第一要加强传媒工作,深入了解哈萨克斯坦文化,用亲切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报道好“一带一路”如何解决就业、为当地人民带来实惠,同时利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第二要加强两国青年交流,通过留学奖励基金、建立孔子学院、对我国出国人员加强当地文化培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要加大两国旅游合作。
中国已跃居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国,而哈萨克斯坦被《孤独星球》形容为最后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旅游目的地。
借助2017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等契机,鼓励我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加大旅游投资,推动旅游便利化、加强旅游宣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风险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3), 583-590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3084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风险研究吴晨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17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24日摘要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重要支点国家,其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核心的地理位置,对“一带一路”倡议向中西亚发展,连接欧洲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接“教科书”,中哈发展战略对接进展向好,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国内以及外部多重因素,导致对接过程中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外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的进展、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接,风险Research on the Risk of DevelopmentStrategy Docking between Chinaand KazakhstanChen Wu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Feb. 23rd, 2021; accepted: Mar. 17th, 2021; published: Mar. 24th, 2021AbstractKazakhstan i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 important pivot country along the line. The rich energy resources and cor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 and Europe.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s docking “textbooks”. The dock-ing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is progressing well. However, Ka-吴晨zakhstan faces a series of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external risks due to multiple domestic and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gress,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docking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KeywordsChina, Kazakhsta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Docking, Risk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是欧亚板块的核心中枢,领土横跨亚欧两洲,达272.4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1800多万人口、131个民族,能源资源丰富且有巨大储量,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誉。
云南财经大学关于第五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立项的通知

http://mokocc.taobao.co m/
云南财经大学文件
校教发〔2010〕69 号
关于第五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项目立项的通知
校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云南财贸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管理规定(试行)》和第五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申报的通知,各学院共申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52项。
学校于2009年12月23日至12月25日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形成了第五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立项名单,经过学校SRTP领导小组审定,最终立项141项。
现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1—
学校将于2010年6月初对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成果检查,请各学院SRTP领导小组及指导教师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立项项目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确保各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云南财经大学第五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立项名单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SRTP项目立项通知
—2—
云南财经大学教务处2010年3月18日印发校对:佴刚(共印10 份)
—3—
附件:
云南财经大学第五届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立项名单
*注:对于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国际工商学院、东盟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SRTP立项项目,学校资助一半经费,另外一半由学院自筹经费解决。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现状分析与思考首先,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规模巨大。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总额已超过300亿美元。
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已经达到约100亿美元,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外资投资者之一、此外,中国企业还参与了哈萨克斯坦的煤炭、石油精炼等项目,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中哈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也是显著的。
过去几年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持续增长。
据哈萨克斯坦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直接对哈投资超过5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预计中哈之间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中哈双方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分析中国对哈投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思考:首先,中国对哈投资的巨大规模表明双方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对中方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时,哈萨克斯坦也需要外资来推动自身经济发展,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因此,中哈之间的经济合作具有双赢的潜力。
其次,中哈经济合作不仅仅是单一领域的投资,还包括多领域的合作。
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投资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领域的合作潜力不大。
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旅游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双方可以通过深化农业技术合作,推动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同时,中方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旅游业管理经验和资金,帮助哈萨克斯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双方旅游业的互利共赢。
最后,中哈经济合作需要加强政策与环境因素的配合。
在长期合作中,双方需要加强政策对接,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保障,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和创新。
同时,双方还需要加强人文交流,增加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进双方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哈金融合作形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李婷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9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为了加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提高区域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双方之间的金融合作。
金融合作可以贸易金融合作、投资金融合作和货币金融合作,本文将对以往和现阶段中哈金融合作形式进行研究,并对今后中哈金融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哈贸易;贸易金融;金融合作
