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临床经验与体会论文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临床经验与体会论文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临床经验与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3月到2012年3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3例。

结果:本组骨折病例12个月内全部愈合。

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3例,良21例,可9例,全组优良率85%。

结论: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效果良好,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复杂;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48-01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尤其是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手术难度大,内固定效果差,致残率高。

近年发展起来的锁定钢板技术在治疗关节周围骨折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应用ao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2年3月~2012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lcp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neer 3、4部分骨折63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42.5岁(25~70岁)。

车祸伤45例,骑摩托车摔伤6例,滑倒跌伤12例。

术前诊断均为新鲜肱骨近端骨折,术前常规行肩部正位、腋位x线检查以及三维ct检查(肩部平扫,间距2 mm)以明确结节骨折的移位情况。

按照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部骨折45例,其中15例伴前脱位;4部骨折18例,其中9例伴肱骨头前脱位,6例伴后脱位。

54例伤后1周内手术,9例因多发骨折,病情危重,于第2周内病情稳定后手术。

30例伴脱位的患者中,有18例于急诊闭合复位成功后,再行手术治疗,余12例为闭合复位失败,手术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1.2 手术方法术中采用臂丛或全麻,取仰卧位并垫高患肩。

肱骨近端骨折的最新临床治疗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的最新临床治疗进展
1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机制
1.1 肱骨近端的解剖基础 肱骨近端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端 1~2 cm 至肱骨头关节面之
间的结构。解剖结构包括大节节、小结节、肱骨头和肱骨干。解剖 经前侧和外侧隆起形成大小结节,肱骨大小结节以下 2~3 cm 处 肱 骨 头 与 肱 骨 干 交 界 处 为 肱 骨 外 科 颈,肱 骨 外 科 颈 易 发 生 骨 折。 Warrender 等 [1] 研究发现:肱骨近端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腋动脉 的分支旋肱前、后动脉及弓状动脉。 1.2 肱骨近端的损伤机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52 期
83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最新临床治疗进展
唐国栋 1,管东辉 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伴随着学科的进步,在 治疗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早的保守治疗,到后来的各种内固定,甚至肩关节置换;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也有利于降低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外展受限等并发症。目前文献中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案讨论较多,本文将介绍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方案,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肩骨折;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2.044 本文引用格式:唐国栋 , 管东辉 . 肱骨近端骨折的最新临床治疗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52):83-84.
骨折不伴有肩关节脱位者,固定后1周改简单吊带固定,开始被动 前屈、后伸活动,固定后3周开始健侧肢体辅助下的肩关节主动活 动,固定后4~ 6周开始肩关节主动训练;Neer 两部分伴肩关节脱 位者 Neer 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患者,各项功能训练时间略晚 于前者一周左右。 3.2 手术治疗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梁乐乐ꎬ王凯ꎬ邢浩ꎬ吴斗ꎬ刘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骨科ꎬ太原030032)㊀㊀DOI:10 3969/j issn 1006 ̄2084 2020 21 024通信作者:刘强ꎬEmail:sxdyy001@163.com中图分类号:R683.4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2084(2020)21 ̄4283 ̄05㊀㊀摘要:肱骨近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之一ꎬ往往需行手术治疗ꎮ目前ꎬ锁定钢板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ꎬ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ꎮ而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密度降低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较高ꎬ因此ꎬ如何增加锁定钢板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是目前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ꎮ目前临床上强化内固定稳定性的措施主要包括植骨填充或骨水泥等方式ꎬ但哪种方式更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目前仍存在争议ꎮ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ꎻ内固定ꎻ内固定失败ꎻ骨质疏松性骨折ꎻ内固定强化AdvancesinStrengtheningMeasuresofInternalFixationofProximalHumeralFracturesintheElderlyLIANGLeleꎬWANGKaiꎬXINGHaoꎬWUDouꎬLIUQiangDepartmentofOrthopedicsꎬAffiliatedBethuneHospita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ꎬTaiyuan030032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QiangꎬEmail:sxdyy001@163.comAbstract:Theproximalhumerusisoneofthemostcommonsitesofosteoporoticfracturesintheelderlyꎬinwhichsurgeryisoftenneeded.Atpresentꎬlockingplatehasbeenwidelyusedinvarioustypesoffracturesandhasachievedsatisfactoryresultsinthetreatment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Howeverꎬforosteoporoticproximalhumerusfracturesꎬtheincidenceofinternalfixationfailureishigherduetodecreasedbonedensity.Thereforeꎬhowtoincreasethestabilityoflockingplateisanurgentproblemintheclinicalwork.Currentlyꎬthereareseveralmethodstoenhancethestabilityofinternalfixationinclinicalpracticeꎬsuchasbonegraftsorbonecementꎬbutwhichmethodisbetterandmoresuitableforosteoporoticproximalhumeralfracturesisstillcontroversial.Keywords:ProximalhumeralfracturesꎻInternalfixationꎻInternalfixationfailureꎻOsteoporticfractureꎻInternalfixa ̄tionenhancement㊀㊀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由于骨质量㊁骨强度降低以及骨脆性增加ꎬ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可引起的严重骨折ꎬ多见于绝经后女性ꎮ有研究表明ꎬ在65岁以上人群中ꎬ有超过63%的人骨密度降低[1]ꎮ肱骨近端是仅次于椎体㊁髋部和桡骨远端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好发部位ꎮ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移位程度大多呈粉碎性ꎬ对肱骨头血运影响较大ꎬ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肩关节功能严重受损ꎬ往往需采取手术治疗[2]ꎮ目前ꎬ肱骨近端骨折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克氏针内固定㊁髓内钉固定㊁钢板 ̄螺钉固定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等[3]ꎮ研究表明ꎬ锁定钢板已成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主流选择ꎬ它可以解决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90%以上的问题[3 ̄4]ꎮ当骨质疏松时ꎬ骨密度降低ꎬ骨小梁间隙增宽ꎬ螺钉与骨质有效接触面积减少ꎬ肱骨头缺血坏死㊁骨折愈合不良㊁螺钉切出㊁肱骨头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正常骨质的肱骨近端骨折更高[3ꎬ5]ꎮ即使锁定钢板也很难达到稳定固定ꎮ因此ꎬ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措施以增加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ꎬ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难题ꎮ现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ꎮ1㊀锁定钢板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优缺点近年来ꎬ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ꎬ锁定钢板已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ꎬ尤其是对于3㊁4部分的骨折[5 ̄8]ꎮ锁定钢板近端钉孔呈发散式设计ꎬ使螺钉之间互相成角ꎬ能有效增加其抗拔出能力ꎬ提供更坚强的稳定固定ꎻ同时ꎬ螺钉及锁定板互相铆合形成钉 ̄板固定系统ꎬ使钢板与骨面不产生压力ꎬ降低了内固定物对折端及肱骨头血供的影响ꎮ多项研究表明ꎬ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其他内固定方式更具优势[9 ̄12]ꎮ尤其是对于肱骨近端2㊁3部分的骨折ꎬ锁定钢板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髓内针固定[9]ꎮ另外ꎬSolberg等[13]研究发现ꎬ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术后疗效显著优于半肩关节置换ꎮBoudarda等[14]对67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ꎬ结果表明ꎬ锁定钢板术后内固定移位的发生率较髓内针更低ꎮ生物力学研究表明ꎬ锁定钢板较非锁定钢板具有更好的抗旋转及抗折弯稳定性[15]ꎮ尽管锁定钢板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有诸多优势ꎬ但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ꎮ研究表明ꎬ手术内固定治疗3㊁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8%ꎬ与半肩关节置换相当ꎬ较反肩关节置换更高[16]ꎮ有数据显示ꎬ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螺钉切出的发生率为9.5%ꎬ内翻塌陷发生率为6.8%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0%[17]ꎮ特别当骨折累及肱骨内侧骨皮质时ꎬ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4%[18]ꎮ也有研究表明ꎬ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ꎬ其中螺钉切出的发生率为23%ꎬ内翻(>10ʎ)畸形的发生率为25%ꎬ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为4%[19]ꎮ由此可见ꎬ将锁定钢板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同时ꎬ还应采取措施增加其稳定性ꎬ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ꎮ2㊀增加锁定钢板稳定性的措施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增加局部骨强度的方法是植骨和骨水泥填充ꎮ骨水泥最早应用于临床是治疗疼痛性椎体内血管瘤ꎬ而骨移植则用于肱骨干骨不连的手术治疗[20 ̄21]ꎮ由于肱骨近端存在肱骨距ꎬ因此恢复肱骨距的内侧支撑作用对内固定稳定性也尤为重要ꎮ2.1㊀恢复内侧支撑㊀有研究对肱骨头内骨质进行分析ꎬ结果发现ꎬ肱骨头内侧区域的骨小梁厚度和密度最大[22]ꎮ当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内侧骨皮质时ꎬ使用内侧支撑螺钉或内侧钢板可以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ꎮ满足以下条件其中之一ꎬ即可认为拥有足够的内侧支撑:①肱骨内侧骨皮质连续ꎬ断端无移位且无粉碎性骨折ꎻ②肱骨干嵌插进肱骨头骨折块内ꎻ③斜型锁钉螺钉直接置入肱骨近端碎片的下象限至软骨下骨5mm内[23]ꎮ生物力学研究表明ꎬ当内侧骨皮质缺损时ꎬ使用内侧支撑螺钉可显著增加肱骨头的旋转稳定ꎬ并提高其轴向及剪切负荷[24]ꎮ内侧支撑螺钉穿过大结节下外侧壁ꎬ斜向内侧骨皮质ꎬ为肱骨头提供支撑ꎬ提高轴向及剪切刚度ꎬ且由于螺钉的分布区域及方向不同ꎬ螺钉与骨的接触面积加大ꎬ使旋转稳定性增加ꎮPonce等[25]的生物力学试验表明ꎬ当肱骨内侧骨皮质骨折时ꎬ其平均失效负荷降低了48%ꎬ平均失效能量降低了44%ꎻ而使用内侧支撑螺钉固定后ꎬ平均失效载荷增加31%ꎬ平均失效能量增加44%ꎮ同样ꎬ当增加内侧支撑螺钉后ꎬ锁定钢板最大负荷㊁最大负载能力及刚度较无内侧支撑螺钉时均显著增加[26]ꎮZeng等[27]建议ꎬ当肱骨近端骨折缺乏内侧支持时ꎬ可使用外侧锁定钢板以及两枚或更多的内侧支撑螺钉以降低复位丢失的风险ꎬ且有利于肩部功能恢复ꎮdiTullio等[28]研究表明ꎬ外侧锁定钢板结合非锁定前内侧钢板治疗合并内侧壁骨折的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能够获得最大的强度及刚度ꎮGardner等[23]提出ꎬ内侧壁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起支撑作用ꎬ当肱骨近端骨折累及内侧壁时ꎬ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ꎮOppebøen等[29]研究显示ꎬ使用内侧螺钉组的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仅为2%ꎬ而未使用组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为13%ꎬ二次手术的风险增加了6倍ꎮ内侧支撑螺钉显著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的风险ꎬ有效防止了肱骨头内翻塌陷ꎬ因此内侧支撑螺钉不仅可增加锁定钢板的稳定性ꎬ还可维持骨折端复位稳定ꎮShen等[30]研究表明ꎬ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撑螺钉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发生率ꎬ防止肱骨头内翻并减少复位丢失ꎮ内侧壁的存在是肱骨近端骨折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ꎬ完整的肱骨内侧壁能够发挥分散应力的作用ꎮ因此ꎬ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内侧支撑螺钉或内侧钢板重建内侧支撑尤为重要ꎬ可显著增加内固定的强度及刚度ꎬ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ꎬ对维持复位㊁防止肱骨头塌陷具有积极作用ꎮ2.2㊀骨水泥加强技术㊀骨水泥种类繁多ꎬ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㊁硫酸钙骨水泥㊁磷酸钙骨水泥等ꎬ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如老年髋部骨折㊁胫骨平台骨折㊁椎体压缩骨折㊁脊柱结核及病理性骨折)ꎬ并得到很好的发展ꎮ由于应用部位及用途的差异ꎬ骨水泥成分也有所变化ꎮ磷酸钙骨水泥因生物相容性最好成为目前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最广泛的强化剂[31]ꎮ在肱骨治疗中ꎬ有学者研究了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时骨水泥对内固定强度变化的影响ꎬ结果显示ꎬ联合骨水泥后内固定内翻载荷与扭转载荷均较单纯钢板固定时增加ꎬ且该增强作用在骨质量降低时有效ꎬ在骨质量正常或较好时该作用却不显著[32]ꎮ多项生物力学实验表明ꎬ骨水泥不仅增加了骨折端及锁定钢板的稳定性及负载能力ꎬ还增加了内固定 ̄骨结构的刚度及扭转失效负荷ꎬ降低了骨折块的移位及退钉的发生率[33 ̄35]ꎮ但由于肱骨头内骨质分布不均ꎬ因此骨水泥的注入量及部位还需进一步研究ꎮRöderer等[36]通过测量螺钉顶端的分离力矩评估肱骨头的局部骨质量ꎬ以确定骨水泥的注入量ꎬ结果显示ꎬ肱骨头前内侧和前下侧的螺钉分离力矩最低ꎬ选择用0.5mL骨水泥进行强化ꎬ该区域2枚螺钉的增强效果与使用2倍的骨水泥量强化4枚最近端螺钉相同ꎮ因此ꎬ在术中注入骨水泥时ꎬ应结合局部骨质量进行螺钉加强固定ꎬ在骨质量较好的区域进行骨水泥加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初始稳定性ꎬ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效果ꎮ目前磷酸钙和硫酸钙骨水泥已被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缺损的治疗ꎬ尤其是肱骨干骺端ꎬ可在拧入螺钉前ꎬ通过直接涂抹或钉道注射的方法进行加固[37]ꎮKatthagen等[38]使用骨水泥联合内固定治疗2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ꎬ随访1年后发现ꎬ使用骨水泥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更好ꎬ且螺钉穿出及复位丢失的危险显著降低ꎮEgol等[39]使用不同的骨填充材料治疗9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ꎬ结果显示ꎬ松质骨填充组螺钉切出肱骨头发生率为14%ꎬ无填充组为19%ꎬ而使用骨水泥组未见螺钉切出ꎮ但是ꎬ骨水泥的应用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ꎬ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ꎮ有报道指出ꎬ脊柱手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7%~81%ꎬ但均未对患者造成任何影响[40]ꎮ综上ꎬ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可显著降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ꎬ尤其是螺钉切出及其他内固定相关并发症ꎮ但骨水泥的注入时机及方式仍值得商榷ꎬ且术中骨水泥渗漏㊁不良反应等并发症也应引起重视ꎮ2.3㊀植骨填充㊀Wright等[21]提出通过髓内置入腓骨块进行肱骨重建ꎮ对于内侧支撑缺乏的肱骨近端骨折ꎬ髓内置入骨块也能发挥内侧支撑作用ꎬ防止肱骨头内翻ꎮ锁定钢板联合腓骨移植的优点包括:防止肱骨头塌陷ꎻ提供内侧稳定支撑ꎬ避免肱骨头内翻ꎻ重建肱骨大结节ꎬ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ꎻ对肱骨头血运影响较小ꎬ加速骨折愈合[41]ꎮEuler等[42]指出ꎬ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应联合植骨治疗:①2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伴内侧柱粉碎和大量骨缺损ꎻ②骨质疏松㊁骨质量差ꎻ③依从性差或存在精神疾病ꎬ存在二次移位可能的患者ꎮ而Namdari等[43]则认为ꎬ当内侧骨皮质完整伴X线上肱骨近端单侧骨皮质厚度<4mm或无论骨皮质厚度多少但内侧骨皮质不完整时ꎬ均应联合植骨治疗ꎮ生物力学研究表明ꎬ与单独应用锁定钢板相比ꎬ锁定钢板联合腓骨植骨的极限负荷增加了1.72倍ꎬ而刚度增加了3.84倍[44]ꎮ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ꎬBae等[45]研究发现ꎬ与单纯钢板内固定相比ꎬ异体腓骨植骨可显著增加内固定的失效负荷和刚度ꎮChow等[46]研究发现ꎬ锁定钢板联合腓骨移植可显著增加内固定的最大负荷能力ꎬ且较单纯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率显著降低ꎬ证明腓骨植骨可显著增加锁定钢板抗内翻应力的能力ꎬ防止肱骨头内翻塌陷ꎮLópez等[1]研究表明ꎬ对于3㊁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单用锁定钢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ꎬ而联合植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ꎮHettrich等[47]回顾性研究发现ꎬ在采用锁定钢板联合腓骨移植的27例患者中ꎬ仅肱骨头内翻畸形的发生率为3.7%ꎬ未出现内固定失效㊁复位丢失㊁螺钉切出或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情况ꎬ且骨折端愈合良好ꎮZhu等[48]对4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ꎬ结果发现ꎬ联合植骨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骨坏死及螺钉切出等并发症ꎬ且术后肩关节屈曲㊁伸展㊁内旋㊁外旋以及外展活动度等均显著高于使用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患者ꎮ而且ꎬ同种异体腓骨移植在临床和影像学上的效果优于联合内侧支撑螺钉固定ꎬ尤其适用于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49]ꎮ但也有研究显示ꎬ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对合并肱骨头内翻的2㊁3部分骨折预后并无影响[50]ꎮ因此ꎬ对于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ꎬ肱骨头中下部骨质难以提供有力支撑ꎬ内侧支撑螺钉疗效往往欠佳ꎮ锁定钢板联合骨移植可通过增加骨量加强骨折部位骨质恢复内侧支撑作用ꎬ加大螺钉与骨接触面ꎬ从而增加螺钉把持力ꎬ提高内固定物的强度㊁刚度及负载能力ꎬ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ꎬ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ꎮ3㊀小㊀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ꎬ增加锁定钢板稳定性的措施有多种ꎬ而且对增强内固定稳定性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均有积极作用ꎮ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撑螺钉(或钢板)可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ꎬ防止复位丢失ꎮ骨水泥加强可增加骨的刚度㊁强度及负载能力ꎬ降低螺钉切出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ꎬ但存在骨水泥渗漏的危险ꎮ锁定钢板联合植骨也是一种有效增加内固定稳定性的手术方式ꎬ可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ꎬ特别适用于合并粉碎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ꎮ另外ꎬ规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也是术后恢复良好功能的必要条件ꎬ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ꎮ因此ꎬ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全面评估骨折类型㊁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ꎬ并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以获得满意的术后疗效ꎮ参考文献[1]㊀LópezCREꎬKrappingerDꎬRiedlMꎬetal.Femoralheadaugmen ̄tationin3 ̄4partproximalhumerusfracturesplatinginelderlypopulationanditᶄsfailurepredictors[J].Orthotipsꎬ2019ꎬ15(2):121 ̄129.