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及治疗课件

05
肱骨近端骨折的预防措施
加强骨骼营养
总结词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是预防肱骨近端骨折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 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
适当运动锻炼
总结词
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降低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
后期康复训练
预防再次受伤
在后期康复训练中,预防再次受伤也 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患者应了解如何 避免再次受伤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
后期康复训练
定期复查与调整训练计划
在后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 能够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通过不断的调整和 改进,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并适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中期康复训练
调整心理状态
肱骨近端骨折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功能障碍和心理压力等问题。中期康复训练中,调整心理状 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后期康复训练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在肱骨近端骨折愈合后,后期康复训练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生 活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工作技能 训练和体育活动训练等,使患者能够全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生 活。
中期康复训练
增加肌肉力量
随着骨折的愈合,中期康复训练的目标是增加肌肉力量,使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正 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进行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以增强上肢和肩部的肌肉力量 。
中期康复训练
提高关节稳定性
在中期康复训练中,提高关节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可以通过进行肩袖肌群和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增强关节周围的肌 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一、概述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
手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
二、康复训练目标1. 促进骨折愈合:通过康复训练,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促进骨折愈合。
2. 恢复关节功能: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避免关节僵硬。
3. 预防并发症:通过康复训练,预防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三、康复训练方法1. 被动活动:术后早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如肩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关节僵硬。
2. 主动活动: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患者可逐渐进行主动活动。
开始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
3. 肌肉力量训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锻炼三角肌、胸大肌等肩部肌肉,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澡、吃饭等。
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四、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2. 康复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就医。
3. 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康复训练。
4.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加重损伤。
5.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6.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如出现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7.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定期复查X光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肱骨骨折是指上肢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见于肱骨近端、干骺端或远端。
由于肱骨在人体的功能十分重要,因此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
为了更好地治疗肱骨骨折并促进康复,我们将探讨肱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一、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戴上适当的臂固定器(如石膏固定器)来维持肱骨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性运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
2.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复杂性骨折的情况。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钢钉等)来稳定肱骨,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恢复肱骨的功能。
二、肱骨骨折的康复方案1. 疼痛管理:在康复过程中,疼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来缓解疼痛。
同时,冷热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2. 肌肉强化和功能恢复: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肌肉强度和恢复肱骨的功能。
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牵张和屈伸运动。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负荷,包括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力锻炼、肱二头肌屈伸运动等。
3. 关节活动度恢复:康复过程中,恢复肱骨的关节活动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来促进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如抬举手臂、肩关节转动等。
4. 平衡和协调训练:肱骨骨折可能会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这些功能,如单脚站立、平衡球训练等。
5. 功能日常活动训练:在康复的后期阶段,患者应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比如抬重物、书写、穿戴衣物等。
这有助于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并恢复功能性能力。
三、肱骨骨折的预防预防肱骨骨折的关键是避免摔倒和游泳时肩部外伤。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加强肌肉力量,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骨骼健康。
此外,在进行高强度、高冲击性的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发表时间:2016-01-20T09:35:23.0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杜振峰楚娜娜张智[导读] 郑州人民医院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及价值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及价值。
方法:选择6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开始介入康复治疗,以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1]为评定标准。
结果:经治疗后,通过评定 56例为优,8例为良,0例差,优良率100%。
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肩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治疗;肩关节功能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大结节基底部以上部位的骨折,包括外科颈骨折,国外资料统计该部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2]。
肱骨近端是肩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骨折愈合后常遗有严重的关节畸形,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笔者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38.2±19.8 岁,入选病例均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第一天即介入康复治疗,康复周期为9-12周。
所有病例康复治疗均由同一治疗治疗师执行。
1.2康复治疗方案1.2.1早期(术后1天-三周)①抬高患肢:用软枕把患肢垫高。
②张手握拳:用力握拳、伸指保持3~5秒,10个/组,5~6组/日。
③关节被动活动:被动将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范围在极限处停留5~8秒。
3~5次/组,2组/日。
④相邻关节的活动:肘、腕和手指各关节主动全方位、全范围活动,10个/组,2组/日。
⑤冰敷:康复治疗结束后局部用化学冰袋将关节包扎进行冷敷10分钟。
肱骨近端骨折PPT课件