现今社会是经济金融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繁荣,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地理上毗邻,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双边经济联系更是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得到快速推进。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对象。
而哈萨克斯坦也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了两国的经济都更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从我国边疆经济发展发面考虑,推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增强区域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积极加强双方之间的金融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经济金融合作的历史,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于1993年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开设了境外分行,但资产都不超过几千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属于小银行。
这两家银行开设分行是为了在哈建立代表处,通过小额业务了解中亚地区金融发展状况,以此面对未来中哈金融合作的一些问题。
从经营方面看,两家银行70%的资产业务是为在哈的中国商人办理汇兑,其余是为在哈的几家中国企业提供贷款,为有限的几家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贷款的集中度较高。
而负债业务主要是企业存款。
受当前哈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两家银行的业务发展较好。
由于没有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因此也就没有人民币结算的业务。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积极促进中哈双边经济和产业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方面开展合作,优先考虑对对方推荐的项目给予支持,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两行金融资源,为两国的生产、运输、基础设施、化工和有色金属产业等提供直接或间接融资。
目前,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块试验田,是新亚欧大陆桥中端、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贸易自由港。
合作中心建立的宗旨就是要以创新的理念,把该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中心。
建成集区域加工制造、区域中转、区域采购、金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贸易自由港。
由此可见,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合作日趋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其一,贸易金融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
中哈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银行间业务,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大多数为传统业务,因为其受资本硬约束较小、风险相对较低、收入也比较稳定。
但是,这对于贸易金融发展迅猛的需求来说,其有效供给显得相对不足。
其二,金融合作中供给的品种相对单一。
由于现在市场上金融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使得相应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加大,促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两国间金融合作还存在着外汇风险。
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也比较紧张,使得在研发新产品中没有较高积极性,其它的贸易金融产品的供给却相对不足。
其三,金融融资的审批环节多,放贷效率低下。
由于是边境金融合作,两国都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在实行层层繁复的审核检查步骤后,造成重复浪费。
究其根源是缺乏相关风险范围的授信融资业务,无论金额大小,风险大小,审批程序和模式均相同,这与结算业务实效性强的特点相背离,有时甚至出现外汇已收回,融资申请还未批复的尴尬局面。
其四,中哈双方在企业投资方面的引导力度不够,企业不了解对方国家经济发展、市场变化及产业优势。
中哈双方有关的招商引资部门缺乏自我宣传的意识,双方的企业家很难了解对方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条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并且,双方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
大多时候,我国公司不能及时掌握哈方政策走势和市场变化情况,严重影响中方企业在哈投资的信心。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也有意在中国投资,也对中方的相关情况、投资环境、技术标准、产业优势等不够了解,不能及时参与中方在许多项目上的国际招标,失掉了很多良好的合作机遇。
第五,需要改变哈国不良的投资环境。
由于哈萨克斯坦有关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执行过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此外,企业在用人、原料设备采购、基础设施使用等方面常受到地方政府的种种限制,致使投资项目无法落实,致使我国投资者多数呈现观望态势。
其六,没有规范合理的投资结算机制。
尽管我国和哈萨克斯坦持续完善金融结算系统,但是由于投资者向国内转汇投资收益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条件苛刻、手续繁杂,极大的影响了两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其七,基本合作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影响金融合作。
例如:受交通条件影响,许多投资者并不能及时考察投资地点,错失投资机会。
在现阶段的中哈贸易金融合作中我们遇到了这些问题和挑战,但与此同时也有着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
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哈双方正在致力于制度平台、贸易投资发展平台、区域融资
平台、信息研究平台、科技合作平台和企业支持服务平台的构建,从政策制定、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促进建立中哈FTA的制度安排,在标准统一、技术合作和重视监管等方面加强两国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的功能合作,促进双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往来畅通,从各方面促进中哈金融合作稳固顺利。
展望未来,可以说,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将会加快,中哈贸易金融合作前途一片光明。
各项资粮表明,中哈关系将更密切,从《2006年哈萨克斯坦总统国情咨文》中,哈萨克斯坦将中国视为“第二战略伙伴”;一直以来哈方设想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哈方一侧建立一个面积为6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经济特区来重点发展加工业,扩大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哈方区域面积等,这些都表明中哈两国的合作关系正在走向深入。
可以预见,中哈自由贸易区将会在差异化发展当中逐步实现,中哈政治、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双方的相互依存度会更高。
会通过区域合作和制度建设建立起更加持久、稳定、互信的睦邻关系。
并且,中哈区域定位越加明确,最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中亚各国纷纷明确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定位。
在中亚地区的产业分工上,哈萨克斯坦拟成为中亚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能源、金属等原料出口大国。
中国在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也越加明晰,中国将可能成为中亚地区的商品、物资聚集区、中亚地区及中国重要资源的集散区。
再者,中哈FTA将分阶段建立。
中哈FTA是中国参与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部分,是一个渐进过程,贯穿于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全过程。
经历了贸易投资合作初始发展阶段;政府间制度安排与功能合作建设阶段;通道畅通和由点到面FTA形成阶段。
随着每个阶段的深入和渐进,中哈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会越高,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也越高。
因此,研究中哈贸易合作面临问题的对策就(下转第77页)(上接第74页)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在于促进双边金融合作的动力和活力。
以下是几点建议:
1、改善金融投资合作环境。
理性的公司或企业必然考虑投资环境问题。
因此,地区经济环境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资源集聚的数量、速度及使用效率,进而决定了一个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吸引本地区稀缺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改善金融环境,尤其是软环境。
2、完善整个新疆地区的金融网络。
中哈合作重点在于新疆本土的地域和资源优势,我们要使这些有利条件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应当在新疆地区推进金融网络的建立,这样才能在合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合作带来的机会。
3、加强新疆地区金融中心的建立。
金融发展的过程也是金融中心形成的过程。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乌鲁木齐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的金融中心。
国内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经在乌鲁木齐设置了分支机构,形成了相对成熟而完善的金融网络。
参考文献:
[1]娄伟.大国均势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J].湖湘论坛,2008(1).
[2]朱显平,张建政.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目标及途径[J].东北亚论坛,2007,5,16(3).
[3]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和前景[Z].亚心网新疆经济,2006-08-251.
[4]张爱军,等.对在中哈边境地区推行边贸本币结算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7(2).
[5]王海燕.中国新疆在中国与中亚诸国经贸合作中的定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