[2]㊀张波ꎬ韦冰丹ꎬ甘坤宁ꎬ等.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和钢板置入修复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功能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ꎬ2015ꎬ19(26):4153 ̄4157.[3]㊀朱正国ꎬ齐红哲ꎬ常祖豪ꎬ等.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ꎬ2017ꎬ38(12):1178 ̄1181ꎬ1185. [4]㊀KlugAꎬGramlichYꎬWincheringerDꎬetal.Trendsinsurgicalmanagementofproximalhumeralfracturesinadults:AnationwidestudyofrecordsinGermanyfrom2007to2016[J].ArchOrthopTraumaSurgꎬ2019ꎬ139(12):1713 ̄1721.[5]㊀周雪峰ꎬ周家宁ꎬ马华松ꎬ等.不锈钢材质锁定钢板置入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及不良事件发生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ꎬ2015ꎬ19(12):1812 ̄1816.[6]㊀赵椰枫ꎬ王鸥ꎬ章恺ꎬ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ꎬ2015ꎬ30(7):764 ̄765.[7]㊀彭林ꎬ王朝阳ꎬ孙军健ꎬ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ꎬ2017ꎬ32(5):555 ̄556.[8]㊀武进华ꎬ段晓亮ꎬ王凯ꎬ等.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Neer3㊁4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ꎬ2017ꎬ32(9):973 ̄975.[9]㊀GracitelliMEꎬMalavoltaEAꎬAssunçãoJHꎬetal.Lockingintr ̄amedullarynailscomparedwithlockingplatesfortwo ̄andthree ̄partproximalhumeralsurgicalneckfractures:Arandomizedcon ̄trolledtrial[J].JShoulderElbowSurgꎬ2016ꎬ25(5):695 ̄703. [10]㊀PlathJEꎬKerschbaumCꎬSeebauerTꎬetal.Lockingnailversuslockingplateforproximalhumeralfracturefixationinanelderlypopulation:Aprospective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BMCMusculoskeletDisordꎬ2019ꎬ20(1):20.[11]㊀ChenHꎬJiXꎬGaoYꎬetal.Comparisonofintramedullaryfibularallograftwithlockingcompressionplateversusshoulderhemi ̄arthroplastyforrepairofosteoporoticfour ̄partproximalhumerusfracture:Consecutiveꎬprospectiveꎬcontrolledꎬandcomparativestudy[J].OrthopTraumatolSurgResꎬ2016ꎬ102(3):287 ̄292. [12]㊀GönçUꎬAtabekMꎬTekerKꎬetal.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 ̄synthesiswithPHILOSplateforproximalhumerusfractures[J].ActaOrthopTraumatolTurcꎬ2017ꎬ51(1):17 ̄22.[13]㊀SolbergBDꎬMoonCNꎬFrancoDPꎬetal.Surgicaltreatmentofthreeandfour ̄partproximalhumeralfractures[J].JBoneJointSurgAmꎬ2009ꎬ91(7):1689 ̄1697.[14]㊀BoudardaGꎬPomaresaGꎬMilinaLꎬetal.Lockingplatefixationversusantegradenailingof3 ̄and4 ̄partproximalhumerusfracturesinpatientswithoutosteoporosis.Comparativeretrospectivestudyof63cases[J].OrthopTraumatolSurgResꎬ2014ꎬ100(8):917 ̄924. [15]㊀JabranAꎬPeachCꎬRenL.Biomechanicalanalysisofplatesystemsforproximalhumerusfractures: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BiomedEngOnlineꎬ2018ꎬ17(1):47.[16]㊀RepettoIꎬAlessio ̄MazzolaMꎬCerrutiPꎬetal.Surgicalmanage ̄mentofcomplexproximalhumeralfractures:Pinningꎬlockedplateandarthroplasty:Clinicalresultsandfunctionaloutcomeonretro ̄spectiveseriesofpatients[J].MusculoskeletSurgꎬ2017ꎬ101(2):153 ̄158.[17]㊀KavuriVꎬBowdenBꎬKumarNꎬetal.Complicationsassociatedwithlockingplate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J].IndianJOrthopꎬ2018ꎬ52(2):108 ̄116.[18]㊀BrorsonSꎬFrichLHꎬWintherAꎬetal.Lockingplateosteosynthesisindisplaced4 ̄partfracturesoftheproximalhumerus[J].ActaOrthopꎬ2011ꎬ82(4):475 ̄481.[19]㊀OwsleyKCꎬGorczycaJT.Fracturedisplacementandscrewcutoutafteropenreductionandlockedplatefixationofproximalhumeralfractures[J].JBoneJointSurgAmꎬ2008ꎬ90(2):233 ̄240. [20]㊀GalibertPꎬDeramondHꎬRosatPꎬetal.Preliminarynoteonthetreatmentofvertebralangiomabypercutaneousacrylicvertebro ̄plasty[J].Neurochirurgieꎬ1987ꎬ33(2):166 ̄168.[21]㊀WrightTWꎬMillerGJꎬVanderGriendRAꎬetal.Reconstructionofthehumeruswithanintramedullaryfibulargraft.Aclinicalandbiomechanicalstudy[J].JBoneJointSurgBrꎬ1993ꎬ75(5):804 ̄807.[22]㊀HeppPꎬLillHꎬBailHꎬetal.Whereshouldimplantsbeanchoredinthehumeralhead?[J].ClinOrthopRelatResꎬ2003ꎬ(415):139 ̄147.[23]㊀GardnerMJꎬWeilYꎬBarkerJUꎬetal.Theimportanceofmedialsupportinlockedplating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J].JOrthopTraumaꎬ2007ꎬ21(3):185 ̄191.[24]㊀BaiLꎬFuZꎬAnSꎬetal.EffectofCalcarScrewUseinSurgicalNeckFracturesoftheProximalHumerusWithUnstableMedialSupport:ABiomechanicalStudy[J].JOrthopTraumaꎬ2014ꎬ28(8):452 ̄457.[25]㊀PonceBAꎬThompsonKJꎬRaghavaPꎬetal.TheRoleofMedialComminutionandCalcarRestorationinVarusCollapseofProxi ̄malHumeralFracturesTreatedwithLockingPlates[J].JBoneJointSurgAmꎬ2013ꎬ95(16):e113(1 ̄7).[26]㊀PonceBAꎬWhitcombJ.Fixationdeviceforproximalhumerusfractures:USꎬPatent10ꎬ206ꎬ728[P].2019 ̄02 ̄19.