注意事项01Fra bibliotek0203
04
遵循医生的建议
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不可盲目进行康
复训练。
注意疼痛和肿胀
在康复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 和肿胀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停 止训练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避免二次伤害
在康复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用 力或进行高风险活动,以防止
二次伤害。
定期复查
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
感染可发生在骨折部位或手术 伤口处,导致局部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
治疗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和局 部引流等措施,严重时可能需 要进行清创手术。
神经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可能伴随神经损伤,常 见的是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修复等,恢复时间因损伤 程度而异。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臂感觉和运动功 能受到影响,如麻木、肌肉无力等症 状。
况和调整康复计划。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肱骨近端骨折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车 祸导致右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类型为Neer三部
分骨折。
手术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使用锁定钢板和螺钉
对骨折进行固定。
术后康复
手术治疗
钢板内固定
对于严重骨折或不稳定性 骨折,可以通过钢板内固 定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促进愈合。
髓内钉固定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可以使用髓内钉固定,以 恢复骨折部位的完整性和 稳定性。
人工关节置换
对于老年患者或严重粉碎 性骨折,可以考虑人工关 节置换来恢复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复位标准

肱骨近端复位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肱骨近端复位是骨折复位手术中常见的操作,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肱骨近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一旦发生骨折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固定处理。
而复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第一步,复位不良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手肘功能和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肱骨近端复位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肱骨近端复位标准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一、术前评估1. 了解患者的损伤情况,包括骨折类型、骨折位置、骨折稳定性等,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
2.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骨质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确定手术方案。
3. 对于存在伴随损伤的患者,如神经血管损伤等,需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和应对措施。
二、手术操作1. 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体位:患者采取侧卧位,肘关节屈曲约90度,保持肱骨近端和尺骨平行。
3. 皮肤消毒: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4. 外展肱骨:通过外展肱骨来放松肌肉,有利于骨折的复位。
5. 复位:在X线透视下,通过适当的力量和角度,将骨折复位到正确的位置。
复位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6. 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钢钉等,将骨折部位固定好,确保骨折不再移位。
7. 闭合伤口:对手术伤口进行良好的闭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康复1. 术后第一天即可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如手指活动等。
2. 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如屈伸肘关节等。
3. 术后一周拆除外固定,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4. 术后一到两个月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
5. 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总之,制定肱骨近端复位的标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指导

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一)肱骨近端骨折的基础知识肱骨近端由哪些结构组成?肱骨近端包括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头、肱骨干等,其中肱骨头关节面下方至大、小结节上方连线之间为解剖颈;大、小结节下方连线至胸大肌止点上方为外科颈。
发生肱骨近端骨折会有哪些表现?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肘部压痛,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二)术前健康指导肱骨近端骨折术前需完善的相关检查有哪些?肱骨近端骨折时除需拍正、侧位X线片,胸部心脏正位片,肩关节常规CT检查外,还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肱骨近端骨折术前为什么需要使用前臂吊带?正确使用前臂吊带,将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以达到患肢制动的目的,还可避免因骨折断端移位而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前臂吊带固定还能起到承托作用,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但是在使用前臂吊带的过程中应注意暴露患者的患肢手指,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肱骨近端骨折如何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1)非手术治疗:(1)单纯大结节骨折,移位小于5mm或成角小于45。
(2)单纯外科颈骨折,骨折断端成角小于45。
,易于复位,复位后拍片复查未见明显的骨折移位。
可用石膏固定、前臂吊带悬吊或肩关节外展架固定。
2)手术治疗:(1)外科颈骨折严重移位伴复位后不稳定的患者。
(2)进行手法复位后失败的患者。
(3)合并肱骨头粉碎性骨折且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
(4)对于骨折部位在三部分及以上者一般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为什么有些肱骨近端骨折后需要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极为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会明显破坏肱骨头的血液供应。
因此,即使通过复位固定手术,把碎裂的肱骨近端拼在一起固定好,肱骨头也很可能会因缺血而出现坏死。
如果出现了肱骨头坏死,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
对于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医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耐受能力考虑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护理

159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现 代 护 理肱骨近端骨折是上臂常见的骨折,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相多见[1]。
因固定制动而导致关节僵硬粘连是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人体各大关节中肩关节损伤后发生僵硬粘连的概率是较大的[2]。
我科对新鲜肱骨近端骨折行夹板加外展架固定,早期穴位按摩及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病例组为2011年9~10月份在我科治疗的新鲜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共选取40例,其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66.9岁;右侧16例,左侧24例;主要方法为手法整复后夹板加外展架固定,3~5d复诊1次。
2 结果按尚天裕肩关节评分系统[3],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具体为:优: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较健侧差10~15°。
良:外展、上举或内外旋转较健侧差16~30°,前屈后伸正常。
可: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较健侧差31~60°。
差:肩关节各方活动较健侧差6l度以上。
治疗效果:本组40例患者随访半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优2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
3 护理(1)心理护理:首先应缓解患者的恐慌情绪,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因疼痛及活动首先,会担心骨折影响今后生活,护士应安抚其情绪,解释治疗及康复过程,让患者认识到经过治疗是可以恢复大部分功能的,以树立其信心。
对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患肢瘀斑、肿胀、皮肤过敏及压痕水泡等并发症也要预先告知,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这也往往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
(2)固定包扎:采用4块夹板固定,内侧板两端用棉纱包裹,以防止擦伤皮肤,上端除内侧板外均超肩关节,下端外侧及后侧板略超过肘关节。
然后使用外展架使上肢保持一定外展及前屈角度,肘关节则不限制活动。
(3)过程护理:包扎固定完后,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觉,如感觉有明显压迫或患肢麻木、疼痛感,应及时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微痛前提下进行;动作宜用力,稍慢。
(三)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不愈合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1、术后48小时,在肩关节悬吊带的保护下、开始肩关节轻柔的钟摆活动 2、术后1~6周,被动助动运动练习 (1)codman钟摆运动练习 (2)仰卧位,双手握一根短棒,进行外旋运动练习。 (3)术后三周时增加辅助性前举和滑轮辅助性练习,仰卧位下的肩袖肌 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二)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术后
1、康复方法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相同 2、功能练习强度取决于手术的牢固程度。 3、外固定针孔清洁护理。
4、术后4~6周,去除钢针和外固定架。
康复第一期( 术后1周)
张手握拳练习:用力、缓慢、尽可能大张开手掌,保持2秒, 用力握拳保持2秒,反复进行,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
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类型
1、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2、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复位内固定和外固 定术后
3、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 不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4、肱骨大结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一、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1、术后第1天~2周
(1)去除悬吊带,初始时以被动活动开始,然后进 行主动助动运动,即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进行患肢 前屈、外旋和内旋练习,4~5次/天,每次10~15分 钟.
(2)若内固定不够坚强,肩袖质量差或者骨质疏松严重, 术后早期患肢采用外展支局保护。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 可沿着肩甲骨平面(肩胛骨与身体冠状面向前30°夹角的平 面)从支局上抬肩或放低。在外展支具保护下,可进行被动 的外旋和内旋练习。2~3次/d,每次10~15分钟.功能锻炼 应延迟进行。
2、术后3~4周 (1)可停止使用外展支架,改用悬吊带保护,进行主动助力练习, 包括Codman环绕运动练习、在滑轮辅助下肩关节前屈运动、使用体 操棒的旋后运动。若肩袖质量差或骨质疏松而使内固定不够牢固时, 外展支架可适当延长使用。
3、术后6~8周 (1)开始主动运动和肌力的训练。例如内旋肌、外旋肌和前、中部 三角肌的等长收缩练习。
(2)当X 线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时,可开始使用弹力治疗带进行肩袖 肌群的抗阻练习。
(3)一般情况下,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术后9~12个月, 术侧肩关节活动度可恢复到正常的2/3,其力量可能会定术后
手术中骨折块固定后,进行前屈、内外旋上臂检查其稳定性,如果大结 节骨折块固定牢固,可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术后1~4周 (1)患肢悬吊缠绕固定24小时,24小时后更换为可拆除的吊带固定。 (2)患者仰卧位,由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前屈和外旋活动练习。 (3)开始codman肩关节环绕运动练习 (4)由健手通过滑车协助患者进行上举活动练习。 2.术后4~6周 (1)开始中等强度的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2)当X线片显示大结节与肱骨干愈合时,可采用弹力治疗带进行抗阻 练习,增强三角肌和肩袖的力量。
3.术后6周以后 在骨折愈合后,逐渐增加抗阻练习强度。 4.如果骨折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后一年患肢的最大前屈活动范围与健侧 相差<10°,外旋应在10°~15°,疼痛基本消失。
3、术后6~12周,重点是主动的牵拉和抗阻训练。 (1)患者由患肢握短棒仰卧位的主动前举进展到站立位前举。 (2)可采用弹力治疗带加强肩袖和三角肌的力量训练。 (3)肩关节外展训练。 4、术后12周,开始巩固性练习。可采用弹力治疗带和力量性运动来增强 牵拉练习,开始负荷重量约为0.5kg,逐渐增加至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