[27]㊀ZengLQꎬZengLLꎬJiangYWꎬetal.Influenceofmedialsupportscrewsonthemaintenanceoffracturereductionafterlockedplat ̄ing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J].ChinMedJ(Engl)ꎬ2018ꎬ131(15):1827 ̄1833.[28]㊀diTullioPOꎬGiordanoVꎬSoutoEꎬetal.Biomechanicalbehaviorofthreetypesoffixationinthetwo ̄partproximalhumerusfracturewithoutmedialcorticalsupport[J].PLoSOneꎬ2019ꎬ14(7):e0220523.[29]㊀OppebøenSꎬWikerøyAKꎬFuglesangHFꎬetal.Calcarscrewsandadequatereductionreducedtheriskoffixationfailureinproximalhumeralfracturestreatedwithalockingplate:190patientsfol ̄lowedforameanof3years[J].JOrthopSurgResꎬ2018ꎬ13(1):197. [30]㊀ShenPꎬZhuYꎬZhuLꎬetal.Effectsofmedialsupportscrewsonlockingplating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inelderlypatients:Aretrospectivestudy[J].AnnTranslMedꎬ2019ꎬ7(20):560. [31]㊀KammerlanderCꎬNeuerburgCꎬVerlaanJJꎬetal.Theuseofaug ̄mentationtechniquesinosteoporoticfracturefixation[J].Injuryꎬ2016ꎬ47(Suppl2):S36 ̄43.[32]㊀UngerSꎬErhartSꎬKralingerFꎬetal.Theeffectofinsituaugmenta ̄tiononimplantanchorageinproximalhumeralheadfractures[J].Injuryꎬ2012ꎬ43(10):1759 ̄1763.[33]㊀SermonAꎬHofmann ̄FliriLꎬRichardsRGꎬetal.Cementaugmen ̄tationofhipimplantsinosteoporoticbone:Howmuchcementisneededandwhereshoulditgo?[J].JOrthopResꎬ2014ꎬ32(3):362 ̄368.[34]㊀WähnertDꎬHofmann ̄FliriLꎬRichardsRGꎬetal.Implantaug ̄mentation:Addingbonecementtoimprovethetreatmentofosteo ̄poroticdistalfemurfractures:Abiomechanicalstudyusinghumancadaverbones[J].Medicine(Baltimore)ꎬ2014ꎬ93(23):e166. [35]㊀KuangGMꎬWongTMꎬWuJꎬetal.AugmentationofaLockingPlateSystemUsingBioactiveBoneCement ̄ExperimentinaProximalHumeralFractureModel[J].GeriatrOrthopSurgRehabilꎬ2018ꎬ9:2151459318795312.[36]㊀RödererGꎬScolaAꎬSchmölzWꎬetal.Biomechanicalinvitroassessmentofscrewaugmentationinlockedplatingofproximalhumerusfractures[J].Injuryꎬ2013ꎬ44(10):1327 ̄1332. [37]㊀SchliemannBꎬRaschkeMJꎬTheisenCꎬetal.DieosteoporotischeHumeruskopffraktur[J].TraumaBerufskrankhꎬ2014ꎬ16:98 ̄106. [38]㊀KatthagenJCꎬLutzOꎬVoigtCꎬetal.Cementaugmentationofhumeralheadscrewsreducesearlyimplant ̄relatedcomplicationsafterlockedplatingofproximalhumeralfractures[J].ObereExtremꎬ2018ꎬ13(2):123 ̄129.[39]㊀EgolKAꎬSugiMTꎬOngCCꎬetal.Fracturesiteaugmentationwithcalciumphosphatecementreducesscrewpenetrationafteropenreduction ̄internalfixationofproximalhumeralfractures[J].JShoulderElbowSurgꎬ2012ꎬ21(6):741 ̄748.[40]㊀SullivanTBꎬAllenRT.Complicationsassociatedwithcementaug ̄mentationtechniquesinspinalsurgery[J].SeminSpineSurgꎬ2019ꎬ31(4):100752.[41]㊀ChenHꎬYinPꎬWangSꎬetal.TheAugmentoftheStabilityinLockingCompressionPlatewithIntramedullaryFibularAllograftforProximalHumerusFracturesinElderlyPeople[J].BiomedResIntꎬ2018ꎬ2018:3130625.[42]㊀EulerSAꎬKralingerFSꎬHenggCꎬetal.Allograftaugmentationinproximalhumerusfractures[J].OperOrthopTraumatolꎬ2016ꎬ28(3):153 ̄163.[43]㊀NamdariSꎬVoletiPBꎬMehtaS.Evaluationoftheosteoporoticproximalhumeralfractureandstrategiesforstructuralaugmenta ̄tionduringsurgicaltreatment[J].JShoulderElbowSurgꎬ2012ꎬ21(12):1787 ̄1795.[44]㊀MathisonCꎬChaudharyRꎬBeaupreLꎬetal.Biomechanicalanalysisofproximalhumeralfixationusinglockingplatefixationwithanintramedullaryfibularallograft[J].ClinBiomech(BristolꎬAvon)ꎬ2010ꎬ25(7):642 ̄646.[45]㊀BaeJHꎬOhJKꎬChonCSꎬetal.Thebiomechanicalperformanceoflockingplatefixationwithintramedullaryfibularstrutgraftaug ̄mentationinthetreatmentofunstablefracturesoftheproximalhumerus[J].JBoneJointSurgBrꎬ2011ꎬ93(7):937 ̄941. [46]㊀ChowRMꎬBegumFꎬBeaupreLAꎬetal.Proximalhumeralfracturefixation:Lockingplateconstructʃintramedullaryfibularallograft[J].JShoulderElbowSurgꎬ2012ꎬ21(7):894 ̄901.[47]㊀HettrichCMꎬNeviaserAꎬBeamerBSꎬetal.Lockedplatingoftheproximalhumerususinganendostealimplant[J].JOrthopTraumaꎬ2012ꎬ26(4):212 ̄215.[48]㊀ZhuLꎬLiuYꎬYangZꎬetal.Lockingplatefixationcombinedwithiliaccrestboneautologousgraftforproximalhumeruscomminutedfracture[J].ChinMedJ(Engl)ꎬ2014ꎬ127(9):1672 ̄1676. [49]㊀KimDSꎬLeeDHꎬChunYMꎬetal.Whichadditionalaugmentedfixationproceduredecreasessurgicalfailureafterproximalhumeralfracturewithmedialcomminution:Fibularallograftorinferomedialscrews?[J].JShoulderElbowSurgꎬ2018ꎬ27(10):1852 ̄1858. [50]㊀DavidsSꎬAllenDꎬDesarnoMꎬetal.ComparisonofLockedPlatingofVarusDisplacedProximalHumeralFractureswithandwithoutFibulaAllograftAugmentation[J].JOrthopTraumaꎬ2020ꎬ34(4):186 ̄192.收稿日期:2019 ̄10 ̄17㊀修回日期:2020 ̄07 ̄15㊀编辑:郑雪。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安徽省滁州市皖东人民医院骨科饶根云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类好发于老年患者的常见骨折类型,国外被称为“未解决的骨折”(unsolved fracture)。

其中多数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骨折,往往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相对满意的预后,而移位的不稳定型骨折则通常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许多学者通过对多创伤中心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或通过对外科医师治疗选择偏好进行总结性研究,试图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做一指南,但都以失败告终[1,2],这也间接说明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复杂性。

对于伴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患者,如何有效进行内固定以达到骨折稳定仍是一项挑战。

而对于3、4部分骨折患者,治疗方式仍有争议。

1 流行病学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数量的5%,在老年患者中,是骨盆骨折及Colloes骨折之后第三好发的骨折类型[3] 。

其中女性患者数量近三倍于男性,且患者平均年龄女性大于男性(女性平均70岁,男性56岁)[4]。

一项最近的长期流行病调查显示,芬兰老年女性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自1970年(88/100000)至2007年(298/100000)显著增高[5]。

Court等[6]研究认为,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由摔伤引起(87%),运动受伤及交通意外多数为年轻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小(8%),其骨折特点及相应治疗标准与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有所区别。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摔伤,合并糖尿病。

光线不佳,使用抗癫痫药物,合并抑郁症,使用助听器及左优势侧。

2.骨折分型Codman于1934年首次提出将肱骨近端分为四部分的概念。

Neer在其基础上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型,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临床分型系统,其移位标准为骨折块成角大于45º或移位大于1cm[7]。

AO分型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3组,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对骨折愈合的判断,但其普及率不及Neer分型[8]。

Tamai等[9]通过回顾研究大量肱骨近端骨折平片,认为98%的骨折可通过Neer分型判断,然而临床实际操作中对骨折块移位程度判断相当困难,一项多中心的针对Neer分型的认同度测试表明,不同外科医师对于Neer分型认同度差异很大,作者认为对医师进行系统训练可提高观察的可靠性[10]。

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综述·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陈羿丞沈浩陆骅【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粉碎且移位明显的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

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是治疗骨质疏松及内侧距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增加骨量,增强锁定钢板螺钉系统的稳定性,并为肱骨近端提供内侧支撑,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植骨种类包括腓骨、髂骨、股骨头及结构型异体骨,其中以腓骨最为常见。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骨;骨折固定术,内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占所有骨折类型的4%~5%[1],是老年人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椎体骨折的第四种常见骨折类型[2,3]。

此类骨折多由于低能量因素导致[4,5],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骨折病人约占7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还会继续上升[3]。

肱骨近端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包括Neer分型和AO分型。

根据骨折形态及移位程度,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7]。

有文献指出,80%~90%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8]。

但对于移位明显的Neer三、四部分骨折,非手术治疗常因复位不佳造成功能受限[9,10]。

为实现解剖复位并维持稳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是常见的手术方法,不过也存在螺钉切割脱出、复位丢失、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术后并发症[11⁃13]。

而且,在骨质疏松病人中,近端松质骨压缩易形成骨缺损,更容易发生并发症[14]。

为减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目前临床中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内侧支撑螺钉、骨水泥和植骨[15]。

此外,还有文献指出,肩袖缝合固定也可以提高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16]。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张玉富;蒋协远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23(36)2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
能量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可达到全身骨折的10%[1-2],成为继髋部骨
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之后的老年人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正在上升[3]。

尽管绝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可以保守治疗,但
仍有15%~20%的骨折需要手术治疗[3]。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以及关节置换等,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自身认知、
心理预期、骨折类型等决定治疗方式。

【总页数】4页(P99-102)
【作者】张玉富;蒋协远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
【相关文献】
1.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法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2.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3.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
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4.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及手术技巧5.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手术与肱骨近端多维锁定髓内钉系统治疗NeerⅡ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综述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继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后第三大常见的骨折,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章分别从锁定钢板的内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反置式人工肩关节术等方面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肱骨近端骨折是继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后第三大常见的骨折,占所有骨折的4%~5%,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为6.6/1000,60 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约占3/4,女性是男性的3 倍。

伴随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不断升高,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理念近年来有所发展,主要包括:(1)以锁定钢板为代表的内固定;(2)经皮穿针内固定;(3)髓内针固定;(4)切开复位内固定;(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反置式人工肩关节术。

本文就各种手术的进展等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锁定钢板的内固定;针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其优势在于具有角稳定性,螺钉与钢板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更有利于骨-螺钉界面的稳定,而不是通过骨与钢板间的摩擦力获得稳定,从而改善了骨折愈合率。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其形状与肱骨近端解剖学形态相符合,术中锁定钢板固定时不需要过度剥离软组织及骨膜,避免破坏了肱骨头血供。

同时,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侧壁支撑作用以及良好的应力分散效果,螺钉与钢板之间牢固锁定,使得整个内置物抗拔出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加压钢板。

而稳定的生物力学作用,让患者早期能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经皮穿针内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的二部分骨折和一些三、四部分骨折,其优点是采用微创技术,创伤小,失血少,疤痕形成小,可以避免骨折周围软组织和骨膜的过度剥离,能最好地保护骨折周围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降低肱骨头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很好地维持骨折对位和稳定性。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92 期
111
·综述·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李宇 1,朱玉树 1,滕加文 2(通讯作者 *)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骨折伴塌陷移位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锁定钢板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内 侧支撑,术后可能出现肱骨头内翻等并发症。对此,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提供稳定的内侧支撑增加钢板螺 钉系统的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归纳、分析并总结了近年来采用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及临床试 验,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锁定钢板;异体腓骨;肱骨近端骨折;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2.055 本文引用格式:李宇 , 朱玉树 , 滕加文 .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92):111.
0 引言
肱 骨 近 端 骨 折 在 临 床 上 比 较 常 见,占 全 身 所 有 骨 折 的 4%~5%[1],在这些骨折患者中,老年患者占到了约 70%[2],随着人 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类骨折的发生率还会上升。其中约 80% 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但是对于移位较大、不稳 定的骨折仍需手术治疗。再加上老年人多骨质疏松,骨折后肱骨 近端松质骨易被压缩,造成骨缺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故 治疗难度较大 [3]。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但是单纯钢板固定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复位丢失、肱骨头塌 陷、螺钉切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76-03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属肩关节周围骨折,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

国外文献显示临床上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在所有的肱骨骨折中占到将近一半[1]。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肱骨近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比例逐年升高,占4%-9%,占关节周围骨折的13.5%[2]。

目前国内外对于复杂且不稳定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临床研究也证明各种手术治疗方式都有明确疗效,但究竟选择何种治疗更加科学合理还存在着争议。

近年来随着各种关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新理念及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3],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

笔者将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受伤机制对于老年患者,轻微暴力即可造成骨折,说明肱骨近端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中尤其以老年女性为甚[4]。

不仅仅是老年患者,对于年轻人如果当肩关节受到直接强大高能量创伤时,也可以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常伴多发损伤2临床评估肱骨近端骨折后最明显的表现是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肩部畸形表现往往不是很明显。

接诊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检查中因仔细询问受伤的原因及过程。

对于老年患者,轻微暴力造成骨折,患肢处于外展位。

对于青壮年多为直接暴力伤,此时要注意有无其他合并伤,如胸部创伤及颅脑损伤。

查体应充分暴露,观察肩部有无肿胀,高能量所致损伤的患者,应评估皮肤及软组织有无损伤。

②患肢神经、血管损伤的评估:注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5]支配区域的损伤,其中腋神经损伤更为常见。

检查肩外侧的皮肤感觉,但感觉无特异性,感觉正常同样不能排除腋神经损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远折端向内侧移位时,可能损伤腋动脉。

在肱骨近端骨折中腋动脉及肱动脉损伤的机率较低,触及患肢浅表血管搏动时可以排除血管损伤的可能,对一些可疑的血管损伤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来进行明确诊断[6]。

③重视影像学检查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作用。

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x线检查,清晰准确地x线片对肩部损伤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及骨折脱位的方向。

其中清晰腋位x片能准确地判断大小结节骨折移位方向和程度、肩关节后脱位、盂缘骨折及肱骨头骨折,应设法完成投照。

损伤部位的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判断大小结节移位、肱骨头劈裂骨折、压缩骨折、盂缘骨折及骨折脱位方面有较大帮助。

3骨折的分型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型主要有neer分型和ao分型[7],近些年来有学者[8]又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

以往肱骨近端骨折多按骨折线的部位或按受伤机制以及成角方向来分类,这些分类方法难以全面概括肱骨近端骨折,基于以上问题neer[9](1970)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

他在codman四部分骨折分类基础上,根据肱骨近端的4个解剖部位,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及相互之间移位程度来进行分类。

neer分型不能简单的把它当成数量分级,根据这个标准,无移位骨折是指四个解剖部分之间移位在小于icm或者成角小于45°。

它分为四个主要类型。

一部分骨折:即无移位骨折。

不论骨折线的数量和受累结构,无移位骨折基本上是一部分骨折。

此类骨折大多数很少有软组织断裂和骨折部分血运的破坏。

二部分骨折:包括一个部分的移位骨折、两部分肱骨大结节和外科颈骨折和有移位的二部分骨折。

三部分骨折: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肱骨头、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及一个结节的移位。

四部分骨折:在四部分骨折中,肱骨近端四个部分均发生骨折移位。

该类型骨折中肱骨头向外侧移位,血液供应破坏严重,极易发生缺血坏死。

neer分型中也强调了骨折的脱位,根据脱位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根据骨折部分又分为两部分骨折脱位、三部分骨折脱位以及四部分骨折脱位。

该分型能较准确地判断和评价预后效果,指导医师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ao[10]分型是以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肱骨头坏死的几率作为基础,它更加强调了肱骨头血液供应的破坏情况。

该分型将骨折分为a、b、c三型:a型为关节外单处骨折,仅含一个结节,伴或不伴干骺端骨折。

b型为关节外两处骨折,其中大小结节均骨折,同时伴干骺端骨折或孟肱关节脱位。

c型为关节内骨折,并且伴肱骨头血供受到明显的破坏。

其中每一类型又分为多个亚型,以进一步确定严重程度。

a0分型分类较为复杂,在临床上应用不如neer分型广泛。

2004年edelson等[8]通过对多例肱骨近端骨折三维重建成像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

该分型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5种类型:二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盾形骨折(shield fracture)、单纯大结节骨折和骨折伴脱位。

新的分型比普通x片基础上的分型更能准确立体全面的反映骨折真实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的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但由于三维重建成像在我国并非肱骨近端骨折的常规检查,故这种分型在临床上使用不广泛。

4治疗原则与方法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争取准确的复位,坚强固定,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性,早期就开始功能恢复锻炼。

肩关节作为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它对轻度的畸形愈合有一定代偿能力,不会产生明显的功能障碍。

因此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除考虑骨折的移位程度、成角的大小、骨折的解剖部位和并发损伤严重程度等因素外,需要对患者年龄、全身情况、个体对功能恢复的要求及医疗技术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

4.1非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的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国外的研究[11-12]证实,对于一部分骨折及大多数两部分骨折进行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骨质较为疏松的病人,一般也应采用保守治疗,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85岁高龄患者,常常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一般都较少选择手术治疗[15]。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悬吊石膏、牵引、肩外展支架固定等。

但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4.2手术治疗近些年来,随着内固定装置和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的肱骨近端骨折选择了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可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术如选用经皮螺纹针、螺钉、髓内钉或外固定架治疗的方法;对于移位明显的不稳定性的复杂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如选用管状钢板、锁定钢板、张力带钢丝等坚强内固定方法;在老年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或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时,应选择使用肱骨头或肩关节置换术[13-15]。

4.2.1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术微创内固定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具有对软组织破坏较少、感染风险低、能很大程度的减少对肱骨头周围的血运的破坏,降低了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的概率。

肱骨近端骨折试图采用保守治疗时,手法复位后如骨折端不稳定,仅靠石膏、夹板、牵引等方法不能维持骨折的复位,可采用经皮螺纹针、螺钉、髓内钉以及外固定架等固定方式。

姜春岩等[16]在经皮穿针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中表明,采用平行构型的螺纹针穿针方式优于扇形交汇构型,平行构型入针点选择水平基准线与结节间沟外侧壁的交点上下各0.5cm处作为内侧入针点,距其外侧1cm处作为外侧入针点固定针间距>1cm,穿针方向上分别在冠状面与肱骨干呈45°角,在矢状面呈30°角,这样的穿针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抗剪切应力和抗扭转应力。

yu等[17]回顾研究多例经皮螺纹针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目前髓内钉主要用于治疗肱骨头完整的外科颈移位骨折及肱骨干骨折,2009年欧洲创伤骨科学会发布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价新型角度稳定型髓内钉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ao分型中的a型的外科颈骨折疗效明确,b型及c型疗效不确切[18]。

朱以明[19]等在对54例新鲜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患者分别应用锁定型髓内针和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对比研究中指出:髓内钉固定技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的功能恢复没有明显优势,常破坏肩袖腱性结构而影响肩袖肌力的功能恢复。

4.2.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闭合复位不能获得成功、不稳定的骨折、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者是经皮穿针固定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常常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该方法对组织的损伤较大,对局部血运的破坏较大,并发症较多。

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钢板内固定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并已经成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多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面世锁定钢板固定系统很好的避免了常规钢板的缺点,现已广泛运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优良率较高,锁定钢板固定系统以其独特的角稳定性,不要求钢板与骨质完全贴附,它依靠螺钉与锁定钢板表面锁定形成整体的把持力,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钢板依靠螺钉与骨质之间的点摩擦力来维持稳定,因此具有对骨膜及血运的破坏较小、整体稳定性和抓持力都较高、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患者具有更好的初始稳定性[20-23]。

钢板内固定的器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t”形钢板、管形钢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等。

国外文献显示临床上采用管型双钢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的内固定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4-26]。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着巨大优势,但它仍然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临床并发症,包括钢板松动、螺钉穿出、神经血管损伤、感染、三角肌麻痹、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肱骨头缺血坏死、创伤后肩关节僵硬和创伤后关节炎等[27-28]。

鲁谊[34]等在对92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指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

正确认识肱骨近端骨折的病理改变、提高手术质量、采用稳定可靠的内固定以及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4.2.3肩关节置换术肩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和全肩关节置换术(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tsr),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高,功能恢复差,肱骨头坏死率高,骨折不愈合率或畸形愈合率等并症较常见。

neer分型中的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中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严重的粉碎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很难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术后容易发生不愈合、畸形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且术后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后较差,人工关节置换可作为首选[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